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1-09 08:0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5.1

受产量增加、需求下降、美元升值以及地缘政治纷争等因素影响,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尤其是11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后,国际油价更是出现了10%以上的暴跌。截止1216日,纽约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为55.97美元/桶、60.46美元/桶,比今年最高点分别下跌47.8%47.7%,创下近5年多来的最低点。

一、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分析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基本因素,主要指市场供求;二是非基本因素,包括美元汇率、资本投机以及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

(一)基本因素分析

2014年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与需求明显不平衡,供大于求的特征十分突出。

1.“页岩气革命”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大大增加。今年全球主要产油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保持稳定并有一定的增长。在北美地区,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本土石油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当前美国石油日产量约1150万桶,接近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的产量,达到近30年来的产量巅峰,这种状况使得昔日的石油消费大国目前可以解禁石油出口,进而导致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发生剧变。在西亚北非地区,利比亚石油产量比外界之前的预期上升得快;伊拉克石油产量虽没有出现大幅上升,但过去几个月石油出口规模有所增长。俄罗斯产油量也在增加,9月俄罗斯石油产量1061万桶/日,逼近19871148万桶/日的最高纪录。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全球石油供应总增长为280万桶/日。

2.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石油需求下降。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除美国经济复苏较为稳定清晰之外,欧盟经济仍深陷欧债危机之后的泥淖之中,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显著放缓,日本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全球市场石油需求变得疲弱。欧佩克已连续多次下调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国际能源署也将2014年国际原油日均需求增长量下调了20万桶/日,至每日70万桶。2014年全球石油消费9133万桶 /日,增速仅为7.66‰,只有20131.4%增长率的一半左右。

(二)非基本因素分析

1.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加速升值。金融危机后,“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非常规气开发活动空前繁荣,投资和就业持续增强,制造业回流,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美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目前美联储已宣布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加息预期愈发浓烈,美元指数大幅飙升。过去 3 个月,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 7%。由于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按照经济和货币规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属于反相关关系,美元走强,原油价格将走低。

2.众多投机资金做空油价从中牟利。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冲基金规模不断拓展,且在原油期货中的配置越来越高,基金在原油期货中的做空行为对原油期价下跌产生越来越重的推动作用。当前从全球投机资金操作动态来看,受油价下跌影响,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财富管理基金在内的投机资金不断消减美国原油期货的多头仓位,同时大幅增加空头仓位。据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市场中有大量的行权价为90美元的卖出期权,合约规模接近5000万桶,头寸非常大。随着油价跌破这些价位,投资者被迫对冲头寸,进而加剧油价跌势。

3.不同的政治纷争及利益考量致使“限产保价”措施难以实行。油价下跌,许多产油国利益受损,但由于政治纷争及利益考量,很多都不愿实行“限产保价”措施。首先,由于海湾国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欧佩克难以达成影响油价的一致意见。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石油产量占欧佩克总产量的 1/3,对其他中东国家夺取其市场份额一向保持高度警惕,再加上其采油成本较低,对油价持续下跌的容忍能力远超过其他产油国,因此多次拒绝“限产”提议,具有“以价格战保护市场”的意思。其次,为维持预算平衡,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伊朗、俄罗斯需要油价分别保持在每桶 140 美元和 100 美元,低于这个水平,将对这些国家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由于乌克兰事件和伊朗核问题而引发的对立,出于削弱俄罗斯、伊朗以及委内瑞拉等“反美”产油国的需要,美国对低油价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促使他们坐到谈判桌前。对此,沙特与美国还互有需要。美国目前着手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行动,使沙特获益。作为回报,沙特维持、增加石油产量,将削弱伊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具有“以价格战打击政治对手”的意思。再次,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和多种技术的加速发展对传统石油形成巨大的市场压力,对未来全球油气供需可能形成颠覆性威胁。油价下跌将压缩页岩油气的利润空间,压制资本市场对勘探开发油砂、页岩油、致密油、生物质汽柴油等非常规油气项目开发建设相关的投资热情,进而达到遏制“页岩油气革命”威胁的目的,具有“以价格战遏制竞争对手”的意思。

二、对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的预判

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过3轮较明显的下跌,但每次下跌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出现反弹。但本轮下跌与前三轮下跌不同,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是从经济长周期看,在经历了差不多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主要经济体中,除美国出现较明显的复苏外,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核心国家增长缓慢;日本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中国、印度等其他新兴发展体经济增速放缓,这说明即使过了5年多时间,世界经济整体上还没有从深刻的结构性危机中走出来,仍将维持弱势增长。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形势不太好,石油需求整体上也好不了哪里去。

二是“页岩油气革命”对国际传统原油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仍将继续。尽管油价目前跌至页岩钻探成本线附近或以下,但还没有出现页岩油生产企业大规模破产潮。况且,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效率的提高,非常规油气生产成本还会有下降的空间,对传统原油价格的承压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当前尽管伊拉克、乌克兰东部局势不太稳定,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相互制裁,但全球主要原油资源国家或区域安全情势总体上相对平静,对石油市场影响不大。再加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健全,地缘政治较量逐渐转入幕后,地缘政治与安全因素对石油市场影响作用日益弱化。

