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10 00:2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色,戒》自己的故事

《色,戒》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初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女主角王佳芝是一名爱国大学生,她和学校戏剧社的同学们密谋使用美人计暗杀汉奸政府高官易先生。在诱捕猎物的过程中,她跌入了一张由激情和猜疑编织而成的大网中,最终因一念之差而功败垂成。

李安凭借改编张爱玲同名小说《色,戒》拿下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由此引发的话题让张爱玲再次成为在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个让她来来回回写了28年的故事,也引发了众人对故事本身更多的遐想。
大体看来,意见分为两派,一是认为《色,戒》的现实故事原型与发生在上世纪30代末的一桩政治暗杀有关。主角是服务于中统特务机构的爱国女子郑苹如和已经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丁默邨。另一种看法是《色,戒》投射的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忘年之恋。我以为,她说的不过是自己的故事吧。
熟悉张氏小说的人知道,张爱玲是一位即使窗外发生革命,也只写今天咖啡撒了一桌的女子。对于政治、斗争这些属于男性世界话题,她是漠然的。她所热衷的人性的幽暗意识、女性族群间的勾心斗角使得她的作品即便在艺术上有再大的成就,也因其无法具有训示性而始终位列文学史的边缘地位。这也就不难解释,即使上个世纪40年代张氏小说风靡上海,直到几十年后的文学史里,都难以看到她的踪影。因为大文学典律的道德伦理将她的作品斥为庸俗主题写定了她很长一段时间不被接纳或是不被载录的命运。但因张爱玲的书写中闪烁出的人性深刻又让她的作品轻而易举地与真正的通俗小说相区别,并能超越某个时代的特定解读,有了经典的特质。具有现实意义的当下事件于她的作品而言,实在无关痛痒。
极端个人、自我的张爱玲相信的是荒凉的美学,繁华的文明世界只是过眼云烟。正如她在《倾城之恋》的序言里写的: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于是,生命于她,也不过是我们惟有临摹图案,以及一凄凉屈服。而她的笔端世界存活的也是一个个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正统意义上的文学书写被张爱玲还原为影像的时代,男性的声音被谱写成女性的喧哗,大历史被篡改为琐碎的平常。在她自我建构的世界里,民族历史和国家革命的大主题,自然被轻易地排除在写作之外。
再看看《色,戒》,这则故事与现实世界的刺杀案又有多大的关联呢?
而那段让她刻骨铭心的忘年之恋才是心底可能的答案吧!?正像她的书名里用的”—经历过声色犬马,才知道生命的界线。
1978101日,也就是《色,戒》出版的半年后,一篇题为《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评〈色,戒〉》的文章刊登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我同意不用世俗道德的标准来批判文学作品。作家可以采取非道德超然态度写作,但分析到最后,作家还是会有各自的道德立场。不是所有不道德的题材都值得写,作家在取舍之间仍应有其原则。西方文学批评有一桩影响是不太好的。文学批评家(尤其今日欧美的文学批评家)常特别重视还没有被人写过的题材,认为写人所不敢写的题材就是突破。但不是所有的不道德的题材都可以写或应该写。作家如果故意标新立异,特意发掘不道德的题材,也许反而会毁了自己。至少我认为,歌颂汉奸的文学——即使是非常暧昧的歌颂——是绝对不值得写的。因为过去的生活背景,张爱玲女士在处理这类题材时,尤其应该特别小心谨慎,勿引人误会,以免成为盛名之瑕。文章贯穿着作者强烈的道德评判,且不论这个批评标准的是非曲直,但文章中因为过去的生活背景隐晦的言辞多少证明故事的来源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感经历。情感终归只是情感,政治标签于张爱玲实在莫名。面对小说发表后纷沓而至的指责,她最终忍不住写下《自己的文章》作为回应。因为汉奸之说,实在是她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

倒是之后三毛根据张爱玲的生平写下的剧本《滚滚红尘》来的到位。故事里关于女作家沈韶华与为日本人工作的文化官章能才的部分可以看作三毛对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解读,而其中更有相互呼应的情节设置与《色,戒》遥相呼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593374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f9.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