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大全

发布时间:2020-02-03 03:15: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常见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之”;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今,关心,在意,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今,违反自己的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今,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今,进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今,通行无阻。

8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今,不得志。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今,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今,没有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志趣和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勤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今,变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今,不正当的结合。

97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101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从事”;价格低廉。

102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103多谢:古,多多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今,很感谢。

104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105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106逢迎:古,迎接,如“蹑履相逢迎”;今,奉承,拍马。

10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10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109诡辩:古,骗人的话,如“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今,无理狡辩。

110交通:古,交错相通,如“叶叶相交通”;今,运输业总称。

111结束:古,整装,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今,完结。

112具体:古,具备形体,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今,不抽象的。

113绝境:古,与外界隔绝之地,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走投无路之处。

114开张:古,开放,不堵塞,如“诚宜开张圣听”;今,开业。

115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116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117平方:古,平整,方正,如“石苍黑色,多平方”;今,相同数的乘积。

118亲戚:古,父母兄弟等亲属,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成员。

119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120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121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122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123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124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在忠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125无论:古,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条件连词。

126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牺牲玉帛,弗敢专也”;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12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12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12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13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131以便:古,以便带来便利,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今,表目的的连词。

132以往:古,从……,向……,如“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今,过去。

133以为:古,把……当作,如“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今,认为。

134因而:古,趁着,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今,表结果连词。

135于是:古,在(到)这,如“不能进于是”;今,表承接。

136约束:古,盟约,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限制。

137指示:古,指出,给……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今,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38智力:古,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今,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135会议(会计):古,聚会商议;136聪明:听力视力好;137独立:单独站立、超凡;138光景:光阴、大概;139横行:纵横四方;140莫非:没有……不是;141慷慨:意气昂扬;142从容:语言得体;143风流:有功绩有文采;144经济:治理国家;145中间:当中夹杂;146秋天:秋季的天空;147三尺:剑,法律条文;148虽然:即使这样,可是;149同志:志向情趣相同;150文法:法令条文;151无赖:无所依恃、无聊;152无日:没有多少日子;153影响:影子和声响;154丈人:老人;155政治:政事;156青春:春天;157提纲:抓住要领;158文章:法令条文、文采;159消息:消失和生长;160鱼肉:残害和欺凌;161丈夫:成年男子;162前途:前面的路途。

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常见文言虚词练习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母立于兹

2

子何恃而往

如太行、王屋何

却看妻子愁何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叫嚣乎东西,

4

良乃入,具告沛公

度我之军中,公乃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成以其小,劣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皆出于此乎?

6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不出,火且尽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且焉置土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示赵弱且怯也

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7

若使烛之武见秦师

若水之归下也

若入前为寿

8

某所,而母立于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

后世必为子孙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霓为衣兮风为马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君翻作《琵琶行》。

何以伐为

1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盘盘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

知他今宵在哪里?有梦也难寻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舟不可入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缚者曷为者也?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2

以刀劈狼

余船以次俱进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木欣欣以向荣

固以怪之矣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余是以记之

13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击沛公于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因而至前

因遗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4

以其无礼于晋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青,取之于蓝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赵氏求救于齐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15

竖子不足与谋

吾与徐公孰美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与斗卮酒

失其所与,不知

无乃尔是过与?

16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故木受绳则直

《论语》六则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此则寡人之罪也

17

楚之南有冥灵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此五者,邦之蠹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8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代百司之职役哉?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夫晋,何厌之有

君将哀而生之乎

公将鼓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1. 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如,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仅”,如:不啻增二十倍焉;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吗”,如:吾射不亦精乎。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就停止”,如:臣请三言而已矣;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是“罢了”、“就是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10. 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做连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11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做状语,译为“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此为何若人也?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办”、“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如:问女何所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为”的格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为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如,可得闻与?

19,可以,由助动词和介词组成,做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相当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如,可以无悔矣;与“可以”同类的结构还有“足以”、意思是“是用来”或“能够”,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以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对付”,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如市义奈何?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怎么办”,如,虞兮虞兮奈若何?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3然则,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接分句,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何时而乐也;表示转折,同“然而”,意思是“但是”,然则北通巫峡。

24若夫、若乃,由动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说到”、“像那”、“至于”,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5是故,由介词“故”加代词“是”构成的介宾结构“故是”的倒置,以示强调,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由代词加副词构成,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如,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6是以、是用,介宾结构“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强调,做连词,表示顺承,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敢用是为怨望。

27孰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表示比较,意思是“哪赶上”,如,为两郎童,孰若为一郎童也,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哪如”,如与其坐而待毙,孰若起而拯之。

28孰与, “与……孰……”的倒置,“孰”是疑问代词做充当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与”及其宾语做状语,意思是“……与……比谁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词组,义同“何如”,做谓语,表示反问,“怎么能”,如,百姓是,君孰与不是?做连词,表示选择,意思是“不如”,如,惟坐待亡,孰与伐之,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与孰”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意思是“跟谁……”,如,正气丹心孰与俦。

29谁者,由者字结构作主语加疑问代词作谓语组成的判断句式的主谓倒装格式,以示强调,意思是“……者是谁”如,谁为哀者?

