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共生概念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抽象的说,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共生系统构成(共生要素)
企业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4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共生基质存在的前提下,处于特定共生环境中的共生单元通过一定的共生界面,形成了特定的共生型。
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持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本文的共生单元是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主体,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共生基质 共生的必要条件是共生基质的存在。具体来看,企业共生的基质是共生单元间的互补资源,如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金、政策等。共生单元投入共生体的资源特性决定了共生单元间的能量分配,某一共生单元投入资源的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越强,其在共生体中的谈判地位就越有利。
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或者说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它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共生系统效率和稳定性的核心要素。共生界面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信息传输功能、物质交流功能、能量传导功能和分工与合作的中介功能。
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本文的共生环境是企业生境,企业生境是单个企业或某一行业企业整体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周围企业群。与一般的企业环境概念相比,企业生境概念侧重企业经营地区的环境要素对企业的综合影响,以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消长研究。我们可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企业生境的内涵:一个是宏观层面的企业生境,指的是企业种群经营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另一个是微观层面的单个企业生境,指的是单个企业经营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共生能量 共生能量是共生系统生存和增值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共生系统质量提高和数量扩张的前提。共生能量生成原理揭示了生物共生进化的动力机制,影响共生能量的关键变量有:①共生界面的特征值,这是衡量共生界面上交流阻力的重要参量,共生界面越多,接触面越大,接触介质越好,则交流的阻力越小,对应的特征值就越接近于零。②变量是共生度。共生度越大,共生能量越大。

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也可以说是反映共生单元某种程度共生的具体结合。从共生单元之间的利益分配角度分析,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有三类,即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依照组织程度又可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以及一体化共生等等。就这些共生模式的效率而言,寄生模式本身不会产生新的能量,而且整个共生过程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表现为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无偿能量。偏利共生关系产生新能量,但新能量只为某一共生单元所得,这种关系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既无利也无害。互惠关系产生能量,且新能量在共生单元之间分配,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机制。新能量来源于共生单元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点共生反映的是企业之间联系的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共生过程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间歇共生与点共生相比,则表现为企业之间的联系克服了随机性特征,但仍然是不确定的和不稳定的。企业间的联系不具有连续性,没有反映出企业之间联系的必然性。连续共生与点共生和间歇共生不同,它反映的是企业之间长期的、连续的和稳定的联系。企业在这种联系中获得利益的同时又能维持各自的独立性。在这样的条件下


,共生企业会不断推动共生组织向前进化,形成企业间的多样化合作。一体化共生是连续共生的极端形式,是时间间隔连续缩短的一种特例,一体化共生将导致组织的利益联系被官僚的科层组织所取代,从而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和组织效率低下。
共生组织模式主要是指共生单元相互结合的组织化程度,不同的共生组织模式有着不同的特征,相互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例如:点共生模式的特点是特定时刻其共生单元具有一次相互作用;共生单元只在某一方面发生作用;共生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间歇共生模式共生单元之间按某种时间间隔具有多次相互作用;共生单元只在某一方面或少数方面发生作用;共生关系有某种不稳定性和随机性。连续共生模式在一个封闭时间空间内共生单元具有连续的相互作用;共生单元在多方面发生作用;共生关系比较稳定且具有必然性。一体化共生模式共生单元在一个封闭时间区间内形成了具有独立性质和功能的共生体共生单元存在全方位的相互作用;共生关系稳定且有内在必然性。
从行为方式上说,存在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见表1;从组织程度讲存在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见表2。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共生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共生单元的性质变化及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尽管共生系统存在多种状态(模式,但对称互惠共生是系统进化的一致方向,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进化的根本法则。所有共生系统中对称性互惠共生系统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稳定的系统,任何具有对称性互惠共生特征的系统在同种共生模式中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各种社会阶层等共生单元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它既受全球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也受区域自身发展的条件、竞争力的制约。譬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干预一些区域的资源无偿地提供给其它区域,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偏利共生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区域之间更多的是互惠共生关系,且在组织程度更多趋向于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



共生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微观层面,主要对象为单个独立企业。从工业共生的概念来考虑,这个层面并不是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工业共生,但它是工业共生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企业内部通过过程集成实现最优化资源和最小化废物,与之对应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清洁生产、零废物排放、生命周期分析等。


第二个层面为中观层面,主要对象为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这一层面中,工业共生的实施可以使各企业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大得多。该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就是生态工业园。
第三个层面为宏观层面,主要对象为地区、国家甚至更广阔范围(如洲域、全球范围的区域生态工业网络。其研究焦点集中于区域范围内的不同产业系统、工业群落之间如何通过有效集成来优化资源的使用,改善整体环境绩效,最大可能地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和实施国家工业共生计划,如韩国、澳大利亚、北美等国家。

