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葫芦制作方法及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8-03-02 19:18: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葫芦制作方法

       宝葫芦素有天然工艺品之称,经过加工更是锦上添花,效益倍增,下面介绍几种宝葫芦工艺品制作方法。 

  一、工艺葫芦基本制作方法 

  1、彩色葫芦。烧一锅沸水,加入少许骨胶(木工用胶),待溶化后再放人颜料(桔黄或玫瑰红均可),颜色深浅由试验决定:然后将葫芦放入锅内,用木棒上下翻动,使葫芦着色均匀后捞出沥水,置席上晾干,再用净白布擦拭,即可光滑明亮、色彩鲜艳。 

  2贴花葫芦。贴花是一项精巧的加工艺术,图案花样繁多,如山水花鸟、仕女寿星、龙风金鱼、猛虎熊猫等,都适宜葫芦贴用。 

  常用贴花纸有两种:一是家具贴花纸。这种贴花纸图案规格较大,只适宜大葫芦贴用。用T01—14快干脂胶清漆(化工商店有售)在葫芦的贴花部位(葫芦下肚的凸处)刷一遍,将贴花纸的正面(印画的一面)贴于刷漆部位,按平展,勿使折皱,20分钟后揭去贴花纸,美丽的图案即贴印在葫芦上面。二是瓷用贴花纸(即瓷器上的贴花)。这种贴花规格较多,适宜大中小葫芦的贴用。用酒精在葫芦的贴花部位刷一遍,立即将图案的正面贴于葫芦上,按平展,半分钟后即干燥,然后在贴花部位相对的另一面用国画颜料题写上吉祥祝辞或诗句,再刷一遍清漆,晾干即成。 

  3化学题字烫画。化学烫画法效果虽不及电烙画,但简便易学。取1份浓硫酸,徐徐倒人4份清水中(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用毛笔蘸稀硫酸书写或绘画,然后放在煤油灯罩上方烘烤,马上显现出黄褐色的字画来。温度越高字迹颜色越深。操作时要戴好手套注意安全。书写内容可白拟,如新年大吉万事如意等。烫画内容可以从连环画上、报纸上、火柴盒上选取,用铅笔及复写纸将图画描印在葫芦上,然后用毛笔蘸稀硫酸沿线条描画,烘烤即成。 

   二、烙绘葫芦工序祥解 

       1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在阴凉处晾干(约1?个月); 葫芦成熟的表现:表皮颜色由绿变白;绒毛脱落;葫芦壳的木质变硬;葫芦秧已枯黄。晾干的测定是将葫芦拿在手中,然后用手拍打几下后再用力摇晃,当听到葫芦里的种子沙沙响声时说明这葫芦已干透了,干透了的葫芦是不会再腐烂了。这样的葫芦种子存放多年后仍然可以种植,如果用水煮或加防腐剂种子就不能用了。当做为水瓢用时,最好还是先用水煮后再用,这样可以增加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2将葫芦用水浸泡30分钟,再用刀子刮掉表皮;葫芦用水浸泡的目的是为了好刮表皮。刮掉表皮的目的是为了烙绘和上色变得方便、自然,作品也易保存且美观。因为表皮质地疏松且光滑不易烙绘和上色,作品也不光亮。 

       3用细沙纸打磨葫芦表面,用铅笔在葫芦上按构思图案打草稿;用细沙纸打磨葫芦木质的表面是为了葫芦表面更光滑,消除由于刮表皮而留下的道道痕迹。用铅笔打草稿是为了提高作品的成功率,一旦走笔失误很难改正这支葫芦就废了。 

       435瓦电烙铁当笔细心地在葫芦上烙绘或写字,然后用橡皮擦掉铅笔痕迹;为了烙绘得心应手,可将电烙铁紫铜头取下来用钢锉或砂纸进行加工一下,加工成什么形状要根据你的需要而定。一般可将原椭圆形将其一侧边加工成直一点就行。如不用电烙铁,也可用毛笔、炭素笔、钢笔、铅笔等在葫芦上作画。 

       5用不易退色的颜料上色;我用过小学生的水彩和彩笔,过两年后发现彩笔上色的颜色已退色。后来改用天津柯雅美术材料公司生产的;画家专用水彩画颜料,不退色,效果较好,我目前一直用此颜料。 

       6刷两遍清漆,晾干完成。刷清漆是为了保护烙画和颜色的完整,脏了好擦,也可用水洗。当用其盛酒等液体时,葫芦表面不必刷清漆,因为刷上清漆再盛液体,清漆会脱落的。 

   三、葫芦艺术品不同制作方法: 

      1、天然葫芦天生端正停匀,肌理光洁的葫芦并不易得,有则为珍品。特大或特小的葫芦也难得,王世襄《中国葫芦》称;曾见小葫芦与珍珠、珊瑚、象牙须梳同缀成串,佩老人襟际。其天生丽质视珠牙诸珍实不相让。?#24182;蒂骈生葫芦更为难得,一大一小者已很稀有,同样大小如同孪生一般的并蒂葫芦就更为稀少和珍贵。上述天然葫芦,天生丽质,无须修饰便是妙趣横生的艺术佳品,若与琴棋书画相映,便会满堂生辉。 

  2、勒扎葫芦 用绳索结网,兜套在幼小的葫芦上,待葫芦长成后,便在葫芦上勒扎出网状的凹痕。直痕的疏密,花瓣的大小形状,由所结的网兜孔目决定,一般以匀称为上。所以勒扎葫芦也有精与粗、巧与拙之分。强力勒扎不仅表面成纹,而且可以改变葫芦的造型,与曲梅同工。另有一种将长颈葫芦的长颈挽成结,圆转柔婉,完全没有拗曲的痕迹,令人叫绝。 

  3、范制葫芦 用刚性材料预先制成模具,在模具的内侧雕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文字,将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芦上,等葫芦长成后,葫芦的形状和表面纹饰均由模具限定,完全随人所愿,宛如削刻而成,却无削刻的痕迹,实为天人合力的杰作。 

