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处理

发布时间:2019-10-25 19:1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处理好下级与上级关系的上行协调、上级与下级关系的下行协调和同级关系之间的平行协调是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上行关系的协调

  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下级对上级领导者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称为对上关系协调或上行协调。正确协调好与上级关系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下级,都希望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但是,正确处理与上级关系必须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高度统一、党性与人格高度一致的原则下,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与上级领导者的关系。否则,不是牺牲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对于公于私都不利。

  正确协调好与上级领导者的关系,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五点。

  (一)、尊重而不恭维

  一般来讲,上级领导都是由一定的组织民主选举产生或委派的,在他分工负责的范围内所作的各项决定,都是代表一定的组织,而不是代表他个人。所以,我们对上级领导首先应该尊重。作为下级应该懂得,尊重领导者,不仅是对领导者个人的尊敬,而且是顾全大局,支持工作的表现。特别在正式的严肃的工作场合,要讲究礼节,维护领导者的威信。但是,这种尊重不是恭维,不是畏首畏尾,低三下四,更不能奴颜婢膝地讨好领导。过分的恭维不仅得不到领导者的好感,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和威信。

  尊重领导最主要表现就是支持和服从。在工作中要主动请示汇报,自觉接受上级的领导,树立上级领导的威信,甘当无名英雄。在生活中要注意谦虚礼让,尽量给上级领导者以体面;对私下议论上级领导者的人,要好言规劝,正确引导;对上级领导者的家庭困难,要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工作上的关系随意延伸,致使同上级领导关系庸俗化。以下几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如果上级领导是你原来的下级,或者亲密的朋友,你也要真正地站在下级的位置上,自觉接受和服从上级的领导。如果摆架子、翻小账,不服从领导,容易引起上级领导的反感;二是如果遇到上级领导的才能不如自己的时,不要洋洋得意,不要过分显示自己,应该多看上级领导的优点和长处;三是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所遇到的上级领导也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如果遇到上级领导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情况时,千万不能感情用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用适当的方式感化上级;四是如果遇到上级领导偏听偏信时,要注意经常请示汇报工作,使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服从而不盲从

  每个领导者都希望下属服从自己,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因为下属服从领导者,是领导者实现领导的基本条件,是维护上下级关系的基本组织原则。但是,这种服从不是毫无条件的服从,不能像《红楼梦》中薛宝钗那样"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一味地唯上媚上。如果下级一味地附和上级,就成了盲从,必然给工作带来损失。在现实情况下,领导的正确与错误,并没有截然的区分。对于正确的领导下级理应服从,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作为下级对于自己认为是错误的领导是否也要服从。一般来说,对于错误的领导,为了顾全大局也要服从。但这种服从不是盲从,而是在组织服从的前提下,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向领导者阐明问题的严重性,在实际行动上有所保留、修正和变通;在不能及时纠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一条重要原则。

  当然,对于那些违法乱纪或以权谋私的行为,不仅不能服从,还要坚决抵制和反对。这里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抵制和反对的必须是原则错误,大是大非问题。对于非原则的问题,下级要服从和尊重上级的意见。这叫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二是对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决不能妥协,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场合,考虑到效果。要尽量做到"忠言"顺耳,"良药"可口。否则,可能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要胸怀坦荡,气量恢宏。能够求大同存小异,非紧急情况下,一时说不通,就暂缓一下,在适当的时候再提出来。自己一时受了委屈,要相信组织上会弄清事实,作出公正的结论。

 (三)、到位而不越位

  按照组织分工负责制度,每个人在组织系统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作为下级在协调与上级领导关系时,一定要明确自己在组织系统中的角色地位,努力按照角色的行为规范去做好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尽力而不越位。

  所谓尽职尽责尽力,就是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而不能被动消极地应付了事;二是对于领导者临时交办的任务,一旦承担下来,就要有头有尾尽职尽力做好,让领导放心;三是对工作目标责任不清,职责权限不明的,要请示弄清楚;四是遇到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并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五是对工作进度和问题要定期汇报,以便让领导者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支持;六是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和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责任,不上交矛盾。

