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7-09 00:3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

一、外治法

1.隧道法治疗肛瘘

适用于单纯性高、低位肛瘘,病程长,瘘管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者。

优势特色:该法治疗彻底,治疗肛瘘有效地保护了肛门内、外括约肌,治愈率高,病程短,患者痛苦小,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证明此法明显优于西医肛瘘切除术。

操作方法:在鞍麻下,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先以探针自外口经瘘管由内口探出,并将探针留置瘘管内。再以外口为中心做一长约23cm的放射状梭形切口,仔细锐、钝性分离与管壁粘连的括约肌组织,完整切除瘘管。如为两条以上的瘘管则分别处理。如遇内口位于直肠环上缘,则将瘘管分离至距内口开口0.5cm处结扎切除。注意切至内口创面不宜太大,充分结扎止血。

术后使用拔毒膏祛腐生肌以利伤口愈合。

2.指扩法治疗肛裂

适用于肛裂Ⅰ~Ⅲ度。

优势特色:简便易行,无需复杂设备,痛苦小,费用低且治愈率高,治愈率可达95%以上,便于推广。

操作方法:截石位,麻醉满意,肛管松弛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双手食指伸入肛门,深度达第12指间关节处为宜。背向牵拉(39点、6-12点)持续15分钟至肛管可容纳4指时,将双手食指伸入继续做背向牵拉5分钟,以肛管栉膜区纤维狭窄环消失方可。操作过程中切忌暴力,防止肛管皮肤及直肠粘膜撕裂。

术后使用九华膏、生肌玉红膏以利伤口愈合。

3.注射固脱、出口指扩配合痔炎灵浓缩液内服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

优势特色:注射固脱配合中药内服使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愈变成可能,尤其口服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使中气下陷得以提升,扶正固本使肠蠕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故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体征减轻,大便困难得到解除。

4. 空心梭形止痛棒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自制空心梭形止痛棒方法简单,就地取材,有效地缓解了肛门术后疼痛的问题,因加药的不同,可以称之为长效止痛棒。不但止痛,而且止血通气,使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腹胀大大减轻。

5.痔炎冲洗灵

该制剂为陕药管字(2001)第1756号院内制剂,充分应用中草药清热消肿、祛腐生肌、止血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肛门直肠急慢性炎症、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如疼痛、肛管水肿、伤口愈合缓慢等)。经10余年临床使用,取得显著疗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二、内治法

1.痔炎灵浓缩液:

该制剂为陕药管字(2001)第1732号院内制剂,充分应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等。经20余年临床使用,已应用患者10余万人,取得显著疗效,可与抗菌素媲美。现已被陕西省科技厅科研立项,在做进一步药效学分析。

2.痔瘘内消丸

该制剂为陕药管制字[2001]1584号院内制剂,有清热止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要用于痔、肛瘘大便干结等。

中医治疗项目清单

隧道法治疗肛瘘;

挂线术治疗肛瘘;

肛周脓肿合并高低位肛瘘一次性根治术;

肛瘘影像学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肛瘘;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多肛管畸形成形术;

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

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Ⅰ~Ⅲ期);

中药配合微波治疗肛门感染、肛门炎性疾病;

中药滴注治疗肛管直肠炎症及直肠糜烂;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痔炎冲洗灵治疗内痔、外痔、肛裂、肛瘘;

痔炎灵浓缩液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

痔瘘内消丸治疗肛门痔瘘、大便干结;

消肿止痛膏治疗肛周炎、炎性外痔、肛肠病术后伤口水肿;

化腐拔毒膏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不鲜、腐肉不脱;

生肌玉红膏治疗肛肠病术后肉芽生长缓慢;

九华膏治疗肛肠病术后伤口肿胀、疼痛;

止血散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

祛湿止痒散治疗肛门瘙痒、肛门湿疹、肛周皮炎;

祛腐生肌散治疗肛肠病术后伤口经久不愈。

肛肠科中药医院制剂

1.痔炎灵浓缩液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32

组成: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黄芩、黄柏、赤芍、白芷、

半枝莲、火麻仁、柏子仁、甘草等。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经久不愈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030ml

2.痔炎冲洗灵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56

组成:朴硝、冰片、花椒、儿茶、大黄、青黛、硼砂、野菊花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湿杀虫,止血止痒。