      4、火绘葫芦 即用烫花技术对葫芦表面进行艺术创作和加工。火绘葫芦清净淡雅,葫芦表面的瑕疵容易被掩盖,有时巧妙地利用瑕疵,反而能别生佳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色泽浅淡的葫芦,因为色深的葫芦与烫焦的颜色对比不很明显,易使人产生混浊不清的感觉。 

  5、押花葫芦 用质地坚硬而又温润的物体,如玛瑙、玉石、象牙、牛角等,磨成钝刃,按压葫芦表面,使之呈现出有如浮雕的花纹。押不同于刻,刻总有肌、皮受损,押则利用葫芦皮韧质疏的特点,按压使之下陷,表皮不破不裂,没有质地损失。掌握按压运刃的轻重力度,可以产生高低起伏,凹凸阴阳,富有立体感的画图。 

      6、针划葫芦 是兰州的传统工艺品,使用当地所产的一种单肚无腰柄的小葫芦,大如鸡卵,小如荸荠。葫芦秋老下架刮皮干透后,打磨光滑,用针划上花纹,再用墨染,使图纹清晰醒目。也有与刀刻结合使用的,借以增强装饰效果。有的针划葫芦图案非常纤密,须用放大镜观看,属微雕之列,极其精妙。 

  7、刀刻葫芦 即用刀雕刻葫芦表面或透雕,达到装饰葫芦的目的。刀刻的方法常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彩绘、剪接、镶嵌、编织及几种工艺的综合,并不时有新的艺术形式出现。现代科技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材质的实用仿葫芦制品亦多姿多彩起来。 

工艺葫芦制作方法简介

怀中揣四种手段各不同



一把冬虫葫芦,可手中把玩、怀揣的宠物,在它大体功能性的造型之外,还有诸多锦上添花的美化手段,计有印、刻、砑、烫等各种装饰形式与手段。

印模属于印的范围。待葫芦长成印上花纹,形成浮雕,一般设计在葫芦通体,四周布满花纹,八卦图、五福捧寿、云龙、太师少保、三阳开泰、合和如意、四季花开、人物故事等。印花工艺多用于蝈蝈葫芦,因其身长便于印模,黑虫与金钟印花葫芦较少。

刻,用牛角或玛瑙刻成器具,按葫芦圆体随势刻画,线条流利,形体简练,多为花草、鱼类及戏曲人物故事。秋后,很多山东聊城等地的农民带着自种自刻的扁圆葫芦来津出售,物美价廉,多用于晚秋蝈蝈饲养之用。

砑,砑花是匏葫的特殊制作工艺,创制于北京。在清道光年间,北京有徐某独善其艺,所作如天生成。天津近代有陈锦堂老艺人,为砑花工艺高手,他构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细,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国画,题材为山水、花鸟等,还有的用画师刘奎龄的稿子,更加绝妙名贵。砑花的制法是将葫芦表层硬皮轻度软化,之后用不同角度的玛瑙砑子为工具,在已定稿葫芦身上砑制出点、线、面,凸于平面,力轻则砑不凸出,力重则划破表面面线,完全靠手感力度进行创制。

烫,烫面也称火笔,老法以自制火香,制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钢针以为笔头,点燃之后导热至铜针,用以烫画图案。现代以电烙铁代替,但烫染效果,远不及旧法理想。陈锦堂擅长这种艺法,所烫云龙后人无人可比。现代有姓曹的和王殿华所烫山水、人物也为藏家珍藏。

漆,旧时天津大漆葫芦,颜色绛红,晶莹可爱,匏体经漆之后,坚固耐用,它也同于古乐器,在美化音色方面,也会起到良好效果,也有雕与描金工艺,更为罕见。

以上是葫芦身儿的各种装饰形式与手段。此外还有一个关键部件即起到音孔作用的蒙心。蒙心在口盖之上,蝈蝈类葫芦口上加瓢盖,上有五孔或者七孔,是为音孔,个别也是平蒙心者。蒙心的规格有高、平之分,全依个人爱好来决定。蒙心的制作,不拘何种材质,都要求精细而坚固,线面排列匀称细密,一只优质细工的蒙心,也是一种高级的微雕特种工艺品。我曾经见过一套八种类别蒙心,材质有牙、玉、翠、椰壳等,题材分别为西游记等全系人物故事,都是高体微雕,而且每件作品带动,堪称巧夺天工的绝妙作品。

天津刻制蒙心高手,为八十高龄的李如柏老艺人,他所刻制蒙心,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虽然是传统题材,时创新意。常见刻制内容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五福捧寿、海八怪、暗八仙、番八宝等吉祥图案。带动是他的拿手特色,所谓带动是方寸之间的小天地,把立体物以套刻方法,可以在蒙心中间活动,更显构思巧妙,手法精确,绝不能掉出蒙心。带动主体物的数目,要依题材与规格而定,通常由一动至二十动。如九动松鹤延年蒙心,在圆径三厘米,高二厘米的蒙心上,以九只动态仙鹤飞翔苍松之间,生趣盎然,绝妙至极。其他还有丝瓜蝴蝶、游龙戏水等诸多样式。此外还有高圆雕,多用透雕方法,题材有缠枝牡丹、八仙祝寿、教五子等。教五子为牙透雕鸡笼,内雕一只公鸡五只小鸡,形状如同米粒,其规格为底圆径三厘米,高四厘米,可谓绝妙构思。



冬虫葫芦历史由来已久



天津距离北京比较近,又是近代商业城市,市井文化发达,葫芦种植与形成都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天津种植冬虫葫芦,起于清末民初,集中近郊西梁咀子一带,此地土质肥沃,又有运河之水的灌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比较著名的种植户有宣家、李六、王庚、萧扯子等数家,还有非专业以自娱性质的长春堂张家、振德黄家。各家之中都有独到的种植方法与造型特点,至今仍影响与启发当代的种植专业户。宣家葫芦瓦模精细,造型俏丽,李六瓦模拙朴,比较而言,有文武之别,这两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其中有一形制为两大堆的,音韵铿锵,回音悠扬,颇受玩家青睐,究其原因乃是两家的合种。李六种植中小有走模变形,收获的季节,两家按成品各分一堆,两大堆名由此而来,此并非指形制而言。长春堂的葫芦以瓦模凸花见长,多系蝈蝈葫芦,是仿北京官模的继承和发展。



