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PM2.5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4-08-22 13:15: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对PM2.5的认识

姓名 :张XX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接着对PM2.5内涵的阐述,分析和探讨了PM2.5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并解析提高大学生对PM2.5的认识程度的有效方法以及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PM2.5;;危害;大学生;措施

  

1、 前言

201222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与现行的标准相比,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同时,2012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省会城市开展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哥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然而,近日的一份由民间环保组织发布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对PM2.5了解程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PM2.5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都较低,对政府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该报告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67名在校大学生关于PM2.5认识程度和治理建议进行调查。其中,表示知道PM2.5是一种极小的入肺颗粒的还不到总的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近三成的学生完全不知道PM2.5是什么。

2PM2.5的内涵

PM,英文全称为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分为大粒径颗粒物(粒径在11~100μm)和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μm,PM10)PM10又分粗颗粒物(粒径在2.5~10μm)和细颗粒物(粒径2.5μm,PM2.5)PM2.5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中大量富集的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自然,如海盐粒子、土壤粉尘等,二是来自人类活动。对空气污染而言,后者是重点。而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颗粒物中,又一类来自于工业、电力、交通等生产活动产生的一次粒子,比如元素碳、POA(一次有机物),以及由气体向颗粒物转化而生成的二次气溶胶,比如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以及氨粒子等。

  随后,另一份针对深圳市灰霾天气的分析研究,则进一步将二次气溶胶的来历追溯了出来:原来PM2.5又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3PM2.5的危害分析

3.1 PM2.5对环境的危害 

  PM2.5是灰霾天气的元凶。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灰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3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最近,国内很多城市连续出现了灰霾天气,其中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惨遭重袭,PM2.5正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

3.2 PM2.5对健康的危害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而可入肺颗粒物由于直径过小,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大大超过可吸入颗粒物。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μ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10μm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可入肺颗粒物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鬼魁祸首。来自波西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的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先天性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4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对PM2.5的认识

大多大学生对PM2.5认知程度不高只是表面现象,这折射出大学生的环保知识贫乏,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目前大学课程中缺少环境教育的课程,学生缺少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也少有参与环境保护志愿工作的体验,这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环保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可持续续,发展的百年大计。环保教育必须从学校抓起,让学生明白环保知识,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地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身活动中主动乐意、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理念。

4.1政府和学校结合,开展对PM2.5宣传活动

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部门和某一个人的责任,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公共事务,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有权参与,保护环境是为了人民群众,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群众。 政府应与学校联合起来,多开展些有关PM2.5的环保知识的环保宣传活动,可以在现场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关注PM2.5”的主题宣传语,摆放含有PM2.5危害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的环保图片宣传展板,分发印有PM2.5的概念、来源、危害、治理办法、监测手段及我国PM2.5监测实施时间等内容的宣传单等形式,向学生宣传PM2.5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PM2.5的知晓度,使其初步了解PM2.5的有关知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参与环保的热情,同时强化大学生自身对PM2.5知识的掌握,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2高校应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大力发展环保社团活动

先,高校应该多开设环保教育选修课,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环保社团活动。高校可以开设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健康等课程,供各个专业的学生选修。通过公共基础课程渗透环保理念,组织社团活动参与环境保护等方式,致力于让环保教育课程全面走进课堂。开设的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各门课程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由课外实践活动和参观环保基地等辅助方式来组织教学。

4.3在日常校园生活里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环保自律意识

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环节中,也蕴含着环保教育的内容。学校应抓住契机,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立“环保沙龙”,让大学生在“环保沙龙”中相互探讨,相互研究;在教学楼、宿舍楼附近设立分类的垃圾箱;在校园内粘贴禁烟标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合格的“节能先锋”,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减少污染、

5、改善PM2.5的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5.1 加强 PM2.5 污染监测预警能力

目前我国 PM2.5 只有科研监测数据,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即将出台, 为国家和各省市提高 PM2.5 污染监测能力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国家应研究 和出台监测仪器认定政策, 及时发布 PM2.5 监测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名录,保证 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在抓紧开展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极端不 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建立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形成立体 的空气质量监测网, 建立飞机监测与无人机应急监测体系,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 时启动应急机制。

5.2优化能源结构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地热能,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结合区域实际,严格控制区域煤炭 消费总量,建立煤炭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 重点控制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要达到城市建成区 面积的 80%以上,一般控制区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60%以上。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原则,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小型燃烧锅炉,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推进供热节能减排。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推进低硫、低灰份配煤中心建设,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 

5.3增加科研投入与科技创新

设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大科技专项,摸清空气质量变化规律,明确排放清单和控制对策,针对空气质量改善途径和阶段目标以及相应的控制工程技术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尽快设立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采取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方式,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等重点治 污项目,加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也要积极联 合地方有关部门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6、结论

综合治理 PM2.5 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对大学生和公众进行环保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时下PM2.5这一空气质量检测概念的兴起,更让人们认识到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学习,必须让全社会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对 PM2.5 的治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群众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群众的作为对 PM2.5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家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上措施才有实行的前提。例如在公共场合实行禁烟。这项措施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吸烟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了解以及禁烟会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所以,要想 PM2.5 的治理工作 取得进展,首先要注重 PM2.5 治理工作宣传。其次政府要紧密联合群众,共同为 PM2.5 的治理工作出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对此,建议国家将  PM2.5 的治理力度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相信会PM2.5 的指数有一定改善。

参考文献

[1] 朱建超.PM2.5的综述与思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10) 

[2] 廖琴,张志强,曲建升.国际PM2.5排放标准及其实施情况比较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10) 

[3] 刘宏斌.我国PM2.5的现状与防治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 

[4] 张园.浅谈PM2.5的危害、防控措施及其监测技术[J]. 才智. 2012(28) 

[5] 潘飞,段娜,刘杰.PM2.5标准谈颗粒物的危害和控制[J]. 重型汽车. 2012(05) 

[6] 刘岩磊,孙岚,张英鸽.粒径小于2.5微米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1(06) 

[7] 黄小欧.PM2.5的研究现状及健康效应[J]. 广东化工. 2012(05) 

[8] 谭波.我国PM2.5标准的权力考问及其启示[J]. 理论导刊. 2012(08) 

[9] 王宏,陈晓秋,隋平,余永江.PM2.5简介及福州市PM2.5污染分布特征[J]. 海峡科学. 2012(08) 

[10] 吴伏亚,陈月红.中学生环保教育之我见[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7) 

[11] 陈尤嘉.  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J]. 江西教育. 2005(11) 

[12] 张巧巧,张红,杨文川.在校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学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13 汤西衡.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学习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6) 

[14] 潘骞.高校开设环保必修课好在哪——安徽师范大学首次将环保教育作为本科学生必修课[J]. 环境教育. 2008(12) 

[15] 伍志鹏,伍汝辉.西南地区中学师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调查报告[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16] 陈和平.贺卡背后的沉思——记一次成功的环境教育活动[J]. 地理教育. 2005(06) 

[17] 张莉.环保教育需从小抓起[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0(06) 

[18] 李建萍.构建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 环境教育. 2010(02) 

[19] 夏梅琳.开展环境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J]. 环境教育. 1997(0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a11b772af90242a995e50f.html

《浅谈对PM2.5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