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5 18:46: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什么是原创?

怎么才能做出一个有原创性的研究呢?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如果你先到一个研究领域,看到了新事实、新现象,你把它说清楚就是原创。如果你是后到的,别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也不代表你就没机会,总是还有没说清楚的东西。仍以熊猫为例,别人做了种属分析,你可以研究熊猫个体差异,比如有刚出生的熊猫、成长中的熊猫、成年的熊猫、老年的熊猫,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在做定量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熊猫寿命分别有多长、繁殖率有多高,这些也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每一步研究都是原创的。但是,不论什么研究,一定有个开始,这个开始一定是定性研究。比如,假如依法抗争这个现象有一百个内容,即使我高估,声称欧老师和我做了百分之六十,也仍然有很多东西没讲清楚,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最近十二年研究政治信任,实际上就是想解释依法抗争的认知基础,我觉得这基础一个重要成分是我昨天提到的差序政府信任。差序政府信任是依法抗争研究衍生出来的子课题。一句话,任何课题都有很多原创点。关于一个重要现象,汉语里所有的疑问句都是原创点。例如,这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这是谁呀?谁跟谁呀?怎么回事?为什么?图什么?后来怎样了?我们做研究时不妨问自己这些问题,看学术界有没有答案。你发现哪个问题还不清楚,或者你认为别人的回答不正确,那就是你的原创点。


我再举个例子。上学期有位同学说想研究官员的晋升问题。在中国研究里,官员晋升既是个自变量,也是个因变量。有的学者想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把晋升作为一个自变量,也就是所谓晋升锦标赛。晋升也可以是一个因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锦标赛这种现象。晋升锦标赛是描述一个现象,就是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这里有原创点。晋升锦标赛这个说法准确吗?我们能不能接受它?如果把关于晋升锦标赛的研究论文拿去跟各级官员讲,他们是会认可,还是会当笑话?我觉得官员这一关未必能过。如果把锦标赛当作一个自变量来解释中国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可能成立。我们可以假定,大多数官员认为GDP上去了就会有比较好的晋升机会。在这个意义上,锦标赛的提法有一定解释力,但要加很多附加条件。如果把晋升当作因变量来解释,用锦标赛解释它,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这时隐含的前提是中国官员的晋升是锦标赛。湖北省社科院的宋亚平院长告诉我,官员晋升锦标赛这个说法,在他听起来是笑话。表面看起来,一个地方的经济上去了,主政的官员就得到了晋升。实际的运作是组织部门先内定要晋升的官员,然后把这个官员派到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这个地方的经济自然发展得快,跟派去的官员没关系,但他能得到晋升。官员的锦标赛心态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发展,但学者不能简单预设锦标赛是事实,否则就等于预设中国官员的晋升有公平、公开的规则。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是什么”是个很重要的原创点。如果一个现象别人已经界定清楚了,你也认可,也并不意味着后面的研究没有原创性。后续问题的原创性虽然赶不上发现大熊猫,但也很重要。实际上,科学史上有几个人找到了大熊猫呢?青霉素是个大熊猫,X光是个大熊猫,但这不等于后续的研究就不能得诺贝尔奖。除了“是什么”以外,其他问题也是原创点,往往是更重要的原创点。

怎样使用文献?


1
你的文章发表了,不一定就是完全原创的东西,但一定是某个学术共同体里某个时刻最好的。

研究是一项极限运动。研究跟跳高一样,我们的目标是要努力跳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要得跳高冠军,只要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跳到最高就可以,不需要破世界纪录,但是一定要在一场运动会、一个地区达到最高水平。研究也一样,你的文章发表了,不一定就是完全原创的东西,但一定是某个学术共同体里某个时刻最好的。说研究是极限运动,有两层意思。第一,你要尽最大努力,要挖空心思,当然不能真的呕心沥血。用欧博文老师的话来讲,要worktoyourincompetence,就是工作到自觉无能的程度。也就是说,要工作到觉得自己没本事,觉得自己很笨,然后突破这一点,觉得自己还有点本事,不是笨得不可救药。一定要工作到这个程度、研究到这个程度、努力到这个程度,才叫极限运动。有些学者实际上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zone),不想办法突破自己。我这样说没有任何贬义,不过这样做研究永远都是不温不火的。说它不好呢,也确实算不上不好,但说它好呢,也说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永远都是那种温吞吞的东西,这就不是极限运动。这样的学者可能名气很大,但是面目模糊。我总觉得,如果我现在写的文章不如以前写得好,那就没必要去写。这是极限运动的第一个意义。
极限运动还有第二层意思。你认为你突破了极限,别人认可吗?学术共同体还有一个共同的极限。我们要把这个共同的极限找出来,也就是说,要engage,使用、交锋现有的文献,然后要坐实、证明(substantiate)你的研究确实是原创,确实突破了学术共同体的极限。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怎样来坐实、证明自己的研究突破了学术共同体的极限。这一点要靠学问。欧博文老师说,学者要有自己的signaturepiece,就是“签字式的作品”,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代表作,就是这篇文章像你的签字一样,独一无二,只属于你自己,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十两白银不如一两黄金。在学界成为一号人物(somebody,不在于搞出多大动静,混出多大名声,而是在于扎扎实实有点独特的学问。学者不突破自己的极限,不突破学界当时的极限,不可能有“签字式的作品”。

我们看文献,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超越

请大家注意,我对文献的理解可能跟各位读研究生时老师告诉你的文献综述不是一回事。读研究生时最痛苦的事就是做文献综述,但我告诉我的学生,不要做文献综述,综述它干什么?值得吗?有可能吗?那些文章值得你那么认真地看吗?认真看了以后你就能做好研究吗?所以我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是比较轻松的,我不要求他们做文献综述。但是,我要求他们使用文献。使用文献是高度选择性的,甚至可以说是高度精准选择的。我们看文献,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超越,所以应该看文献里最新、最领先的成果。一篇文章可能一万字,但最新的东西可能就一句话。JamesScottWeaponsoftheWeak(《弱者的武器》)有四百多页,当学生时,我们也许可以看得细一点,作为学者,我们不需要看他讲的那些很具体的故事,只要知道日常形式的抵抗的定义就够了。只要充分尊重、充分理解人家这些已经有的、最新的成果,就够了,因为那就是他的极限。如果你的研究突破了他的极限,我们哪怕只是突破他一点点,就很好了。我们在做文献研究的时候,尤其在投稿的时候,都要明确这一点。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cb35d7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