四是近年来日益增强的金融监管压力正在使多家大型投行开始削减甚至退出部分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已逐步淡出原油期货。这大大削减投机资本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炒作,使国际油价波动更加趋于理性,难以再次出现大幅度反弹。

五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家或组织对“限产保价”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欧佩克组织中科威特、卡塔尔、沙特等国家已明确表态说在明年一季度前不会减产,可见全球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综上所述,未来国际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不排除继续走低的可能,至于能低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成本因素。从经济规律看,任何商品不可能在成本线之下运行太久,且距离成本价格的最大跌幅不可能超过20%左右。目前全球原油采掘成本价一般为45—60美元/桶,总成本约为55—70美元/桶。占美国原油产量55%的页岩油的平均成本要高于传统原油,价格为68美元/桶。也就是说,目前56美元的国际油价已经跌破了大多数传统油气企业的成本价格。二是减产因素。当前海湾国家有充足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用以支撑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低油价危机,但像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一些过度依赖原油出口收入的国家正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境地,如果油价仍持续下跌的话,主要产油国进行减产保价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本轮油价下跌的底部很难再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低跌至30多美元,初步预计本轮下跌的底部应该在45-50美元之间。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综合来看,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有利也有弊,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方面

1.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于我国这样的消费大国来说,相当于大规模减税,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压力和能源成本,降低其它大宗商品(包括天然气、煤炭)的成本,增强大多数需要以原油作为原材料或燃料动力的行业,如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据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美银美林集团调查,在国际油价下跌30%后的第一年,我国GDP将因为油价下跌而增长0.5%

2.有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成本,减轻通胀压力。研究测算表明,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影响越来越大,近20年来油价变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程度增加了3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原油价格上涨10%,将导致我国CPIPPI分别实际上涨0.31%0.83%。成品油价格上涨10%,将导致CPIPPI分别实际上涨0.43%0.91%。反之,能源价格大降,必然带来CPI下降,这对于成本传导能力较弱的企业和对物价更为敏感的困难群体居民,无疑是极大利好。

3.有利于降低原油进口成本,为我国加大原油进口,增加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国际原油市场定价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2013年我国进口2.82亿吨原油(1吨约等于7桶,折合20.6亿桶),国际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我国就能节省20.6亿美元的成本。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估算,由于油价下跌,2014年我国将节约250亿美元的原油进口成本。另外,当前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量仅够使用不足9天,商业石油库存可用14天,全国石油储备总共可维持22.7天,远远低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最低战略石油储备要求。眼下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油价降到5年来的最低,正是加大进口,补仓石油战略储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4. 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提供操作空间。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产品配置不合理,能源价格相对较低,造成能源过度消耗,浪费严重,并导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价格已到非改不可地地步。但由于能源关系到国计民生,能源价格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到普通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另外,从我国历次的能源价格改革来看,由于时机的不成熟与方式方法的过于粗放,多次价格改革的结果造成了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发部分居民的抵触情绪。如今,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由此带动的物价下跌,均为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较大的缓冲空间。

(二)不利方面

1.进一步强化国内通缩预期。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低于2%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连续33个月处于负值区间。12月汇丰PMI指数初值为49.5,半年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引发外界对我国经济进入通缩的担忧。原油不但自身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而且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也是中下游较多能源化工品种的主要母产品。原油价格下跌,不仅意味着输入性通缩增强,还会拉低国内其它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带动国内整个物价水平下降,进一步强化国内通缩预期。

2.产生“能源逆替代”,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能源替代”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相互替代使用。从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称为“正替代”,反之则称为“逆替代”。“能源替代现象”能否在实践中出现,主要取决于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比价关系。目前我国这些能源比价的关系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而天然气较石油价格偏低,较煤炭价格则偏高。假设在不受强有力的行政约束以及各种能源可以自由转换的情况下,从成本角度看,用户的最佳选择肯定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如今,我国天然气价格是节节升高,而煤炭、石油价格却持续下跌,两者一比较,原本使用天然气的用户会优先选择石油或者煤炭,从而产生“能源逆替代”现象,抑制天然气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与我国提出的“降煤、稳油、增气”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主要思路不相符。同时,低油价可能会带来全社会对石油消费的增加,使高耗能产业获得复苏的机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

3.不利于能源行业的扩大再投资以及新能源、煤化工等石油替代产业的发展。首先,从原油上游勘探开发上看,油价越高,原油勘探开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就越有动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再投资。油价大幅下降后,原油勘探开发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将大幅减少,会使得企业不得不在维持现有投资状况下,调整投资计划。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11.02%6.2%;中海油第三季度油气收入下跌 4.6%。其次,目前国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偏小,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大,与石油、煤炭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若油价下降,消费者对新能源追捧的积极性将受影响,倾向于依靠便宜的煤炭、石油作为动力;对于投资者而言,风电、光伏的投资热情也将打折扣。以煤制油为例,国际油价回落到60美元/桶以下,国内煤制油产业将不具备盈利条件。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油价下跌可能使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新能源和替代性能源的投资下降,不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刘满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b6e847a32d7375a517800d.html

《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