  所谓越位,是足球比赛中的犯规术语,意思是如果造成越位犯规,即使进球也是无效的。领导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越位现象,就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被领导者在对上关系中的越位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决策越位。任何决策都是有层次有权限的,如果下级领导者未经请示就做出了该由上级领导者决策的事情,就是决策越位;二是表态越位。在工作中,对某个问题该谁表态,是有一定的规范的。有些问题是该由上级领导者表态的,如果下级领导者没加请示就自行表态,就是表态越位;三是工作越位。在领导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应积极主动地工作,但有的工作该由上级领导者出面做的,作为被领导者抢先做了,就是工作越位;四是场合越位。在一些公开场合,作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正职和副职,出场时走或坐在什么位置,都是有讲究有不成文规定的。作为下级领导者,如果抢了上级领导者的位置,或者张罗过欢,喧宾夺主,使领导者陷入被动地位,就会造成场合越位。越位不仅危害领导活动秩序,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因此,作为下级领导者,一定要处理好工作与越位的关系,努力做到出力而不越位。

  (四)、补台而不拆台

  在领导活动中上下级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上、下级之间相互支持,彼此合作,才能够完成领导工作使命。在一般情况下,上级领导者通常都是由政治上比较成熟、领导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比较强、领导才干比较全面的同志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上级领导无所不能。古人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作为下级要出以公心,破除名利思想和虚荣心,维护好上级的威信和地位,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上级工作,甘心当好"绿叶"和助手,做好"补台"工作。当上级在决策时,下级要帮助上级想得全面周到,拾遗补缺,避免差错;当上级出现一时考虑不周的事情,下级要主动给予提醒,减少其失误;在执行决策中,下级要密切关注事态变化,为上级及时纠正偏差献计献策;当事态发展恶化之时,下级要敢于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提出补救措施补正纠偏,为上级排忧解难,起到"保驾"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喝倒彩""、帮倒忙""、拉倒车"。补台而不拆台的核心是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实践证明,团结是聪明人的学问,团结就是力量,补台都上台,拆台都下台,分裂必垮台。在一个领导班子内部,作为下级,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坚决抵制和克服自由主义,维护好上级的权威。对于上级领导者的指示,作为下级,一不能置之不理,拒不执行,闹独立性;二不能在理解和执行上出现阴差阳错,不合拍现象;三不能机械地照抄转搬,消极应付;四不能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不及时汇报,发生中间梗阻;五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错误做法。

  但是,我们所说的维护团结、搞好团结,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团结。这个基础就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廉洁奉公,遵守纪律,办事公道,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坚决反对"和稀泥""和事佬"和无原则的"好人主义"。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够同心同德,才能够步调一致取得胜利。
  (五)、建议而不强求

  下级在协调与上级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善于将自己的意见用适当的方式让上级领导者采纳,变成领导者自己的意见。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古今中外有许多人才,都因为自视清高,不能善用自才,最终发生被上级领导者始爱终弃的悲剧。王勃《滕王阁序》中写了一个典故,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里说的贾谊,是汉文帝时人,年少才高,20岁召为博士,一年后提拔为太中大夫。但后被疏远,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不久抑郁而死。苏轼在《贾谊论》中指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能做到天子不疑,大臣不忌。"即不能审时度势,处理好人际关系,胸襟又欠开阔,以至怀才亡。所以,在领导活动中,作为下级要善于自用其才。特别是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要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变成领导者的意见,学会说服领导者采纳自己的意见。为此,一要研究不同领导者听取下边意见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反映意见方法;二要反复研究推敲自己的意见,使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易于被领导者采纳;三要选择向领导者提建议的适当时间、地点和场合,最好是领导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是领导者心情舒畅的时候;四要在建议中有几种方案,留给领导者以选择的余地,一般不要造成逼领导者就范,被你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五要点出问题的成败利害,使领导者有紧迫感;六要语言简明,逻辑性强,态度端正,让人信服。

  二、下行关系协调

  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上级领导者与下级领导者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协调称为对下关系协调或下行协调。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下行关系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领导者了解下情,增强团结,保证领导活动的正确性。因此,作为上级领导者,要协调好与下级关系,必须遵循公正、平等、民主、信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要掌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方法与艺术。

  (一)、对亲者应保持距离

  在领导和管理实践中,成功的领导者都是以一种超然的、不受感情影响的方式来看待同下属的关系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F.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指出:"凡是能建立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对他们最直接的同僚及下属,都不致太亲密。提拔人才应以有为者为先。而不能凭一己的喜恶。所以应着眼于所用之人能力大小,而不在于所用之人肯顺从己意。因此,为了确保能够选用适当的人选,他们与直接的僚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什么要求领导者与亲近者保持距离呢?这是因为,

