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2016-05-22 17:01: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明上河图》 l 作者:张择端 2、年代;北宋 3、画种:中国画4、创作背景:描绘了汴梁的河沿岸清明节繁荣的商业景象。这幅画以全景式的构图主要描绘了:第一段:汴梁郊区乍暖还寒时的农村景色;第二段:虹桥景象—船工们为使游船安全过桥而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有的撑篙,.奋力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投掷缆绳,有的叫喊指挥,场面十分紧张;桥上的过路行人也情不自禁的指点提醒,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第三段:城市街道景象——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茶馆里休息的人、看相算命的、饭铺进餐的。作者笔下的都市繁华,不是表面的五光十色或衣冠贵胄奢侈豪华的炫耀。图中最引注目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广大市民阶层人物及其活动,他们成为画面的主人公。由于画家能比较忠地记录当时的生活景况,从而使作品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历史的真实性。5、艺术特点:气势宏大、笔法细腻,是一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画中景象安排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在散点透视的长卷构图中凝聚着许多戏剧性情节和引入入胜的细节描写。既善于用白描手法表现生活的丰富与广阔,又能熟练地运用多样的技巧展示生活场景,使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转折,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最后的晚餐》 1、作者:达芬奇 2 画种:壁画 3 时间:15世纪 4、背景:文艺复兴时期这幅画来自于悲剧中的悬念时刻:耶稣刚刚说出致命的话;“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听了这话,他身边的门徒个个惊魂落魄。有些人的姿态仿佛在表示其清白与敬爱,有些人好像在严肃地争论主说的可能是谁,还有一些人则好像在等待主解释话的意思。圣彼得性急,冲向坐在主右边的圣约翰,与他悄声耳语, 无意之中把犹大微微地推向我们观众使他好像处于孤立的地位,使我们观者看清他紧紧地攥着出卖耶稣而得来的钱袋。在整个场景中,只有耶稣安然地坐在那里,稳如惊涛骇浪拍击中的磐石。艺术家不仅要表现转瞬即逝的情感状态,而且揭示了人的整个内心生活。5、艺术特点:有许多画家画过“最后的晚餐”,在那些画中, 十二门徒通常安静地围坐在餐桌旁,没有人物性格的描绘。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与众不同。他的构图将人一字排开,画中有戏剧、有骚动,还表现出各个人物复杂表情,在这幅画中画家为 了突出耶稣的形象,将他安排在了画面的中间,背后明亮的天空仿佛他头上圣洁的光环,他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而且,.画面中屋子天花透视的消失点,四门徒的手势、视线也都集中在了耶稣的身上。 十二门徒姿态各异,但都是围绕耶稣宣布的捎息而做出的,这体现了艺术表现中“多样统一”的原则,在达芬奇以前没有人这样表现。

《蒙娜丽莎》1 作者:达芬奇2 画种:油画3 时间:文艺复兴4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画家表现了一位洗尽铅华、衣着简洁、自然端庄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她一身素服,一条深褐色的头纱轻拢于头上,绸缎衣服的褶皱被表现的十分自然。她的双手也名-受人们的称赞,特别是右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手,我们可以从这双随意交搭的双手上,感受到生命的血液在指尖流动,这双手被刻画的那么精准、丰满,有体积感、重量感,从这双手可以看出她温柔的性格和身份阶级地位。5、艺术特点:这幅画运用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体现出古典主义绘画静穆、庄重的艺术风格。色彩上画家用明亮的肌肤与深谙的服饰作对比,形成了波动起伏的光感节奏。绘画技法相对于中世纪绘画中转折生硬的线条、缺乏真实性的色彩有了很大改善,《蒙娜丽莎》使用“晕染法”表现立体感,精准的再现了面部结构和肌肤的质感。 背景的处理上运用了空气透视法“,使得景物显得极为深远。中世纪西欧人经历了残酷蒙昧的封建统治早已丧失了思想自曲和幸福生活的权利,绘画中不能展露人性的一面。而在文艺复兴发生了变化,《蒙娜丽莎》向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宣布: 人从禁欲中解放出来,丧失已久的笑容回到了人的脸上,这正是《蒙娜丽莎》微笑的意义所在,她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梅杜萨之筏》l、作者:热里科2、画种:油画3、时间:18194、背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画作取材于真实的海难事件,法国海军战舰“梅杜号”在开往非洲的途中不幸沉没。 军官们自己逃生,仅有一只临时搭建的救生筏载着一些乘客,许多人因此丧生。只有最后剩下的十几个人遇到搭救才幸免于难。5、艺术特点:《梅杜萨之筏》的基本构图形式是倾斜的三角形,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激起观众的种种联想。筏在画面中做了平行斜线处理,使得画面有倾斜的动感,加强了灾难的紧张气氛。画家还通过人们动态的企盼,人物组合近疏远聚,把人的视线引到画面上那个高举红巾黑人孩子身上。 最终使人物的情绪在对比的变化中聚向充满生机的远方。正是这些形和线的综合运用,构成了该作品强烈的节奏、使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再加上森严的色调,强烈的光影对比,更增强了这一悲剧事件的气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冲破古典传统的束缚开辟了道路。

《自由引导人民》1作者:德拉克罗瓦2、画种:油画3、时间:18304、背景:法国大革命时期画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燃烧着战斗热情的、象征着自由的女神,她左手持装有刺刀的步枪,右手高举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她那双有力的双腿跨过街垒,冒着炮火,带领战士们前进。虽然这是一个由画家想象出来的象征地形象,但画家把她塑造成一位活生生的法国年轻妇女形象。她身穿法国妇女的服装,头戴象征自由的吉利亚帽,跟随她的人中有激昂的工人和市民,她左侧的手拿双枪的少年,进一步突出了这次革命的广泛的群众性。在画面下方的阴影里,受伤和死去的战士横卧在碎石中,尤其引注目的是,一位着绿色衣服的受伤的战士正满含期待地看着自由女神,她既是他们的理想,又是他们战斗的动力。5、艺术特点: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德的激情、奔放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创作了这幅气势磅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大胆地将寓意象征和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不相称的婚姻1作者普基寥夫2、画种:油画3、时间18624、背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和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不相称的婚姻》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体现的是妇女命运的主题。特写式的构图,展示一个结婚场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与一白发老者举行婚礼,神父为他们祝福,新娘低头无奈地默认了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新郎的老者则一幅傲慢的神情这幅画问世时,当即遭到官方的反对,表面理由是画中人与真人大小等同,这只有在历史画中才允许。实际上是它刺痛了官僚贵族的心,击中了丑恶制度的要害。5艺术特点: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在《不相称的婚姻》上,所有人物都画得很大,有的如真人大小,似乎画家故意把这幕实情展露在观者的眼前并通过这种病态的婚姻,揭示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妇女的摧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64b5d0b52acfc788ebc976.html

《美术作品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