主治:内痔(Ⅰ、Ⅱ度),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肛裂(Ⅰ、Ⅱ期),

症见肛门红肿疼痛,下坠,出血鲜红,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趁热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3.痔瘘内消丸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584

组成:地榆、槐角、当归、黄芩、枳壳、黄柏、生地、白芷、牵牛子等。

功效:清热通便、止血。

主治:痔、肛瘘大便干结。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12丸。

4.消肿止痛膏: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79

组成:五倍子、黄连、雄黄、朱砂、冰片、生南星、凡士林。

功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

主治:肛周炎、炎性外痔、术后伤口水肿疼痛。

用法:外用。

5.生肌玉红膏: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77

组成:当归、紫草、白芷、血竭、轻粉、甘草、白蜡、麻油。

功效: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促进肉芽生长、创面修复。

用法:外用。

6.九华膏: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68

组成:滑石、月石、龙骨、川贝、冰片、朱砂、凡士林。

功效:生肌、收敛。

用法:外用。

7.拔毒膏:

批准文号:陕药管制字[2001]1762

组成:银花、连翘、大黄、桔梗、蓖麻子、地黄、栀子、黄柏、黄芩、穿山甲、

当归、川芎、白芷、白蔹、木鳖子、赤芍、玄参、苍术、蜈蚣、樟脑、

没药、儿茶、乳香、红粉、血竭、轻粉。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用法:外用。

总结整理出版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多媒体医学视听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肛肠科提高重点专科中医治疗率的措施及实施情况

1.特色病种中医治疗率100%;

2.痔结扎疗法占痔手术治疗90.4%;

3.肛瘘隧道法治疗占肛瘘手术治疗71%;

4.中药配合微波治疗肛门感染、肛门炎性疾病,治愈好转率91.3%;

5.中药直肠肛管滴注治疗直肠肛管炎性疾病,治愈好转率92.6%;

6.自制空心梭形棒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应用率98.4%。

中医药文化建设

在专科建设过程中,首先使医护人员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六元为本、四时为变、三因制宜、明辨标本”是中医的精髓,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医药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贡献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来流传谓之“三坟”者:《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21世纪下半叶将步入中医药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中医肛肠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肩负着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营造一个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从肛肠科的“治未病”到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医药优势,还要不断总结、发掘中医民间验方、偏方、经典方在肛肠病的治疗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主,加以整理、规范、提高,不断地强化中医科研思路,走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

具体措施:

1.健康教育以中医为主。

2.特色病种治疗以中医药为主。

3.院内宣传栏内容以中医药为主。

4.科研立项以中医药为主。

5.带教下级医师以中医为主。

6.学习研究以解读中医经典为主。

肛肠科前三位特色病种术后应用中医药情况统计表

肛肠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肛瘘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本病不论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中医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

证候: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

证候: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

3)阴液亏虚

证候: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托毒。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

3、外治法:

1)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20g、艾叶20g、苦参15g、黄柏15g、花椒10g、大黄10g、冰片1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

主治:肛瘘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2)中药外敷法: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4、中成药:功能消炎止血止痛,如马应龙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

5、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去除病灶、引流通畅,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感染的肛腺,将瘘管内感染的组织彻底清除。其他非手术疗法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

2)手术方法:

肛瘘挂线术:挂线疗法的机制是依靠挂线,逐渐收缩的机械作用,使引流通畅,从而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这种逐渐剖开瘘管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被挂线以内的组织,在逐渐被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也逐渐开始愈合。括约肌虽然被切断,但断端已被瘢痕组织所固定,断端不致因切断而回缩,使分离不会太大,愈合后瘢痕小,不会引起肛门失禁。

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3)术后处理

A.术后根据创面情况控制排便48h,在每次排便后,熏洗坐浴。

B.创面每日换药12次,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等。

C.术后注意膳食,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菜花、芹菜、白菜、青菜、香蕉、梨、猕猴桃等,加强营养。忌辣椒、生葱、生蒜、韭菜、胡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及羊肉、荔枝、桂圆等大热之品。

5、护理调摄

1)饮食洁净:不洁饮食,可导致腹泻,易造成肛门部感染。

2)定时排便: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造成感染。

3)保持清洁: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

4)操作轻柔:在肛门常规检查时,要轻柔,切忌暴力,以免损伤肛门。同时,大便干结需做灌肠时,也应注意,不要造成肛门损伤。

5)尽早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应尽早治疗全身疾病,才能控制由此而带来或加重的肛门感染。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认为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保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长期从事久坐、久立的工作,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做到劳逸结合。

