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政策

发布时间:2019-02-04 13:01: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从内容来看,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当然,就实质而言,民族团结是有特定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 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 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和阶级基础。从民族团结的范围来说,是不分民族大小、先进与落后,不分原先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民族之间真诚的团结。民族团结,从实质来说,是有特定阶级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民族团结政策是执政党、国家机关及其他政治团体在一定时期,为协调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联合、协调友好、和睦的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行为、相关法令、规定、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和。民族团结政策,其内容涉及国内所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宪法类规定、法律法规类规定、命令、指示决定等之中。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平等政策构成我国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其他民族政策都是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目标的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政策始终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不朽篇章。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2]共同纲领为民族团结政策确立了政治基础,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团结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使建国初期成为我党民族团结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所面临的阶级斗争的形势和任务错综复杂,民族团结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但其残余的势力尚未完全消灭,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土匪、特务、恶霸分子还在活动。他们到处进行破坏,严重威胁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的恢复与发展,挑拨民族间的关系。党对民族地区的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影响了民族地区初步的工作基础的建设。因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党当时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得到了确立,民族团结工作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具体如下:

  1.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和原则性的确定

  19506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1954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规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在发扬各民族问的友爱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团结将继续加强。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和原则性,大大提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

  2.民族团结政策关键目标的确定

  1950721日,邓小平在欢迎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指出: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民族主义。而是应当首先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19578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召开的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因此,我们就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妨碍我们在新的基础上加强民族间的团结的。

  3.民族团结政策中心任务的确定

  1953718日,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召开的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在会上指出:少数民族工作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教育和组织少数民族中的劳动人民,这是基本的;又一个方面是要对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进行统一战线工作。1954l024,在中共中央批发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中提出:必须针对少数民族当前发展阶段的情况,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大力进行上层统战工作,争取、团结一切可以争取、团结的上层人物和宗教人物。对于那些可争取可不争取的,都要一律争取;可团结可不团结的,都要一律团结;对于凡是我们已经团结了的上层人物和宗教人物,必须树立长期合作、帮助其进步的观点,稳步地进行教育和改造,反对那种今天团结、明天打倒的观点,以更加有利于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群众。由上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团结政策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理论形态。在这些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用法律形式确定民族团结政策;(2)普遍实现民族区域自治;(3)组织中央慰问团和少数民族参观团;(4)进行科学严谨的民族识别,处理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5)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6)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7)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重点批判大汉族主义等各项措施。经过几年艰苦、细致、耐心的工作,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形成,为少数民族民族内部的社会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

  经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3]民族团结政策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得到了确立。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团结政策的发展

  19585月,中共八届二次会议开始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党内倾错误严重地发展起来。虽然中间经过了60年代初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政策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调整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总的来说在曲折中前进,民族团结政策也是在这样的曲折中发展。

  1.民族团结政策受到冲击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被扩大化,把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说成是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些错误的论断使民族团结政策受到冲击,导致不少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被戴上各种帽子,有的甚至遭到批斗、逮捕或判刑,严重挫伤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的感情,造成民族关系紧张。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忽视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刮民族融合风,致使长期建立起来的各民族间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遭到破坏,民族团结政策难以贯彻。

  2.民族团结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纠正倾错误的努力给民族团结政策的调整带来了转机。1962年,全国人大民委和中央民委在北京举行民族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几年来的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也指出了缺点和错误,讨论确定了今后的民族工作方针和任务。这次会议及其后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度紧张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经过调整逐步走向正常化,民族团结政策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从1958年到1966年,新成立了24个自治州、自治县()[4],为民族团结政策奠定了牢靠的基础,也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民族团结政策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期问,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否定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使民族团结工作完全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主要的方面有:

  1.民族团结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倒退

  民族团结政策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总政策之一,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强化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但是,1975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1954年宪法中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正确的重要规定都作了删改。1975年宪法取消了1954年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各项自治权利的具体内容,只是笼统地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第二章第三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名存实亡,这些空洞的法律条文不能保障民族团结政策的正确实施,切实解决民族问题。

