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秦筝流派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3-03-22 21:23: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陕西秦筝流派的特征
作者:周娜
来源:《大观》2015年第03
摘要:我国古筝音乐史上,秦筝是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筝乐,由于地域环境、语言、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地区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点。秦筝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流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也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分支体系。本文拟对古筝秦筝流派的从古今演变、以及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等进行讨论,目的就在于学习秦筝的精髓,发扬光大秦筝的艺术特点。关键词:秦筝;风格特点;发展一、秦筝
秦筝是筝乐器最早的称谓,也称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春秋战国时发源于秦地(即陕西、甘肃一带),兴于两汉,盛于唐宋。而秦筝,也作为这一乐器的代名词逐渐流行。
呜呜歌是秦筝的最早筝曲,专家们指出,秦腔形成的最早起源就是秦声(真秦之),在秦声演变为秦腔的悠悠岁月中,筝始终是为之伴奏的乐器。东汉以后,筝开始参照瑟进行了改进,音域变得更加宽广,还变出了筝筝然有剩哀等特点。隋唐时,在各种乐舞、戏曲、曲艺中,筝都是很好的伴奏乐器。直到明末,秦声(腔)伴奏中还是离不开筝这个乐器。
二、以《秦桑曲》为例(一)创作背景
《秦桑曲》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动人的乐章:周延甲的女儿周望,自幼随父习奏秦筝,十六岁时考入中央歌舞团任独奏演员。弱女年幼,客居异乡,远离双亲,思乡情怯,时常伤感。慈父为了安慰女儿,借音乐以抒思念之情。他突破陕西戏曲音乐的局限性,按照传统音乐的规律,赋予新意,谱写了一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乐曲。周望弹奏秦韵的乡音,更是倍感亲切,爱不离手,在弹奏过程中又加入自己的身心体会,使技法更加的丰富、乐曲更加的完整。该曲每场音乐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却迟迟没有定名,在1979年到1980年间,中央歌舞团录播音乐节目及唱片时,才根据曲意,正式命名为《秦桑曲》。(二)演奏上的特点体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秦桑曲》继承和沿用了戏曲的各种板式转换,曲式结构严密,创作手法简单精练,全曲慢板快板”“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组合而成。秦筝技法特点在《秦桑曲》中的具体体现如下:
1.最能发挥筝的性能以及最能代表秦声的就是苦音(升Fa,降Si1)引子(第一至第八小节)
引子在摇指的前面加一连串的刮奏,让摇指更加的有力,突出了乐曲的激烈气氛,其次运用了双手琶音演奏分解和弦等技巧,丰富了整首曲子的旋律。整首曲子虽为秦腔的苦音(升Fa、降Si)为主,最后结尾在主音Sol,引导出A段主题。2)慢板的第一小节至十六小节
进入慢板,主题为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为素材,充分运用了秦腔的Fa、降Si”。这行一吟三叹的曲调,充分表现了哀伤苦楚的情感。2.撮弦的运用
1)慢板的七小节至十二小节
上方的衬音,下方的上滑音以及旋律音,二者同时发音,更加突出了《秦桑曲》的风格,使之互相映衬。由于上滑音的速度较慢,加强了旋律上的委婉柔美(2)慢板的二十五小节至三十二小节
这种撮弦的技法,一方面加上中指勾,可以使乐句加强音头,小节分明,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另一方面可以使摇指延长节拍,起到连接音乐的作用。这中撮弦的技法已成为陕西筝曲中常用手法之一。
3.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快板的第三十一小节至三十七小节。
这段快板激越中暗藏着抒情,只有运用左手大指交替按弦,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和大指的连续、交替的按滑,才能完成曲子的快板,更好的准确的表现此曲上个风格特征。筝是以韵补声的弦柱乐器。秦声的独特性从而决定了此曲技法的独特。4.在旋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慢板的第三十三小节至三十六小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旋律是以下行级进为主,上行跳进为辅,乐曲一气呵成而终全曲的,在节奏上比较自由,具有散板性质,但散而不松,从旋律上讲,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在情绪上激动,给人有渴望急切的感觉。
《秦桑曲》是陕西秦筝流派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乐曲具有旋律优美、感情真挚、韵味浓厚、格调新颖等四大特点。由于《秦桑曲》中的技法特征,会经常出现频繁使用大指按弦的技法,这一技法是因为苦音“fa”“si”两个按音的要连续进行,以及旋律上的上行跳进接下行级进的特点。这是秦筝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法。该曲旋律激烈的同时又带有柔美,引人入胜,如泣如诉的琴声,更加催人泪下。三、秦筝的发展
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华丽的宫廷中还是朴实的民间,一直流传着筝声,经久不衰。从唐代宫廷乐到明末的秦腔伴奏,以及在民间说唱音乐(榆林闰民、眉户清唱)的伴奏,都说明了在弹奏陕西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陕西秦筝流派。
50年来,以秦筝归秦为指导,在以周延甲为会长的陕西秦筝学会的不懈努力下,秦筝新曲创作实践、秦筝学术理论探讨及陕西筝派队伍建设都呈现了良好的势头,陕西筝派的复兴已见端倪。通过秦筝学术论坛周延甲作品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昔日的秦筝、今日的陕西筝派欣欣向荣,前程似锦的繁荣景象。
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复兴秦筝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的秦筝不仅具有大量优秀的曲目;一组完整的,包含老,中,青年龄阶段的优秀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队伍;还具有其显著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及服务于这种风格的演奏技巧。秦筝流派成功复兴的经验证明了:民间音乐滋养民族艺术,走立足民间,发展特色的道路是繁荣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沙里晶,傅华颖.新编古筝教程[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2]阎嘉颖.古筝教程[C].1999[3]邱大成.筝艺指南[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0[4]赵毅,高雁.古筝考级新作品教程[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焦文彬.秦筝史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7]周延甲.周延甲筝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00404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html

《浅谈陕西秦筝流派的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