共生条件
根据袁纯清的共生理论,企业共生需要满足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均衡条件和稳定条件,综合起来,概括为以下一般性条件:
⑴潜在或侯选共生单元之间要构成共生关系,首先必须具有某种时间或空间联系,在给定的时空条件下,它们之间应存在某种确定的共生界面。这种共生界面,一方面为共生单元提供接触机会,提供表达共生愿望和信息的窗口;另一方面一旦共生关系形成,这种共生界面就会演化成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转移传递通道即共生通道,这种通道的存在是共生机制建立的基础。
⑵共生单元之间通过共生界面存在必然的物质、信息或能量联系。这种联络一可促进共生单元之间的分工以弥补各自功能上的缺陷,二可促进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三是通过这种联系使共生单元按照质参量所规定的形式形成某种新的结构,这在生物学中表现为新器官或新物种的出现,在经济学中表现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
⑶在共生关系形成中,共生伙伴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表现出某种规律性,共生选择成为共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任何共生企业都是选择与之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候选共生单元作为共生的对象,选择的首要原则体现在有利于自己功能提高、能力增强以及匹配成本低的将被优先选择。另一方面,共生关系既不是一步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相互识别和认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共生度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共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共生企业自身的变化,共生关系也会随之变化。
⑷共生单元之间存在一种临界规模关系,这种临界规模是共生形成的重要条件。共生单元的规模之所以也构成共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因为在实际发生的共生关系中,即使有共生的其他条件,但如果共生单元的规模过大或过小,共生关系也不可能最终形成或保持稳定。

共生效应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削减或消除资源瓶颈,二是分散或降低创新风险,最后是降低交易成本。而这些共生效益的取得来源于企业共生的相互作用机理,即共生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规律。

共生的共生型决定及其优劣评判标准
企业共生的共生类型(简称为共生型3方面因素综合决定:①共生单元在食物链中的相对位置;②共生的组织程度;③共生能量分配对称度。根据每一类共生型决定因素内部的差异,我们又可把企业共生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共生亚型。首先,根据共生单元间的食物链位置,我们可以把企业共生划分为:水平共生和垂直共生。其次,根据共生的组织程度,我们可以把企业共生划分为:点共生,局部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再次,根据共生能量的分配,我们可以把企业共生划分为偏利共生、非公平互惠共生和公平互惠共生(如表1所示。综合各种共生亚型,我们归纳出企业共生的两大类、18种共生型(如表23所示








企业共生的循环运作生理机制及共生进化
在特定的企业生境中,不同的共生型通过特定的共生界面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流,产生共生能量并使用共生能量。之后,共生单元会对共生能量分配、共生界面等要素进行谈判,判断是否进一步共生。如果共生单元认为共生的公平度、共生界面效率在可调整范围内,那么,共生单元间将进行再谈判,通过提高共生能量分配的公平度、提高共生界面效率、适应共生环境、提高共生能量使用效率等多种方式调整共生型,推动共生型向更优越的共生型转化,实现共生的进化。此时,共生单元间的共生进入了下一个共生循环。否则,共生将会解体(如图1所示


共生理论
认为:(1尽管共生包含了竞争和冲突,但它强调了从竞争中产生的新的、创造性的合作关系;(2共生强调了存在竞争的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积极态度(3共生强调了共生系统中的任何一方单个都不可能达到的一种高水平关系;(4共生是在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收支背景下,共生单元寻求自己定位的一种途径;(5共生强调在尊重其它参与方(包括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基础上.扩大各自的共享领域。
共生理论认为: (1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共生并不排除竞争,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不同的是共生不是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厮杀,而是单元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合作;不是共生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丧失,而是继承和保留;不是共生单元的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竞争型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之间是一种通过竞争获得共同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竞争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促进其竞争能力的提高。尽管共生包含了竞争和冲突,但它强调了从竞争中产生的新的、创造性的合作关系; (2共生强调了存在竞争的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积极态度; (3共生过程是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过程,也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必然进化。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调了共生系统中的任何一方单个都不可能达到的一种高水平关系; (4共生进化过程中,共生单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共生进化过程可能产生新的共生形态,形成新的物质结构。共生是在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收支背景下,共生单元寻求自己定位的一种途径,进化是共生系统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共生机制
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为了促进三大共生单元的良性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区域间的共生,三大共生单元之间应当建立以下共生机制。
市场主导机制 合作联动机制
共生互助机制



扶持调节机制

共生管理
涉及“共生”和“管理”两个概念,共生管理概念与“共生”和“管理”两个概念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这样定义:共生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使两种或多种以某种特定的联系,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实体,使各个主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适应、共同发展,并以尽可能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实现它们相互的利益及整个组织目标。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c1605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3.html

《共生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