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沈从文专练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沈从文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我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至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像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四叔是一个长子,人又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什么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
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得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
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什么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我们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地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地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拿把我,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
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唯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四叔,湖南乡人呼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对最小的姑母的称呼。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写及城里闹“时疫”,既交代了“我”和大哥下乡的缘由,也衬托出下文乡村生活的美好。
B.文章两次写到满姑到后院坎上偷桃子,既突出了满姑的调皮淘气,又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
C.“我”到的乡下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可谓“乡村温柔的诗性记忆”
D.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和拟人的写法,形象地突出鸡不怕人的特点;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答案: B 解析: B项,“又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曲解文意,满姑偷桃子主要突出的是满姑对“我”的疼爱,不能理解为反衬了“我”的天真无邪。故选B 2.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①结构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②暗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③人物上,表现了“我”的淘气和“四叔”的温和;④主题上,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关系,表现了“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
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结合“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分析,四叔剪去了辫子,暗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结合“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分析可知,表现人物形象,写出了我的“淘气”和四叔的和和气气。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开头提及四叔的“辫子”文中写四叔担“我”去乡下的途中又两次提及“辫子”,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表达“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歌颂了美好的人情关系,为下文写满姑偷桃、四叔照鱼,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表现淳朴的人情关系的事情做铺垫。
3.文章叙述的角度和语言都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①文章采用有限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和下乡经历为叙述线索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述语言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称四叔为“四满”、称小姑为“满姑”,其他的如“一百二十里蛮路”“他一路笑大哥不济”“拿把我”等都是凤凰的地域性方言,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③自然质朴的叙述风格。文章语言不矫不饰,娓娓道来,一如作者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一一向读者自然展现,具有冲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叙述角度及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叙述的角度,指讲述故事的视角和立足点。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外视角、内视角等。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
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有限视角一般指小说叙述角度的一种,相对于全知式视角而存在,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出现。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和下乡经历为叙述线索叙述故事,如“我”见识可满姑偷桃、,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事情,采用有限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文章的乡土气息。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自然质朴的叙述风格。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使文章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身后楼梯有小小声音,一个男小孩子手脚齐用的爬着楼梯,“小姨,小姨,婆婆睡了,我上来一会儿好不好?”女孩便走过去,把小孩援上晒楼。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 他们是逃难来的,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五岁大的北生。胡胡涂涂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武昌城还被围着,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到此地以后,一家人就找寻了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武昌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北京军官,二哥在上海教书。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过一会,从里边有桃花树的小庵堂里,出来了一个小尼姑,手上提了一个篮子,越过大坪向河边走来。这小尼姑
走到河边,慢慢的卷起衣袖,各处望了一会,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从提篮里取出一大束青菜,一一的拿到流水里乱摇乱摆。因此一来,河水便发亮的滑动不止。小尼姑把菜洗好了,又用一段木杵,捣衣裳,捣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摆几下,于是再提起来用力捣着。小尼姑在水边玩厌了,便提了篮子,走回去了。 小尼姑走后,女孩岳珉望到河中水面上,有几片菜叶浮着,想起这小尼姑的快乐,想起河里的水,远处的花,天上的云,以及屋里母亲的病,这女孩子,不知不觉又有点寂寞起来了。 她记起了早上喜鹊,在晒楼上叫了许久,心想每天这时候送信的都来送信,不如下去看看,抱着北生下楼。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想到刚才咳出的血,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
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脸,女孩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毛老表来接我们,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爸爸莫非已动身了!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卜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女孩岳珉便站到房门边去,装成快乐的声音:“姐姐,大嫂,先前有一个风筝断了线,线头搭在瓦上曳过去,隔壁那个妇人,用竹竿捞不着,打破了许多瓦,真好笑! 女孩岳珉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的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 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小孩走过姐姐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亲,“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头下!”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
“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北生拍着手叫着。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品写了“楼上”与“楼下”两个不同世界。“楼上”的世界,自由,灵动,充满生机,有生命感;“楼下”的世界,单调,沉重,充满苦难,给人压抑感。 B. 小说对小尼姑望风筝、洗青菜、捣衣裳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小尼姑的天真和欢乐,女孩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逐渐地趋于平静。 C. “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脸,女孩就勉强笑着”体现岳珉为了安慰母亲而强装快乐;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体现岳珉面对死亡阴影的无奈。 D. 结尾处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里通过父亲的死与急切的期待的强烈对比,表明岳珉等人的等待是徒劳的,由此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答案:
B 解析: 题中B项,“心绪逐渐地趋于平静”错误,原文“想起这小尼姑的快乐,……这女孩子,不知不觉又有点寂寞起来了”。故选B
5. 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看风筝”表达了对亲人回归的期盼;②“风筝”象征战乱时代下层人民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③飘摇不可捉摸的风筝暗示故事的悲惨结局。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物象的作用,答题时找到出现这些物象的语段,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此题“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写看风筝,风筝从城里来,表达小女孩对家乡的思念;“先
前有一个风筝断了线,线头搭在瓦上曳过去”,意味风筝很多,结合前面的象征意义,写出漂泊无家可归的人很多,写出社会的动荡局面;结尾“果然从天井里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写风筝依然在空中摇摆,意味着,小女孩还和原来一样,暗示人物悲惨的结局。 3. 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静”为题的好处。6分)

答案: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孤寂中毫无希望地静静等待;②营造一种静穆的气氛,衬托出作品中的人物无援无助的悲伤情绪;③是小说的一条暗线,贯穿全文;④突出主题,寂静掩藏下的饱经离乱之苦的沉重。
解析:此题考核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注意从标题和文章的内容,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命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等角度作答,文中“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写出小女孩一家在孤寂中毫无希望地静静等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加之尼姑“为什么这样清静”对自己不宁静内心的反衬,衬托出作品中的人物无援无助的悲伤情绪;结合文章战乱频仍额社会环境,写出寂静掩藏下的饱经离乱之苦的沉重,突出主题;“静”在文中多次出现构成文章的暗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260f30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a.html

《2020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沈从文专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