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3-03-27 19:3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在1956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提出背景:1国内:

需要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尤其是知识界)。

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村的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城市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国际: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

2、“大跃进”新民歌运动

答: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584月开始,全国文联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县党委都纷纷发出有关收集新民歌民谣的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新民歌运动在毛泽东的提倡和推动下,在郭沫若、周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发展成为遍及全国的大规模的诗歌运动。

3“两结合”名词解释

答:50年代后期,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国结束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时代,在文学理论方面也考虑用新的提法来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另一方面,1958年大跃进运动也要求文学有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造方法,简称两结合。19607月“两结合”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上得到了正式确认。“两结合”最为极端、刻板的理论形态是从革命样板戏的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原则。

4.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5.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1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6.改革文学/小说: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或是表现城市和农村的改革。长期存在的社会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发表于1979年的短篇《乔厂长上任记》,被看作是开改革文学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诚地面对现实、大胆地干预生活,是改革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

7.寻根文学

1985年是很重要的一年,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将弘扬民族文化与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巧妙地结合起来,则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深刻嬗变

8.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是指那些旨在对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底蕴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的小说。有的批评家也把它叫作寻根文学,也有称呼文学寻根文化寻根小说

9.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10.新写实小说:1989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11.新历史小说

所谓新历史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题材小说。传统的历史主义在承认客观历史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认为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认真的研究考察,最终完成对于历史真相的真实还原,即我们所阅读的历史是完全真实可信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也承认有客观历史的存在,但这些理论家们却认为所有的历史书写都不可能真正地达到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新历史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新写实小说家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代表作:苏童《妻妾成群》、《米》,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等。

12.朦胧诗:所谓朦胧诗,是指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对当代诗歌规范表现出较多叛逆特征的诗歌潮流。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13第三代诗

答“第三代诗”诗歌:又叫“新生代”“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后崛起”“当代试验诗”等。诗人多出生于60年代,创作于80年代。他们拒绝精英化、理想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而提倡平民化、世俗化、个人化;拒绝“朦胧诗”的意象、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提倡口语化,诗中充满了了反讽,调侃黑色幽默。就整体而言,它是指有别于朦胧诗的又一新的诗歌写作倾向和审美思潮,他们主要以“他们”、“非非主义”、以及与此有着类似倾向的社团为核心。他们提倡非文化、非崇高、非意象、主张“诗就是诗本身”,它是由语感构成的有意味的生命形式。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丁当、小君等人。1986年“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可视为“新生代”诗人在全国的集体登台亮相。

以下为了解

1“干预生活”文学创作

答:1956年中国作协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创作主张。当时,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现象。“干预生活”的倡导者认为:作家不能也难以无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干预生活”就是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即作家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把它们揭示出来,给腐朽、落后的事物以狠狠鞭打,并且呼唤与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前进。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最早体现了这一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2、“十七年文学”

答: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开始(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它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国家的权力意志被凌驾于文学之上,作品被强行要求体现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是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中国作家协会

答:简称中国作协,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1947723在北平成立。195310月,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4.“三突出”

答:“四人帮”从他们的“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创作模式。这个创作模式是:“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原则在实践中起着模糊社会主义文艺方向、践踏党的双百方针和宣扬唯心史观的作用,它使文艺创作走上了反现实主义的公式主义道路,形式主义地给作品中的人物排座次,只允许作家在英雄人物身上多费笔墨,扼杀了文艺工作者的独创性。

5.“根本任务”论

答:“四人帮”的反动文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观点。这个观点认为:“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在江青等人控制的文艺界,塑造“英雄人物”就是一切,而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则被忽略和抛弃。这个观点模糊和改变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

6.“知青”文学

答: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7.革命历史小说

答:革命历史题材因所具有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它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斗争历史,具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d4ecd9240c844769eaeeb9.html

《当代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