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26 06:06: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Poet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成立于1999年10月,是直属于学校、与院系平行的实体性科研机构, 20014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诗歌中心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编制、科研岗位和精干的行政人员、资料管理人员,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独立招收、培养研究生,并自主聘任专兼职人员,实现了科研机构的实体性设置。中心特设“访问学者办公室”若干,并于研究人员驻所研究期间提供相应生活用房、图书资料用房,充分满足了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驻所研究工作需要。

学科发展方向与研究对象:

诗歌中心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所有诗歌形式以及其相关理论形态。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诗歌进行贯通古今、兼容各体的系统性观照下设“中国诗歌研究”、“中国诗学研究”和“诗歌教育与传播”三个方向。“中国诗歌研究”主要是在宏观文化背景下对诗歌本体进行研究,包括大陆汉语诗歌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海外华文诗歌研究与中外诗歌比较研究四个方面。“中国诗学研究”则是在宏观文化背景下对诗歌理论进行研究,包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中外比较诗学三个方面。“诗歌教育与传播”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面向现实的应用性研究,其目的是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中国诗歌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以中国诗歌这一文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打通现有文学研究中各二级学科间的界限,贯通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强调理论与创作的兼容性,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是本中心的最大的特色。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科研建设与科研人员情况: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下设中国古代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中国诗学思想、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电子文献个研究室。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学术委员会章程,听取诗歌中心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五年发展规划等,审议诗歌中心学术研究方向及研究发展规划。诗歌中心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南开大学中文系罗宗强教授担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在参与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中心成果评审鉴定、课题经费合理使用等方面也积极提出宝贵建议并进行监督,认真履行了学术委员会各项职责。除此之外,诗歌中心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其中校内专职研究人员13人,校外兼职人员20人,其中教授2550岁以下博士25,分别占总比例的75%以上,形成了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梯队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团队。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诗歌史,代表性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周汉诗歌综论》、《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等,兼任国家级重点学科――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学术骨干左东岭教授20052008两度获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称号,吴相洲教授入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并获2006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拔尖创新人才称号;韩经太教授被列入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名单李均洋教授、钱志熙教授被列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以中心学术团队为骨干力量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为诗歌中心将来的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使诗歌中心有了更好的学科建设依托。

目前承担的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

中心成员目前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8项,教育部重大项目5项,省级项目8项,以及中心规划项目35项。自2002年起,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已经出版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0卷12册)、《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丛刊》(已出版13部)、《乐府诗集分类研究》(9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中国新诗书刊总目》、《楚辞章句疏证》、《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跋涉的梦游者――牛汉诗歌研究》学术著作50余部,并且出版了中国新诗年选网络新诗选网络诗词选等诗歌选本,在C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1项,3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2项,2等奖5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1项,北京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1项。

学术交流活动与召开的学术会议情况:

诗歌中心成立以来,利用北京的地域优势,通过召开各种学术会议,使诗歌中心成为开展中国诗歌研究的重要学术会议中心先后召开了“中国新诗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究讨会”、“中国新诗一百年” 跨越时空的新诗写作——两岸四地中国新诗研讨会”、“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研讨会”、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诗学思想与现代诗研讨会”、“高校中文系教学改革与古籍电子化学术研讨会“当代诗词创作学术研讨会”“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牛汉、郑敏、林庚、绿原、袁可嘉、洛夫等当代著名诗人的系列诗歌创作与理论研讨会”国内学术会议。

诗歌中心与日本、美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心职研究人员不仅国内、港澳台和国外开展各科学术活动诗歌中心还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赴诗歌中心讲学交流,举行了多次学术讲座。近年来先后聘日本东京大学户仓英美教授、日本广岛大学佐藤利行教授、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学院英语系阿法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倪豪士教授、国际著名的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约翰·麦尔斯·弗里教授、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教授、韩国东亚大学金云龙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国文系王伟勇教授、唐代文学学会傅璇琮先生、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先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先生、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陈伯海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梦溪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福春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姚小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诗歌中心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对诗歌研究中心的工作开展与学术研究都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扩大了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

