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01 12:21: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兼爱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兼爱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 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 ,反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观点。 墨子尚同、节用、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来解决社会矛盾, 这是墨子的理想。 兼爱是什么? 兼爱是什么?“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把别 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几分,爱自己的父母、 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这 也就是“兼爱”。 墨子为什么会提出兼爱思想呢? 为什么会提出兼爱思想呢 墨子为什么会提出兼爱思想呢?因为当时社会有病,而且病的不轻,那又是什么样的 病呢?具体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国与国相攻, 家与家相篡, 人与人相贼。 这就是 “病象” 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病成这个样子呢?墨子认为原因有四: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 孝。这就是“病因” 。不过,在墨子看来,这只是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人 们不相爱:做儿子的亏父而自利;做臣民的亏君而自利;做父亲的亏子而自利;做君王的亏 臣而自利;至于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根源也在这里。这就是“病根”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具体地说,就是强势的威胁弱势的,人多 的压迫人少的, 富有的欺负贫困的, 高贵的傲视卑贱的, 聪明的欺骗迟钝的。 这就是“病理”。 中国文化有个传统叫上医医国。 墨子就是以医国上医自居的, 所以兼爱实际上是墨子给当时 病态的社会开出的一剂药方。 说兼爱必然要与儒家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仁爱作比较。 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那么它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视其身”的兼爱与又有什么不同呢?关键就在“若视”和“以及”。“若视”是一视同仁, 人人平等,分毫不差的爱;“以及”是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想 到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父母、兄弟、子女,也应该被爱,这才给他们爱,但是,爱自己的 亲人与爱别人的亲人是不一样的,爱人与爱物也不一样,这里的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越 亲近的,爱得越深、越多;越是疏远,则爱得越浅、越少。这就是仁爱。 大家都知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墨家输给了儒家, 也就意味着兼爱输给了仁爱, 兼爱输给了仁爱, 兼爱输给了仁爱 那又是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墨子说过,如果天下人都兼爱,都把别的人看作自己的人,还有谁会去残害他人 呢?都把别人的家看作自己的家, 还有谁会去别人家盗窃呢?都把别人的家族看作自己的家 族,还有谁会掠夺其他家族呢?都把别人的国家看作自己的国家,还有谁会进攻别的国家 呢?因此,只要兼爱,就一定治好天下的病。从理论上讲,墨子的说法是完全成立的。可伦 理学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理论,讲伦理道德,不能不讲人之常情,如果不讲常理、常情、常 识,就没有了基础,从而不能彻底实行。而儒家从人皆有之的“亲亲之爱”出发建立起来的 仁爱, 却是合情合理、 可能实行的。 那么兼爱就没道理了吗?当然不是。 仁爱讲的是可能性, 而兼爱讲的是超越性,道德不但要讲可能性,还要讲超越性。比方说,眼前有饭菜,大家肚 子又饿,要大家吃,做得到吗?当然做得到,但这就是道德了吗?显然不是,这既不是道德 也不是不道德;又比方说,如果这些饭菜是不义之财,是嗟来之食,就算再饿也不去吃,这 才是道德。 也就是说, 道德必须具有超越性。 儒家的仁爱讲可能性, 而墨家的兼爱讲超越性, 那我们应该听从那种观点呢?都要听。因为道德不能不讲可能性,也不能不讲超越性。只讲 可能性,不讲超越性,就没有道德;只讲超越性,不讲可能性,就不是道德。所以,儒家和 墨家都有道理,仁爱和兼爱也都对,如果能够合起来,在仁爱的基础上行兼爱就更好了。 如何来实施他的兼爱主张呢? 兼爱主张呢 如何来实施他的兼爱主张呢?墨子提出了三个办法:利害的计算、鬼神的吓唬、君主 的专政。 第一,按照人之常情,做到兼爱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人们做不到,也想不通,凭什么我 爱别人和别人的亲人,得像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墨子显然想到了这一点,他的办法 是和大家算账。 墨子说, 现在有人反对兼爱, 是因为没弄清楚兼爱有什么好处, 以为吃亏了。 其实不然,兼爱不但不会吃亏,还有好处可得。为什么呢?因为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 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怎么会是吃亏?相反,你恨别人,别人也会 恨你; 你害别人, 别人也会害你。 这样害人害己的事, 为什么要去做?这就是墨子的第一招: 利害的计算。 墨子想, 要是第一种办法没用呢, 便提出了第二个办法, 即鬼神的吓唬——“鬼神论”。 墨子认为,鬼神存在的意义,就是“赏贤而罚暴”。