一片一片绿心叶一个一个小葫芦

一片碧绿的叶,一棵弯弯的藤,藤上星星点点出现几个小葫芦,当夏天到来的时候,从远处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望不到边。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葫芦,它里面古老的历史和故事就像葫芦籽一样多得数也数不完。

这里就是天津市工艺葫芦协会会长张才日种植葫芦的地方,他向记者更细致地讲述了自己种植葫芦和收藏葫芦的故事。

种植葫芦的开始

我从十来岁开始种植葫芦,那时候,我住在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22段,平房前面有一大片空地,我开始在上面洒籽种葫芦。最初我只是单纯地种普通的瓢葫芦,每天为他们施肥、浇水,经过一番辛苦的栽种后,看着藤子上一个接一个的小葫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工艺葫芦搞创新

当时养蝈蝈的葫芦价格很昂贵,是一般平民家庭难以承受的,所以我突发奇想,自己种葫芦。我很喜欢形状另类的工艺葫芦,这种绝活是让葫芦在特殊模具里生长出来。我尝试着找一块木头,锉成棒子形状。开始,我发明用纸做模具,先用纸将刻好的木头包裹好,一层摞一层,共有几十层厚,将里面的木头从上面抽出来,把刚刚成型的小葫芦放在纸模里,每天看着它慢慢成长,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有一种成就感。不久,我发现纸模的弊端,葫芦里面会往外面渗水,一点一点将纸模洇湿、炸开。于是,我改进工艺,在模具外面用三层布包裹,最终成功种植出第一代工艺葫芦。后来我研究在葫芦上雕刻精美的花纹,模具材质更新为石膏,这种石膏模很结实、耐用,而且成本很低,经济划算。

据我了解,从清朝开始宫廷有人做工艺葫芦,样子很漂亮,因为模具是木头手工雕刻而成,所以造价很高,我想把古代的这种传统工艺延续下来,所以我开始摸索仿制清代的工艺葫芦。

鼻烟壶是工艺葫芦的一种,小巧的葫芦为上乘。鼻烟壶的模子需要用石头来雕刻,我选好石头后,用小刀在上面一点一点雕刻花纹。时而雕刻一朵朵小花,时而雕刻精美的文字,这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耐心。包装后的石头上面带有精美的图案,然后用两个半圆的石膏包裹在外面,石膏晾干后,石膏内壁会出现精美的花纹。将这两半石膏合上,里面倒上胶,胶干后,胶的外层就出现和石膏内壁相同的花纹。最后,外壁带花纹的胶模外面再裹上一层石膏,精美的图案神奇般复制到这层石膏的内壁上,这个石膏就是葫芦的模子。将小葫芦放在模子里,克隆出形状、图案和模子一样的葫芦。

秋天来了时,被霜打过的葫芦藤干了,叶子开始枯萎飘逸,枯萎了,像在窗台上经年放置的黑木耳,这时结在藤上的葫芦就开始渐渐由绿色泛出灰白色。用手指甲试探性地掐掐,掐不进去时,说明这只葫芦老巴了。然后把老葫芦摘下来,用刀具将葫芦表面那层白色的外皮削掉,用铅笔在它身上勾画出一条一分为二的线,沿着线小心翼翼地锯开。剧开后,掏出里面的瓤子。然后将葫芦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葫芦的凉晒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放在阳光下晒会使水瓢外皮不光整,甚至出现裂缝;而如果放在室内阴干,因为老葫芦里富含水分,容易发霉。在晾晒时,一定要在葫芦瓢上遮盖一层纱布。大约一周后,葫芦已经坚硬的带有金石质地。用手指弹之,狰然做响。就将葫芦瓢收回来,涂上油漆,这样,葫芦瓢不仅看上去外表颜色鲜亮,而且还能延长葫芦瓢的寿命。如果不摔不碰,一只瓢可以使很多年。 

酒葫芦的制作工艺  

      想当初古人用处理过的葫芦装水,比现在的PPPC材质的养人,你看老一点的电视剧里大部分是用葫芦来装饮用水和酒,例如济公和尚、林冲、铁拐李还有俺等等。

      除此之外,葫芦还可以制作水瓢、面瓢、漏斗等,如果自己想做的的话,可以自己种一些。葫芦是一年生藤本植物,每年开春清明节前后种植,一定不要晚了,还要在头伏之前挂果,如果晚于这个时间,果实很难长牢。

      

   下面是方法,可不是简单的锯开就行的。 

亚腰葫芦,成熟后将籽和瓤掏空,晾干后可用来装酒. 来做酒壶的葫芦,最好是一架葫芦上挂果最早的,这样的葫芦较厚实不容易破损。开口;在葫芦顶部适当位置剧开,然后在两个面分别钻出相同大小的孔。掏籽、除瓤;打好孔后,用细铁丝将葫芦里面的籽和瓤掏干净。 加塞;选一个和壶口的孔一样大小的软木塞(瓶装葡萄酒使用的软木塞最好),镶在酒葫芦盖的孔里,然后,用生鸡蛋清粘住。 防渗处理;这一道工序一定要细。它不仅决定酒壶是否渗酒,而且,还影响酒葫芦里所装酒的味道。一般地,将糯米慢火煮成黏度很高的稀粥,灌满葫芦,加盖密封后,放到阳光不能直晒,通风较好的地方晾晒一周左右。然后倒出稀粥,待葫芦晾干后,再依照上面方法,如此循换做两次。这样做出的酒葫芦,不仅酒不外渗,而且里面装上白酒的话,时间久了,酒水既有淡淡的葫芦清香,又有浓浓的糯米芳香。 

 外部烙画;这一道工序是装饰、美化酒葫芦。画面可根据葫芦的形状、个人的喜好而定。 

 外表上蜡或用核桃仁涂抹;核桃仁里的油能渗进酒葫芦壳内,无异味,起到保护酒葫芦外表的作用。另外,用核桃仁处理的酒葫芦,把玩时间久了,酒葫芦显得古香古色,更招人喜欢。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狭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葫芦已成为观赏、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葫芦也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照成长形状大小等,我国葫芦大约可以分为25