3.出现痔核脱出,应及时温水坐浴、洗净后送回肛内,防止发生嵌顿。

4.及时治疗肠道慢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肠炎等。

(二)内治法:

1.辨证分型论治:

1)风伤肠络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疏风,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槐角丸加减。

常用药物:槐角、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丹皮、茜草根、生地。

2)湿热下注

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红肿、胀痛、下坠,坐卧不安,大便干燥,或腹泻便溏,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止血。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地榆。

3)气滞血瘀

证候: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香附、甘草。

4)脾虚气陷:

证候: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面色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升提。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2.中成药

1)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

组成:紫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黄芩、黄柏、地榆、白茅根、火麻仁、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混合痔的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030ml

2)痔瘘内消丸(院内制剂)

组成:地榆、槐角、当归、黄芩、枳壳、黄柏、生地、牵牛子。

功效:清热通便,止血。

主治: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12丸。

3)补中益气丸: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脾虚气陷证。每日3次,每次8g,口服。

(三)外治法:

1.熏洗法: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液乘热覆于患处,冷则更换。这种熏洗法,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的作用。常用痔炎冲洗灵。

痔炎冲洗灵(院内制剂):朴硝、冰片、花椒、大黄、硼砂、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湿杀虫,止血止痒。

主治:内痔(Ⅰ~Ⅱ度),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症见肛门红肿疼痛,下坠,出血鲜红,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趁热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2.外敷法:以药物敷于患处,如拔毒膏、消肿止痛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

3.针灸法:针灸法是中医治疗痔的传统疗法,对I度内痔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者有较好的疗法,选穴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常用的穴位有攒竹、燕口、长强、命门、气海、昆仑、太冲等穴,亦可辨证选用。

4.塞药法:将药物制成栓剂,便后塞入肛内,如普济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太宁栓等。

(四)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

痔的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症状应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

2.手术方法:

1)单纯结扎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度内痔。

2)切除法:适用于外痔。

3)外剥内扎术:适用于混合痔。

4)内痔消痔灵注射术:

1)适应症:无并发症的内痔都可应用注射术治疗。Ⅰ度内痔,主诉便血、无脱垂者最适宜于消痔灵注射术,可一针止血,效果明显。Ⅱ、Ⅲ度内痔注射后可防止或减轻脱垂,术后再度出血和脱垂仍可注射。年老体弱、高血压患者均可用注射术治疗。

2)禁忌症:任何外痔,内痔合并栓塞、感染或溃疡,痔合并免疫缺陷,妊娠、产后早期的痔均不宜行注射术。

3)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每次进针前都应用Ⅲ型安尔碘消毒针头及进针处。宜用5号针头,否则针孔太大,容易引起出血,或药液从针孔流出。进针后应先作回血试验,注射药物速度宜慢。术毕肛管直肠内手指按摩,以利药物均匀播散,防止痔核糜烂坏死。操作时宜先注射小痔核,再注射大痔核,否则大痔核注射后胀大易遮盖小痔核,不易操作。注射药液一次总量不超过40ml。注射当天卧床休息,36h后排便换药。注射术后57天,用肛门镜检查痔核萎缩情况,如有残存痔核,可在肛门镜下补注。

5)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

1)适应症:适用于内痔Ⅰ~Ⅲ度,内痔出血,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2)禁忌症:肛管直肠糜烂、结直肠恶性肿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孕妇慎用。

3.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控制排便48h,而后每次便后用痔炎冲洗灵熏洗、坐浴。

2)口服痔炎灵浓缩液、痔瘘内消丸,待术区结扎线全部脱落后肛内塞入普济痔疮栓或太宁栓等。

3)术后肛门坠胀不适者,休息12小时后,即可自行缓解。疼痛者,可服去痛片。

4)术后应适当饮水,防止小便困难。如有排尿困难者,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也可去掉肛门压迫敷料,一般可以排尿,必要时导尿。

5)术后7天左右,痔核开始坏死脱落,大便有时少量带血或滴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偶有出血较多,或有继发性大出血先兆时,应立即在鞍麻下,肛门镜检查,清除血块,在出血点上方用丝线小圆针贯穿缝合结扎,即可止血。

