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发布时间:2013-07-04 09:13: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词解释

一、三突出

1.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二、革命样板

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5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三、朦胧诗

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四、反思文学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反思文学思潮是新时期的第二股文学思潮。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而且题材上大大扩展。

五、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六、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七、先锋文学

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从中宣布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感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最近也有说自韩寒郭敬明等领军的青年先锋文学一说

八、新写实小说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九、文化散文

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

十、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

问答题

1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2、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3梁三老汉形象分析

人物分析: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4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我与地坛》蕴涵的母爱的理解与信任之光关于母爱的思考,这是一个慈祥而又神圣的话题。徜徉在母爱的海洋中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她给我们的不只是血肉之躯,还有终身牵缠的呵护。不管孩子是健康还是残疾,不管孩子是英俊还是丑陋,不管孩子是富有还是贫穷,永远不会背弃你的惟有母亲。当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韶华双腿截瘫,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而母亲却一直疼爱着他。如果她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

5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
6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7以《文化苦旅》为例,解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扩展散文容量,选取大题材,表现恢宏的主题;

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

8、简要说明杨朔、秦牧与刘白羽散文的不同特点。

A.杨朔散文以诗为,在当时众多散文媚上媚俗盛行的情况下,以精湛的构思、典雅的格调而一枝独秀,并表现出通讯化小说化的特点。B.秦牧散文知识信息丰富,题材广泛,平中见奇,夹叙夹议,以富有个性的语言直抒胸臆或发挥议论。也注重语言的推敲,善于运用精彩的比喻。但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有些内容有粉饰之嫌。C.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战争生活经历是刘白羽散文审美品格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多引用古人诗句,借诗的意象表达作者追求时代精神的强烈情感,情感也常常是汹涌奔腾、一泻千里式的浓烈,常常表现出骈散结合和抑扬顿挫的特点。但有失之抽象与直露、带有说教味道的毛病!

9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A文革后出现的反对文坛上粉饰现实的文风的、有着鲜明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暴露文革在人们心中刻下的伤痕的文学作品,史称伤痕文学。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或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B.以深入反思文革以及历次政治运动悲剧为题材并达到的思想与文学高度,具有深邃的历史感的文学作品,史称反思文学。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或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白桦的《啊,古老的航道》、王蒙的《蝴蝶》、古华的《芙蓉镇》等。C.以描绘改革风云、塑造改革英雄、记录改革艰难的文学作品,史称改革文学。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或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10先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寻根形式主义书写个体存在三种类型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A文化寻根层面上的先锋小说注入了意蕴丰厚的生命哲学等主题内涵。在他们笔下,诸如象征、隐喻和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手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和莫言的《红高粱》等。B形式主义层面上的先锋小说则在创作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从写什么怎么写的转变,将形式意义进行了较为成功地融合,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的开端。如马原的《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余华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C书写个体存在为主旨的先锋小说更为关注人物的存在境遇与价值抉择问题。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宿命》,残雪的《山上的小屋》、《黄泥街》、《瓦缝上的雨滴》、《苍老的浮云》,余华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和《四月三日事件》等

11结合“原生态”、“生活流”、“零度情感”等关键词,说明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变化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人,他们的作品风格被评论界概括为描写“原生态、生活流、零度情感”即冷静地关注人的生命内部奥秘。关注人的生存本体意义。它实际上已经“与自然主义文学的生殖意识发生的暗含。这样,他就以鲜明的”欲望叙事“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以“零度情感”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重情的叙事风格。而它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关注欲望在人生悲剧中的意义——它也因此成为文学“世俗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底层写作”。

12、简要说明金克木与张中行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1、他们的创作蕴涵着作家的细腻型和评论家的思辨性元素,极大丰富和扩张了散文的题材和表现力。

2、金克木的散文,思路开阔,富于表现力。无论怀人记事或评事理论,都谐趣横生,洒脱自如。严肃总浸润着诙谐。

3、张中行的散文,总体格调是古风古韵。在行文文上更具文言的韵味,简洁而蕴藉,颇有文言的精神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e9228bdaef5ef7ba0d3c37.html

《名词解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