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六册诗词选择题

发布时间:2019-05-01 15:03: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赏析选择题

七上

1.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手法,让明月有了人性,成了诗人的知音,能将“愁心”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寄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C.《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全篇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冬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解析】 D.描写的是深秋景色。

2.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观沧海》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B. 《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D.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解析】 C夜郎国是偏远的地方,是对好友遭贬谪的同情与担忧。

3.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B.《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以“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C.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全诗直接抒情,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尽寓其中。

D.《峨眉山月歌》诗人沿三峡从清溪驶向渝州,途中遇见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解析】答案C,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

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来表达报国情怀!

C.《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解析:答案是D.应该是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作者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5.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出了诗人与亲人终于重逢,秉烛夜谈的情景。

C.爱国诗人陆游风雨之夜躺在孤寂的乡村,不为自己的处境悲哀,心中还想着为国效力,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的诗句。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开头两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解析:答案是B.诗人与亲人并没有重逢,诗人设想未来相聚的场面,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孤寂的心情。

6.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 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B. 《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景物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C.唐朝诗人岑参的《峨眉山月歌》中,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D.唐朝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年华盛衰,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表达了出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之感。

解析:答案是A.应为“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

七下

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B.《约客》构思精巧、描写细腻,诗中的环境描写、神态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约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

C. 《春夜洛城闻笛》“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D. 《晚春》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答案:B. 诗中的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泊秦淮》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有一种把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B.《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照耀着自己.

C. 《晚春》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C应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唐朝的诗人陈子昂最著名的唐诗要属《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B.《登幽州台歌》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幸福自豪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C.《登幽州台歌》中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恰当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不逢其时、独立悲叹的动人形象。

D.《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解析:答案是B.诗人的心情不是幸福自豪的,而是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是孤独寂寞苦闷的。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杜甫《望岳》首联,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B.杜甫《望岳》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C.杜甫《望岳》最后两句写望岳继而登临峰顶。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D.杜甫《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解析:答案是C.“会当临绝顶。”“会”为“终当、终要”之意,所以没有登临峰顶。

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登飞来峰》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登飞来峰》第二句,巧妙地实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C.《登飞来峰》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登飞来峰》中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解析:答案是B.不是实写,应为虚写。

6.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陆游《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鄙视。

B.《游山西村》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C.《游山西村》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D.《游山西村》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解析:答案是A.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不是鄙视,而是赞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己亥杂诗》的前两句是描写,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B.《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借此比喻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C.《己亥杂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己亥杂诗》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解析:答案是A.《己亥杂诗》的前两句有描写,还有叙事。

8.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杜牧的《泊秦淮》写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从附近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后庭花》的歌声,诗人无限感慨。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谴责歌女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

B.《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告诉我们最好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C.《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首句以否定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因为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无数的山在“拦”着你。

D.赵师秀的《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解析】选A,不是“谴责歌女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而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八上

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C

A.李清照《如梦令》把移动着的风景和词人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表达了她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的情趣。

B.《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C.《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到边塞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D.《渡荆门送别》描绘了李白船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表现了他初见平原的新鲜喜悦,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思乡惜别之情。

【答案】C.《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D

A.《钱塘湖春行》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情深意重,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春和景明的气象,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惊叹喜悦的感情。

【答案】 D.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与抑郁。

3. 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龟虽寿》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出诗人因年老不思进取的精神。

B.晏殊《浣溪沙》中“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突出形影相吊,准确而传神奠定了全词孤独、寂寞的基调。

C.《庭中有奇树》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败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吗?

D. 《赠从弟》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答案】A项不是诗人因年老不思进取,而是老当益壮的精神。

4.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赠从弟》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B.《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写曹操并未因年迈而放弃统一中原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一代伟大军事家,政治家的坚定决心,和乐观的态度。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C.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通过对暮春世时节落时分物候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晚春美景的赞美的欣喜之情。

D.《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答案】C,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5.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 陶渊明的《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B.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写春望所见,“草木深”一词写出当时国都长安的生机勃勃。

D.《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同时又写出了词人的吃惊程度。

【答案】C、“草木深”一词写出当时国都长安的荒凉。

6.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 陶渊明的《饮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夕露打湿了衣裳有什么可惜的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表达了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志趣。宁可隐居躬耕,也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

B.《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写日前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春望》中“白头更短,洋欲不胜簪”写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想象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

