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发布时间:2017-07-27 08:24: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根据《南通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上级有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人才强教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战略,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推行了更加有力的人才培养举措,使全市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为海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确保了我市教育在南通、全省的领先地位。2005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的光荣称号。20063月在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评比考核中获得了高分,200612月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市。20082月在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评比考核中再获好评。三年来,中央、省、市有关媒体对我市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关经验和成绩给予了广泛关注。

一、统一思想,规划引领,尊师重教氛围浓烈

多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规划,切实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2006年海门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海委发[2006]13号),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认识,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局和学校除了制定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外,还专门制订出台《海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海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具体明确了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的目标和措施。教育局、学校每年都有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和总结,确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二是建立了明确有效的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何新同志担任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陈志平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基础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纪检监察室、教研室、教科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并在人事科设立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党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指导联系学校开展工作,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学校也相应地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亲自抓,总负责,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局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列入局对学校综合考评方案,列入校长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体系,按照《南通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做到年初有目标,中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评价。局每两年对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学校进行表彰奖励,明确相关申报条件,坚持评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006年有15所学校,2007年有16所学校获得了这一荣誉。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实施了《海门市教育局关于严肃人事纪律、规范工资发放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市区直属学校调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实行培养费补偿的通知》,对有关人事借用、暑期教职工调动等热点问题,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人事工作的严肃性,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队伍保障。对教师考核层面上,加强对教师个人工作的评估考核。制订下发了《海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40条(试行)》,《关于印发〈海门市中小学教师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海门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常规》等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工作的常规管理。每年度局都要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意见,围绕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并做到程序规范、过程透明,对教师年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是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能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既了解学校工作,更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学习、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在市领导的关心下,多年来,我市没有欠发教职工工资现象,全市教师工资实现了由市财政统一拨付,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原标准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得到较好的落实。为了解决提高标准以后教职工住房公积金问题,市政府于2005年月专门召开办公会议,并形成了教师的住房公积金与所在乡镇机关公务员同步解决的会议纪要,在2006年下发的《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中更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每年教师节,市四套班子领导都能率有关部门领导慰问教师,每年教师节用于教师专项奖励的经费在50万元左右。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组织召开并出席教师节庆祝大会,给全市教师提要求和希望,表彰奖励功勋教师和先进教师,号召全社会尊师重教。2007年举办的“感动海门的教育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和2008年的“向海门人民报告”进行实况转播,庄严隆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赢得了一片赞誉。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能按照市里的模式庆祝教师节,既表彰奖励先进教师,也为教师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在教职工编制偏紧的情况下,我市已连续五年搞了教职工提前内退和编外休养,总人数在1200人左右,教师内退期间的工龄、教龄连续计算,内退期间工资不打折,遇国家调整工资时正常调资。这一政策的出台,既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又有利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

二、措施扎实,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实效明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着重抓好四个工程

一是“铸魂工程”,培育优良的师德师风。

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章立制。在大力宣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海门实际,制定实施了《海门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制订了《海门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及其处理办法》,对教师师德和日常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底线要求,对违反十不准规定的,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另外,我们还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针对极少数教师中出现的从事有偿家教和营业性家教的现象,及时制订出台了海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家教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教师从事家教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2006年局对《海门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及其处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家教管理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出台了新的《海门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在职教师家教管理的意见》和《海门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师中推行日常行为十不准要求的意见》,并加大了教育管理力度。《海门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在职教师家教管理的意见》被南通市教育局转发,向南通六县市推广。

