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不等于爱

发布时间:2011-11-24 08:3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溺爱不等于爱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爱的解释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对溺爱的解释是:“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从现代汉语的语法上分析溺爱的解释----过分宠爱。是爱的一种,过分宠爱可以理解为偏正短语,也就是给爱加上了定语,而且不是别的词儿而是过分,过分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话、做事)超过了一定的程度或限度。那么,现在对溺爱可以这样理解:(对自己的孩子)爱过了头,既然是过了头,说明就不是适当的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爱也越来越深 ,进而孩子就成了家里的皇帝或公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手不伸口不张的也为数不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变成这样呢?写到这里不由得我想到了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难道说要想孩子早日懂事的首要条件是先让自己家变成穷光蛋吗?没必要。关键是家长怎样去对待孩子?与其说做孩子保护伞,还不如教给孩子怎样使用伞,你不可能永远在孩子身边;与其说给孩子买许多做人道理的书让他读,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多帮助你做些家务,不能让孩子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其说给孩子买健身器材让他们运动,还不如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身体又体验生活,同时也能知道家长的钱不是他花钱时所想到的那钱是很容易就挣来的;也让他们知道挣钱的艰辛、工作的压力、社会的险恶 。对孩子的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千万不能让孩子有这样一种想法:“没钱时就让爸妈去银行去取”。他一直认为银行是他家的,随用随取,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以前我在公交车上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的父亲喝醉了酒,给儿子讲他以前小时候是如何地苦,没衣服穿、吃不饱饭,成天都是饿着肚子上学,回家后还要干重活。他本想借此教育儿子要俭省着花钱,谁知一向不知钱是如何挣得的儿子伤心而诚恳地对爸爸说了一句令人吃惊的话:你饿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吃肯德基呢?爸爸说那时候不是咱家没钱吗?嗨! 我当什么呢,“没钱怎么不去银行去呢…….。”咱且不说故事的结尾如何,就针对孩子的这句话:没钱怎么不去银行去呢?是否应该让家长们清醒:让孩子知道银行里那些属于自家的钱是怎样来的呢?是否也让孩子走出温馨而舒适、和平而无压力、单纯而无纷争、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紫禁城呢?是否也应该让他们学学电视里张国立所扮演的“康熙”到“民间”去私访几次呢?否则,他一直会认为银行是你家的,没钱取了就能花,冷了就开暖气、热了就开空调,饿了就去吃肯德基,这些都是他在爸妈的呵护下所过惯的生活了。

日子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活着,不管外面的天是否塌下,只知道自己有爸妈,爸妈有银行卡,插入自动取款机,花多少就按几个阿拉伯数字.这样以来,他还愿意吃苦吗?还能吃苦吗?一只整天在大米堆的老鼠会去啃书本吗?一个整天吃蜜的孩子,别说让他吃药,就是让他喝白开水,他会干吗?但是不忆苦,又怎能思甜呢?如果某一天你不能挣钱了,儿子能自己照顾自己吗?古代有这样一位皇帝,某年某月末日某地遇天灾,农民颗粒无收,官员上报皇帝要他开仓放粮,昏庸的皇帝竟说了一句: 他们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吃肉呢?

从古代的昏庸皇帝想想上边提到的那个孩子,“没钱不能去银行取吗”?是否应该令家长们考虑: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是一味的顺从孩子吗?是应该一直去代替孩子做一切本该他自己做的事吗?大学生去报到时,家长们都是像保护皇帝一样地屁颠屁颠地把孩子拥在其中.到宿舍后,家长又像奴隶一样给孩子铺床叠被,打热水,买盒饭,递送零食等等.就这样有时还招来了“皇帝”的责骂:怎么还没弄好啊!我坐的屁股都痛了.在家长们终于做完最后一件-----给孩子买了几件换洗的内裤之事后, “皇帝”又下了圣旨:别忘了在卡里给我冲钱啊!这样的孩子是家长所期待的吗?孩子到学校是干吗的?是学习的吗?这样学习能上去吗?将来能找到工作吗?就算你能给他用钱买个工作,他能干好吗?能干长久吗?如果他不想干了怎么办?难道你会…….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出门远行怕儿子受饿,特地做了个大饼,又一想,如果儿子不知道吃怎么办?于是在饼上挖了个圈,把饼套在儿子脖子上,儿子饿了张口就吃,于是母亲放心的走了,当她回到家时儿子却死了。原来儿子只吃了嘴边的饼,其它地方的用嘴咬不到而饿死了。如果做母亲的以前让儿子多做些家务也不至于连转一下饼再吃的能力都没有吧?

呼吁为人父母的大人们请给孩子一片发展的空间吧!别再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啦;快给孩子一个鱼竿吧,千万别再给儿子活蹦乱跳的鱼啦;尽快让孩子去独立生活吧!要不然他又该唱--------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我的爸妈就变老啦. .

我听说聪明的农夫喂牲口时,总是把不好的料放在牲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吃到的地方,据说这种办法胜过给他拌上等草料放在牲口嘴边的效果。那么在我们教育孩子时,能否从喂牲口草料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呢?