  2.民族团结政策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面遭到破坏

  我党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在解决民族问题,疏通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所谓民族问题就是阶级问题的指引下,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在政治上遭到迫害,被扣上里通外国分子特务阶级敌人等帽子,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的民族感情,破坏了党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

  3.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渠道遭到破坏

  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需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有力贯彻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统战部被打成了修正主义的司令部,全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都被扣上了执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帽子,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纷纷被撤消。[6]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执行、检查的有效渠道被破坏,使民族团结工作无法开展。

  4.民族团结的评价标准的错误判断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顾客观事实,否认民族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不顾民族特点,否认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存在;处理民族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阶级斗争。这些做法,引起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极大不满,造成了民族间新的隔阂,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新中国成立l7年来的民族团结工作在民族地区深入人心,各族干部群众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同时,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民族团结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大革命对民族团结政策的冲击和破坏,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7]

  四、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团结政策的恢复与发展

  1978年到1992年,是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改革开放的开创阶段。[8]

  与改革的发展大体同步,这一时期的民族团结政策也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初期的恢复阶段,后期的快速发展和治理整顿阶段。

  1.民族团结政策的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理论上的拨乱反正。198047日,中央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宣传只能在民族关系上造成严重误解。L9党中央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平反冤假错案,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政策。1979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统战部《关于建议为全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摘掉执行投降主义路线帽子的请示报告》,全面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党团结教育改造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有力地改善了民族关系,增强了民族团结。

  继续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恢复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1979913日,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就当前民族工作任务,会议指出: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间,普遍地、深入地、大张旗鼓地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认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9]通过再教育,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对民族政策的认识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同时,对克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滋长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民族团结政策充实了更丰富的内容。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首次把民族问题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10]同时强调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两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的观念,促进了民族团结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全国形成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的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团结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以邓小平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在这样复杂的历史阶段获得了新的时代特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民族团结政策理念上的丰富和发展。民族团结是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民族内部的团结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民族内部的通力合作,散发自我发展活力。以优胜劣汰为特点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打破地域界限、民族界限的同时,也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团聚和整合民族内部的力量,以增强其竞争能力,降低其依赖性,以求得民族的自身发展。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江泽民视察新疆时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导致各民族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增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民族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必然会日益增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必然趋势。

  民族团结政策落实形式上的丰富和发展。民族团结政策呈现规范化的丰富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对维护各民族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共同进步繁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已召开全国性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四次,数千个先进集体、数千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同时,国家民委还与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全国妇联也在各地开展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院等活动。形式各样的活动都形成了制度。

  民族团结政策实施措施上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实施办法上的丰富与发展。199312月,国家民委在《关于当前民族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汇报提纲》中指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为保证社会安定,我们想从以下方面去做工作:1.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国家民委拟会同中宣部及新闻、出版部门把这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去做,不但要在民族地区开展,而且要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特别是加强对各级干部和青少年的教育。2.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的教育,列为各级党校、干部学校和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列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强调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4.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把民族团结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气。5.提高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在一些民族地区,国家的广播电视未能覆盖,听的是国外广播,看的是境外电视,对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极为不利。添置必要设备,加大发射功率,扩大辐射面积,丰富节目内容,有效地同敌对势力争夺空中舆论阵地。6.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族工作机构。使基层政权组织成为维护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和渗透活动的坚强阵地。[12]在民族团结政策的实行办法上更加主动,更加灵活,将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实处。

  第二,评价标准的丰富与发展。十四大报告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三个有利于为民族团结政策确定了根本任务,提供了客观标准和发展动力,为营造更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创造了条件。

  五、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新世纪新阶段,是民族团结政策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氛围。2004l0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专题学习民族问题。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引。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使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尤其要在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2006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15]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全社会、各民族,民族团结蔚然成风,提高了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04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16]2006年,国家民委命名了27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7年,又命名了25[17]。这些基地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一个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犹如一面面旗帜在祖国各地飘扬,掀起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热潮。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资源,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骨干,与其他形式相辅相成,形成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的整体格局,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创建事前、事中、事后处理机制。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出台《涉及民族关系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并责成各地民委根据《预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落实预案。200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预案演练,这是全国的第一次演练。应急预案加强了民族团结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开始建立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至此,民族团结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机制基本形成。

