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9-12-06 12:3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 
尚犹贾不售。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九第二十八章  
注释  
厚送女:指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屠牛:杀牛为业。吐:名吐的屠夫。辞以疾:推辞有病。肆:店铺。已:完,止。如量:按一定价钱应得的斤两售出,不添加什么。苦:嫌。他:其他,另外。附益:增加,添加。(gǔ)不售:卖不出。韩婴:生卒年不详。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郡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韩诗外传》:韩婴著,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短文集,在汉初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是衔接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的单则故事之间的一个环节,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当占一席地位。 
知识钩玄  
〔通假字〕  
 
谓通为,因为;如何谓辞之  
〔古今异义〕  
 
今常用义:的大写。文中古义:店铺;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今常用义:到,往。文中古义:离开;如如量而去苦少耳  
 
今常用义:利益,益处。文中古义:增加;如虽以他附益之  
〔一词多义〕  
 
1)动词,推辞,拒绝;如屠牛吐辞以疾  
2)动词,告辞;如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名词,疾病;如屠牛吐辞以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2)形容词,快;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名词,终身;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2)动词,死;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1)动词,停止,完;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2)介词,通;如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3)动词,治愈;如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1)代词,您;如子何以知之 
2)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后辈;如今厚送子,子丑故耳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1)动词,嫌;如如量而去苦少耳  
2)形容词,痛苦;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名词,缘故,原因;如子丑故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2)连词,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3)形容词,旧的;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六则》)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动词 
欲妻屠牛吐中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即以女嫁人;该分句可译为 “希望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为妻  
2. 动词用如名词 
以吾屠知之中的是动词用如名词,即杀牛卖肉的经验;该分句可译为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丑故耳中的判断主语省略,子丑故是判断谓语,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欲妻屠牛吐之前省略主语齐王,即(齐王)欲妻屠牛吐;该分句可译为(齐王)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 
果丑之前省略主语,代齐王的女儿,即(女)果丑;该分句可译为(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 

2)省略宾语  
屠牛吐辞以疾之中,谓语动词之后省略宾语,即这门婚事;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 
 尚犹贾不售之后省略宾语,代屠夫吐卖的肉,即尚犹贾不售(之);该分句可译为肉还是卖不出去 
3)省略介词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之中,谓语动词之后省略介词,可译为,即子终死(于)腥臭之肆而已乎;该分句可译为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 
3.宾语前置 
子何以知之之中,代词(意思是什么)作介词(意思是)的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何以以何;该分句可译为您凭什么知道呢 
4.状语后置  
屠牛吐辞以疾之中,介词短语以疾,可译为用自己有疾病这个理由,在句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该句正常语序是屠牛吐以疾辞;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 
翻译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他的朋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为什么推辞呢?屠夫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是丑姑娘。他的朋友说:您凭什么知道呢?屠夫吐说: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屠夫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顾客只会嫌(肉)少;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即使用别的东西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如今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 
欣赏评点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想把女儿下嫁一个平民--这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美事竟被一个菜市场卖牛肉的小刀手碰到了!照一般推理,这个屠夫应该谢主龙恩才是:转眼间成了皇亲国戚,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了。朋友也劝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改变命运,轻松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屠夫吐一语道破个中原因:国王的女儿长得太丑,不得已才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平民。多年在市场打拼的经验告诉屠夫吐: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是市场交易的一般法则,他认定国王不会把便宜给他讨,找个借口推辞了。屠夫吐不贪图荣华富贵,坚持自己人生信条的做法值得后人学习。 
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屠牛吐辞以疾。                (形容词,快捷) 
B.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名词,店铺) 
C.虽以他附益之。                (连词,虽然) 
D.其友后见之。                  (名词,后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以吾屠知之。             
B.如量而去苦少耳。         
C.尚犹贾不售。             
D.吐应之曰。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名词,疾病;C.连词,即使;D.名词,后来)2.A.(介词,凭,靠) B.(介词,按照)C.(副词,还)D.(代词,他,代屠夫吐的朋友)3.A. 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B. 即使用别的附加物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4.《屠牛吐辞婚》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当我们碰到突如其来的美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据常理,准确作出判断,不能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3.酒店猛狗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 
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节选自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翻译 
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卖酒的人)挂出的招牌也很长(醒目),但他卖的酒因卖不出去而发酸。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将买您家的酒时,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有治国学说和方法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但是国君左右把持权力的大臣迎上去诽谤他们,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的用法和意义是: 
A.问之里人其故。  )(  
B.公之狗猛。  )(  
C.狗迎而噬之。  )(  
D.而用事者迎而齕之。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酒酸不售。 (不卖出) 
B.且酤公酒。 (公家的) 
C.狗迎而噬之。 (迎上去,扑上去) 
D.欲干万乘之主。 (主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 问之里人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此亦国之猛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猛狗比喻什么?本篇寓言给我们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代词,代酒酸不售的原因)B.(结构助词,的)C.(代词,代买酒的人) D.(代词,代有道术之士2. C.A.卖不掉;B.对别人的敬称,您。D.君主)  3.A. 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B. 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C. 有治国学说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D.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4.本篇寓言以猛狗比喻国君左右那些横行霸道、疾贤妒能的权臣。寓言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都会变酸。像猛狗一样的奸佞小人是国家的祸患,一个英明的领导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领导者只有从全局出发,考察贤佞,辨识忠奸,才能慧眼识人,做到知人善任。