小瓢葫芦、中瓢葫芦、大瓢葫芦、小亚腰葫芦、中亚腰葫芦、大亚腰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苹果葫芦、新疆葫芦、疙瘩葫芦、佛手葫芦、手捻葫芦、花生葫芦、鹤首葫芦、冬瓜葫芦、鸡蛋葫芦、小棒葫芦、中棒葫芦、大棒葫芦、小长柄葫芦、大扁圆葫芦、元宝葫芦、梨形葫芦、本长葫芦。

而国外的品种还有小徽章葫芦、炮弹葫芦、土耳其头巾葫芦、蛇形葫芦、条纹梨葫芦、皇冠葫芦、香蕉葫芦、非洲小葫芦、大企鹅葫芦等。

听着这一个个生动而活泼的名字,我们也能想象到葫芦的形状和大小,有的葫芦本身形状奇特,可以观赏,比如鹤首葫芦、疙瘩葫芦等;其中适合把玩的葫芦越小越受收藏者的喜爱,比如手捻葫芦;而有的大葫芦适合做工艺品,比如大扁圆葫芦、大棒葫芦、大瓢葫芦等。

二、从葫芦的制作技法来说,大约有14

烙画葫芦、雕刻葫芦、漆艺葫芦、范制葫芦、勒扎葫芦、押花葫芦、针刻葫芦、结扣葫芦、彩绘葫芦、镶嵌葫芦、编织葫芦、匏塑葫芦、作旧葫芦、景泰蓝葫芦。

而这些门类里面还有很多细致的分类,比如烙画葫芦里有花鸟烙葫芦、走兽烙葫芦、人物烙葫芦、书法烙葫芦等;雕刻的葫芦技法有圆雕、浮雕、线刻、微刻、镂雕等。

值得一提的是范制葫芦。范制是指趁葫芦幼小时,把它们用模子罩住,霜降后完全成熟时再修整。这种工艺在清代曾大放异彩,但随着清代的没落,它也渐渐消亡。而在天津一批有志者的挖掘下,范制葫芦再次浮出水面,并成为当代艺术品收藏空间最大的一只潜力股,而天津葫芦张的范制葫芦可称一绝。

三、从葫芦制作和应用方面来分也有很多种

葫芦可以用作灯、笔筒、虫具、花瓶、鸟巢、首饰、酒具、表、包、吊饰、罐、壶、花环、车饰、笔杆、碗等。

在葫芦艺人的挖掘下,只要人们能想到的应用范畴,总会出现葫芦的身影。

画葫芦的方法:依模样画葫芦,依葫芦画葫芦,依理想画葫芦。

上述三种方法产生的顺序,我说不出来。按照接受的知识来排列,应该是依葫芦画葫芦——依模样画葫芦——依理想画葫芦吧。

不过,有句俗话叫依葫芦画瓢,跟上面这三种方法好像都有点沾边。瓢是老葫芦开的,半拉葫芦壳。

葫芦有啥用呢?嫩葫芦是可以做菜吃的。老葫芦除了开瓢用之外,还可以当酒壶水壶用,可以雕镂刻画装饰成工艺品摆设。放开了想,施惠和庄子就有那么一说,施惠说葫芦长太大了也就啥用了,就是看这新奇,咋长的?长这么大个头!庄子就不一样,他说那老大的开了当船用,海上漂游去。去海上,我是觉得想得美了,庄周这种非海边人士,尽想美事了,那大海除了风平浪静之外,还有惊涛骇浪不是?换成了我,想着做个澡盆子什么的就不错,如果觉得不够浪漫,可以当采菱的盆子使。莲叶田田,村姑采菱,一派江南水乡秀色。还有人说了,秀色有啥用啊?可是读书人会说,秀色可餐。完蛋!又回到吃上去了。

如果把这些画葫芦的方法作为类目,套用到历史之中,我发现倒是可以把从上古到诸子百家再到历代之思想演变历史套进去说。准确可能是说不上,但是非常形象。 

先说《易经》。《易经》历代以来号称群经之首,今人又以中华元典称誉之。从易传讲的上古圣人仰观俯察画卦制器来看,的确有那么些依葫芦画葫芦依模样画葫芦的意思。

包括卦象、象辞、爻辞、易传等成套的《易经》,传统上被认为是卜筮之书,占卜之书;近代也被认为是哲学之书,历史之书;晚近更被认为是数学模型之书。《易经》包罗万象,被人从不同角度给予诠释,应该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这犹如鲁迅先生所谓的某种人看《红楼梦》就看出某种样态的意思差不多。《易经》应用广泛,看看古代中国,很多学术都是易经理论的借用和套用,基本上不是百搭也算万能胶了,你看中医理论用上了,《周易参同契》(甭管它外丹内丹)也用上了,以至于后来明代某位大医家还说,不懂《周易》不能算懂医理。

易传(十翼)从来都是被非常两极的评价着。一种是奉若圭臬,一种视之为外说。前者如同依葫芦画葫芦,正宗嫡传;后者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依葫芦画瓢,借这搞那,不是一回事了。

这种文体,可以作为阐释学的一门学问。或者注释义理,或者训诂音义,或者揭櫫微言大义,或者引申发挥,或者借用移作他用,反正是拿一个既有的东西,往细微处或者往广袤引。不过对于吾人,管不了这么多,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我们就这点要求。

谢天谢地,又绕回了,离开葫芦还不远。 

依葫芦画瓢

依葫芦画葫芦,算是写生和素描吧。早期的汉字象形文字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不过,细究起来,汉字象形文字应该说有点写意的意思更确切些。好像中国人传统对于依样学样这回事总是评价不够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不是?个性发挥,写意就似乎比这写生要高一个档次和层级。

不过老子早看到这标准的危险性了,他老人家在浓缩的五千言中,还是不忘记要说过犹不及”4字。4除以5000等于0.0008,大概老子认为一个事情萌生之后基本上就是以万分之八的速率成长,到一万就算峰顶极致了,再往后发展就是一路向下了。老子提倡素朴,大概他认为写生素描是最好的,那些工笔彩绘就属于下坡路上的玩意了,因为你在线条和黑白明暗这方面功夫欠佳,有借用色块来补不足的意思。所以,我感觉,老子最提倡依葫芦画葫芦了。

