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吴道子画后》蓬莱阁《卧碑亭》

发布时间:2018-10-06 06:1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蓬莱阁《卧碑亭》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山东-蓬莱阁《卧碑亭》

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 而得名。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楷书苏轼的《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后续碑文书风明显差异。经推断,石碑原为勒《海市诗》,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手迹少于《海市诗》,为此,在文后续上了与此文相关的另一苏轼手迹一节,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确是统一的。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诗:“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原文: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①。故诗至于杜子美②,文至于韩退之③,书至于颜鲁公④,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邪平直,各相乘除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⑥,盖古今一人而已。予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文言汉语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②杜子美: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③韩退之: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

  ④颜鲁公:颜真卿,字清臣,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唐代著名书法家。

  吴道子画作⑤乘除:增减。

  ⑥运斤成风: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这里用以比喻吴道子手法纯熟。

原文翻译

  聪明的人创造事物,有能力的人来叙述,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士人攻读诗书,匠人学习技艺,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朝、唐朝,一套体系都很完备了。因此作诗有了杜甫,写文章出现了韩愈,书法有了颜真卿,而作画则当推吴道子,虽然从古至今有许多审美的不同,但能够超过他们的几乎没有。吴道子画人物,好似看着灯烛能描绘出影子,笔锋往来自如,笔势不拘一格,横竖笔画互相增减补充,这是得到了自然之法啊。他的画作传神逼真,在传统的画法中不乏新意,豪放的风格里不乏细腻,手法娴熟,可以称得上是游刃有余,古今只有他可以当此殊荣。我对于其他人的画作,不能肯定其作者的名字,但对于吴道子的画,一看就知道真伪。可惜现在存世的赝品太多,像史全叔收藏的这幅真品,我这辈子也不过见过一两次。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写。

作品赏析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有“画圣”之称。

  吴道子擅画佛道人物及鸟兽、草木、台阁。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余间。早年行笔细密,中年雄放遒劲,线条有运动感,点划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有“吴衣当风”之说。其山水画,荆浩评为“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吴还“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余年来被视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本文对吴道子画的评论,时人服其为至论。且文中称颂的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神技,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本文开始,高度概括了艺术发展的规律:“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这就是说艺术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决非一个人独力能完成。接着指出无论学术文化还是百工技艺都是经过长期发展才完善的,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均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之能事毕矣”。然后分析吴道子深厚的画功,认为他的画“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就是说画得既准确又传神。接着又非常辩证地阐述了吴画的精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寻常人作画要么“守法度”,遵循旧套路,缺乏新意;要么风格豪放却缺乏韵味。吴画则能避免凡人的弊端。最后 ,苏轼说自己能鉴别吴画的真伪,却不太能鉴别一般画家的作品的真伪。这表明了好的艺术品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他还感叹当时吴画的真迹太少,所见多为假冒伪劣。

蓬莱阁上苏东坡

“人间蓬莱”横批为苏东坡所书

蓬莱阁虽名气很大,但我登蓬莱阁意在拜谒苏公祠,尽管苏东坡在蓬莱任太守仅仅短短五天时间。

尚未进入丹崖山蓬莱阁景区,大门牌楼上苏东坡亲笔题写的“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便赫然在目。看来,丹崖山上,苏公的影响无处不在!

蓬莱阁临海而建,位于蓬莱城北丹崖山上。时值冬季,花草凋零。我沿着古老的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感到路旁树木疏枝或簇拥或遮掩的阶梯小路依然充满着莫名的生机。游人很少,这个闻名世界的景区像一个静谧而安详的老人,而我扶着青砖砌成的扶手前行,如同抚摸着他沧桑的皱纹。

与我国四大名楼中的滕王阁和黄鹤楼等江南名楼不同,江北唯一名楼蓬莱阁并非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古建筑群。在临海的丹崖山上,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许多建筑:弥陀寺、三清殿、吕祖殿、白云宫、天后宫等。依山傍海、崖峻水阔,古色古香的灰色瓦顶隐逸在枝枝丫丫的树丛中,被海面上飘来的雾气淡淡地笼罩着,已经带有三分仙意了。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千年蓬莱阁的来龙去脉、风云变幻早已经史记得很清楚了。只是在丹崖山顶,蓬莱阁景区最高处,面临大海并列着的与苏东坡有关的苏公祠和卧碑亭和在蓬莱仅仅任职只有五天的苏东坡的足迹、功业、来由、去意近千年来给人们留下长久的怀念、猜想、美传。