我一向喜欢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我最喜欢神雕侠侣,《神雕侠侣》中最喜欢杨过。

参加工作后,自己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也看到或听到了许多其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使我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杨国与小龙女之间的师徒关系。

看过《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当时杨过从全真教到古墓师从小龙女。小龙女让杨过睡寒玉床,说是有增加功力之效,当时杨过也是不理解。睡在冒着寒气的寒玉床上会有什么功用,莫不是姑姑故意和杨过过不去?这就是杨过当时的想法。

许多的老师也有这样的苦恼:“自己的言传身教不被学生理解”。还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好好学习吧!难道老师会还你们吗?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不适合阳国有一样的想法吗?当你教育一个学生的时候,他背地里总是有这样的想法:“老师就是爱和我过不去”。我们让学生背东西,他们会说背这些有用吗?我们让学生写作业,他们会说老师我们的作业多死了!学生不愿做或做不完时,于是就形成了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在此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昨夜不值得多了我也认为没用,不要看到学生就让他们学你这一科。关键是变“让他学” 为“他要学”。不要在作业上追求量,要求质。不要搞题海战术,否则,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战。

回头再说杨过与小龙女。后来,杨过与小龙女走散了,杨过孤独的来到了华山之巅,在这里巧遇上了洪七公。洪七公为试探杨过,让其守护洪七公睡觉 ,杨过觉察到落在洪七公身上的雪花没有融化,原来洪七公在睡觉时也在运功、修行。这是聪明的杨过回忆起当时小龙女让她睡寒玉床的情景,方才悟出小龙女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自己在睡觉时也养成运功底御寒玉床的寒气,以达到睡觉时也在练功的效果。

各位老师,我们做教育者每天的苦口婆心、言传身教,学生不理解时,我们要有耐性不能心急,更不能用不理智的手段对待学生。试问,学生中能有多少比杨过聪明的呢?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嘛!

我们的责任不就是交给他们知识,让他们把身上的毛病逐步改完、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孩子吗?

-----写给学生的话

学校是供人学习知识的地方,是通向康衢大道的桥梁,是聚集天下英杰的磁铁,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场所。学校在古代成称庠或私塾或学堂,这是与当时社会发展有关系的,这里不做深究。

孔子,一直以来被教育界所推崇。因为孔子是古代教学的始祖、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尚可场所也没有笔墨纸砚和教材。都坐在大树底下,孔子坐中间,彬彬有礼的对弟子进行口耳相传的讲学,他的弟子座四周,聚精会神的听。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孔子有了3000个弟子,其中有名气的就有72 。如颜槐、子路、子贡、曾参等等。后来通过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整理,一部被儒家乃至全社会所是为经典的《论语》出现了。

对比现在,我们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不好好学习能行吗?在古代,文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人少吗?车胤读书囊莹边、江泌家贫称月寒、文宝苏秦悬刺骨等等。在这些文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冰天雪地里通过月光照着白雪而读书的江泌。想象我们在日光灯的照耀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夏有风扇、冬有暖气,还有阳春白雪的文章《论语》等等作为我们的教材之一,而我们却下出了下里巴人的文章,对得起谁呢?希望聪明的同学们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来学校干什么的?想想外出打工的父亲、任劳任怨的母亲为我们无私奉献了多少精力和心血?为了能让我们好好学习,什么苦都能受、什么好吃的都是等我们过星期回家再吃。

睡梦中的同学们,快点醒来吧!快点投入到学习中来吧!汗牛充栋的文章等你去欣赏。

有时候,老师绞尽脑汁让你们学知识,而有的同学还在暗地里说老师别有用心,不要等了,拿起知识的武器比任何锋利的刀剑都有杀伤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在文学的殿堂中建造出自己的一座黄金屋。

做有思想老师

《孙子兵法》上有这么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行管理,也如打仗一样,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你付出的汗水将付诸东流。反之,如果摸清学生心中想什么?想要什么?你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总之,教师要对自己教育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要做有思想的老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带着还不会说话的小儿子上山砍柴,看了一会儿农夫就已经汗流浃背,于是就脱掉了外衣,在放衣服的时候,忽然想,我这么热难道儿子就不热吗?于是给儿子也脱了一件,继续砍柴,过了一会儿,还是热,就又脱了一件衣服,这时候儿子哭了起来,农夫就对着儿子说:不要哭了,乖儿子,待爹给你脱了衣服就不热了,于是农夫又给儿子脱了一件衣服。当这个农夫砍好柴穿上衣服,去抱儿子时,发现儿子已经死了。农夫感觉自己砍柴热,儿子肯定也热,他只是从自己的感觉去考虑儿子的想法,而不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儿子的冷暖,所以儿子哭是农夫就以为是热哭的原因,于是就一件一件的给儿子脱衣服,就算再抗冻得孩子也受不了啊!儿子不冻死那才算怪呢?自己永远感觉不到别人的心理感受与内心的想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有的老师对学生整天的批评教育、还把自己气的不得了、累得夜不能寐、忙得顾不上吃饭,结果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没有被学生理解的教育是失败的。这一切皆是由于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知道学生的想法是什么?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学生讲话?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教育的失败。所以,不懂得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的教师就如同上面的农夫害了自己的儿子那样,断送掉学生的美好前程。