鬼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无所不能。 他们监督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谁要是实现兼爱,做好事,鬼神就奖赏他;谁要是不兼爱,做 坏事,鬼神就惩罚他。所以,不要以为鬼神无形,不常出现,就可以为非作歹,仗势欺人。 鬼神对于人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而且赏罚分明。因此无论行善作恶,都一定会有回报, 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而墨子的第三个办法, 即君主的专政。 君主的专政在墨子那里叫“尚同”。 什么是“尚 同”?尚就是上, 尚同就是上同, 也就是同上, 即一切思想、 观念和意见都必须统一于上级, 最终统一于上天。这种统一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上级说对,下级也必须说对。 君主说对,臣民也必须说对。上级说错,下级也必须说错。君主说错,臣民也必须说错。每 个人的意见,都必须和上级相同,这样,上级就会行赏,群众就会获得表扬;如果下级诽谤 上级, 上级就要行罚, 群众就要受到批判。 天下一统, 君权至上, 绝对服从, 这就是“尚同”。 如果说, “兼爱”是墨家学说中最大的亮点,那么“尚同”就是其最大的败笔。 历史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出发点、目的地和实际结果也并非总是一致的。墨子思想的 总纲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十个字,在《墨子》一书中多处可见,贯彻始终。 墨子说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要追求的利,也是天下人的根本利益。在他看来,社会 的问题并非孔子痛心疾首的“礼坏乐崩, 犯上作乱”, 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以 强凌弱,巧取豪夺”。为了争取人民群众的利益,墨子著书立说,奔走呼号,磨穿了鞋底, 磨破了嘴皮。这种精神,实在值得崇敬。但同是也为墨子感到惋惜,墨子代表人民,为人民 谋利,并且有了非常先进的思想主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君权重于民权”。是墨子把事情 看简单了。在他那里,人民群众似乎只有物资需求,没有精神需求;只有经济利益,没有政 治利益。因此,他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权利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权利和言论权 利。相反,在他看来,这些权利还必须无条件地交给统治者。结果,按照墨子的方案,如果 要把人民群众从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同时让他们变成统治阶级的精神奴仆。 墨子“兼爱” 墨子“兼爱”是创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来源任何一种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和倡导, 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都是有其思想 渊源和文化根基的。当今和谐社会思想的倡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就有着丰厚的、源源流 长的思想积淀,而墨子兼爱思想,就是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思想基础。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 明墨子兼爱思想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人人平等 自墨子提出“兼爱”一说后,对它的误解和曲解就一直相伴随。有一种说法是, “兼爱” 似乎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无非是劝导人人相爱的道德说教, 传达出一种友爱和善的美好愿望 而已,充其量是一种大而无当的、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 是的, 墨子的确迭迭不休地说过许多人与人要彼此相爱的话, 颇似一个道德家。 《兼 他在 爱》上中下三篇里,反复说明“兼爱”是根治乱世之道,是促进和谐之理: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 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得其家;诸候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 利其国。 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 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的有些学说尤其是研究自然之理的学问,即我们常说的《墨经》 ,显得异常精深简 约,一般读者难以详解。可他关于兼爱的学说则显得特别清浅易懂,上面诸条,不用白话文 翻译,就能一目了然。 若以为墨子仅是以道德家的面孔泛泛地说了一些劝世的话, 试图单纯以人的道德力量来 扭转社会的弊病,求得内心的祥和,那这种理解是粗浅的,片面的。如果真是那样,墨学断 不至于在战国时代成为与儒学并驾齐驱的显学,墨家也不会成为屡遭围攻打压的对象。 理解兼爱背后的深意,不妨从字义上说起。 “兼”字在墨子的著作里多次出现,他将具有兼爱思想的人称为“兼士” ,将反对兼爱 思想的人称为“别士” 。为什么墨子不象其它诸子单纯谈爱,或者仁爱,而是要加一个“兼” 字,再加一个“交”字? “兼”字除了有“广”和“全”的意思,还有一个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尤其是将“兼 相爱”与“交相利”联系起来品读,就更加明显。在墨子看来,兼爱,一定是一方对另一方 的付出。 那么, 兼爱的双方是谁呢?墨子在不同的场合, 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 涉及到各类人群, 但其最想表达的想法,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了解清楚。 