孔子他老人家有完美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推想起来别的方面也不会马虎。孔子他老人家尤其喜欢韶乐,所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那韶乐真那么好听么?据说这种韶乐早失传了。一班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外加音乐专家,考证了半天(其实应该是NN年吧),说韶乐由罄竹之类乐器组合而成,音量不大,声响不是尖细短促,就是浑厚郁闷,你非得无比安静,还得屏息凝神,非常专注地听着,才能听清楚了。这种情景我还是不大想象得出来,莫不是罄竹难书(学一回杜正胜)?由此,感觉孔子基本上属于依模样画葫芦或者依理想画葫芦者。

由孔子爱韶乐,我想着夫子大人一定是赞美写意的。就现在具体、抽象这种理论上说,夫子追求的是比老子那写生素描的档次和层次高了。可是,想想也未见得真是如此。老子那五千言里写了物极必反四字,又说高取下,贵取贱,刚取柔,阳取阴之类的话,联系今天的情形想想,不禁忍不住要笑,那不是和吃肉多了想吃菜,吃精食多了想吃粗粮差不多一回事么!——完蛋完蛋,又说吃了。好在圣人说了,民以食为天!

老子在周室,京官一个,再怎么下吏闲官,身份和地位还是在的,不是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么,吃喝总是无所谓的。孔子虽说也是祖上显贵,老爸也是有爵位的,但是奈何老爸去的早,幼孤,并且是老二不是长子,还不是嫡子,按照宗法社会的意思想想,孔子当然日子也不好过。前辈们给孔夫子立传,也都说到了孔夫子年青时候的生活艰辛。老子和孔夫子本身现实生活的处境就不一样么,审美上有些差异也再正常不过了。所谓繁华看尽归于平淡,低贱出来尽享繁华。 

庄子,大多数人都说他是道家老子一系的后生。不过不少人也说庄子主要还是儒家门生,不过因为跟老子家乡近些,也参合了一点道家的玩意。反正,我看到先秦诸子百家没有一家不把旗高举高挂的。哪家的是最正宗的呢?不好说。反正道家把贴自家门楣上了,人家也抢不去了,只好认了,但是彼此还是要说说此道非彼道的意思。道家后生干这个事情,是聪明绝顶的。当然,名到某一派也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了,据说也不是道家人自己取的名,是别人送的标签牌子,因为想到无穷好处和便利,便热情相拥,爽快地收下了。

这种模范的事例,后来儒家也学习了,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问儒家那光彩的事情是啥?就是后来西汉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档子事情,儒家把六艺装点为六经,全收在自己家门里了。更妙的是,他们鼓捣皇帝立了太学,设了五经博士。你们还要用六经来学是吧?可以,儒家大方着呢,你拿去。不过你拿去学了,就是儒门弟子了,呵呵哈。我们讲长幼尊卑,讲先入山门为大,学了儒门的经,自然就是儒门弟子,对儒门你得尊敬着点。

庄子是个聪明人,滑头得很,他的人生是。依葫芦画葫芦,对自己是够了,但是这社会上很多势力不让你这么干啊,有时候让你依模样画葫芦,有时候又让你依葫芦画瓢。庄子不想那么干又没办法,就装呗!装没用,装残废,以至于自残而达到形秽。不知道为什么?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众口一词说道家消极。有人说是见到了老子无为二字,可是这马虎眼子,咋没见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难以服人。又有人说,是从庄子这里看出来的,这好像有点道理啊。可是《庄子》全部读完,发现庄周这老小子那些话可都是戏言。后生们把庄爷子自己说的那什么寓言、重言、巵言分析来判断去,那本来没啥,可是那里面可全是江湖的话。人生如戏,为人生而说的自然也就是戏言了。

不过,把积极消极两个词放一块儿看,道家之妙道却分明就在其中。积极那是加法,积累不断就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消极是减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看,以消极说道家倒是非常确切的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个诗,基本上由写景变成了哲理诗了。依葫芦画葫芦,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效果。人看东西,哪能方方面面、里里外外一眼全看全了啊?

由此,忽然想到前面叙述葫芦用途的时候忘记一项重要功能。这项功能可以用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的话来表达:葫芦里卖什么药?葫芦里装上丹药,挂着,就成就了悬壶济世的美名。

上面已经说了,庄子是个聪明人,滑头一个。小老骥说,庄子善,他读完《庄子》,自己也忘了。真是厉害!我也算忘记得快,还是记得好些个,小老骥居然只记得一个字了!小老骥啊,你离德道不远了。



忽然发现,小老骥这话,也得算依样画葫芦。古往今来,似乎很多有意思的句头都是可以找到一线蛇灰。庄子逍遥,心斋,坐忘,这些都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学庄子的人还真是不少,一个魏晋南北朝,多少画样庄子啊!



庄子是聪明人,因为他知道这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世道,个人是改变不来的,并且固扃鐍,摄缄滕也逃不过人家连锅端,真是躲无处躲,藏无处藏。所以,还不如就在这个里呆着。庄子滑头,他给自己这套给了好多说法,安命顺命,不管外面怎么样,自己内心平静,你外面的力量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的内心是自由而宁静的。这大概就是所谓消极不抵抗,也不酬答呼应。庄子把自己装点成市场里的滞销又无用的货色,这种死相,大部分人面对时都是无可奈何的。



饿死首阳山上的,庄子笑之;为国效劳战死沙场的,庄子笑之;为权位钱财被揪出来咔嚓的,庄子笑之;蝇营狗苟整天谨小慎微却莫名其妙被牵连扑哧的,庄子也笑之。这些人活得太累!不过庄子也有露馅的时候,那就是听到施惠呜呼的消息的时候,他揪心了,嬉戏的伴没了!坐忘留下这么一点,心斋为了忘掉这点,逍遥为了相忘于江湖。