38.棘刺母猴

燕王好微巧⑴,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⑵。”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⑶。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⑷。”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⑸,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⑹,视之晏阴之间⑺,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⑻:“臣为削者也⑼,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⑽,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⑾?”曰:

“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⑿。”因逃。

――节选自韩非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n 翻译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燕国国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沐猴的。”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沐猴。”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哪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而成的,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他于是逃跑了。

n 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动词,请求)

B.养之以五乘之奉。 (动词,供养)

C.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副词,却)

D.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动词,用刀削一削)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A.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B.养之以五乘之奉。 )(

C.人主欲观之。

D.臣请之舍取之。 )(

3.翻译下列语句:

A.燕王好微巧。___________________。

B.养之以五乘之奉。_________________。

C.而所削必大于削。_________________。

D.臣请之舍取之。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动词,请允许我……。C.副词,才。D.第一个“削”是名词,刻刀,第二个“削”是动词,切削)2.A.(助词,的)B.(第一个“之”,代词,他,代那个卫国人,第二个“之”,助词,的)C.(代词,它,代猕猴 D.(第一个“之”,动词,到……去,第二个“之”,代词,它,代刻刀)3.A.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B.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C. 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D. 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4. 寓言告诉人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黑嘴谎言都将原形毕露。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翻译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生的东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除掉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自能测试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武王示之病。 (代词,他,代武王) 
B. 君之病。 (助词,的)      
C. 除之未必已也。 (助词,不译)     
D. 君与知之者谋之。 (代词,他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正确的意思是: 
A. 医扁鹊见秦武王。   
B. 君以告扁鹊。   
C. 而与不知者败之。   
D.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3.下列语句的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请除。-------------------------------扁鹊请求把它除掉。 
B.将使耳不聪,目不明。----------------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 
C.扁鹊怒而投石曰。----------------------扁鹊愤怒地扔石头。 
D.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4.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代词,他,代扁鹊;C.代词,它,指秦武王的病;D.代词,指治病这件事)2.A.动词,拜见,谒见;B.介词,把;C.动词,毁坏,败坏D.名词,政事;3. C.怒而投石中的是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石头。)4. “扁鹊投石的故事讲的是秦武王请名医扁鹊来治病,手术尚未开始,就因秦武王身边小人谗言而中断。本文以治病喻治国,告诫国君要用贤不疑。不能为小人所左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指手画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更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千金买骨 
郭隗(kuí)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 
涓人:中涓官,国君的侍从。安事:要……何用。捐:舍弃,损失。市:买。期年:期(),满。期年,满一年。诚:假如,果真。致士:接纳贤士。见事:被侍奉。 
翻译 
郭隗先生对燕昭王说:我听说古时候有一位君主,希望用千金征求千里马,买了三年还是没有买到(千里马)。有一位侍从对国君说:请允许我去为您寻找千里马。国君派他出去了。过了三个月,这名侍从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于是(这名侍从)就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回来把(用五百金买下马头这件事)禀报君主。君主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丢掉五百金,要它干什么?这名侍从说:一匹死马大王尚且肯用五百金买下来,更何况是活马呢?这样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买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来了。果然不到一年,人们就送来三匹千里马。现在你大王假如要招纳天下贤士,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不才的人尚能被君采用,更何况那些比我贤能的人呢,还会怕路途遥远而不来吗?” 
欣赏评点 
战国时燕国燕昭王问政郭隗,怎样才能招得贤士报齐国灭燕之仇。燕昭王采纳了郭的建议,搭黄金台,置千金于上广揽人才,结果造成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等,乐毅帮助燕国报了齐灭燕国之仇。燕国复兴,智者郭隗功不可没。陈子昂就写过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有幸,遂起黄金台一诗赞颂此事,后世明君贤将也学燕昭王做法征慕人才,如诸葛亮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可见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自能测试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把) 
B.请求之。 (他,指国君) 
C.反以报君。 (把) 
D.况生马乎? (况且) 
2.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正确意义是( ) 
A. 臣闻古之君人。   
B. 涓人言于君曰。   
C. 于是不能期年。   
D. 千里之马至者三。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遣之。-----------------------------------------国君派他出去了。 
B.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这样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买马的诚意。 
C. 今王诚欲致士。-------------------------------现在你大王假如要招纳天下贤士。 
D. 岂远千里哉?----------------------------------难道真能日行千里吗? 
4千金买骨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A.介词,用。B.指寻求千里马这件事。D.何况。)2(A.听说。B.对,向。C.没有。D.到达,到来。)3.D.( 还会怕路途遥远而不来吗?,“……为远的意思。)4.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有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节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注释 
养由基:人名。公元前7世纪人,楚国名将,原为楚庄王近卫军成员,任楚国宫厩尹,古代著名神箭手,百步外射柳叶百发百中。成语百步穿杨典故出此。去:离,离开。善:称善,说我射得准一说认为字前面漏一字。支左屈右: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开弓,这是一种正确的射箭姿势。不已善息: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少焉:一会儿。弓拨矢钩:弓不正,箭不直。拨:不正。钩:弯曲。 
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今常用义:到别的地方。文中古义:离开;如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今常用义:儿子。文中古义: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示敬意的对称词;如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一词多义〕 
 