  4.民族团结抓住了新的历史机遇,获得了新动力。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机遇,为民族团结充实了更科学的指导方针;抓住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机遇,增强了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使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新中国60年来民族团结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理论形态,确定了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原则性和层次性,确定了民族团结政策的关键目标和中心任务,确立了执行民族团结政策的工作机制,为民族团结理论充实了丰富的内涵;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形成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6分)

1、国家主权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_____________

2、国家主权的特征: 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3、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是经济自主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是政治独立的保证。国家在其领土内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______________。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就是侵犯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主权是以_____________为范围的,只有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才是国家的主权的实体。因此,国家主权不能____________,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__________,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6、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_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_______________,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_______________

7、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都分别设立了______________,直接受_______________管辖。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8、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特别行政区除__________________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______________权、__________权、独立的_________权和_______权;保持财政_______;可以_______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同外国签订双边、文化、科技等协定。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除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外,还可以保留自己的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容分割。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1、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具有光荣的传统,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重要力量,是遏制________________活动的重要力量。求__________、求__________、求__________是台湾民心所向。

12、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的_________________前景,但决不承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______________干涉中国统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台湾独立图谋的。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以_______________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__________之间的内部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__________、互助、_________的关系。

14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

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__________________下,各少数民族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_______________

19、我国宪法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公民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

20、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大事,是关系到加强_________________的大事。

21、正确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既是宗教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共54分)

1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3分)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也是各国___________

________的前提条件。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__________________

2一国两制科学内涵。(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前提和基础。(这就是说,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只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即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陆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_______;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_长期不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国两制重大意义。(8分)

1)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分)

国家的统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___。我国宪法指出,台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圣领土的___________。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所在,也是维护国家______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的根本原则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大陆主张。(4分)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不动摇。

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不放弃。

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绝不改变。

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不妥协。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必然性)。(7分)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6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前提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的。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6分)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捍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3分)

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有利于维护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加强国防、维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参考复习题:

1、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20053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请简要回答:(2005年上海高考简答题)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3分)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7分)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分)

《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使解决台湾问题有法可依,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以法律形式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5分)

:考生如答出《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可以加1分;充分体现全中国人民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可加1分。

2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国投资者在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2006年,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同年,内地与香港分别签署了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联系的安排)补充协议,根据该协议,内地从200711日起对香港在法律、会展等9个领域进一步采取15项具体开放措施。

2007325日,曾荫权以高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4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请运用所学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分析上述材料。(15分)

“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说明我国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在香港继续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贯彻落实。(4分)

“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同年,内地与香港分别签署了CEPA补充协议,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3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说明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两者的关系是中央于地方的关系。(4分)

“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3分)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分)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共60分)。考-资。源。网

1.新疆自古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今天,新疆的各种宗教教徒大多数是爱国的,是反对民族分裂活动的,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安定、团结、发展,符合宗教界人士在内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这反映了:

A.我国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

B.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C.我国宗教的性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D.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奋力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理解正确的有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09年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新疆和平解放暨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60周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和实施25周年。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解错误的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7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指挥煽动的。同时,热比娅利用宗教领袖的外衣,四处活动,散布种种谎言,欺骗国际舆论。达赖喇嘛的行为。考-资。源。网

是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②属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 ③属于分裂祖国的行为,应该遭到严厉打击 ④不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目前中国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约一亿多信教公民,3000多个宗教团体,10多万处宗教活动场所,30多万宗教教职人员,另有74所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这表明

A.信教群众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B.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国家鼓励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动

D.国家充分尊重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6.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2009929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习,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回答7—8题。

7.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各民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B.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C.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 D.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8.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下列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宗教组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国政府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C.禁止我国宗教界人士同国外宗教组织的一切交往活动

D.我国的信教教徒也应该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9.下列关于新疆的错误叙述是

A、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自治区)