2.典型引路。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师德建设正面宣传教育的力度,先后集中进行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陶师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社会敬佩的老师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2005年,我们在深入开展向张炳华同志学习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各校都开展了师德典型的评比表彰活动,树立了身边的师德典型。局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和评选,产生了15名海门市师德标兵,并利用第21个教师节隆重举行了师德标兵表彰暨事迹报告会,奖励每位师德标兵空调1台。其中5位同志作了真实生动的事迹报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各中小学教师代表全程参加了报告会,5位同志的生动事迹给每一个与会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了扩大教育面,我们对整场报告会进行了全程录像,在局城域网提供下载,并刻录成光盘,免费下发到全市各学校。并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系统教职工向师德标兵学习。2006年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为主题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师节表彰了10名功勋教师、12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2008年组织全市教师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把爱的种子植入教师的灵魂深处。今年以来,全市有8名教师分别获得了全国优秀教育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园丁奖等重大表彰。我们还加大对优秀教师群体的宣传,利用海门教育电视台、教育城域网、《海门日报·教育周刊》等媒体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弘扬了正气,树立了良好的教师群体形象。目前全市7000多名在职教师中绝大多数同志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地辛勤工作在教育岗位上,海门教师队伍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是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肯吃苦,能奉献的优秀知识分子群体。教育系统在近7年的教育行风测评中年年处先进行列,教育局连续7年为一类单位(先进单位)。

3.强化监督。利用工作检查、日常调研、督导评估等机会,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研究等形式,加强对师德建设的专题调查和研究,200620072008年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有关举报师德行为失范的来信来访,我们严格按照信访处理办法,程序规范,及时处理。对违背师德行为的教师及时帮助教育、惩诫。对那些情节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将师德表现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首位,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名师工程”,培育优秀骨干教师群体。

三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教战略,加大了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上称之为市级以上教育骨干,下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市级以上教育骨干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调动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造就了一批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需要的教育教学专家,构建了海门教育人才优势,把海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海门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建立了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目标体系,先后制订了《海门市名师发展中心建设计划》(海教人[2006]4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海门市级以上教育骨干队伍建设的意见》(海教人[2006]49号)。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培养方法、培养措施。通过理论先导、名师指导、科研引导、舆论倡导等途径加快了海门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步伐。2005年全市进行了第五届教育骨干的评选,2006年又发文评选了首届校级、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7年下半年又启动了第六届海门市级教育骨干的评选。我市教育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培养层次更加鲜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2006年下半年我们把海门市所有学科带头人和部分优秀骨干教师纳入南通市第三梯队名师培养对象,把名师发展中心的首批成员列入南通市第二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并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签订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协议,自2006年暑期至今共举行了十多次培训活动,对每位成员都进行了个性化指导和设计。

2.规范选拔、培养程序。市级以上教育骨干选拔培养的程序是个人申请,选拔培养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两年评审一次,大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按上级规定及时做好推荐选拔工作。县级骨干教师一般在片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一般在县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县级名师研修班学员一般在海门、南通市两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二、三梯队名师培养对象中选拔培养。实绩特别突出的可破格选拔。

3.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相关职能科室、各级各类学校能充分发挥海门市级以上教育骨干的专业特长,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他们从事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为他们提供施展专业才能的机会。绝大多数教育骨干都能积极主动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赋予的工作任务并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育教学效果好。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勇于承担学科组、备课组的教研任务并在其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上3节校级以上示范课或研究课。能承担一定的教育科研任务,主持或参与教科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年至少写出12篇质量较高的专业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并在市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能积极参加市(县)级教研、教科活动,勇于承担各级教研活动的组织、指导、交流等任务,每年至少上1节片级以上示范课、研究课或作1次辅导讲座。能积极参加每年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青蓝结对等活动,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发挥了专家指导作用。

4.加大考核力度。市级以上教育骨干除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进行正常管理外,市局和相关学校还要对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每年进行平时动态考核和年终集中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平时动态考核,主要是对出现师德问题(如违规家教、以教谋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乱收费、有赌博等违纪违法行为等),或当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达不到同轨班级上游水平以及不愿意参加市局组织的送教下乡、青蓝结对等活动,或者不愿意上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者教科研没有成果的市级以上教育骨干,由市局视情给予取消相应的荣誉称号、年度不再享受相应的奖金或扣发相应奖金等处罚。年度集中考核,是在个人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由学校和市局分层进行考核。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海门市级以上教育骨干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设立政府教育特殊津贴的通知》精神,对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骨干教师兑现了相应奖金,而考核不合格的即相应荣誉称号,并不再享受当年的奖金。