丹崖山顶东北侧,位于三清殿后的苏公祠于清代同治年间由登州知府豫山所建,距今才一百三十多年,系由旧址移建而来。苏公祠旧址不详,但近年来考证,蓬莱阁苏公祠的旧址(苏文忠祠),可能位于大阁前面偏西处,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距今已366年。因“以苏公旧祠狭隘也,北移到三清殿后”(豫山《重修蓬莱阁记》),故成此祠。

“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在道教圣地为一位人间凡人建祠纪念,足见苏东坡影响之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人民怀念他为民请命的一件义举。在苏东坡来登州之前,当地百姓虽临海而居,晒盐极便,但朝廷有令不得自食其盐,一律皆食官盐。这种守着自己的盐而不能食,反而还要掏钱买盐吃的制度造成人民很大负担。苏东坡经过考查后,认为民食官盐“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即为民请命,上书皇上《乞罢登莱榷盐状》:“元丰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军州事苏轼状奏:右臣窃闻议者谓近岁京东榷盐,既获厚利,而无甚害,以谓可行。以臣观之,盖比之河北淮浙,用盐稀少,因以为便。不知京东旧日贩盐小客,无以为生,大半去为盗贼。然非臣职事所当言者,故不敢以闻。独臣所领登州,计入海中三百里,地瘠民贫,商贾不至,所在盐货,只是居民吃用。今来既榷入官,官买价贱,比之灶户卖与百姓,三不及一,灶户失业,渐以逃亡,其害一也;居民咫尺大海,而令顿食贵盐,深山穷谷,遂至食淡,其害二也;商贾不来,盐积不散,有入无出,所在官舍皆满,至于露积,若行配卖,即与福建、江西之患无异,若不配卖,即一二年间举为粪土,坐弃官本,官吏被责,专副破家,其害三也。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决可废罢。窃闻莱州亦是元无客旅兴贩,事体与此同。

  欲乞朝廷相度,不用行臣所言,只乞出自圣意,先罢登莱两州榷盐,依旧令灶户卖与百姓,官收盐税。其余州军,更委有司详讲利害施行。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虽苏东坡仅在登州任职短短五日,却成就了一件利民千年的大好事。自此,登州、莱州百姓不食官盐的制度延至清末,大大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诗人刘征在《访苏祠》一诗中云:“论盐五日苏民困,岂止狂歌海市空。眉宇高寒遗像在,登山第一礼髯公。”人们建祠纪念苏东坡,实在是在情理之中。

与苏公祠相邻为卧碑亭。

其实这卧碑亭并不是一座亭式建筑,而是与其他建筑相连接的一座卷棚庑式屋宇,不过人们追求一种雅意,便把它命名为卧碑亭了。亭内存有蓬莱阁的镇阁之宝苏轼的《海市诗》和《书吴道子画后》碑刻而得名。因为坡翁的两件手迹都是横幅,刊刻在横置的长方形碑石上,所以被人们称为“卧碑”。 

卧碑正面为《书吴道子画后》,背面为《海市诗》,均为苏东坡手书

《海市诗》千古传颂:“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原碑毁于元党人之祸,此碑是后人在金代据拓本重刻。

苏东坡的《海市》诗,写得的确好,后人每赋与蓬莱海市有关的诗文,往往都要提到它。今天,蓬莱市内的许多主要道路便以海市命名。难怪赵朴初诗曰:“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读苏公海市诗”了。

《书吴道子画后》元丰八年的年款署在文中,年款前后书风有明显差异,不似一气呵成。《书吴道子画后》一文,至年款即结束。年款后5行,字迹豪放狂野一,与年款前字体有明显区别。导游介绍最后几句是苏公醉酒后所书,故而如此。此解显然是戏说了。其实这是苏公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前几句。据推测,碑石为刻《海市诗》而选定,诗既刻成,意犹未尽,又在背面刻文,而文少于诗,不得已,拼入意思相关的另一文手迹,以填满碑面。此举将苏公两文合并,着实为后人的牵强之作,添足之笔了。

《题吴道子画》碑文如下: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苏东坡任登州太守是在1085年10月。此时他已经过四年的黄州之贬,刚刚复出,已无意再入仕途,唱出了“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诗句,准备在江南宜兴安度晚年了。由于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后来被称为元祐党人的保守派重掌大权,朝廷任命苏东坡为登州太守。据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所记,他是在现在的青岛附近乘船,环山东半岛航行到达登州即现在的蓬莱的。他刚到任五天便被调离,并非象导游讲解的那样是有人为了报复而折腾和刁难他,而是接到圣旨应召晋京,提拔到中央任职去了。在之后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苏东坡在京城官升数级,拜任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受到重用。1086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因其年幼,髙太后摄政。年号元祐。自此苏东坡又开始了他一生中另一个辉煌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19444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4.html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蓬莱阁《卧碑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