B、地形分布大势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

C、坎儿井是柴达木盆地引地下水的灌溉工程

D、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

10.新疆和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棉花基地,它们不同的生长条件是:

A、春播期雨水少 B、夏季高温多雨 C、秋季晴朗少雨 D、沙质土壤

读右图,回答35

1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1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14.以热比娅为代表的的新疆分裂分子力图将新疆从中国分离出去。我们可以回击新疆分裂分子的史实有

秦朝在此设郡县加强管理 ②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④清朝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57—1966年期间,我国在加强西北地区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宝成铁路 B.鹰厦铁路 C.兰新铁路 D.青藏铁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区市的无私帮助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新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据此回答1617题。

16.从政治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②我国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共同繁荣 ③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新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也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区市的无私帮助。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源€网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0097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以热比娅为代表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反动本质,受到了国际国内各界的强烈谴责。据此回答1819

18.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B.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我国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D.国家有义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9.对这起事件的策划者、组织者及骨干分子,对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必须依法严厉打击。体现了国家在履行

A.社会管理职能 B.政治统治职能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D.文化职能

20.200977日,阿布杜热合甫大毛拉、阿不都瓦·阿不热合曼、阿不都克里木·艾则孜等新疆宗教界人士接受记者集体采访,强烈谴责7·5”打砸抢烧严重犯罪事件。这表明

A 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我国的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

C.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我国的宗教团体是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2009727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在《人民日报》撰文谈新疆7.5事件时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周围,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反分裂斗争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团结稳定、更加繁荣富裕,各民族人民一定会幸福安康。

请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22.10分)2009618日,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仲康新疆在人民网撰文指出:和平解放六十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我区多民族、多宗教的区情出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调动了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和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此,有人说: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能搞好民族团结

23.10分)材料一: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4203亿元,比1978年增长18.4倍,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893元,近3000美元,比1978年的313元增长10.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1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1978年增长近49.6倍。1978—2008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其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就累计完成1.1万亿元,是新疆和平解放以来5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倍多。2008年,进出口总额222.17亿美元,比1978年的0.23亿美元增长96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4.8倍和28.4倍。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20097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西藏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珍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的意义。

24.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新疆地图》源€网

1)新疆的地形特征可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其中三山是指 山, 山, 山;两盆是指 盆地, 盆地。

2)近年来,随着新疆棉花生产迅速的发展,棉花生产对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三个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南疆棉区是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试简要分析南疆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二:高宗(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二十年(1755年)五月,两路清军进抵伊犁,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败奔乌什。……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又聚众叛乱,高宗随即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复以兆惠为将军,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随即(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军政,建立起军府统治。……并移民入疆,陆续建置州县以管民事。

──罗明《清高宗弘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朝乾隆帝加强对新疆地区统治的措施。

4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措施实施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新疆当前的铁路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新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达到10条,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铁路运营总里程有望增加一倍。

5)简述在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

材料四:20097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6)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专题考案】参考答案:

1.D2.C3.B4.B5.D6.B7.B8.D9.C10.B11.C源€网12.A13.D14.B15.C16.C17.D18.A

19.B20.D

21.1)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提出的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决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主要是极少数在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支持下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和恐怖活动,因此,要坚持民族团结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每个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活动和恐怖活动。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22.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全民族信教,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成为我国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民族区城自治是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同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条件。因此,要搞好民族团结还必须全面贸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于进行斗争。

(3)题中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23.第一,新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为西藏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第二,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西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第三,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努力发展;同时,党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大大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第四,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舶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二,只有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才能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

24.1)阿尔泰 昆仑 准噶尔 塔里木

2)有充足的冰川融水作为灌溉水源;昼夜温差大,光照条件好;土质疏松,适宜优质长绒棉生长。

3)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和州县;移民入疆。

4)保证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了边疆,促进了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5在政治上,有利于我国国防的巩固;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在经济上,棉花等农牧业产品丰富,石油等矿产资源富饶,在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改善了新疆地区的交通,有利于该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交换及信息交流,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开发,而且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通商口岸的边境贸易,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源€网

6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是新疆繁荣昌盛的基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883ca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f.html

《民族团结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