5.提高福利待遇。一是政治上优先培养。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交流、进修,按规定可以报支的费用由所在学校给予报支。市级以上教育骨干中积极要求入党的,各级党组织给予重点培养,符合入党条件的,优先及时吸收入党;学校在岗位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市级以上教育骨干倾斜。二是经济上给予补贴。从2003年开始,获得海门市级以上名校长名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的,除颁发荣誉证书外,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该项奖金或津贴在年度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给。所需经费,是直属学校的由局与学校各负担一半,乡镇学校的全部由局负担。200320042005年度,局用于教育骨干履行职责的奖励经费达到120多万元。2006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执行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设立政府教育特殊津贴的通知》(海教发[2006]79号),提高了奖金兑现的标准,并全部由教育局发放。三是生活上主动关心。学校能主动关心市级以上教育骨干的工作与生活,改善办公和教科研条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夯基工程”,打牢师资队伍建设基础。

20029月,我市作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我们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

1.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领导。教育局建立了教师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进一步放大师资培训处功能,抽调人员成立课改办公室,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报告,组织课改通识培训,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参与面和受益面,为教师培训提供质量保证。设立了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经费均由教育局支付。近两年,用于教师培训的资金累计达760万元。参加培训的教师在1万多人次,基本实现培训的全覆盖。

2.做实教师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两年来都印发了海门市教育局暑期干部、教师培训计划,规划、协调好市、校培训工作,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培训任务。组织了年度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今年组织开展了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为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积极完成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的规划、申报工作,及时报送了相关材料,督促基层学校准时安排学员报到学习。今年暑期组织参加20个南通市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共有450人参加培训。还举办三次名师发展中心成员培训,南师大专家、教授为学员和市优秀骨干教师作了专题讲座,并在名师发展中心成员上课、说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并举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实施教师学历达标和提升工程。制订了教师学历达标和提升工作的计划,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我们提出小学师资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师资研究生学历有新突破的培养目标,通过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到2008年底,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99.73%、97.48%、97.51%、91.57%。对取得高一级学历的教师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用于教师学历提高奖励的资金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07年用于奖励学历提升的经费达25万元,比上年高出30%

4.健全和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一是强化三大载体,加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课改手拉手。每所直属学校都要与一定数量的农村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市区学校成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连续两年市区六所直属小学向全市村小实行一日开放,全市村小教师都接受了一次高质量的现场培训。第二建立教育共同体。直属学校以校为单位、农村以片为单位、教研室以学科为单位构建城镇高位平台”“农村联动平台两大阵地,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第三建设书香校园。支持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二是建好网上培训平台。开通了海教论坛,以各类教育共同体为单位开设了分论坛,发布相关案例、经验文章、科研论文,使之成为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培训的网络中心。海教论坛挂靠于朱永新教授创办的教育在线,它的影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三是深入推进校本研修。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人事和业务的领导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校本研修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坚强有力的管理体系、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和档案整理机制,并要求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本着以校为本、研训一体、面向全体、追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业务科室对各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同时还在海教在线上推出了校本研修专题帖,开辟了名师在线专题帖。通过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领雁工程”,培养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三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干部动态考察机制,坚持正常考察、年度考察与阶段性考察相结合。实行校级领导述职述廉制度,对政绩平平、群众意见大、不称职的,视情况分别进行诫勉谈话、岗位交流、降职、解聘的处理。今年根据海教发[2007]76文件精神,局党组分10个考察小组对全市中心中小学校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考察。通过公开述职、民意测评和民主推荐等方式,对各级各类学校校级领导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和学校运转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局党组重新聘任初中校长32人、小学校长37人、幼儿园园长12人、成教校长22人,其中新提拔校长12人。通过竞聘,重新聘任了初中副校长67人、小学副校长79人、幼儿园副园长9人,其中新提拔副校长22人,落聘副校长3人。通过规定程序及时充实调整全市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为我市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年来,我们还十分重视抓好校长的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我市结合实际,改进方法,拓宽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内容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校长培训新路子,形成了集中培训,岗位培养,立体展开的新格局。

