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8-10-05 00:22: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看着很多的回答,因为有所住,才生出这许许多多的见解。所以我们的回答就像三生万物之后的繁衍物,没有真理真相,只是某种立场,角度,观点,利益的产物。包括我的这些文字,都是我们文化的繁衍品。那么在我们文化产生之前,我们的心又是什么?话说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只杯子,我们又如何观察,体验,感受这只杯子?如今我们看到一个杯子,可能是玻璃的,陶瓷的,金属的,保温的,可能会感受不同,因为形状,大小,色彩,使用,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如果这个杯子是某人用过,或者送给你的,再比如是个古董,我们又是什么感受?直到某一天这个杯子,被装满了酒,牛奶,果汁,或者茶,你也许就看不到杯子了,只看到酒,牛奶,果汁和茶。如此等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中之一,就是要我们去除成见,过去,前人赋予的文化属性,经验,让我们的真心去感知实意。但凡人说话,都带有主观色彩或者某个目的,无论主观色彩是左还是右,无论目的是好还是坏,都会有色彩和目的;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所有话,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目的;再透过你的心,又会变成什么?轮回只是被释迦摩尼发现了,而不是被其创造的一样。人生最大的杯具就是当你想好好研究佛的时候,竟然发现佛当年的话没有一句流传下来。都是旁人记录然后各朝代篡改最后翻译成中文,即便是佛的原话,而佛的境界又有太多语言无法描述的,除非心灵感应才会懂。

加上我们的内心,百分之九十九是别人灌输的。我们加入了这万丈红尘,被无数教育者,引导者接收了世界秩序,然后我们的一生就犹如浮萍。变化莫测,但是身不由己。分辨内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接收更多角度的观念,然后细细品味。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很多时候我们凭借一本书,那么就永远超越不了那本书;因为那本书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束缚;当我们在书外看书,人外看人,心外看心的时候,也便了悟了一切的究竟;了悟,就是改变,因为你不再是它,而是它的主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自己;人生,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不是恩赐,而是惩罚,如今,你活在恩赐中?还是惩罚中?

跳出这种束缚,出离自我,明了当下,当一个被世俗束缚太久的心,发现了另外的可能性,那也便是最大的救赎了;一切才刚刚开始。

心如明镜,任何世间万物来了,来了就走了。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心里面保持一种坦然,如一面镜子,宇宙也可以装在里面,没有也可以独自相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你待着。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那里;你爱不爱我,我都在那里;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里。观自在,从容、包容、不动。开悟的意思并非是变了一个人,而是你开始知道,你是谁。成佛是自我觉悟;佛的意思是知晓,而不是到达。说一个人成佛了,并不是他与众不同了,他依然和以前一样,只是,他不再被外境驱动浑浑噩噩,他开始自我示现,无忧无虑。其表现形式是主动感受,而不是被迫驱动。

一个人是没有能力放下自己从未得到过的东西的。比如,虚荣,骄傲,财富,马屁,爱。欲海无边 回头是岸 只是不到欲海 怎么回头?有所经历,才有所成长,不入轮回便是,不到绝情谷不是痴情人。开悟,不是舍弃一切,而是包容万有。

佛度众生本身就是某种没有分别心,不住一法的般若智慧,佛教相信,觉悟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所以佛门广开,以人性度人性,让求财的求财,布施的布施,得智的得智,觉悟的觉悟,念经的念经,烧香的烧香,拜佛的拜佛,达摩面壁,愚公移山,各下功夫,各得果子。因材施教,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有了如今的欣欣向荣。这是某种道法自然的智慧,营造某种生态机制,某种可持续发展,又是什么给它注入这种左右逢源,生生不息的生命能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本意就是如来,随着不同的机缘变化不同度化形式,就像宇宙大道一样,我们每个人,或者世间万物都根据自身的秉性呈现出各自的生命轨迹,以成就其他的生命而成就着自身生命的价值,这就宇宙生态,也是某种度人度己的法门,而这种度化本身也是不住一法,随缘而变的。我们看水,千变万化,藏污纳垢,包容万有,利万物而不争,但其本性不改,却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随缘而变,度化众生。而无私,无我,无执,放下,舍得,如此等等,时时刻刻的出离和觉悟才有可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佛经一直在反反复复的告诉我们这些。我们不但要觉悟,更要知行合一,在有生的日子里亲证,实践,悟到,做到才是圆满。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新知识有了足够的好奇,但是都是浮光掠影;犹如总是谈恋爱,从来不结婚,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有人告诉我:你是懒得看的,你已经爱上了寻找,不停的寻找,答案,对你是毫无意义的。你通过自己浅薄的理解能力,捉急的智商,让自己打到了高潮;但是,当你放下书本,下一秒依然身不由己的浮沉和悲欢。那种智慧,有个毛用。人一定要在现有的体制、社会环境、政治制度下努力发展,取得成功。

