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发布时间:2011-01-08 16:5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美术学院093)班

胡静静 091731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政策的推进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成为当今政府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使命。如何促进我国的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时光如梭。2010年行将过去。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应接不暇,紧张而刺激。面对复杂的局面,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年也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将在此时进行总结性检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率持续偏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投资拉动,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我们的内外之间的结构,就是经济的增长对于外需的依赖还比较强劲。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中部、东北落后还未得以根本扭转等。

  政策性刺激的加速效应难以在长期内持续,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是地方财政负债加重;二是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短期宏观政策应该注意下滑力量的滞后性和同步爆发性,重视调控政策叠加效应。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2011年要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主要由投资主导的中国经济,将逐步步入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比较平衡发展的阶段。

十二五经济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诉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我们的竞争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以及低端市场,依靠这五低创造了经济增长的辉煌成绩。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这样,我们发展的结果是:经济规模很大,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增长速度很快,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速度达到9%,但是快而不优;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中国要走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变,要向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家始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以扩大民间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国家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通过银行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等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出台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等。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由此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提出了多年,也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极其不稳定不确定的复杂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一方面要在复杂的格局中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结历史,富国必先富民。如果,一个在所谓的发达国家,老百姓连小康生活也保证不了,发达又从何谈起。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实力空前强大,老百姓贫穷的帽子基本上被摘掉了。然而,强国富民的发展路子,具有很强的思维惯性,计划体制的顽固影响,进一步使这种发展路子在新的环境下以新的形式得以继续延伸。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大量积聚起来的财富主要集中在谁的手里?这个问题一下子很难说清,但有几组数字可供参考。2009年底,中央财政收入3.5915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所属企业资本和利润总额分别是22万亿元和0.9655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约合16.4万亿元,总计42.95万亿元。同年,城乡居民储备和企业储备分别为26万亿元和21万亿元。尽管这些数据远不是国家财富和居民财富的全部,但至少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

经济发展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都是在提高人民的福祉方面。国强民不富,不是发展的目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控收入分配比例等等。因此,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使命。

民富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这导致了我国经济投资与消费失衡、内外需失衡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收入是决定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结果必然是消费率下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城乡收入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拉大,尤其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较大,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但是,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试想,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国民消费率,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

十二五开始,富国强民的发展思路已经形成。按照国内学界一个比较认同的观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的后半段。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3800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国内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已经有条件也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从强国富民转向富民强国的发展思路了。

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在世界100位以后,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人口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渐减少,人口红利因素对GDP的贡献将大幅减少。在30年以前,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只有韩国和新加坡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相反,许多拉美国家在过去30年之内几乎原地踏步,这就是所谓的拉美陷阱。这个陷阱的背后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率增长的缺失。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明显低于5000美元时,通过简单复制其他国家的经验——即通过引进外来资本、人才和管理经验——就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GDP水平之后,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就必须转向自主创新,而拉美没有做到。韩国过去30年间,人均专利注册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而同期巴西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3倍。目前,中国的人均专利注册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0.6倍。国家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包括经济总量,还包括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中国国家竞争力已由1990年的第73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17位,提升潜力巨大。

为了实现经济的转型,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配置的门槛被提高,可以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质量更高,数量则会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随之降低。依赖消费增长下的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经济低增长,转型期是结构性萧条和结构性繁荣并存的局面,以日本为例,上世纪60年代末转型后,经济增速由以前的9%回落到4%,然后逐步回落到2%;我国台湾地区转型后经济增速由8%回落到4%。中国未来可能会下降到8%7%较为合理的速度。如果转型不顺利,不排除有成为第二个拉美的可能。股票市场真正的反转必须等待经济转型成功。转型期里产业轮动很可能向结构性分化延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d2d86eb84ae45c3b358cc3.html

《浅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