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09 21:02: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的意思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出自于诗经作品《下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注释】⑽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⑾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⑿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⒀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⒁兹:“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⒂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⒃于:感叹之词。斯:语助词。⒄祜:福。⒅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翻译】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长啊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长啊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赏析】《下武》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1

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iveBe)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94f409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1.html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