6)创面每日换药12次,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消肿止痛膏、生肌散等。

7)肛门微波治疗仪照射肛门局部,每日1次。

8)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宜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菜花、芹菜、白菜、香蕉、梨、猕猴桃等。忌辣椒、韭菜、羊肉、荔枝、桂圆、生葱、生蒜、胡椒等辛辣刺激之品。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30岁青壮年人发病较多见,婴儿、老年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随高热、延误治疗往往病情加重、病变复杂。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周脓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1.辨证分型论治:

A.实证

1)火毒蕴结

证候: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皂刺、银花、归尾。

2)湿热下注

证候:肛门周围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痛,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萆薢、黄柏、苍术、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银花、蒲公英。

3)火毒内陷

证候: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全身高热恶寒,烦渴身痛,神昏谵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营解毒。

代表方剂:清营汤加减。

常用药物:水牛角、生地、玄参、银花、连翘、黄连、黄芩、丹参、知母。

B.虚证

1)阴寒凝滞

证候:畏寒肢冷,肿块不红不热,坚硬而不痛,苔白滑,脉迟缓。

治法:温经散寒,和阳散结。

代表方剂:阳和汤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白芥子、甘草、麻黄、炮姜炭、皂刺、炙山甲、当归、乳香。

2)阴虚湿热

证候:肛门肿、灼热,疼痛轻微,皮色暗红或不红,成脓较慢,溃后难敛,溃后脓液淡白,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苡仁、生黄芪、黄柏、牛膝等。

3)气血两虚

证候:平素体虚,少气懒言,肛门感染肿痛,坠胀明显,局部红肿,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清稀,舌淡,苔薄黄,脉濡弱。

治法:补益气血,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八珍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熟地、生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2.中成药

1)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

组成:紫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黄芩、黄柏、地榆、白茅根、火麻仁、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主治:肛周脓肿的火毒蕴结证、湿热下注证。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30ml

2)牛黄解毒丸 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肛周脓肿的火毒蕴结证。

(二)外治法

1.初起:实证可用拔毒膏外敷,虚证可用冲和膏外敷。

2.成脓:宜早期切开排脓,根据脓肿部位、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适当的术式。

3.溃后:宜先用拔毒膏、九一丹提脓、化腐,待疮面新鲜、肉芽生长良好,再改用九华膏或生肌散,以生肌敛口,如日久成肛瘘,则按肛瘘处理。

(三)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脓肿一旦形成,及时切开引流,以防感染向深部和周围组织蔓延。

2.手术方法:

1)切开引流排脓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的高位深部脓肿。

2)一次性根治术:适用于肛门皮下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3)切开挂线术:适用于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马蹄形脓肿。

3.手术的注意事项

1)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先定位,再进行切开引流。

2)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3)脓肿引流要彻底、通畅。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引流口要里小外大,以防皮肤过早粘合而影响引流。

4)术中应切开或切除原发感染的肛窦,即内口,预防肛瘘形成。

4.术后处理

1)在辨证基础上酌情应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的中药汤剂口服。

2)术后每次大便后用痔炎冲洗灵坐浴。

3)创面每日换药12次,保证创口引流通畅,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生肌散等。

(四)护理调摄

1.调理排便最为先:无论排便秘结还是时时稀溏,腹泻频作,均可导致肛窦炎,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大便秘结时,贮于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窦,引起肛窦炎,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同时,大便干结,擦伤肛管皮肤或肛窦,也会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而腹泻日久,时时稀溏,可使稀便进入肛窦,刺激肛窦发炎,从而诱发感染。

2.急治肛窦炎和肛乳头炎:采用坐浴、药栓纳肛、口服中医中药疗法,防治炎症深入,甚至化脓而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对肠结核、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全身疾病要积极治疗。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每日便后洗洁肛门局部的习惯,防止感染。

5.饮食适当调理: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大便的排泄。

肛裂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纵形全层裂开后形成的缺血性溃疡,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与内括约肌痉挛、损伤后感染等有关。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裂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症状:肛门排便时和便后周期性剧烈锐痛,少量便血,色鲜红,可伴有大便秘结,肛门分泌物、瘙痒等。

  2、体征:好发于肛管后正中或前位溃疡,慢性肛裂可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瘘。

  3、分类:

  (1)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

  (2)Ⅱ期肛裂:由肛裂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部常呈灰白色,有分泌物。

  (3)Ⅲ期肛裂:肛管紧缩,溃疡基底部呈现纤维化,伴有肛乳头肥大,溃疡临近有哨兵痔,或有潜行瘘形成。

二、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辨证分型论治

1)热结肠燥证

证候:便时肛门灼热疼痛,甚则面赤出汗,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带血;舌质红,苔黄燥,脉实而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代表方剂:新加黄龙汤加减

常用药物:生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麦冬、炒地榆、炒槐花、枳壳、生甘草。

  2)湿热下注证

  证候:大便干结不甚,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肛门坠胀,时有黏液鲜血,有时伴有肛门部湿疹,肛裂口内常有少许脓液,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

3)阴虚肠燥证

证候:大便干燥,欲解难下,便时肛门疼痛,痛如针刺,出血,口干心烦,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肠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玄参、麦冬、黄连、白芍、麻仁、木香、生甘草。

  (二)外治法

1、中药坐浴:清热燥湿,活血止痛。痔炎冲洗灵(院内制剂),止痛如神汤。

2、外用药物:如消肿止痛膏、九华膏等。

  (三)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软化粪便,终止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同步解除伴随的各种并发症;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肛裂可以采用手术疗法。

  2.手术方式

  (1)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主要适用于Ⅰ~Ⅱ期肛裂。

2)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选择的术式,它可有效地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但仍可发生出血、疼痛、感染、肛门狭窄、瘘管形成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包括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

3)肛裂手法扩肛扩创术:适用于各期肛裂。

3.术后并发症

  (1)肛门失禁:对有产科损伤史患者手术治疗需谨慎。

2)创面延期愈合或复发:如果采用坐浴、软化大便等保守治疗仍不能愈合,可再次行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便秘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

一、诊断

(一)便秘的特殊检查方法

在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如肛门直肠指诊、钡灌肠及结肠镜检等,除外器质性病变后选用。

1.结肠传输功能试验:受试者自检查前3d起禁服泻剂及其他影响肠功能的药物。检查当日服含有20粒不透X线的标志物胶囊1粒,于4872h摄腹部平片,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分布,正常为在72h内应排出80%

2.排粪造影:将模拟的粪便灌入直肠内,在放射线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功能变化,可了解患者有无伴随的解剖异常,如直肠前突、直肠套叠等。

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可以帮助判断有无直肠、盆底功能异常或直肠感觉阈值异常。

4.盆底肌电图检查:受试者取左侧卧位,可用针电极、柱状膜电极或丝状电极分别描记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可以判断有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病变。

5.其他: 如小肠运输试验、结肠运输闪烁显像术等。

(二)分型:

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便秘型是一类和腹痛或腹胀有关的便秘,同时,也可能有以下各类型的特点。

1.慢传输型便秘(STC):

1)常有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

2)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的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力排功能正常。

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

4)缺乏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证据,如气球排出试验正常,肛门直肠测压显示正常。

2.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1)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

2)肛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

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显示正常,多数标志物可潴留在直肠内。

4)肛门直肠测压时显示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等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异常。

3.混合型便秘:具备以上12的特点。

二、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进行综合治疗,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和排便生理。

(二)一般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胃肠道通过和排便运动生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及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

2.调整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

3.治疗原发病和伴随病,有利于治疗便秘;

(三)辨证分型论治

1.血虚

证候:大便干燥、面色萎黄、唇淡甲白、时觉头眩、心悸、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血、润肠通便

常用药物:当归 白术 枳实 何首乌 肉苁蓉 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瓜蒌仁 杏仁 甘草

2.肾阳虚

证候:大便干结难下、小便清长、夜尿频数、伴腰膝酸软、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肾阳、润肠通便

常用药物:益智仁 乌药 当归 山茱萸 菟丝子 桑螵蛸 肉苁蓉 白术 山药 火麻仁 瓜蒌仁

3.肾阴虚

证候: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目眩晕、口干心烦、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补益精血、润肠通便

常用药物: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肉苁蓉 火麻仁 柏子仁 杏仁 甘草

4.气血两虚

证候:大便干结难下、努挣乏力、便则汗出、面色晦暗、头眩心悸、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常用药物:黄芪 白术 党参 当归 肉苁蓉 火麻仁 柏子仁 熟地 茯苓 甘草