  首先,领导的责任是团结大多数人,共同把事业搞上去。如果领导者与某一个或一些部下关系过分密切,便会引起另一部分人的猜疑,他们便会疏远乃至嫉恨领导者;与下属过分亲近,还会对下属的缺点视而不见,群众对这些人正确的批评意见,也会听不进去。特别是领导者对下属过分亲疏,倾向一方,排斥一方,处事不可能做到公平,必然影响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其次,"保持距离"可以使上级领导者避免卷进不同观点与不同派别的争论的旋涡中去,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容易客观地观察到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的利弊是非,从而冷静地去调整内部各种关系,化解下属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第三,"保持距离"不致使领导者与下属的违法乱纪行为打成一片,也避免使自己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因为关系太密切了,就容易迁就与满足同事与下级违反原则的要求。在受到查处的领导干部中,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第四,"保持距离"有利于领导者与下属保持一种深沉、持久、真挚的私人友谊。关系过分密切,容易流于庸俗,领导者即使满足了对方九件事,其中有一件未能满足,也会招来对方怨恨,甚至由亲家变成冤家。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所以,凡是公道正派的领导者都应该注意与亲密的下属"保持距离"。但是,这要划清一个界限,我们讲的"保持距离",绝不是那种"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虚伪应酬,也不是要领导者对亲密的同事、下属只能正襟危坐,越冷越好。相反,我们提倡与下属打成一片,赤诚相见。问题在于我们要对绝大多数下属不分亲疏,亲密团结,一视同仁;对亲密的下属违法乱纪的同样坚持原则,严肃批评,认真查处。所以,只要我们坚持"只有公事以外才是朋友"的准则,才能正确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协调问题。
  (二)、对疏者当正确对待

  人际关系中总存在着一些不愿接近上级领导或与上级领导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上级领导的 "疏者"。刚愎自用的领导者,往往容纳不了"疏者"而采用排挤、打击的办法,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促使矛盾激化。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与疏者的关系呢?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疏者,应有一种将疏者当作治疗自己各种弱点、缺点的良药的胸怀和气魄。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当我们有不良情绪与缺点错误出现时,与自己相处关系好的同事,则往往熟视无睹,不以为过;而疏者则会以自己特有的旁观者清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我们的思想问题,并毫不迁就地从"看不惯"的姿态站出来"找碴儿"。领导者这时就应该本着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举一反三,从善如流的精神表示欢迎。只要不是恶意中伤,即使态度过激、措施严厉一点,也不应该耿耿于怀。事实证明,正确对待疏者的意见,会使自己警钟长鸣,随时改正错误,不会垮台,也有利于处理好于疏者的关系。如果容纳不了疏者的意见,甚至不择手段地打击报复,不仅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反而会激化矛盾,损害自己的威信。

  正确对待疏者,团结一个可以带动一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般来说,疏者都是一些像毛泽东所说的"跟自己意见有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同志"。这些人数量虽然不多,却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想法与看法。从心理状态来说,疏者对领导者保持着不同的隔阂与戒备心。因此,能否慎重地处理好与疏者的关系,往往关系到能否团结大多数人的问题。对于想干好事业干成事情的领导者来说,干事业总是多一些人好。即使那些经过实践证明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只要他愿意改正,愿意转变立场,就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至于持有反对意见、而实践证明他们又是正确的同志,就更应该注意虚心向他们学习,从中增长识别能力。唐人魏征说得好:"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只要我们充分肯定疏者的优点、成绩,对他们与"亲者"一样爱护、使用,本着"亲者严,疏者宽"的精神,在分清大是大非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允许疏者和自己有不一致的地方,并力图在实践中逐渐取得统一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人心情舒畅,消除隔阂,增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对下级要尊重以礼

  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如果上级对下级视如"草芥",下级则会视上级如同"陌路";上级冷落他、歧视他、训斥他,他也可以从内心里蔑视你。因为不尊重下级,不礼贤下士,就得不到人才;即使得到了人才,也不可能使之尽心尽力。所以,高明的领导者,都懂得尊重下级的道理,对自己的下级谦虚有礼,平等相待,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算尊重下级、礼贤下士呢?
  1、尊重下级的人格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即使才能平庸的人,内心也蕴藏着渴望尊重的心理。一个领导者,只有平时尊重、爱护自己的下级,维护其自尊心,激发其上进心,做他们的"知己",与他们平等相待,心心相印,那么下级才能倾其所有助你成功。战国时燕国大臣郭槐曾对燕昭王说:"成帝业的君主,总是把和自己相处的人看作师长;成王业的君主,总是把和自己相处的人看作良友;成霸业的君主,总是把和自己相处的人看作听从他指挥的臣子;而亡国的君王,总是把和自己相处的人看作是奴才。"可以看出领导者对下级的态度如何,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著名企业家、食品工业公会主席法兰西斯曾说过:"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使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但是,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忠诚,你也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法兰西斯这番话,充分说明了在领导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关键的是上级必须尊重下级,特别是尊重下级的人格和尊严。这种尊重不是表面上的客气,也不是交际场上的虚伪应酬,而是对人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2、尊重下级的首创精神