因此,做教育者一定要时时刻刻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不然,你是不会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你的劳动是不会开花结果有收获的。甚至会引起学生对你产生反感。我所教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位男学生,在前几天因为上课犯了错误被我训了一顿,看着学生知错就的做法我很高兴,就说以后老师对你要严格要求,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啊。他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他还是有犯错误的情况发生,于是我就见一次说他一次,生怕他不学习,谁知我从其他学生口中得知,这位学生竟然说我总是和他过不去,总是找茬和他作对。当我知道了这一切之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行为,肯定自己有做的令学生不满意的地方、肯定自己的教育方法运用的不适合。我从这件事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班里有一名以前上课表现不积极的女学生,在一次上黑板听写词的时候,我说她的写的字写得很漂亮,进步很大,想不到就是这么几句自己不在意的话,却对这名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动力,以后的每堂英语课,都能聚精会神的听讲、踊跃的发言,成绩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把这两件事做了一下比较,我认识到了掌握学生心理活动是多么地重要啊!你批评他、对他进行教育固然是对他好、是对的。可是,作为初学生,逆反心理是比较强烈的,他是理解不透你的良苦用心的。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是要人哄的、是要人疼的、是要对他们进行表扬的。现在我才明白教育学生不能用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方法教育学生,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根据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方法千百种,为何只眷恋“批评”这一最不令学生接受的手段呢?对于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初学生来说,切不可动用强制的手段对其进行教育。选择赏识、鼓励、暗示的方法,用委婉的语气,让他们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教育之花方能硕果累累。

于是我自己告诉自己:遇事不可心急,要冷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要做有思想的老师。

做有思想的老师,将是我的追求!

 怎样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

“我是一个小宝宝,上课双手要摆好。小眼睛看着老师,小嘴巴不说话。说话先举手,才是一个好宝宝。”这是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儿歌。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是灌输式。做题要按照老师所给的标准答案,老师据此给你打钩或打叉。你不按要求做就上不了重点学校,上不了大学。从童年被训练到20多岁,学生早已习惯了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不需要有多少创造性发挥,也不允许有创造性发挥 。有人说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是“把没有文化的奴隶培养成有文化的奴隶”。这句话可能会遭到非议,不过,你可以想,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如果只会按标准、按模式去做,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失去创造性。

咱们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证明丧失创造性的后果是什么。

古代有墨守成规的故事令我们思考;有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有八股文这一害人不浅的毒液至今令我们心有余悸;影星菲利普,小时候模仿卓别林,达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境界,自己也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妈妈的一番话才解救了后来的菲利普---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当菲利普的妈妈看到儿子不能自拔的时候,就问自己的儿子:“你是谁?”菲利普诧异的回答:我是您儿子啊!哦!原来你不是卓别林啊?妈妈回了一句。正是这一句“原来你不是卓别林啊”成就了后来的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如果菲利普不听从妈妈的话,恐怕很难有今天的辉煌。

再回想我们的管理,领导的话不听就是不服从命令、家长的话不听就是不孝、丈夫的话不听就是不忠,这不正是古代的“君为臣纲、父位子纲、父为其纲”的延续吗?教育又何尝不是呢?不按老师的思路就是歪路,甚至是死路。因为有的老师就是不允许学生有和自己不同的答案。难道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学生说得都不能对一次吗?一道题果真就没有第二种解题的方法吗?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学生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了,讲的知识都学会了,那又怎么样?顶多是老师的翻版,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思想吗?我们的教育还会发展吗?

要想使教育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更新观念,让我们的学生主体从负螺旋状态向正螺旋状态转化。

我们切不可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整天找自己缺点的环境中,有人就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让学生写自己的优点,大部分学生都说自己没有优点,写自己的缺点时,都能找出好几条来。这就是学生为何没自信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得起来吗?这令我想起了《才智》这本杂志中关于蔡琴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说的是,当蔡琴在爱情事业双双陷入低谷的时候,他的朋友为他写了225张记录着蔡琴优点的纸条。让蔡琴把这些纸条装进一个瓶子里面,朋友对蔡琴说:“我们不是恭维你,你的这些优点是你以前给大家的印象。从明天开始,你每天起床后从这个瓶子里拿出一张,看看纸条上的字,你就对自己有信心了。”第一天她看到的是“乐观”、第二天她看到的是“聪明”、第三天她看到的是“有歌唱天赋”第四天、第五天……。也不知从哪一天,蔡琴开始微笑了,告别伤痛,蔡琴带着信心和歌声再次走上了舞台,她的事业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而我们教师呢?大多是让学生找自己的缺点或是问学生今天又犯什么错误了,然后,有的教师就大放厥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受教育后的心情更沉闷、情绪耕低落。恰恰忽略了学生固有的优点,我们为何不像蔡琴的朋友对待蔡琴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呢?为何不能让学生也找出他们自己的优点从而向蔡琴一样迎来学习上的第二春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c5d55b804d2b160b4ec0f7.html

《溺爱不等于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