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肖像描写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1-10-06 11:5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肖像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是叙事类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衣饰和相貌的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之一。其基本作用是交待人物身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这是《祝福》中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的肖像。“白头绳”交待了她寡妇的身份,“二十六七”岁就“脸色青黄”,可见丧夫的打击使她未老先衰,内心充满痛苦和悲伤;“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祥林嫂毕竟年轻,虽生活困苦不堪,但青春活力尚存,倘不继续迫害,仍能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下去。接下来作者又通过“四婶”的观察写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借以突出她安分耐劳的性格和心地善良的品质。

四年之后,祥林嫂再到鲁镇,“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逝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四年来她的衣着依旧,除表明她再嫁再寡的身份之外,其生活之贫困程度读者自可想见。而面无血色,常带泪痕,眼光失神,则表明再嫁再寡,痛失爱子,使她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心灵已经千疮百孔,精力明显不济,精神几近崩溃,再也无力承受任何新的打击。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祥林嫂临死之前的肖像。此时她已被鲁家赶出大门,沦为讨要一无所获的乞丐,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毫无寄托,面无表情,形似木刻,目光呆滞,间或一轮,表明她已被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摧残成一具行尸走肉。眼珠动时,方知一息尚存;眼珠不动,则与死尸毫无二致。其肖像描写何其传神,真乃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肖像同样惟妙惟肖,让人过目不忘。她华贵绚丽,珠光宝气的服饰,昭示她物欲强烈,追求庸俗的内心世界。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充满了狡诈和歹毒,让人望而生畏;那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令人见而生羡,自愧不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则让人想见她为人处世的圆滑技巧和随机应变的本领,含而不露的威严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无以应对。寥寥数语的肖像描写,直抵王熙凤高深莫测的内心世界,精妙的刻画了她极其复杂的性格。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无一例外地收到了以外写内,以形传神的良好效果。

肖像描写还往往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起严妆”一段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不仅通过衣履佩饰,容颜举止,写出了刘兰芝举世无双的美貌,而且刻画了她临难从容,刚强自尊的性格,又为下面写县令太守先后求婚作好了铺垫,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肖像描写具有交待人物身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肖像描写确系刻画人物之重要技法,诚忘汝辈,仿而效之。

2010.4.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b93dd53186bceb19e8bb85.html

《33.肖像描写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