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发布时间:2018-09-18 17:3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音乐学科论文

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世界翱翔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摘要:

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唱歌,音乐欣赏,律动,音乐游戏等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唱歌是枯燥的重复,律动是一板一眼的模仿,即使是游戏,也过多地受了目标的影响,显得有些索然无味。。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宽松愉快 注重合作 创新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重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其实,每个儿童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乐海中畅游。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在他的音乐课堂中,我们首先能感受到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他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老师不会要求孩子怎么做,更不会要求孩子跟着做,而只会不断地给一些语言暗示,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寻找感觉。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奥尔夫强调:通过让学生自由的、亲自设计自己的音乐活动,是培养人的至关重要的大事,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关于即兴的观念,也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在参与音乐活动中特别强调即兴性,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综合性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这样一来,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3)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4)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二.走进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

两年前,我带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从顺德到深圳,接受了短短几天奥尔夫音乐教学经典课例的培训,同时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让我叹为观止,我象蹒跚学步的小儿一样,一头扑进了综合性艺术教学的海洋。教课的老师象变魔术般不断变换着同一主题下的各种音乐活动。活动大多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同时穿插奥尔夫教,使我耳目一新。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人人都能参与其间最适合于儿童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唤起儿音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音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它又是孩子们的一种崭新的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表现自我、强调与人合作的音乐学习方式。

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曾经梦想自己拥有优美的舞姿,但因为缺乏训练和自信,上课时,经常会往后躲;当然也有特别“忘我”的同学,他们的动作常常是夸张的,引得旁听学员大笑。奥尔夫音乐教育过程中,老师从来没有评价过我们的姿势,谁漂亮,谁不标准;也没有让我们模仿她的动作。通常她总是不断地给我们语言暗示,在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自己寻找动作的感觉,如在空间感练习中:让我们想象“自己是软壳蛋中的一只小鸡,想钻出来,慢慢地你钻出来了,你生长,你要占有这一块空间……”随着她的暗示,学员们不知不觉地开始手舞足蹈……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当时,只觉得是件很容易、有趣的事。事后回忆,老师的教学似是无意,其实很有艺术性。

印象中我们的老师很唯美,总在想把学生训练成一个“舞蹈家”,怎样的姿势是好的,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当你面对一个从来不会跳舞的学生,什么是更重要的呢?恐怕你对优美舞姿的要求会让他/她更没有信心学习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从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从开发学生的肢体运动感觉开始学习舞蹈,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舞蹈,更重要的是在无意中,让学生充满兴趣、自然自信地进入舞蹈世界,慢慢体会在公众面前坦然地展示自己的快乐和满足,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就在此时此刻得以实现了?这也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真正体现……始于人们自己的,自然的;属于你自己的,可以亲自参与并创作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做动作,千姿百态……

因此,音乐舞蹈对他们说来,首要的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的流露、相互的交流,是生活的必需,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千百年来许多音乐教育,往往不重视、不研究他们和音乐、舞蹈的关系,不从中汲取启示,相反却致力于改造他们,有或无意识地扭曲、或甚至抹煞他们的本性,使他们逐渐丧失这原本的、最可贵的东西。例如:我们具有几千年高度文明的汉族,如今在能歌善舞方面却远远不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为什么我们汉族的成年人大多数不能闻歌起舞,不习惯于当众拉开嗓子就唱,手舞足蹈地跳,这就是千百年来错误的观念和习惯(包括封建思想),扭曲、扼杀了我们音乐、舞蹈的本能。即使接受正规舞蹈音乐教育,往往也不是从原本自然的流露出发,而以技能、技艺为主要着眼点,以表演为主要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不要知识、技能和表演,但它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奥尔夫说:我们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教育上的无能出于无知,经常在这方面堵塞源泉、压制才能并造成其它的不良恶果。正是这些观念促使奥尔夫把儿童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对象和起点,把学校当作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场所和机构。

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我相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该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学法。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让幼儿通过身体、肢体,充分感知音乐的节拍与节奏,获得审美体验;并通过音乐建立自信,在团体中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发展能力。孩子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进行创新,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时解脱他们心理的紧张压力,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思想。  

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可以通过学生的多种肢体语言如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每一个教学过程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而感觉能力是人认识世界、发展智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可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直觉等方面的培养。而是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很大作用。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重要的一向原则是即兴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地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的截长补短吕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以上一系列论述表明,即兴性创造原则的精髓在于,不仅仅把即兴演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把它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即兴的活动中,培养了儿童的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定时、结构的感知,对于音乐形象、表现的黎烈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实际上是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奥尔夫活动中首先唤醒和加以训练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因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即兴活动。

课上教师拿来一次性的餐盒,让我们每人用不同的方式把它敲击出声,用手指弹、在身上敲打破地上磨擦等等,各式各样。服装秀,大家可能看过不少,但是不用剪刀不用针线,以报纸为材料的可能就不多见了。就这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想象力,用着一切可能的方法,设计出了华贵的晚装、具有古典韵味的时装、飘逸的婚纱等,另外表中还穿插着一些小情节。节奏练习中,每人编排着不同的节奏型、声式。欣赏课上,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感受。总之,每项活动中大家都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同的形式吸引着每一个人积极的投入,这就是奥尔夫的鬼力。自身的提高,带动了工作的开展,扩展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音乐活动中,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奥尔夫艺术教育方法有机的结合。例如:在一次家长观摩教学活动中,我上了一节《走小路》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初步感受节奏。形式主要是用嘴、手、脚,发出的不同声音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家长的兴致,融入到了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表现音乐的节奏,使他们主支的感受音乐。另外,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所以这节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认为奥尔夫教育形式,可以运用到我各种教学活动中,因为它创造性的活动开启了孩子们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了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能够有得的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儿童并应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如孩子们自发、直觉的创造活动受到很多教条、规矩的压力和限制,酒会压抑和摧残儿童的创造性,个性成长也必然受到影响。儿童在人格的发展上会变得习惯模仿、从众,只愿意跟随生活中的常规模式,不善于适应新的变化,习惯于以来他人、缺少独创性。

凡是能够通过奥尔夫创造性活动自由灵活的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快乐、自由和成功,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同时奥尔夫音乐中的创造力的激发、思维技巧和经验,会迁移、刺激其它方面创造力的发展。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5fafe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8.html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