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龙

发布时间:2015-03-11 08:40: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双腔龙

双腔龙(学名Amphicoelias)是草食性梁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包括了已知体型最大的易碎双腔龙(A. fragillimus)。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amphi」(意即「两面」)及「koilos」(意即「空腔」或「空洞」)而来,故中文取名双腔龙。基于唯一的骨头化石,易碎双腔龙的长度达20米,质量可能有30吨。但是这块唯一的骨头却在1870年代描述这种恐龙后不久遗失了,存有的证据就只有一些插图及纪录。

中文学名双腔龙

拉丁学名amphicoelias

迷惑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目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科梁龙科 Diplodocidae

属双腔龙属 Amphicoelias

种易碎双腔龙种

分布区域美国科罗拉多州

生存时代侏罗纪晚期

饮食食性植食性生物

目录

1简介

2基本资料

3科学分类

4发现过程

5生物特点

1简介

双腔龙的模式种高双腔龙(A. altus)是1904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于187712月根据一个不完整的骨骼,包含了2节脊骨、耻骨及大腿骨所命名,但要到18

双腔龙

双腔龙

78年才公布。于1921年,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与C.C. Mook将一块肩胛骨、一块鸟喙骨、尺骨及一只牙齿被编入于高双腔龙。这些化石显示了双腔龙与梁龙的紧密相似性,及一些主要的分别,如双腔龙的前肢在比例上较梁龙为长。双腔龙的大腿骨亦是不正常的长、修长,及在横切面呈圆形,但这种曾一度是双腔龙独特的圆形特征,在一些梁龙标本中亦有出现。高双腔龙在体型上与梁龙差不多,估计约有25米长。

双腔龙(赵闯 绘)

双腔龙(赵闯 绘)

另一种双腔龙的种易碎双腔龙(A. fragillimus),只是一个不完整1.5米高的神经弓,位于脊骨的最末或末二节(D10D9),在生前这骨头应有2.7米长。随了这部分脊骨,科普的纪录中亦有一块「大腿骨的末端」,位于该巨大脊骨数十米之外,而这个没有被描述的大腿骨相信也是来自于同一个体。

2基本资料

发音( pronounced) am-fi-seel-yas

含义( meaning) 双重的腔

( infraorder) sauropoda蜥脚类

eusauropoda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新蜥脚类

diplodocimorpha梁龙形类

模式种( type species) a. altus长双腔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a. fragillimus易碎双腔龙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a. latus= camarasaurus s

双腔龙

双腔龙

upremus

时代( period)→侏罗纪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美国科罗拉多州

发现地层( stratum)...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20

推测体重( mass)

发现者( discoverer) cope, 1877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cope, 1877[1]

3科学分类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科普将他的发现于1878年两度公布于《美国博物学家》(The American Naturalist)期刊,并分类在新的双腔龙属下。他把这个属编入梁龙科内,虽然只有部分的化石碎片,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梁龙超科下,或是梁龙科的“分类未定属”。双腔龙属中首先被命名的种是高双腔龙(正模标本AMHD5764),是由科普于1877年发现。虽然只有部分的骨骼,但有足够特征可以确定此属的一些特征。高双腔龙的化石较为完好,但就比易碎双腔龙为小。在1921年,奥斯本与C.C. Mook指出易碎双腔龙其实只是非常大的高双腔龙,是高双腔龙的异名;在1998年,John S. McIntosh也同意这个看法。但是卡彭特指出,它们在脊椎的构造上有所差异,足以显示它们是不同的种,或甚至不同的属。可以,卡彭特也提出只凭其原有的标本很难去确定易碎双腔龙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f319490912a2161579290b.html

《双腔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