战国时,周代传承下来的社会等级制度依然是壁垒森严,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象 烙铁般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人还没从娘胎出来,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左传.昭公七年》有详细记录: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事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在这样严格的等级规范下,人的社会地位,政治、经济待遇泾渭分明,即所谓“礼不下 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财富分配极其不公正不合理。由是造成“尊与卑、 贵与贱、强与弱、诈与愚、富与贫”之间严重的对立与冲突: 一方面,是黎民百姓生活愈加艰难,困苦不堪;另一方面是王公大臣更加肆无忌惮地横 征暴敛,穷奢极欲。一方面是弱小的诸侯国家随时面临被吞并被瓦解的危险,朝不保夕;另 一方面,是强大的诸候国大搞强权政治,四处征战兼并。 所以,墨子兼爱的双方,核心就是指的这不平等且对立的双方。 一方是:尊(尊贵) 、贵(高贵) 、强(强大) 、诈(智慧) 、富(富裕) 另一方是:卑(卑下) 、贱(下贱)、弱(弱小) 、愚(愚笨) 、贫(贫穷) 社会用一条封锁线将对立的双方隔离开来, 人为地挖出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 让双方在 思想上、意识上、情感上永远无法跨越,以使尊贵的永世尊贵,卑贱的永世卑贱;强大的永 世强大,弱小的永世弱小。有了这条封锁线,社会的等级秩序就将永远持续下去。 兼爱,就是跨越封锁线的开始,就是平等意识的萌芽。若兼爱得以盛行,则尊卑贵贱的 等级秩序就有可能被打破,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二、和谐社会需要富裕阶层更多地付出 然而,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总会有富裕、强盛与贫困、弱小之分, 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避免的客观事实。 那么, 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地 促成社会不同阶层的成员和谐相处呢?墨子认为, 要让不平等双方彼此产生爱, 必定是高贵 的、聪明的、富裕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帮扶、援助更多的给予卑贱的、愚笨的、 贫困的、弱小的一方,让贫弱的一方生活处境得到改善,享有更多的生存权益,为以后达至 交相关爱的境界创造条件。 所以,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强大的爱护弱小的,富有的爱护贫穷的,聪 明的爱护迟纯的,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这是兼爱的前提。 墨子说得明白: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 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力量的人,赶紧去帮助别人;有资财的人,尽力去分给别人; 有道术的人,努力去劝导别人。 他不仅是对强权者发出呼吁,还言辞诚恳地对他们提出要 求,要他们做到“强不压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 对贫弱者而言,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非命》;对弱小国家而言, 要做到“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乏绝也则委之;币帛不足则供之。( ”《非攻》 因为,只有富裕的人才能帮助贫困的人“得食、得衣、得息” ;只有强盛富裕的国家才有力 量帮助“布粟乏绝” “币帛不足”的国家。这样,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双方达致相对平衡, 人与人就能平等相处,社会就能和谐共荣。 可见, 兼爱”作为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空泛的喊喊相互关爱的口号。 可见, 兼爱”作为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空泛的喊喊相互关爱的口号。 它有主体,有先后,有目标,内涵完整而统一。 它有主体,有先后,有目标,内涵完整而统一。 主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无权无势的劳苦大众和弱势小国,即“卑、贱、弱、愚、 贫”的一方。主体性就是倾向性,看不到这一点,就彻底曲解了兼爱的内涵。 先后是:首先,要让“尊、贵、强、诈、富”的一方施爱于“卑、贱、弱、愚、贫”的 一方;然后才可能倒过来,由后者回爱于前者。不弄清“兼相爱”前后因果的关系,就没有 理解墨子兼爱之道的真实想法和价值所在。 目标是:从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已看得清楚,兼爱的目的,并不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拉 扯到一起,想当然地让他们互相关爱就完事,而是试图打破森严壁垒般的尊、卑、贵、贱等 级封锁线,使下等人不要永远生活在天生“卑贱”的阴影之下,让他们终有个出头之日。 我对兼爱思想的这种解读,还可能从前人的讲述中得到验证。 《汉书.叙录》谈到兼爱时写道: “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意思是说,推究兼爱 的含义,不知道人是有亲疏的分别的。其实不是墨子不知道“别亲疏” ,他深知亲疏远近、 上下左右离间了人与人的关系, 将社会成员人为地划分为三流九等、 尊卑贵贱。 他倡导兼爱, 正是要打破这个人为的界线,实现人与人、国与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这与墨子“官无常 贵、民无终贱”《尚贤上》、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 )等民本思想均是一脉 相承的。 