  毛泽东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就是说在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吸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就是要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保护好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大凡有才之士,一般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者如果自恃高明,动辄训斥,颐指气使,那么那些有才之士是会宁可不被起用而要保持尊严的。正如诸葛亮在《察疑第五》中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自古以来开明君主都懂得"君待臣以礼,臣报君以节"的道理。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领导者,应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以自己的真心诚意换取群众的热情帮助,我们才能做好工作。

  3、关心信任下级

  对于有才之士,最好的尊重是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任用,生活上关心帮助。切不可用其人而不信其人,任其职而不给其权,使其能而不解其难。更不能像俗话所说的:"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种有事需要干时就想到下级,没有事时就把下级忘得精光的实用主义做法,实质上是不尊重下级的表现。影响下属和群众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领导对自己是否信任和关心。他们渴求得到领导的尊重和信任,渴求主人翁地位,如果领导者对他们施以适当的信任和关心,他们就会发挥出无穷的力量。这也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法。

  4、对纠纷宜公平处理

  在领导工作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班子内部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纷争,甚至发展为成见与私仇。在这些矛盾面前,领导者是倾向一方、责难一方,还是火上添油,"坐山观虎斗"。这都不是上级领导者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协调和处理这些矛盾的方法,就是像诸葛亮所说的:"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意思是说要公平如秤,一视同仁,不以亲疏爱憎为转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领导者在解决下级之间的纠纷和矛盾时要"一碗水端平"呢?因为领导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亲疏爱憎。如果不注意"一碗水端平",就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分析,卷入具体矛盾与争论的旋涡中而不能自拔,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支持一方,压制一方,这样就会使原来复杂的人事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且还会为矛盾的双方增添了嫌隙,妨碍了领导者本人与矛盾双方之间的团结,降低了领导者的威信,涣散了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发展下去还会形成团团伙伙,导致种种不测事故发生。所以,为了有利于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领导者必须公平地处理好下级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那么,如何正确地协调处理下级矛盾和冲突呢?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不提及纠纷的具体内容,而是晓以国家根本大义。这种调解法就是告诉纠纷的一方或双方,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个人的耻辱再大也是小耻,促使他们想大事,顾全局,帮助他们解开"疙瘩",达到团结的目的。

  二是不给他们说"大道理",而是晓以个人立身之道。这种调解法就是启示纠纷的一方或双方,要珍惜个人的社会信誉,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不要因一些小事闹纠纷,使自己成为众所嫌弃的人物。

  三是不卷入具体争论的旋涡,而是干预、抑制双方的过分举动。这种调节法就是启示纠纷的一方或双方,正常的争论是允许的,可促进个人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但不能过火,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不允许使矛盾激化造成分裂。

  四是不纠缠旧事算老账,提倡捐弃前嫌向前看。这种调节法就是启示纠纷的一方或双方,要从当时环境的分析,而不是过分追究个人责任。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历史结账,不能像数学一般精密,写下许多小数,却只能学粗人算账的四舍五入法,记一笔整数。"这些都是领导者在处理与下级关系协调时应注意采用的方法。

  三、平行关系协调

  人际关系中存在不仅有上下级关系,而且有同一组织层次和部门同事之间的平行关系,因此,就有平行关系协调或称横向关系协调问题。

  在一个单位,同事关系是在根本目标和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分工合作的同志关系。所以,协调同事关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在一个组织中,大家都是为了组织和个人的生存、事业的发展走到一起来的,彼此之间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其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尊重别人,平等相待,才会有融洽和谐的同志关系;而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则会破坏同志关系。所以,学会尊重别人,既是社会道德的要求,也是增进同志友谊和团结的需要。

  首先,要尊重同事的人格。尊重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人格的尊重。大家能够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所以大家都应该珍惜这种缘分。在工作中要彼此尊重,互谅互让,真正把同事摆在人格的天平上,给予他们以人格的尊严。而不能随意散布有损他人人格的言论,做出有损他人形象的事情。须知你这样做了可能自己一时痛快,但却埋下了同事间不团结的祸根。

