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24 09:5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以陈家祠的原貌恢复为例

关慧敏 201231162007 12公管20

陈家祠是岭南建筑中的代表,本文简略介绍陈家祠的历史,从陈家祠遭受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的事实分析陈家祠需要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列出近100年来社会各界对陈家祠的复原修缮所作出的努力。因为陈家祠是广州古建筑中保存最好的其中之一,所以本文着重研究在保护过程中的闪光点,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陈家祠 复原修缮

引言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当中,不少的古建筑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有的甚至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为了使古建筑能更好地传承文化意蕴和人文风情,不少地方的古建筑都会制定一套相关的保护体系。但是,盲目保护以至于古建筑的现貌与原貌完全不符的现象也有发生,这种做法对于古建筑来说是比自然灾害更大的破坏。位于广州荔湾区的陈家祠在一百余年间遭受了三次较大的破坏,从相关的资料来看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但是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复原修缮和长期的维护,陈家祠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岭南气息,吸引着中外众多游客。陈家祠的原貌恢复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下面将以陈家祠为例,浅谈如何对古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

1、陈家祠简介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石雕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多种工艺技术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陈家祠的大事纪年详见附录一。

2、陈家祠遭破坏史实

1 陈家祠造破坏史实

3、陈家祠亟需保护的重要性

(一) 民间工艺的宝库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梁架雕镂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陈氏书院建筑结构为传统中国式结构,结合了西方的手工艺制法,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二) 社会学的意义

陈家祠是集祠堂、书院、会馆三种性质于一体的建筑,其中这三者不同性质的融合体现了一个“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层伦理关系。祠堂原本是家庭宗族观念在建筑形式的表现,书院是学习传承国家意识形态的场所,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它是取得在国家伦理关系中高等地位的晋身之阶。会馆是市民社会维护行业利益、联系同乡情谊的产物,具有区别于国家政权同意管理进而行业自治的功能。此三种性质的事物一起,一方面表现了当时广州的国家政权伦理关系式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同时也表现出在近代广州这三层伦理关系有机分化不充分,折射了当时局势的混乱。所以说陈家祠对于明清时期广州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4、曾落实的保护方案

2 陈家祠的保护方案

5、陈家祠保护措施的优点

(1)以“回复旧观”为本

在两次较大的复原修缮当中,市政府始终以旧貌为标准,聘请当年工艺者或其后代协助修缮工作,取回在文物局存放的陈家祠结构照片以及细节部件的放大图。对于已经残损或模糊不清的纹饰,若暂时找不到修缮根据,就采取不加不减、宁缺勿滥的原则,以免破坏原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对于复原难度较高、技术还未过关的一部分陶塑瓦脊、巨制木雕、东廊壁画等,则暂缓施工;有危险的地方就采取保固措施以确保安全。陈家祠原来的砖瓦木石均属加工订造,质料优良,规格特大,难以复制。为了恢复旧观,决定以旧补旧,决不新造。为此,不惜远访市外各县、镇,征集原物规格的旧材料,如地板阶砖和砌墙青砖,当时已不制造,市内全无,经过调查,采用以物换物或出资收购等方式,终于从东莞、龙江等地找到一批旧材料,使地面与危墙虽经加工,却无新造之感。而大部分的隔扇、窗户、蚀花玻璃都是从南海、顺德、东莞等地及广州一些被拆除的旧民居中征集和收购而来。

(2)成立修缮复原小组

广东民间工艺馆成立修缮复原陈家祠的筹备小组,专门负责陈家祠修缮中的任何问题,这就使得修缮工作始终有负责主体,责任清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

(3)陈家祠保护技术领先全国

  古建筑的外立面长年受到风雨的腐蚀,每年都有大批文物因为得不到及时的修缮,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广州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承担这一科研课题的研发,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对陈家祠外墙的防水、防污和防腐蚀作用保护”立项进行科研试验。 这项试验工程是将白云公司自主开发的有机硅材料覆盖于陈家祠外墙的青砖碧瓦上。专家组在陈家祠实地察看、试验后认为试验项目使用后不改变外观,取得可喜的成绩。

6、从陈家祠看广州古建筑的保护

在古建筑的保护当中,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保护材料落后、复原难度大这三大问题,陈家祠经历这么严重的损坏至今仍发挥着历史的光芒,其中有许多地方可以用于相似情况的保护上。

(一)多渠道获取保护资金,开源节流

陈家祠的修葺除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还得到了海外华人的鼎力支持,从海外吸取了不少维修经费。同时,国内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也筹集到一定的资金。但是古建筑的维护不能单是依靠外界捐赠,可以采取经济手段。在仔细分析项目风险及预测获益后,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市场投资,以此获得足够的运行资金。另外,在开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流,

在这部分上政府可以让市场上的物业公司对其进行竞标,选取最优的管理方案。

(2)研发新型保护材料

陈家祠的雕塑尤其是灰塑能复原得如此完好,很大功劳是新型的保护材料。如今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适应各种需求研发新型产品已不是什么难事。相关部门可与高校保持一定的联系,研发能满足保护需要的材料,使广州古建筑能在更悠久的历史中存留。

(3)始终坚持以原貌为准

在陈家祠的两次大规模的复原修缮中,最突出的就是“复原旧貌”的准则。即使在材料上的选择,也始终坚持这一准则,使得陈家祠焕然一新而没有新造之感。古建筑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宁缺毋滥,就如圆明园是不可复制一样。保持原样,守住的不仅仅是有历史感的建筑,还是水土人情、文化意蕴的一种传承,这些是不可复制的。

7、结语

陈家祠的成功复原是广州市古建筑保护最好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相关部门应仔细研究其保护历程,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更好地将五羊文化传承下去。

黄孝宽《广州文史》第六十二辑

陈家祠保护技术领先全国金羊网 2004-02-21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2/21/content_644204.htm

广州百年陈家祠前院水塘年内重挖南方日报:2013-08-20

http://money.163.com/13/0820/10/96NE3PJ700253B0H.html

文一峰广州陈家祠的社会学意义广州:广州大学,2010

附录

一、陈家祠大事记

2、破坏史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acaa69804d2b160b4ec0be.html

《广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