1)形容词,好;如左右皆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2)动词,善于,擅长;如善射,可教射也矣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3)形容词,善良;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1)动词,发射;如百发百中 
2)动词,生长;发生;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3)动词,征发;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1)副词,却,竟然;如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副词,就,于是;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3)副词,才;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zhōng 
1)名词,里面,中间;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名词,心中;如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形容词,半;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zhng 
1)动词,打中,射中;如百发百中 
 
1)动词,停息;如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 
2)动词,叹息;如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1)动词,伸直;如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2)动词,支撑;如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动词, 完了,没有了;如一发不中,前功尽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2)副词,完全;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 
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中的 “是名词用如动词,即 “弯曲;这两个分句可译为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之前省略主语养由基,即(养由基)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该分句可译为(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 
2可教射也矣” 之前省略主语,即(我)可教射也矣;该分句可译为(我)可以去教(他)射箭了 
3而不已善息之中,不已之前省略主语,代射箭高手养由基,即而(其)不已善息;该分句可译为但是(他)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 
2.省略宾语 
1百发百中之后省略宾语,代柳叶,即百发百中(之);该分句可译为每次都能射中(柳叶) 
2一发不中之后省略宾语,代柳叶,即一发不中(之);该分句可译为一次箭射不中(柳叶) 

3可教射也矣之中,谓语动词后面省略宾语,代养由基,即可教(之)射也矣;该分句可译为(我)可以教(他)射箭了 
3.省略介词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之中,教子后面省略介词,即我不能教子(以)支左屈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 
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每次都能命中目标。他身边的人都齐声赞好。(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一个人经过那儿,说:擅长射箭(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我)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而你却说可以去教我射箭,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来客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用箭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他)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一次箭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白中的名声也全部丧失了。” 
欣赏评点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养由基射箭绝技的成语。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现在用它称赞别人做事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善于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别人齐声喝彩时,一位素昧平生的过客给养由基善意的提醒,这才使养由基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那位过客射箭水平怎样,已不再重要。他给射手的人生忠告,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我们事业小有成就时,切不可得意忘形,沉醉在别人的赞誉声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盘点人生,养精蓄锐,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自能测试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正确的解释是(  
A. 楚有养由基者。   
B. 善射,可教射也矣。   
C. 人皆善。   
D. 弓拨矢钩。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的地方) 
B. 左右皆曰善。 (身边的人) 
C. 子乃曰可教射。 (却) 
D.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教育子女) 
3.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A.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 
B. 子何不代我射之也?-----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C. 而不已善息。-----------而你已经不会好好休息了。 
D. 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次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百中的名声也全部丧失了。 
4.“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代词,……的人;B.动词,擅长,善于;C.形容词,好;D.名词,箭;2 .D.(教你,子,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 C.(而:却。已:停息。善:善于。却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4. 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善于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别人齐声喝彩时,一位素昧平生的过客给养由基善意的提醒,这才使养由基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那位过客射箭水平怎样,已不再重要。他给射手的人生忠告,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我们事业小有成就时,切不可得意忘形,沉醉在别人的赞誉声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盘点人生,养精蓄锐,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8459d5360cba1aa811daf0.html

《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