诗歌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把“诗歌教育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中国诗歌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使优秀的中国诗歌在大众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作用。为此,诗歌中心不断开展了包括新年诗歌朗诵会、中法双语诗歌朗诵会、大学生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相关的诗歌活动,并于2009年4月成立了以普及中国诗歌运动为宗旨汇集了北京朗诵界的优秀人才的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朗诵艺术团。如今,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朗诵艺术团已经走入社会,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朗诵活动2009年10月12-16日,由诗歌中心为主承办的“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大型文化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日本、韩国等吟诵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参加,先后举办了5次专场吟诵演出,四场大型学术研讨,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四中、崇文小学等大中小学校举办了13场吟诵进校园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国家语委、教育部语用司的大力支持,在中央电视台1套、2套、3套、10套和教育频道等节目中都有介绍,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

2004年9月,诗歌中心设立了驻校诗人制度,青年诗人江非2004年9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成为中国首位驻校诗人”。随后,从2005到2009年,青年诗人路也、李小洛、李轻松、邰筐和阿毛分别进驻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校诗歌研究和创作。在驻校诗人驻校的一年时间内,诗歌中心为迎接和欢送每位驻校诗人,分别举行了驻校诗人驻校仪式和诗歌创作研讨会,期间还邀请驻校诗人为全校师生做了关于诗歌创作的讲座。从长远来看,驻校诗人的制度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以及创作的繁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研究生招生与教学工作:

研究生工作一直是诗歌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要把每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要建成人才培养基地,这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自2002年起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方向有:

1、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导师:赵敏俐、吴相洲

2、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导师:吴思敬、王光明、孙晓娅、张桃洲

3、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 导师:左东岭

4、中外诗歌比较研究 导师:李均洋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培养优秀的硕士研究生41人,博士研究生30人(包括在校生)。

诗歌中心资料室:

诗歌中心有独立于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国诗歌研究方面的专业资料室,文献收藏以中国诗歌方面的专业书籍为主,兼顾历史、哲学、宗教等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现藏书刊共计46389册(中文藏书28629册,外文藏书9761册,中文报刊62种,外文报刊21种),其中最具特色的大型藏书有: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民歌集成一套,车王府曲本丛刊一套,历代《诗经》研究集成一套。一些学术同仁所捐赠的相关图书资料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诗歌中心资料室一向重视外文书刊资料的收藏,由图书馆定购的由英国出版的《文学评论》杂志,每年以100部左右的速度购进,现有1387部,这套书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非常罕见,也已成为诗歌研究中心的特色馆藏。诗歌中心在电子文献阅览室里装配了《国学宝典》、《四库全书》、《中国古籍全书图形数据库》等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其中特别是《中国古籍全书图形数据库》,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委托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特大型中国古籍图像检索数据库,收录包括四库存目、四库未收、四库禁毁、续修四库、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等五部丛书,从收书一万多种,大约有1000多万页高清晰图片。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电子文献阅览室可以称得上是目前国内高校中文学科研究机构中内容最为丰富的古籍数据库之一。此外,中心积极进行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目前已将一部分中国文学研究文献的目录整理完毕,我们把这些目录统一定名为中国历代诗歌研究文献目录集成,作为研究资料永久收藏。中心资料室配备有专职资料人员,负责对本领域图书资料进行编目,对基地图书资料年度专项经费采购书刊资料单独造册登记

诗歌中心网站:

