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描写手法

发布时间:2019-10-20 07:2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木兰诗的描写手法

  木兰诗的描写手法
  《木兰诗》塑造了一位纯朴、勤劳、勇敢、坚强的古代巾帼英雄,她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和平。诗人主要是通过言语、心理、行动等的描写来塑造木兰。
  诗的开篇即写木兰当户织布,停机叹息,通过一组对话描写,展开了故事的矛盾:木兰自说“无所思”、“无所忆”,实际上正反映了她有所思、有所忆——复杂的内心矛盾与斗争。木兰说“无所思,无所忆”,只是她不愿向人们披露自己的心事,她为老迈的父母担忧,她为热爱着的家庭担忧,宁愿把自己的忧愁深深地埋在心底。这样,诗的一开始就把一位性格深沉的青年女子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对木兰走上征程情景的描写,更是揭示了木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沉郁、细腻。“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段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爷娘的唤女声与流水声、燕山胡骑的鸣叫声形成强烈的对照;回环往复的感情变化,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十年征战,胜利归来。木兰回到故乡,充满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坐”、“脱”、“著”、“理”、“帖”等一连串动作,表现出木兰抑制不住恢复女儿装时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情态,栩栩如生地描写出一位纯朴天真、向往和平的女子形象。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相关内容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d1aab0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ec.html

《木兰诗的描写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