5.气阴两虚

证候:大便干结、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不堪、时觉头昏目眩、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细。

治法:益气滋阴、润肠通便。

常用药物:黄芪 白术 党参 枳壳 陈皮 玄参 生地 麦冬 当归 白芍 山药 木香

(四)药物治疗:选用适当的通便药物。选择药物应以少有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合理选用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应避免滥用泻剂。

(五)心理疗法与生物反馈:中、重度的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生物反馈疗法适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六)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式,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或续发的病变。但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术前需要进行预测疗效。

5个主要病种临床疗效评价:

肛瘘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肛门括约功能良好;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结果:上年度,我们对肛瘘进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统计了674例肛瘘单病种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100%,治愈率98.2%3年来,我们应用肛瘘的影像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术,对135余例高位复杂肛瘘进行影像学诊断,把瘘道探查从传统的术中提前到术前,为我们术前制定术式提供完善的影像学依据,使肛瘘定位诊断有了金指标,提高肛瘘一次性手术的成功率。

痔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便血、脱出、疼痛等)消失,检查痔已消失。好转: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检查痔已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依然如故,痔的形态与治疗前无变化。

2.结果:上年度,我们对痔进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统计了798例痔单病种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100%,治愈率98.5%。我科进行了痔炎灵浓缩液(院内中药制剂)口服治疗痔感染出血993例(3年)临床观察。疗效标准:显效:痔核明显缩小,肛管水肿吸收,大便出血终止,痔核黏膜糜烂面愈合,血、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好转:痔核较前缩小,大便出血明显减少或手纸带血,肛门部疼痛减轻,痔核糜烂面基本愈合,血、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无效:痔核水肿、疼痛、出血依然如故,肛管水肿较前无明显改善,血、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观察结果:显效863例,好转130例,总有效率100%。

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结果:上年度,我们对肛周脓肿进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统计了297例肛周脓肿单病种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100%,治愈率97.3%

肛裂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和体征消失,创口未愈;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2.结果 上年度,我们对肛裂进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统计了204例肛裂单病种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100%,治愈率99.1%

便秘临床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治愈:非手术治愈:大便排出正常,物理检查指标正常,便秘症状消失。手术治愈:大便排出正常,物理检查指标正常,手术局部修复正常,便秘症状消失。好转:大便排出基本正常,物理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便秘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

2.结果:上年度,我们对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进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统计了117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单病种情况,中医治疗参与率100%,治愈率85%

5个主要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难点思路和措施

(一)肛瘘

难点一: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

确定理由:直肠肛门周围解剖间隙多、肌群多、致病菌多、疏松结缔组织多,肛瘘感染深、支管走行复杂、手术视野小、切口深,肛门污染严重,均为导致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患此病者,多为下焦湿热偏重,早期多以实热证为主。久病必瘀,久病必虚,湿热瘀交阻,虚实错杂,湿热下注,后阴成脓,溃腐成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

解决思路:

1.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多因术中未找到肛瘘内口,仅凭临床经验进行判断,没有诊断的金标准。我科承担的西安市科研课题“肛瘘的影像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应用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介入中心参与协作,采用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对肛瘘进行定位,明确肛瘘内口及走向,把握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把瘘道探查从传统的术中提前到术前,为术前制定术式提供完善的影像学依据,使肛瘘的诊断有了金指标,提高肛瘘一次性手术的成功率。然后进行肛瘘内口部位的中药消痔灵注射液注射,肛瘘管腔和外口的清创、粘堵及瘘管皮外柳木条压垫的三联疗法。

2.中医药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主张早期介入,多用清热燥湿、解毒祛瘀、扶正固本之方剂予以内治,术后多用祛腐生肌、收口敛疮之膏散剂予以外治。常用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五味消毒饮,痔炎冲洗灵(院内制剂)、拔毒膏、九华膏等制剂。采用中药保驾护航,将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复发率由28.4%降低至1.5%,中药的全程参与效果显著。

期望结果:

1.采用肛瘘影像定位诊断,可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确诊率达到98%以上。

2.手术配合中药的全程介入,使肛瘘的治愈率达98.2%。此项技术的推广将使肛瘘定位诊断有了金标准。

难点二:肛瘘术后疼痛

确定理由:肛门直肠周围因其神经末梢丰富,植物神经与脊髓神经分层交叉支配,感觉敏锐。直肠粘膜和肛管移行上皮组织菲薄,盆底有大量骨骼肌群参与,感觉神经丰富。以上均为肛瘘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加之肛瘘挂线勒割,血管结扎,电凝,消毒剂、肠道分泌物、粪便的刺激,衣物的摩擦,心理等因素,加剧了肛瘘术后疼痛。

解决思路:

1.挂线术后疼痛,亟待改进与提高挂线技术。挂线疗法仍存在着技术难以标准化、规范化,线材单一,勒割时间长等不足。故从生物力学、材料学等方面对挂线方法进行探索规范、创新发展,减轻疼痛,缩短疗程,是解决肛瘘术后疼痛的思路。

2.痔炎冲洗灵(院内制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湿杀虫,止血止痒。

主治:肛瘘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也可做创面湿敷喷洒。

期望结果:减小手术创伤,促进创面愈合,减轻肛瘘术后伤口疼痛。

(二)痔

1.治疗现状:中医内治法辨证论治对于内痔Ⅰ~Ⅱ度、炎性外痔、血栓外痔疗效显著,而对于内痔Ⅲ~Ⅳ度、混合痔伴脱出疗效不满意,需手术治疗。因为混合痔痔核体积较大,组织局部解剖改变明显,如单纯使用中医药内、外治法,难以改变异常组织变化,必须采用手术切除,给予矫正。

2.前瞻性研究:鉴于以上经验总结,我们认为痔病早中期中医药介入,疗效可靠,体现了中医药的简、便、廉的特色优势。因此我们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研发了我科院内中药制剂痔炎灵浓缩液,该药由十六味中药组成的口服剂型,临床应用19年,已经治疗过数万例病人,尤其对于内痔Ⅰ~Ⅱ度、炎性外痔、血栓外痔、混合痔感染出血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于2007年该制剂被确立为为陕西省科技厅“痔炎灵浓缩液临床及药效学实验研究”科研课题,从药理学研究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预期将对痔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三)肛周脓肿

1.治疗现状:肛周脓肿属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初起脓肿未形成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尤其使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疗效显著。一旦成脓,早期切开引流,缓解症状,防止扩散,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认为肛周脓肿初起中医介入为主,成脓后手术为主。

2.前瞻性研究:肛周脓肿作为肛瘘的前驱症状,消肿、止痛、引流,防止肛瘘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临床治疗,一旦脓肿形成,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同时配合手术彻底清除,可有效地预防感染扩散和肛瘘的发生。经数千例临床观察,我们采用的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包括挂线术),使肛瘘的发生率从90%降至2%,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试图探索切开引流术加中药疗法,将开辟一条微创治疗肛周脓肿的新途径。

(四)肛裂

1.治疗现状:肛裂术后复发;肛裂术后创面感染或慢性炎症形成致使创面延期愈合或迁延不愈;中药制剂在肛裂术后的镇痛方面总体上疗效欠佳,临床上常需要用一些非甾体类或麻醉类止痛药辅助处理。

2.前瞻性研究:肛裂的治疗应遵循充分、足量治疗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于肛裂术后的复发,我们认为主要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切口不够大,未能有效够切断部分肛门括约肌。故而在肛裂的手术过程中应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肛裂术后创面感染、慢性炎症形成致使创面延期愈合或迁延不愈,我们认为除了肛裂手术本身切口不够大以外,还与肛裂术后的创面换药密切相关。肛裂手术的术后创面应及时冲洗、引流,保持创面的通畅。对于已经发生的创面感染或慢性炎症形成,除了创面的冲洗、引流外,可结合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中药进行坐浴熏洗,必要时可再行手术切除。对于肛裂术后疼痛明显的可运用中医药联合治疗,通过局部换药、坐浴熏洗及中药口服的联合应用达到术后止痛的效果。同时,我们通过应用改善本院制剂期以达到临床镇痛的效果。

(五)便秘

注射固脱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肛管直肠系消化道末端,具有以下特点:污染严重,暂存粪便,括约功能强大,血运丰富,管腔狭小。临床实践证明要像剖腹肠道手术一样,做好术前准备。严格的术前准备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及功能障碍后遗症的发生,故术前准备应引起足够重视。