我们在这个可以变现的世界里,学习的任何东西,都要要求它们有变现力,没有变现力的话,学富五车,也不过是空学问,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对这个物质世界没有变现力 脚踏在土地上,地上会略踏实一下,这就是变现力 我们就要要求这样的变现力,否则的话,白学了,不如不学,空添了思想的负重。

在这个人间,金钱本身是一种价值衡量尺度,一个人追求金钱,应当是作为充分生活过的证据,一个融入环境的坐标,一个价值实现的路径。实现财富正常累计并且可以不被财富奴役的人,才算刚刚开始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地球人,因为,他开始接纳这个星球,通过接纳其体系核心。接纳便可以放下,然后,开始自由。

赚钱就是某种普渡众生的法门,造福社会,福泽一方。大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心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赋,智慧,觉悟,各入一门努力修行。话说如果你想爱则哪里都可以爱,如果你想成长则事事可以成长。既然去哪里修行都一样,你看路边的牵牛花已然开出生命的颜色。我们经商也好,悟道也好,追爱也好; 那都不是让我们更苍白,而是让我们更丰盛。

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必执着我们现在是什么?有什么?我们作为三生万物之后的繁衍品,自然可以回到源头活水,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回到家,再重新出发,思考,审视……一滴水如果你不想干枯,那就汇入江湖河海,如果你想生生不息,那就汇入这生命的生态环境中,用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真实的流注着,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无形无踪,无声无息,道法自然,如来,如去……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我又是个佛教徒,这些是人为的定义和着相,宇宙大道中是没有这些分别的,都是三生万物之后,人为定义的,大家知道了,就可以抛弃这些媒介了。井拘束了蛙,知识拘束了人;知识使你伟大,知识也使你渺小,所以要超越知识。读书的人原来为了追求智慧恢复自然的本性,但是久而久之,就迷失在书城里面走都走不出来了。

鱼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忘记了自己在水里。人在自然,只要懂得快乐自足,便忘了道的存在。人心装满了各种知识,就被知识隔成一间间小房子,那就不自在了。所以要打通知识,超越知识。我们的教化处处都是烙印,想要融汇出新比较难。信息、知识、规律这些都是鱼,要运化它们要靠时间和智慧。

任何语言,都会把人导入歧途。任何话语,都是一种限制。任何思想,都是奴役意识的手段。一切不以提高心灵幸福指数为目标的道都是耍流氓。世间苦,皆由起心动念起。明白根源,坦然接受,当生则生,当日则日,当死则死。生命是需要你去感受的,而不是思考。 爱不过是一种能力。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去寺庙烧香的真的都是信佛的吗? 看到电视里灾民的影片,你会落泪;捐款专线的字幕出现,你赶快抄下,然後拨通、捐钱。你去打禅七、去布道会、去清修、去告解。问题是,隔天早上,你走进办公室,该争的、该吵的、嫉妒的、贪婪的。你改变了多少?看书做学问做人也是如此。那么烧香拜佛念经的真正意义就在烧香拜佛念经之外,身体力行,出世只为入世,入红尘,通过度人得以度己,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从来就没有天堂地狱,只有你以为的天堂地狱,佛教,如来,菩萨,亦如,只是某种教化芸芸众生的道具……本来道德俱足的社会还需要定义道德规范吗?不过是因为没有道德之后的繁衍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214c2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c.html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