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思考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临夏历史悠久,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臵州、建郡。临夏,历史文化灿烂,这里,穆斯林群众集中,民族风情和宗教建筑特色鲜明,被誉为“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和“中国的小麦加”;这里,自然遗存丰厚,恐龙足印化石群和古生物化石群震惊中外,以“和政羊”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数量超过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的馆藏,被誉为“中国古动物化石之乡”、“古生物的伊甸园”;这里,民间艺术绚丽,每年在莲花山、松鸣岩等旅游胜地举行的“花儿”演唱比赛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花儿之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5个:甘肃临夏砖雕、甘肃康乐莲花山花儿、甘肃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河州贤孝、甘肃和政松鸣岩花儿;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的项目有6个: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雕刻葫芦、临夏回族宴席曲、东乡族擀毡工艺、永靖县傩舞、傩戏。 一、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是甘肃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自清末民初以来巧匠辈出,到近代又吸收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与建筑紧密结合的民间艺术,更加完善精美。临夏砖雕的工艺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捏活”是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模具捏
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焙烧而成。临夏砖雕艺术在建国后至“文革”长达三十年间处于被冷落的沉寂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临夏砖雕进入了复苏期,然而此时却出现了技艺濒危现象。 二、康乐莲花山花儿
莲花山花儿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俗称“野花儿”。代表性曲令有《莲花山令》等。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但近年来,花儿会的规模逐渐缩小,花儿歌手人数锐减,传承断档,后继乏人,亟待抢救。 三、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久远,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4080道,其中制坯时的加钢、炼烧后的淬水至关重要,恰到好处的处理能保证刀具刚韧相济,这种独特的制作技艺不仅巩固了保安族的文化根基,也丰富了中国金属工艺的内容,但由于过度开发,腰刀质量渐低,信誉度也有所下降,公安部门的刀具管制也限制了保安腰刀的经销和技艺流传。在此情势下,保护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甘肃河州贤孝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流传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表演内容多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河州贤孝历史悠久,形式古朴,但由于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它在广大城乡的展示平台逐渐消失,急需加以保护。

五、和政松鸣岩花儿
和政县位于省城兰州市西南部。是一块古老而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被称为"陇上绿色明珠",西北泉城,古动物化石之乡和花儿传承基地。这里生活的汉、回、东乡等民族和睦相处,团结进步,共同创造并延续着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使之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
和政是河州花儿的主会场,是中国花儿传承基地,松鸣岩是和政花儿的第一大会场。松鸣岩花儿的曲调,以悠扬、辽阔、高亢、奔放为特点其曲自然、耐人寻味。一般都有经长期流传的基本固定的调子,称为""。和政地区流行的曲令有30多种,如大令、二令、三令、白牡丹令、二牡丹令、尕马儿令、六六二三令、水红花令、绕三绕令、菊花令、三闪令、苍啷啷令、尕连手令、小花儿令等。有独唱、对唱、齐唱,咪咪、唢呐、四弦等乐器伴奏或独奏形式,其内容有对新生活的赞美,有对生产劳动的颂扬,有历史故事,更有那美丽动人的情歌。
为弘扬民族文化,和政县人民政府曾多次成功举办了松鸣岩花儿
会,并积极组织县内的优秀花儿歌手参加其他省区级赛事,获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同时,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广泛掀起演唱花儿的高潮,引导全民演唱花儿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挖掘和抢救花儿这一优秀的文化资源,提升松鸣岩花儿会场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花儿传承基地的作用,和政县人民政府积极为景区景点设施建设全力投资,修建基础设施和电路通讯设施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其他花儿会场的基础建设资金,举办每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通过办节会、促发展,不断提升松鸣岩花儿的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保持和彰显临夏文化独特性、丰富性与多元性。对构建临夏的人文精神、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究竟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如何开发保护和政花儿方面,在我县尚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初期探索阶段,有一系列课题急需深入研究和探索,从花儿的唱词等不同表现方式上,使人们真切地感受着它的存在,并从它的存在中获取知识、感悟人生、娱悦身心。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亦将产生多元的经济效益。
合理地开发利用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进行开发利用,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一、科学有序地筛选遗产项目进行开发
目前,我县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是滞后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序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现在急需建立一个非物
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统一的开发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
二、要加大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力度,引发世人的关注,为深入开发奠定舆论基础。
先耳闻而后目睹,这是普遍的行为模式。我县应该分别选择一家报纸、杂志、电视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和专题,并建立我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通过这些媒介广泛宣传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说实话,我县老百姓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恐怕不多,主要是我们的宣传力度太小,重视的程度太低而造成的。我们要使老百姓都成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大推动力,唤醒民众才是真正的不可估量的发展动力。我县应该尽快抓紧制定宣传计划并加以实施,否则我们越落越远。
三、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合理利用,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现代旅游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并带来经济效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旅游发展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是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促进力量,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一个综合产业,能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朝着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调整;同时,旅游发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
形式,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提升旅游文化的品位。而以体验不同文化为主要动机的旅游的发展,又重新赋予它们市场的社会文化价值。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如我县的松鸣岩花儿、和政秧歌最具有代表性。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这些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限的资源做大做强,提升和政旅游的“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这些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业所占的比例也迅速上升。这些资源若开发利用得当,无疑将会为和政的旅游业增添无尽的魅力和效益。目前旅游商品是旅游业发展的“软肋”。旅游是人的高层次享受需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将更多的钱投入到这一精神需求层面,而购买旅游工艺品实质上是旅游活动的延伸和物化,是旅游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加大对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提高旅游商品的品质,并且要突出自然生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旅游商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要注意旅游商品的艺术性、纪念性和实用性,避免商品的同质化,努力促进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提升我州乃至我县的综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e42d71a417866fb84a8ec8.html

《非物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