诗歌中心主页中国诗歌网()以中国诗歌原始文献材料与今人对中国诗歌的研究成果为主体内容,涵盖诗歌中心信息、资讯快递、刊物、荐书、索引、观点、学者、博客、论坛、导航、网刊等板块,不仅充分反映了研究基地基本信息、主要科研和学术活动、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而且日益成为国内外诗歌爱好者了解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的网络平台。为加强国际交流,除了中文网页,中国诗歌网还开通了英文、日文网页,并且做到了内容充实、更新及时,目前总访问量已突破2100万,日访问量达到3万以上,是中国诗歌面的门户网站此外,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与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办的“国学网”,集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于一体,是国内最大的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为宗旨的门户网站,访问量更是超过了上亿次,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诗歌中心刊物: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现有刊物,一是由诗歌中心独立创办的《中国诗歌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该刊物以学术本言之有物为办刊宗旨,主要发表古今中外诗歌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诗人、诗歌、诗体等诸多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探讨,或发明新义,或梳理文献,或总结前人成果,或钩稽新材料,或考辨诗人诗作,为中国诗歌研究提供了新参考。该刊物2008年被列入CSSCI源辑刊,这是对本刊学术质量的充分肯定,增强了我们办好这一刊物的信心。二长期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合办的《诗探索》,创刊最早的中国新诗理论刊物。该刊物着眼于中国新诗理论的建设和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评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诗坛动态,传播国内外诗歌理论的最新信息,回答诗歌界提出的理论问题,探讨诗的奥秘,强调学术观点的多样化和独创性,是诗人、学者探索与争鸣的讲坛。该刊物已经在国内外新诗理论界有重大影响,每年出版(每辑包括理论卷和作品卷)第三是《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每年出版两辑(古诗卷和新诗卷)。该刊物旨在全面反映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术反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我们力争把它办成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新闻作用,既传播诗歌研究信息又能沟通海内外诗人学者的刊物。第四是《乐府学》也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出第五辑该刊物旨在研究中国音乐文学史学上最重要的一环——乐府学,彰显中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汉唐诗歌,成为“乐府学”研究领域的交流阵地,成为专门之学的园地。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以诗歌研究为中心的重点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始终采取全面开放的运作方式,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从事诗歌研究和创作的诗人学者来诗歌中心进行访问交流,欢迎海内外广大学子来中国诗歌中心报考研究生,愿海内外所有喜欢和研究中国诗歌的人都来关心她的发展,把她办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诗歌研究重镇、中国诗歌研究资料中心、培养中国诗歌研究人才的摇篮、进行学术交流的最佳场所、所有中国诗歌爱好者和诗歌研究者的家园。



大陆地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摘要)

一、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学术队伍之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大陆中文系一直是最重要的学科,也是人数最多,科研成果最丰富的学科。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大陆高校的发展迅速,其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科建设,这主要包括学位点的建设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一个学术有多少个博士点,有多少个重点学科,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与学术水平的标志,各学校无不为此倾尽力量。要取得好的结果,就要培养人才,组织队伍,多出成果。因此,学科建设自然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外部发展动力。

二、以思想理论变化为导向的学科评价体系之改变

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一直受极左的政治思潮所左右,将中国古代诗歌当成是政治批判的工具,是八十年代以前的基本发展方向。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改革、政治上的宽松,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阶级论转向人性论,成为这一时期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始。随后,文化热兴起,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文化之关系,成为新的热点。再接下来,是对二十世纪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质疑,重新探讨中国文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其民族特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受此影响,对一个世纪古代文学研究进行学术总结,是前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一些新的研究方向被人们重视,如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关系的研究,分别得到新的开展,并涌现出了大批成果。

三、以综合分析与重视文献为主导的研究方法论之改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自七十年代末以前,大陆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法,片面化倾向严重,将文学进行政治图解是其特色。八十年代以后,有一段时间是各种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产生了许多赶时髦的著作。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研究方法逐渐成熟,细致的思辨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反对空疏的理论阐释,重视文献的搜集整理,成为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近年来大陆古代文学研究界仍然很活跃,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其中尤其以文献的全面搜集和整理类著作的成绩最为突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28aaa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8.html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