福建永泰县发现55座明清风格古建筑

发布时间:2018-09-30 19:2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福建永泰县发现55座明清风格古建筑

宁远庄寨墙有数百米长,六米高。古镇上,像用坦厝这样的古建筑还有很多。古渡口的门楼和廊柱至今还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进庄门楼里还贴着历朝科举中举人的喜报。奉宪永禁溺女碑。  本报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通讯员 郑启凡 /

  本报讯 是清代哪位五品官员在渡口立碑,划定了渡船的收费标准?宁静的山林中,怎么会有一座机关重重、防范严密的寨堡?在不大的古渡口,为何集中竖立着4块奇怪的石碑……日前,在刚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永泰县嵩口镇大量鲜为人知的古迹被发现。这些完整保存着的明清南方建筑特色的古迹共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寨55座,它们保存了明清富有南方特色的古民居全木结构、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以及南方祠堂、古寨等建筑特点,保存有精美木雕、砖雕以及石雕等古代雕刻艺术。这些古迹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嵩口镇地处闽清、尤溪、德化三县交通要冲,昔时是闽中重要商埠。明朝时嵩口设巡检司驻地,所辖的月洲村从宋至清出了41位进士,演绎了张孟肩父子六人六进士的盛举。嵩口也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元干、道教神人张圣君的故乡,因此能在这里发现大量古迹。但目前这些古迹面临年久失修、被盗严重等保护问题。目前嵩口镇正在申报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乡)、村,部分古迹也开始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在永泰县科技文体局有关专家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永泰县嵩口镇,探访了部分古迹。

  进庄门楼里贴着历代贡生进士喜报

  沿着鹅卵石山路步行几分钟,记者在嵩口镇月洲村一处小山包上看到了一座雄伟的寨堡:寨墙数百米长,6米高,都是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块砌成的,寨墙上开有四个大门,东正门装有两重木门,门口尚留古石马槽,门上赫然写着寨堡的名称———宁远庄。

  庄内建筑依山势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楼彼此相连,让人觉得仿佛走进一座迷宫。当地老人说,整个寨堡占地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的寨中有120个房间,寨左边墙外还有20多个房间供长工、勤杂等人员居住,“最多的时候里面住了200多人”。老人还特地让记者看了正厅中“四梁扛井式”结构,“这在老百姓家里是不让用的,传说宁远庄是当时皇帝特许建造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宁远庄就无人居住,但村民还经常上来打扫一番。

  永泰县文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费时5年才建好。建寨者张谦,生于清康熙年间,曾授文林郎,他从24岁就开始建寨,一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

  记者在进庄的门楼里发现,这里贴着近百张小纸片,上面写着某人考中贡生、进士等,落款的年代有清雍正、乾隆、咸丰等。文史专家表示,这就是宁远庄的人在科举考试中举后的京报、院报,都是当时来一张贴上一张,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当然,也有一些已经遗失了。由于过去喜报要求使用相同的字体,所以,这些喜报看上去始终是一致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地方发现保存数量如此多的喜报,非常罕见和珍贵。

  寨墙上,记者还见到大大小小、排列整齐的圆孔和方洞。村民说,寨墙是中空的,里面有煮水的设备。当外敌来袭,宁远庄就紧闭寨门,可从方洞往外射箭,当敌人靠近,圆孔就喷出滚烫的水,不让敌人近前。除了放哨眼、射枪孔外,宁远庄还设有通往寨外的地下取水暗管、地下盐仓、粮仓。当地还流传一个说法———宁远庄担负着秘密使命。

  离开宁远庄,记者来到一处名为用坦厝的古民居。用坦厝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200多间房。这是一位叫陈用坦的人在清代乾隆年间,用了20多年时间建成的,当时他是永泰、闽清、德化三地的大财主。

  走出用坦厝后,又走了几公里,记者来到下新厝。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下新厝,建筑中的木雕、泥塑历经170多年依然清晰可见。住在里面的居民说,当时《聊斋》电视剧组特地来到下新厝拍摄。

  立碑之人身份谜团

  距离用坦厝不远,有条明代古道,尽头就是大樟溪和嵩口古渡口。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发现4块奇特的石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

  “重整义渡碑”上明确划定了渡船收费标准,如“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并规定了渡船安全要求,“渡船无论新旧,如有损坏,须修理坚固,不准糊涂滥用”。对于来嵩口的“外商”还有优惠政策:“凡行旅过渡,无论外府县,概不准索取渡钱分文”。食盐在清代被严格控制,因此碑上要求渡船撑驾者还须承担查私盐的职责:“肩挑盐担过渡,须验明发票执照,每担准收壹枚,如无发票执照,即行禀报盐馆呈究”。规定渡船收费的古碑本来就很少见,而引起专家好奇的却是立碑之人。从碑文来看,立碑者为当时任漈门巡检的王懋功,元、明、清三朝巡检一职的品级仅为“从九品”或“九品”,但在石碑上,王懋功的品级却是“钦品五品衔”。以“五品”之衔任“从九品”之职,他到底是什么人,他又为什么要在渡口立下这样的石碑,专家在查找了永泰县志等史料后却没能找到答案。村民说,至今渡船还是按照石碑上的规定,将一代代人渡过大樟溪。

  “奉宪永禁溺女碑”与冯梦龙的《禁溺女告示》一样是官府的文告,在国内非常少见。村民说这块碑不知拯救了多少女婴。直到解放初期,嵩口商家每年都募集一些钱,专门用于拯救女婴,凡产女婴的贫困家庭可领取大米15公斤、红糖1公斤、红酒2.5公斤及一些婴儿用品。而“林带溪植榕碑”显示,从明代开始,福州地区就推广种植榕树。

  小小一个渡口,却见证着一段段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1a124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6.html

《福建永泰县发现55座明清风格古建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