  其次,要尊重同事的意见。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再精明的人也难免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应该注意多与其他同事商讨、交流,积极主动地征询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欢迎同事对自己所辖工作的有益批评。切不可把自己分管的工作视为自己的领地,容不得别人插手,听不得别人意见。

  再次,要尊重同事的劳动。事情是大家合作做成的,对于其他同事的劳动,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甚至据为己有。在自己工作取得成绩时,不要把功劳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要看到其他同事对自己工作的辅助,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只有这样你才能始终得到同事的关心帮助,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相互信任,不耍权术

  诚实、信任是同事之间友谊的桥梁。只有真诚坦率,相互信任,才能换得真情实意,才能使彼此关系纯洁亲密、淳朴美好。反之,弄虚作假,尔虞我诈,在同事之间耍权术,则必然会损害同志关系。

  首先,要为人正直,光明正大。正直正派,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赢得信赖的基石。正直正派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们既不寻找靠山,阿谀谄媚,又不拉帮结伙,恃强凌弱;既不以权谋私,同流合污,又不贪赃枉法,委曲求全。正直正派,是有道德、有力量的表现。正直正派的人,总能赢得人们的赞赏和信赖,必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那些好搞阴谋诡计的人,总会被人们识破的,早晚会被人们抛弃。

  其次,要相互信任,不乱猜疑。同事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值得信赖的人可增强信任,对那些品德不好的人则必须加以提防。为人处事要讲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与人交往,守信用才能取得信任;说话算数,言而有信,才能获得信誉。同事相交,失去了信任,就失去了一切。守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同时,信任是建立在不乱猜疑的基础上的。同事之间切记不要在上级那里打小报告,不搞别人的鬼。当听到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时,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认真分析,明辨是非。做到心术要正,眼睛要明,耳根要硬,不受错误东西的干扰,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任凭谣言起,稳坐钓鱼台。只有这样,才能换来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再次,要相互理解,彼此宽容。同事之间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工作,必然会经常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短处和毛病,这是正常的现象。同事之间要相互理解,彼此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能宽容则不能谅解,不能谅解就不能和谐,没有和谐也就没有团结。特别是在同事间发生矛盾时,要平心静气地交流情况和意见,诚恳地作自我批评,与人为善地开展批评,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实事求是地做客观分析,不能抓住理不让人,更不能把不是当理说。

  (三)、团结同志,密切合作

  在警察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是根据各自分工,从不同角度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工作的。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需要自己个人的努力,而且还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的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即使再聪明的人,一旦脱离了群体的合作与帮助,都将会一事无成。只有归属群体,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也才能创造出更突出的成绩。

  首先,要培养合作精神。同事之间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支持不拆台。分工是人们从事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化劳动的一种形式,没有分工构不成有序的工作循环,也分不出工作的优劣。只有实行科学的个人分工,明确规定每个人所负的具体责任,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也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但是,分工具有相对性,每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是集体工作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工作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把分工看作是"分力"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只有大家通力合作,使各自付出的力量达到最大并通过合作合理叠加,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合力,才能做好各自的工作。

  其次,要平等竞争,甘为人梯。同事之间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这种微妙的复杂关系是自然形成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正是同级之间关系难于相处的关键所在。既然如此,同事之间就不能一味提倡合作,回避竞争。因为合作与竞争,是同事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合作中包含着竞争,竞争中包含着合作;合作推动竞争,竞争又有助于更好地合作。因此,一味讲合作而不讲竞争,最终将减弱自己的合作能力,即使合作也不可能持久而有效。所以,每个人都要辩证地对待合作与竞争,自觉树立竞争意识,对同事既要热情合作,又要敢于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全优工作,以竞争来不断激励自己;另一方面,竞争中既要自觉地向同级中的强者学习,又要热情地帮助在竞争中暂时落后的同级。在和同级的竞争中做到,领先时不自满,落后时不自馁,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只有在为事业而共同奋斗中,在学习、工作和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上开展竞争,为别人的进步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衷心鼓励别人在事业上冒尖,不嫉贤妒能、设置障碍、争名争利,才能赢得同事的尊重。

  再次,要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同事间发生矛盾,要帮助调节,不袖手旁观,更不能挑拨离间、制造矛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事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才能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将一切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因此,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每个人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条件,每个人都要为协调同志关系、群体关系而做出努力和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4a3a8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e.html

《浅谈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处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