庄子其实也是有怕的,装死相没人理固然是一种安全,但是架不住一种意外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形。所以,相濡以沫是不保险的,还是得。庄子其实还是有应帝王的准备的。你不信么?君不见《庄子》里面庄子说到一件东西怎么用的时候,是那样的有办法:拿防冻伤的药膏做买卖,弄不好要亏本;但是货卖帝王家,给水军用上,那就保赚不赔发了大财了。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关键是你挪什么地方去了,你把玩意用在什么地方去了。你一棵树挪到村社边上,没人动你,年岁久了长大发了,还成了社树神祗,更没人敢动你了。



庄子究竟活得咋样?其实我们是知道很少的。不过就《庄子》说的那些,后辈小生们依样画葫芦的倒是不少,不过基本上变成依葫芦画瓢的比较多,魏晋名士们那些行迹差不多都是。这似乎又应了一句成语: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呵呵,感觉怎么应景了,马上就到虎年了。

 

诸子画瓢

诸子百家,排在最前头的是孔子、墨子和老子。其余后来的这个子那个子,那都是这三位老兄的褶子。



孔子画画,是有蓝本的。诗书礼乐御射六艺似乎他早年也都学过的。孔子他爸爸就是因军功而授爵的。孔夫子本人也是大汉,山东大汉之祖师爷。鲁国是周公封地,周王室好多东东据说鲁国保存得不少,也挺完备。不过,到孔子那年代还剩多少玩意,就不知道了。说吴国季子到鲁国看得哇哇叫,可是孔子还得去周再学习。照此说起来,这个季札纯属少见多怪,而孔子去周室观礼问老子这档子事,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孔子说吾从周,他艳慕周公。时代过去了,制度社会样态也发生了大变化,依葫芦画葫芦在孔子这时代是做不到了,但是依样画葫芦还是有些条件的。孔子说,夏礼不足征,文献不足故也,但是杞人忧天那国还在呢,去看看也能管中窥豹;商礼不足征,但是那个为后世笑的宋襄公的那个国还在呢,去看看也能知道不少,更何况孔家本来就是宋国到鲁国的移民,家世的事儿也方便知道;周礼,这就方便多了,西周没了,东周还在,从山东曲阜到河南洛阳,好像也不是啥难事儿。孔子还真去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就不能出真知。这得向孔夫子先师好好学习。

 

后世道家人士都拿孔子去洛阳这事情说事,说孔子是老子的弟子云云。孔子是老子弟子,道家后世又有什么好骄傲的呢?因为《庄子》等书里记载了老子对孔夫子的埋汰。这都啥心态啊!一则看着像阿Q,说那句我家祖上也富过一个德性;二则看着像贱人,(以下省略骂人的话若干句)。



老子教训孔子的话,孔子其实他是真听进去了。这事孔家自己的家语什么的也都照实记录在案,流传子孙。不过孔子也会装,好像不同意老子说的,后来也没照他说的做。不过我这人还是看到了他唯一露馅的地方,这就是那句老子其犹龙乎的话。当然,这也不是我厉害,是某位前辈给我的指点启发,所以应该说,是早有不少人已经知道这奥妙了,但是他们知道了就是不公开说。这位前辈说,你光看《论语》,不能真了解孔子的思想,看孟子、荀子这些,那就更扯了。孔子学派的思想精髓在《礼记》中。这点拨让我大吃一惊,我根本把三礼束之高阁的,买来没啥看。这位前辈是嘿嘿地笑我被社会误导,说了一句,现在看也不晚啊。



自从听了这位前辈的话,我立马对朱熹刮目相看。朱子还真是珠子,而不是猪仔。《大学》《中庸》是哪里来的?不就是从《礼记》里面辑录出来单独成册的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是谓小康,这段哪里来的?不就是《礼记》里面的篇章么!从此,我也明白了,孔子自从跟老子问学后,就不搞依样画葫芦了,改搞依葫芦画瓢了。

 

孔门后生,大多跟着老先师言必称三代,不过大多都是从闹笑话发展到迂腐透顶。王莽兄搞什么井田制复古,搞什么夷夏之防不顾北人习俗,搞什么钱币改革,结果王莽改制成了历史笑话。记得齐国也有个故事,好像是齐王看书,他那个车匠说那是死人糟粕,把齐王气得不行,说你不说出个道道来,就砍了你。那车匠娓娓道来一番言语,大王听了也没辙了,没法拿人家治罪。



不过这里面还是得分析分析:

读书是看葫芦样,不是看葫芦。这老葫芦本身啥样,后人是不可能知道了,老葫芦被描画下来的样子倒是在书中留着,但是这就有视角问题。这书是咋个描画的,是写生的?还是写意的?是素描的?还是彩绘的?是单面的?还是立体的?反正不管咋样,整个儿的、鲜活的葫芦是永远看不到的了。好在葫芦还是繁衍下来了,看现在的葫芦,再看书上的葫芦祖宗画样,对比着,总能发现一些像与不像的地方。这个跟孔子那个夏、商、周礼的说法是一个道理。现实中的葫芦,有多种长相,摆放着也多种多样,书上记录的,也就一样两样,就是葫芦全书,也不能穷尽葫芦全部样态。活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永远千姿百态,无法穷尽的。说看了书样的,就肯定天下葫芦就那个样,不是那样的非得给我长回书上那样的,那就笑话大了。韩非好像说过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跟着差不多。不过也有人是等着瞧的,说总有一款现实的葫芦会跟书上的样儿是一样的。这好像又成了守株待兔了。



孔门后学真是可怜,孔夫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一点没学会。这个高明的因材施教,可以有教无类。孔子是希望垂拱而天下治的,这跟老子的无为是一个道理。孔子也是知道装神弄鬼的玩意儿是没啥意思的,笨笨的弟子还不停问,惹得夫子大叫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孔子在《论语》里面真是很,弟子问仁,居然能说出那么多解释。后世研究者居然采用统计法,然后叠加在一起分析那些孔子说毛了,自相矛盾了。这些研究者真是机器人一样!(省去骂人词语若干,嘲讽挖苦词汇若干。)孔子也有被问了懒得说的。 

 

还是接着说墨子吧。墨子据说也是从孔门后学学习的。他也是个依葫芦画瓢的。如果说孔子的葫芦有三个(夏商周礼、六艺和老子指点),那么墨子的葫芦至少也有三个:六艺、孔门之学说、社会上传承下来的上古资源。墨子也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行家里手。这点真得孔夫子真传。



