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10 22:57: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学习目的】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⑴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⑵ “山”、“海”的象征意义。 2、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所以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时,教师也要注意有艺术的引导,以期不会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一定的“伤害”,这将不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真正贯彻,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确与个性的感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想】

一、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二、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⑴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诗的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c77edb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e8.html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