2.手术中,应注意中药消痔灵药液的浓度,消痔灵注射液与灭菌注射用水之比为1:1,消痔灵药液总量应控制在60ml以内为宜。

3.每次进针前针头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强化无菌观念。

4.注射完毕后,可靠地肛指按摩是非常必要的,此步骤可有效地预防肠壁黏膜局灶性糜烂坏死。

5.肛管狭窄者要行肛门成形扩大术,此步骤可有效防止直肠腔内及肛管内高压的发生,为保障排便通畅提供可靠基础。

6.术毕肛内置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可有效地保护直肠黏膜,封闭注射后的针孔,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

7.术毕肛管直肠内留置空心梭形棒是必要环节,空心梭形棒外涂抹太宁乳膏疗效更佳。

8.术后禁食。临床实践证明术后禁食5d,可有效防止伤口污染和排便发生,因为复位后的肠壁遇到过早地排便动作,易导致手术失败。术后第6天开始口服痔炎灵浓缩液(院内制剂)、痔瘘内消丸(院内制剂)润肠通便,如遇术后首次排便,粪便较硬干结,排出困难者,可给予30℃的生理盐水清洁灌肠,防止临厕努挣是必须的。

9.留置导尿,可防止患者过早活动,而影响手术疗效。

老中医专家作用的发挥

拟成立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贺向东工作室,确定两位副主任医师为专科学术继承人。贺向东教授每周出门诊一次,病房大查房一次,学习总结贺向东教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发表专题文章3篇。

专科学术带头人

贺向东,男,54岁,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西安市肛肠病医院院长。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政协西安市碑林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西安市劳动模范,中华中医药学会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北京200829届奥运会火炬手。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陕西省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副组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瘘分组组长、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评审中心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组专家,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局专家,西安市卫生局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理事,西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重点专科临床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级临床药学研究室副主任。《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医药与临床研究》杂志社编辑部特约编辑,《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陕西中医》杂志编委会委员,《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病学》杂志编委。

主要学术成就:

1.独创“隧道法治疗肛瘘术式”、“微创法治疗肛裂术式”。

2.发明研制“痔炎灵浓缩液”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肛周感染、肛瘘等。

3.创立了“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多肛管畸形肛门成形术”术式。

4.主持西安市科委科研项目“肛瘘的影像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应用研究”,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痔炎灵浓缩液临床及药效学实验研究”。

代表性论著:

1.中药治疗痔疮出血150例,陕西中医,1998.21999年获陕西省科委、人事厅自然科学二等奖。

2.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884例,陕西中医,1997.2

3.痔炎灵浓缩液治疗痔疮感染出血993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42003年获德国柏林欧洲自然科学院国际中华医学及自然疗法大会中华医学自然疗法金奖,并编入欧洲自然科学院出版的《国际医学学术科研论文经典》一书,获优秀论文金奖。

4.当归注射液治疗血栓性外痔480例,中医杂志,2003.10

5.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痔病的临床应用,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4

6.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

7.主编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中国肛肠病诊断治疗学》多媒体医学视听教材;

8.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专科学术继承人

1.李五九,男,19594月出生,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副主任,西安市肛肠病医院副院长,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四病区主任,西安市肛肠病医院四病区主任,肛肠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陕西省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肛肠学组副组长。

主要学术成就:陕西省科技厅立项,MRI检查粘堵治疗肛瘘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

陕西省科技厅立项,梗阻型慢性顽固性便秘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西安市科委立项,肛瘘的影像定位诊断与中西医介入微创治疗应用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

1)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63例,陕西医学杂志,20072月。

2)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132例,陕西中医,20073月。

3)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81例,陕西中医,20077月。

2.梁靖华,男,19669月出生,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二病区主任,西安市肛肠病医院二病区主任,肛肠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

代表性论著:

1)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发热43例,陕西中医,20063月。

2)内痔结扎与消痔灵注射治疗Ⅱ、Ⅲ期内痔186例疗效观察,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42月。

3)肛泰软膏治疗肛裂276例疗效观察,中华医药杂志,20049月。

3.孙林梅,女,31岁,硕士,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二病区住院总医师。学术继承人。

4.黄蓓,女,28岁,硕士。学术继承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96430d172ded630a1cb63d.html

《肛肠科中医特色诊疗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