据说,墨子之前的典籍中,记载大禹的话语屈指可数,到了他这里就发扬光大了,丰满丰富起来。我不太相信顾颉刚先生他们认为的,这全是墨子及其后学编造出来的故事的说法。编,你也得有材料才能编啊!那材料就是社会上流传的口传历史。标举大禹,在于大禹披山通泽,沐雨栉风,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这些个辛劳举动和丰功伟绩,用来支持墨子本人提倡的自食其力说。想想也是,人家后来都是一代帝王了,还这么辛勤劳作,而当时那些公侯伯子男以及士,都是坐享其成的,实在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也有人引经据典考证出来,那大禹这么表现也是被老舜给逼出来的,大禹非躲在人群河工之中,才不会被暗算;非表现得家也不顾,才能不被老舜的眼线挑到毛病,找到迫害的借口。好像这些说法都是从韩非子、竹书纪年那些文献中找来的证据。我也不管这些说法是对是错,反正这些被逼说全成立的话,也依然是在说明墨子依葫芦画瓢的本事。



墨子还有兼爱说。孟子和荀子都很不体面、很失态地骂他是无父无君。其实孟老头这表现,也是狗急跳墙。孔学说仁者爱人,亲亲以至于天下。其实,按照逻辑推导,孔学的仁说,有一款就是墨子的理解和倡导的那样。墨子还有薄葬说。孟子也批他。可是孔子不是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么。逻辑的力量真是很大,孟荀善辩,遇到逻辑问题也是头大。要说辩论机智,还是庄子,在濠上与施惠辩论鱼之乐不乐,中了圈套,还能立即通过偷换概念逃出陷阱。

从墨子牵扯出孟子和荀子,我对这二位,现在是荀子而孟子。这话出口,可能挨板砖或者口水,因为这里齐王很多的,我得做回作车的匠人,说说道理。古往今来的人尊孟子为亚圣,地位崇高,最近一千年来,更是孔孟并称,以为继承道统的人物。我想这尊崇的原因么,首先是《孟子》这书写得好,俺当年读来就觉得舒坦啊,那段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至今背得烂熟,非常励志!去年刚重读过一遍《孟子》,还是觉得写得真好。其次,孟子先生说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那些,修身、治国、平天下,豪气英发,让人振奋。复次,孟子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更是让近代民主革命的先生们感到先见之明,捧得不行。当然,这事跟朱元璋先生的反宣传效果也是分不开的。朱和尚要是跟我一样学些传播学的知识,估计他就不会搞什么《孟子》删节本,不会撤了孟子配祀孔庙的牌位。逆反心理起到到反宣传效果会比正面宣传放大NN倍的! 

 

今天说到孟子,主要基于如下反思:一是思孟学派对于孔学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当时的情形是儒家面对了来自墨家、道家两个敌手的攻击。面对墨家,似乎还好对付,因为虽然逻辑上反驳这个孔门出去的内贼有些难度,但好在当时社会主流都不太喜欢墨子那套,并且当时也没有现代传媒的信息传播能力,沉默的大多数估计也听不到多少墨家的声音,所以,骂骂之后不理睬他也可以对付。道家有点麻烦,麻烦在上,基本上约等于天道。道家弄出这个玩意儿,既能在宗教精神层面占领制高点,又能在现实生活中给予礼乐仁义理智信这个品级上的贬低。道法自然,你们穷折腾啥!思孟最后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法自然这里入手标举出心性这个东西,率性谓之命,这也是天生自然的东西么!然后坚决地说性本善,再把仁义理智信接上。既然性本善,那么人后面出现的坏事,就只是明镜沾染了灰尘,你善养你的浩然之气,把灰尘弄干净,就回去见到善的本性了。这里就埋下了两个大地雷:第一是他法自然了,用上说了,聪明是绝对聪明的办法,但是发展开去,后天的是不需要了,无思无虑就好了,这就跟道家反而界线模糊了;第二是心性这个东西后来跟禅宗搞到一起去了。站在儒学血统纯正的立场,孟子是明显好心办了坏事的,他是依道家的葫芦画儒家的瓢。等到道家人物也学了这招,依照儒家、法家、阴阳家等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形成黄老学之后,儒家就更蔫了。所以,荀子《十二子》中间要对孟子学说进行拨乱反正。只有坚持性本恶,才能让修身这些派上用场,才能《劝学》的合情合理,这算得荀子作重新回归孔学的努力,才能有发展的前景。只是荀子也完不成这个任务,因为战国年代又不兴真分家了,因为实践证明光一家的学说,分得门户太清楚,也是一种局限。战国的诸子都开始博采融合的进程了,荀子自己本身也不可避免得了。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战国诸子的特色。



二是孟子真的是民主的先驱么?近代提出的这个说法,是依照西方的葫芦画自己先人的瓢。现在大家比较一致的新说法是说他具有难能可贵的民本思想,这才是接近依葫芦画葫芦的意思了。当然,文革年代大批判也有种阶级斗争立场的说法,孟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为着维护统治阶级的稳定和秩序来说这个民事的。孟子献出的计策是与民同乐,他拿商汤的园囿很大百姓却不觉得大,而齐王的园囿相比商汤不知道小多少倍,百姓还是觉得太大这事,来做对比,还真是能让现世君王听得进去。这是依照自己的葫芦样子画古代的瓢。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是孟子为了进言而采取的巧妙高操的游说策略,比孔子游聘NN国,孟子说说齐王滕公几个国,算不得什么。这倒也是。这就跟画葫芦画瓢关系不大了。

不过,跳出儒家立场来评判,又得回去孟子,这孟夫子客观上打通了儒道两家和儒释两家的隔阻,为后世实现儒释道会通打了洞、奠了基,为形成中国儒释道三家一体互补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了开创性贡献。



荀子那档子事情,主要是现在发现荀子对孔夫子的原始学说精神理解更为透彻,对于现实问题看得也更加清晰,考虑的经世一面更加具体。晚清以来多人发过秦以来二千年皆荀学也的感叹。荀子的礼学细究起来,可真是大学问,一路由李斯、韩非发展出崭新的法家,一路又发展出陆贾、贾谊这些新儒家。可惜这方面重视和开掘的人不多。