三、和谐社会的原则性 将和谐社会理解成一团和气,社会上不讲规则和秩序,回避矛盾和斗争,做人上推崇做 “老好人” ,这显然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墨子告诉我们, 和谐社会是有原则的, 兼爱思想体系里面的主体性、 先后次序和目标感, 就说明兼爱不是无原则的泛泛之爱,它对一切欺压民众、巧取豪夺、荒淫腐朽的行径都持揭 露、谴责和批判的态度,这就将它与所谓“泛爱众”的抽象说教彻底区别了开来。 对那些恃强凌弱的人,非但不能讲“兼爱” ,而且要揭开其本来面目,指为罪人。要么 以说服使其弃恶从善,说服不从,则须以强力相对抗。如此,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大力倡导兼 爱天下的学派领袖,同时是一个军事专家;为什么有那么高军事才能、领导着一支作战队伍 的首领,不去欺侮弱小,专爱打防御战,只替弱者守城;为什么他要放弃上等人锦衣玉食的 生活,心甘情愿地过苦日子。 故“兼爱”不是“泛爱” ,更不是“乱爱” ,而是有原则、有目的的爱。即使在贫弱的一 方,为了整体的利益,为了使更多的人免遭灾难,牺牲局部利益也是应该的。在墨子看来, 邪恶得不到惩处, “兼爱”的理想便最终难以实现。 这一思想,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中,依然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一个社会,总会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富裕程度和不同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这种贫富 的差距和贵贱的划分是如何得来的?若是因为劳动付出和智力水平的高下而产生的差距, 就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这种差距不仅不会造成社会的矛盾,反而会促使社会的和谐。而 如果这种差距是因为少数人垄断性占有大量社会资源,依靠权力出租,违法乱纪、以巧取豪 夺和欺上瞒下的手段造成的,那就是极其不正常的,是对社会和谐的极大破坏。 所以,要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严惩贪污腐败等违法 行为,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和谐社会需要全体国民同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如何来描述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 一方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如排山倒海,滚滚而来,科技进步彻底改变了我们 的生活形态,航天飞机、高速列车拉近了地球与宇宙、人与人的距离,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 出现,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 ,我们生活的星球变成了一个鸡犬相闻的村落。社会分工 的精细,物质的极大丰富,使我们能比前人更多的享受生活,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 烈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相互需要。 另一方面,世界仍不太平,人们心理的重负、精神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却在加重,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充斥着矛盾和纷争,国际关系的强权政治、贫富差距的拉大,生存环境的 恶劣,使人类社会危机重重。 事实上,现代社会没有因科技有进步和物质的丰富而自然带来精神的富有,相反,墨子 早以指出的强凌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人们精神紧张不安,感 觉心灵无以依归。 医学报告说, 近年来患精神障碍的人数急剧增多, 心理门诊门前人满为患。 当人们无力改变现实时, 人们已习惯用冷嘲热讽的方式来谈论自身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表 达方式,以享乐主义的方式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在互联网上,在茶余饭后,充斥我们眼球和 耳边的是对爱的轻慢和亵渎,是及时行乐的感官刺激。。。 。。。 墨子兼爱之道的内涵除了冲破尊卑贵贱的界线、 反映贫弱者的心声外, 另一个核心内容 就是“利万民” 。他一再说: “兼相爱,交相利” 。没有“利” ,就无所谓“爱”“爱”与“利” 密不可分。将“爱”与“利”进行捆绑销售,是墨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发明。 墨子旁证博引地说明“彼此相爱,互相得利”的道理,以使爱利万民的思想能为大家所 接受。他引证说: 古时候,大禹治理天下,西南开掘西河和渔窦,用来排泄渠、孙、皇之河的水;北面为 筑堤防使原水和水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分流柱山,开通龙门山,给燕、代、胡、与西 河的人民带来了便利;东面疏导大陆的积水,修筑孟储之泽围堤,亲分为九条河水,来限制 东土之水,给冀州的人民带来利益;南面修治长江、汉水、淮河和汝水,使东流注入五湖区 域,给荆、楚、干、越与南夷的人民带来实利。大禹的这些利万民的事业,就是我们现在所 要奉行的兼相爱呵! 墨子在这里清楚不过的说明: 一,古时候的圣贤实行的就是兼爱,故现在推行兼爱不是空想,是完全能做到的。 二,兼爱就是要使天下苍生、万民百姓得到实利,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能让大多 数人得利的爱,不能算是兼爱;只有少数人得利的爱,更不是兼爱。 有人认为,爱与利联系起来后,就不那么纯粹了,打上了明显的功利色彩,似乎损害了 爱的纯洁。 我以为,一种思想学说,若它是在试图站在人民的立场,试图为人民谋利益,无论其实 现的程度如何,那它都是有生命力的;无论反对派怎么打压,也掩饰不住其思想的光辉。以 兼爱为主要特征的墨子思想体系, 在被冷落二千年后, 于清末民初开始, 重新受到强烈关注, 政治领袖如孙中山、毛泽东,学术大师如梁启超、胡适、鲁迅等,都给予墨子极高的评价, 便是活生生的例证。 爱利万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让全体国民同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成果。让大众 不仅在物质上获得更大的自由, 更能拥有和谐的社会氛围, 对未来拥有更多期待与美好的憧 憬。 