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

发布时间:2019-12-02 20:05: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

1.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出自明代吕坤的《呻吟语》。这句话大意是说,收敛一个欲念,诸多善行就会随之而来;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念就会乘隙而入,侵蚀身心。

2.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所以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3.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语出《管子·霸言》,大意是说,聪明的人善于谋事,但不如懂得审时度势,把握好机遇。

4. “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犹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这句话出自南宋何坦的《西畴老人常言》,大意是说,天下没有永远的安定太平,出现问题及时修正革弊,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就像人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要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

5.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出自夏之蓉的《进书札子》。大意为,得到人才的关键,在于拓宽选才育才的途径,并让他们积蓄能力并拥有广泛受重用的机会。

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比喻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

7. “瞻山识璞、临川知珠”语出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行品》,说的是独具慧眼的人看山崖,能发现未经琢磨的玉石;靠近河川,便能知道水里有珍珠。比喻善于识才辨才的人,在贤能之人尚未崭露头角之时便能敏锐洞察。

8.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出自管仲《管子·乘马》,指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谋略,成功于辛勤努力,失败于骄奢放纵。“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就是说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意思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0.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大意是说,常在水边,会熟悉不同鱼儿的习性;久近山林,能辨别各种鸟儿的叫声。比喻要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其内在规律,需融入其所处环境近距离观察研究,通过实践加深认识。

11.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出自《孟子·尽心下》,反映了孟子的美学观。在孟子看来,个体通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将固有的善的本性扩而充之、使其盈满全身就称为,充盈且能散发光辉就称为

12.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干戈,即兵器,引申为战争;玉帛,即玉器和丝织品,两者都是古时进贡上品。化干戈为玉帛,寓意使纷争或战事平息,彼此重归于好、以礼相待。

13.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出自明代庄元臣的《叔苴子》,意思是说,上山向樵夫问山路,渡河向渔夫问水情,喻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处理问题。

14.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出自《晋书·熊远传》,意思是说,群众内心所归向、拥护的,只有真理和道义。

15.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出自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大意是说,要想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章,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的思想,这样作品才能立意高远,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6.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出自《管子》,其大意为,若是为一年谋算,没有比种植庄稼更合适的;若是为十年谋划,没有比栽种树木更合适的;而若是要为一生制定规划,就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合适的。这既阐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揭示出人才养成的不易。

17.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出自《诗经·商颂·玄鸟》,大意是说,一个国家的疆域有数千里,这是由人民开拓出来的,是他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18.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出自《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说的是有利时机十分难得,一旦错失不会再有,要牢牢把握、善加利用。

19.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出自郭沫若的《归国杂吟》,蹈厉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戎衣指军装。这句话写出了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c3a83b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d.html

《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