 

老子的《道德经》成书于孔墨之前,还是孔墨之后,本来好像没什么争议,就是老子一人在出函谷关的时候被滞留时无奈写的,在孔墨之前。但近一千年来,随着对老子、老聃、李耳是一个人还是二个人还是三个人的问题和关尹的年代问题的提出,一堆问题就跟着来了。质疑的论据之一来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只是奇怪,自汉以后这1000年中,怎么没有人提出来这个问题?(可能我涉略狭陋,未曾见到。)不过我相信,在孔子之前是有个老子的,并且我也相信传世的《道德经》也并非一时一人之作,不过它大致定型当在战国之前。这已经有出土简帛给予了物证。



且不论哪个老子最先写的《道德经》,反正道家这派依照这个东西对孔墨同时进行了抨击。老子之妙在于他既不是依葫芦画葫芦,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别出心裁的依葫芦和瓢画样儿。依葫芦画样儿是所谓,依照瓢画样儿是所谓。后世有人说《道德经》就是《易经》卦象、卦爻之注脚,这个说法其实是联系了系辞来说的,如果去掉系辞那些个一二三,这个说法就难以立足。更何况系辞只是,是后出的注解诠释文字而已。



《道德经》后来被搞成玄学,被搞成哲学,这里面含着的形而上的东西是不少的。但是,如果不是拆开了剥离了看,那么道德经所论是道器不相离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幸而下者谓之器这是系辞里面的话,既然分这么清楚,那就是说古人是知道葫芦和葫芦样的不同用处的。这里很容易就联想到现在常说的标本这个词。标本是实物,但也可以不把它当实物个体看,而抽象化约为类目来对待。这再下去,纯抽象的规律道理以至于物质存在这些就出来了。



国学论坛里论的帖子摩肩接踵得多。有说抽象的,有说实体的,有作哲学本体而论者,有作简明实体而论者,还有兼而论之者,蔚然大观。我是论之不及,还是说我自己的吧。,我把它当标本看了;,我把它当画画这个动作看了。由此涉及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章句,或者其他涉及字的章句,我都简约通释了。或有不精不确之讥,也是我辈浅学之人的方便法门。好在还算中庸而违道不远。

葫芦种植

1.田地的准备

为了土壤更好地吸收营养,施肥在葫芦种植10日前进行。把地耕得厚一些,多施肥,这样葫芦的根能够扎得很深,茁壮生长,尤其是大瓢、长瓢等种大物的话深耕和堆肥施用就更重要了,但是多雨季节地下水上升的话,反而不好容易烂根,对田的选择及排水下工夫,控制地下水的上升,在不烂根的限度内深耕。

另外,葫芦是棚种植,棚也不能移动,因此一种就好几年,因此,预防连种障碍,应施优质的肥料,并且以有机质为主体在土壤中育出微生物。所谓有机质肥料就是氮肥包括食饼鱼渣鸡粪等,磷酸肥指骨头或米糠,钾质肥是草木灰或稻草灰等或者把这些合理比例组合起来当肥料,或者使用有机复合肥料

另外葫芦不喜欢酸性土壤,元肥里必须加石灰,若石灰不足,蔓褐变,幼果将歪曲,石灰用镁石灰或消石灰1m220kg。元肥的施用量据地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氮磷酸、钾都是1 m2 1kg合适。要注意若元肥施得过多藤就不长,不容易开雌花,并且多发病害。造田的顺序是堆肥和石灰以及土搅拌在一起铺上30cm后。接着中其它肥料,把土弄细搅拌。排水不好的地方可以挖一个高度10cm的沟。



2.播种

葫芦的种子上附有炭病等病菌,因此,在种子上撒满克菌丹,进行消毒后播种,用钳子弄出裂纹或用指甲刀剪掉种子皮的一部分,若是薄的种子最好用指甲刀,但是不能破坏里边的胚。发芽外理,为了确保长出芽最好的方法是把发芽的种子种上,使葫芦种子发芽用湿毛巾等布把种子包好放到密封容器里,放在25-30的地方,利用电热毯也可以,少量的话带在身上也是一种方式,3-4即可发芽,芽长0.5-1cm时,把它种在育苗盆里,土壤使用育苗培养土。

播种方式,种子平放,盖上1cm的土,然后浇水,一直到发芽为止用报纸盖上,以免水份蒸发掉,放在不能淋雨的半阴外。



3.搭设葫芦棚架

葫芦中圆形瓢和达磨瓢、小形瓢等可随地势自然生长,如果要培育形状优良的葫芦,应搭设棚架。棚架的大小要根据庭院的面积和栽培的株数来决定,栽种1株小型瓢需要3㎡,栽种1株大型瓢需要5㎡。棚架高2米左右,棚顶用竹竿绑成间隔30㎝左右的井字形状,用荆绳绑结实,以抵御大风和葫芦本身重力的压迫。

最近,使用建造小型暧棚的管材搭设棚架会更加便捷。在这种情况下,上面罩上网即可。

葫芦棚架一旦做好不易移动,所以每年在相同的地点种植的情况比较多。为了避免连续耕作所带来的弊端,最好制成可移动的棚架并能在不同的地点种植。小规模的栽培1年或2年更换一次栽培地点。



4.掐尖、掐蔓

葫芦的枝蔓伸展下棚顶时,由于蔓的生长原因,掐尖掐蔓成为每天的重要工作,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而且这一时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预防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有计划地每周喷洒一次农药。

在葫芦生长中后期,授粉、摘果、清理枯叶、支撑大瓢等是主要工作。



5.叶和蔓枯萎后开始收获

秋天的主要工作是收获,收获完全成熟的葫芦。然而由于作果的时间没有记载,容易把没成熟的葫芦也摘下来,如果等到叶和蔓都枯萎之后再收获,将会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将收获后的葫芦刮皮,晒干,使其皮色呈金黄色为上品 。冬季是加工葫芦的季节。根据自己的创意将其加工成精美的葫芦是这一时期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590a2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9.html

《工艺葫芦制作方法及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