五、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博大的胸怀 我们知道,兼爱思想是为全天下人着想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大与小、强与弱、贫与富、 诈与愚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而不是为了极少数贵族的利益,所以墨子在《兼 爱下》中自信地指出, “兼爱”符合“广大人民最大的利益” ,能够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他 说: 人们趋向兼相爱,交相利,就好比火焰向上升腾,水奔流向下,势不可挡于天下。 有一句话叫做: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墨家学派之所以能崛起于草莽之间, 并列于儒道诸家,根本就在于他心怀天下,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出发,这就使他能 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兼爱天下”“爱利万民”为其人生的抱负和毕生奋斗拼搏的理想。 被奉为中国文化圣人的孔子,至少在“仁爱”这一命题上,其胸襟大小是与墨子有差距 的。孔子更多地是从贵族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强调“爱有差等” ,爱受社会地位的限制, 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尽管二千年来,中国历史一直是“独尊儒术” ,但历朝历代都有人指 出儒学的“伪善”性,也确是事出有因。这就使孔子的仁爱学说不及墨子兼爱思想具有时代 性和人民性的内涵。 时代更迭,日月变幻。21 世纪,历史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时代的进步并不能 同步地带来人们胸怀和视野的扩大。身处“地球村”的人们,更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胸 怀;可身处“地球村”的人们,未必就必然有时代所需要的全球眼光和宽广胸怀。因为外在 环境的改变只是提供了改变人心的可能,但若放弃了主观努力,即使在中国加入 WTO,在成 功举办奥运会之后, 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 我们仍不能认为和谐社会就顺理成章地到来了。 因此,从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感受什么叫宽广与博大,体会他心系万民忧 乐、 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 有助于我们在现今世俗的生活中超越凡俗的是非纠缠和营营苟且 的名利算计,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建功立业。 六、和谐社会与人心所向 《墨子.耕柱》里说,有一个叫巫马子的儒生,曾对墨子的“兼爱”学说提出质疑。他 说: “你倡导兼爱天下,没得到什么益处;我不爱天下,也没什么害处。功效都没达到,先 生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 不只是这位叫巫马子的人,不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认为空洞不切实际,甚或反对他 的兼爱思想,认为是洪水猛兽的人都大有人在。但墨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设喻说: “假如有三个人,一个人放火,一个人捧水要浇灭它,一个人拿火苗将要助燃,都没做 成,这二人你看中哪一个? 巫马子不知是计,回答道: “我以为捧水的人意图是正确的,那拿火苗的人用意不对。 墨子说: “现在你该明白了,我兼爱天下的主张是正确的,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巫马子无言以对。 好心办一件事,办成了,自然是大好事;没有办成,用心也值得称赞。而存心将事情办 坏,尽管也没办成,但用心何其毒也。若保持邪恶的用心不改,那么,迟早要把事情办坏。 我以为,和谐社会的创建不仅在于外在的尺度,如经济的指标和人际关系的融洽,而更 重要的在于人内心的欲求,在于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有兼爱天下、关怀他人之心,也许并不能时时处处让人感受到你这份美好的心意,也许 并没有人说你的好话,也许还会有人误会你、责怪你,其实这都不必计较。说到底,墨子倡 导兼爱,是他内心的呼唤,是他的心灵在牵引着他往兼爱的方向走,他不可能停下自己的脚 步。 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征程中, 也许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读过墨子的著作, 不了解兼爱学说 的具体内容,但兼爱的思想其实传播很广。最典型的就是扶贫与慈善 长期以来,国家对中西部的贫穷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计划,每年投入巨资,从 金融、科技、交通、通讯、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入手,以政府行政手段扶持贫困地 区脱贫致富。可以说,扶贫,这项爱利万民的政策,这项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巨大工程,就 继承了兼爱的思想和主张。 在民间,兼爱的表现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慈善事业。比尔.盖茨、李嘉诚,这些世界级的 富豪,当他们事业有成后,他们克服了富人身上容易产生的傲慢、侈奢、享乐、奸诈的坏毛 病,将个人的财富投入到慈善事业,并以成为一个慈善家为终生的乐事和最后的事业归宿。 演艺界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如华人巨星成龙、李连杰等,靠自己的辛苦打拼创出一番天地, 积累下可观的财富。他们不是躺在自己的钱财上醉生梦死,而是奔走世界各地,开展各种慈 善活动,帮助救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02f90f6c85ec3a87c2c533.html

《兼爱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