D.《赤壁》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答案】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八下

1.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赠给一位要远去四川做官的朋友的。全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B.《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D.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屋破漏雨、布衾似铁艰苦处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 D.不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应是关心天下寒士忧国忧民崇高思想境界

2.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B.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借望洞庭湖之感,婉转地表现出自己对衰微国运的忧虑,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痛苦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

【答案】 C.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送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3.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C.杜甫的《望岳》,诗中的“岱宗”即对“东岳泰山”的尊称。本诗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饱含着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了诗人和朋友在岔路口悲伤而别,泪湿衣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D.《送社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旷达的胸怀,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B.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C.《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诗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羨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答案】A.不是窈窕淑女的才艺,是年轻男子的才艺

九上

1. 下列选项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行路难》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理想,仍盼着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B.“晨起动征锋,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尤其是“悲故乡”三字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内心的悲苦。

C.秦观的《行香子》中“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从整个村庄起笔,勾勒轮廓,“绕”“满”写出春意之浓,“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描绘怡然自得的神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答案】B.“悲故乡”三字点出的诗人看到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更加思乡的心情

2. 下列选项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商山早行》描绘了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流露出游子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意。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首联写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阕对月怀人,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表达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D. 《行路难》诗人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希望能像姜尚和伊尹那样过着碧溪边垂钓和泛舟湖上的逍遥自在的生活。

【答案】 D.作者自比姜尚、伊尹,期待得明主赏识,对政治前途仍抱有幻想

3.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B.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寄寓了诗人僵化的思想和悲观失望的心情。

C.《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对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描写诗人回归时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现状,抒发遭贬谪的凄凉和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答案】B.寄寓诗人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

4.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具有比兴的意味。

B.秦观的《行香子》中“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集中笔力写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概括准确,描绘出春的生命活力。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了两人相互关切之情。意思是对方居住太远,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透露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之感。

D.秦观的《行香子》 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醉人的田园春景,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上片结句写花,下片结句写莺、燕、蝶,画面一静一动,相互呼应,使全篇结构匀称,回环往复,意趣盎然。

【答案】C.表达的不是两人相互关切之情。而是作者希望有青鸟为信使殷勤地为我去探看爱人。

5.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抒发了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词中虽然流露出由现实生活生发出的苦闷,却以美好的祝愿结束,显示出词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B.《商山早行》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C.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已不再期待从政,寄情山水来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懣之情。

【答案】D.自比姜尚、伊尹,期待得明主赏识,对政治前途仍抱有幻想

6.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的发展总要向前,未来肯定比现在更好。

B.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原来的意思就是来表达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为千古名句。

C.“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描写早行的情景使诗人想起昨晩梦中的故乡,表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答案】B.原来的意思是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九下

1.下列选项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归乡,因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尚未建立军功爱国之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挽弓射虎,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D .《渔家做秋思》通过描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答案】 C.词人以魏尚自比,期望朝廷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出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营生活情景,“八百里”描绘了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对国破家亡、坎坷命运的悲叹。

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爱国豪情,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答案】A.“八百里”,指牛。

3.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B.《定风波》写出苏轼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人生的风雨,表现出苏轼面对困境的达观态度和旷达超脱的胸襟。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D.《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词人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A.两句为写景,间接抒情,作者望着友人远去后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依依惜别,无限惆怅。

4.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范仲淹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揭示出征在外的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他们还没有打败敌人,建立军功,只能思乡却无法回家。

B.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想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D《渔家傲・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答案】C.“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一个“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并非悲凉之气。

5.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诗写八月的塞外,寒风呼啸,红旗都冻得不会翻动了,更加衬托了天气的寒冷。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了文天祥的爱国之心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鼓舞过无数仁人志士。

C.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词人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愡回到当年战斗的军营的情境,蕴含了词人欲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表达出深深的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D.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忧虑国计民生。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下面对《渔家做・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边塞景物,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建立军功、勒石燕然。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答案】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士兵将军都久戍不归,伤心落泪,壮志未酬、思乡忧国

7.下列对诗词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D

A.《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D.《水调歌头》中“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D.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是错误的。

8.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词人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愡回到当年战斗的军营的情境,蕴含了词人欲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B.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隆重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D.《水调歌头》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C.这两句为下文作者毫无食欲做铺垫,反衬诗人抑郁苦闷的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4d1f8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d.html

《全六册诗词选择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