一是市内外结合培训。连续五年来,我们借助江苏教院、华东师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东北师大名教授的力量利用暑期对一把手校长和机关干部120多人,进行封闭式提高培训,全面提高了校长们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可能,对骨干校长、优秀校长进行重点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了150多人次分期分批到山东、辽宁、广东、海南、上海、北京等 “新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考察,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回,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是城乡校长结对帮扶。我们坚持开展了课改同行手拉手活动,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介绍了我市课改同行手拉手做法。在结对帮扶期间,市区学校校长每月至少要有一次赴帮扶学校指导工作,对帮扶学校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制订出治疗方案。两年来的结对帮扶,使接受帮扶的薄弱学校在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通过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制度,也提高了薄弱学校校长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我市校长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乡镇校长挂职锻炼。我市2006年下发了试行挂职锻炼工作的文件,现共有一百多名乡镇学校的正副校长赴城区11所中小学进行挂职锻炼。我们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乡镇中小学校级领导到市区相应的直属学校挂职学习一次。

四是城乡校长俱乐部。2006年我市中小学校长俱乐部成立.成立以来,开展了以专题研讨为核心的校长沙龙活动,校长们在论坛上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分享智慧,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结成了共生共赢的学习共同体。

三、大胆实践,勇于改革,不断增强队伍建设的源动力

200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校长聘任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真正在全市教育系统实行校长聘任负责制,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改革完善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改革新教师录用办法,实行凡进必考,把好新教师入口关。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两年来对新教师实行凡进必考。招录条件、进人计划、考核程序、考核办法等内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和公示。按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举办教育人才市场,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搭建平台。对新教师全面实施试用期制度,组织对新教师的试用期培训,试用期结束后,按照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聘任。今年6月完成了对2008296名上岗新教师试用期满的考核,并于8月中下旬组织07年试录用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2008年共有296人就业,今年参加考核的有293人,未考核3人。考核优秀94人,良好2人,合格195人,基本合格9人,不合格3人。我们对基本合格以下及未考核的15人作了“暂缓进编,继续试工”的处理,对考核等第为合格的人员半年后进行业务测试,如果业务测试不合格将作暂缓转正定级处理。

2.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把活工资和地方岗位工资和预算外收入可分配部分全部作为浮动进行再分配.局通过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咨询相关专家,相继出台了《地方岗位工资实施指导意见》、《关于加大学校内部分配改革力度,对活工资等通过考核拉开档次发放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为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坚决打破铁饭碗,对师德缺失、教育水平低、教学业绩差的教师,学校有权视情况分别给予缓聘、待岗、转岗和解聘等处理。目前学校对教职工的考核评价办法逐步科学合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坚持城乡师资均衡化发展。近两年来,我们还采取行政措施,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向市区直属学校流动,出台了《关于市区直属学校调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实行培养费补偿的通知》,通知规定,补偿对象为调出骨干教师的乡镇学校(含在乡镇的完职中)。补偿标准为小学每人3万元,初中每人5万元,高中每人6万元。补偿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本校教师的教育、培训、不得挪作他用。确保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今年调入市区直属学校48人,其中27名教育骨干实行了培养费补偿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出发,我局还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支教工作。下发了《关于建立和推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和试行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分期分批组织市区直属初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在两年多时间里,支教人数已达150多人次,被支教学校20多所。

4.评聘分开进行了初步尝试。坚持评聘分开原则,做好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工作。部分学校的高级教师岗位进行了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到岗位不兑现职称工资。认真执行南通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后管理的规定,以学校为主体,加强教师的职后管理,局加大了工作督查的力度。目前,全市教师的职称结构更趋科学合理,基本满足了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还有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再创新业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bdfc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0.html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