30谁何,谁能奈何,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说,“谁”通“孰”,“何”通“呵”,指诘问,如,今我垒上,谁何不绝。

31虽然,由转折连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然”复指前一分句,“虽”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即使)是这样,但是……”如,善哉,虽然 ,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胜。

32遂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示承接,意思是“于是就”,如,遂乃研核阴阳。

33所自、所从,“所”同“何”,由疑问代词“所”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倒置,做状语,意思是“从哪里”,如,抚军不忘所自;乃令吏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4为……所……本是动 词加“所”字结构组成的动宾结构,后“所”虚化为助词,遂为表示被动的格式,故“为”乃读wéi。“为”

后可引出主动者,也可不引出,如,恐为操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

35未几,否定副词加不定量数词构成,意思是“没有过多少时间”、“没多久”,如,未几,敌果舁炮至。

36无何,由动词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没有多长时间”、“不久”,如,无何,宰以卓异闻。

37无乃,也作毋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意思是“岂不乃是”,做状语,表示猜测,意思是“岂不是”、“莫不是”、“或许”、“只怕”、“恐怕”,如,无乃不可乎?

38无非,意思是“没有什么不是”,如,所见无非牛者。

39无所,意思是“没有……的”,如,财物无所取。

40相与,表示双方共同的关系,意思是“互相”、“彼此”或译为“一齐”、“共同”,如,卒相与欢。

41向使,表示假设,意思是“假如”,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2行将,表示未来,意思是“将要”,如行将为人所并。

43要之,意思是“总之”,用于总结全文,引出结论或点明要旨,如,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44以为,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意思是“使(让)……成为……”如,舜以为乐正;由动词加系词构成的兼语式结构,只是兼语省掉了,意思是“认为是”,如,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由介词加动词构成的状谓结构,介宾常省略或前置,意思是“把(拿、用)……作为(当作)……”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由连词加动词构成,“以”顺承前一动作,相当于“而”,“为”译为“作”、“作为”、“成为”,如,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45已而,做副词,表示时间,意思是“不久”、“随即”,如,已而得舟,避渚洲。

46犹若,意思是“仍旧”、“仍然”、“还是”,如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47于是,由介词加代词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或补语,要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如,于是(在这时)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虚化为连词,表示因果承接。如,于是废先王之道。

48有所、有以,表示“有……的”、“有用来……的”。如,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9无所、无以,如,河曲智叟无以应。

50至于,由动词加介词构成,做谓语,意思是“达到”、“到”,如,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虚化为介词,同“至”,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虚化为连词,表示转折,可不译,如,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

51之谓,由复指宾语的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宾语前置,“之”虚化为提示宾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多用来总括判断。后边无宾语时是一般宾语前置,可译为“说的就是……”如,夫子之谓也;后边有宾语时是兼语式宾语前置,意思是“叫……为……”也可译为“把……叫做……”如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类的“之”也可视为主谓之间表示强调的助词。

常见虚词归类

1. 古代汉语里的程度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程度达到极至的副词,主要有极、最、殊、太、至、尤、颇、绝、良、孔等。相当于现代的“最、很、非常、特别”等。如:

感我此言良久立。

值得注意的是,“颇”作程度副词,既可表程度达到极至,又可表程度轻微;“良”既可作程度副词,也可作情态副词。

2) 表程度加深的副词,主要有“愈、益、弥、兹、滋”和“加”等,译为“更加”。如:若是,弟子之惑滋甚。

注:“益”还可作时间副词,表示“渐渐”。

3) 表程度轻微的副词,主要有稍、少、略、颇。译为“稍微”、“略微”。如: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注:“稍”在上古作“渐渐”讲,唐以后才有“稍微”义。

2. 范围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全体的副词,有“皆、咸、悉、毕、俱(具)、既、举、并、尽、遍、凡”等。凡译为“总共”,其余为“全、都”。如:

宋人已成列,楚人未既济。

2) 表共同的副词,有“共、同、并、相、互、相与”等,译为“共同、互相”。如: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 表限制的副词,有“但、第、仅、独、唯(惟)、特、直、止、徒、才”等,译为“只、只是、仅仅”等。如: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注:“仅”在唐以后,又可以强调“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如: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 情态副词主要有哪些?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和状态的副词,主要有诚、实、信、良、果、必、固、故、特(直)、反、乃、顾、尚、犹等。意义较复杂,必须根据上下文意来翻译。如: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以为犬良我友。

天地果无初乎?

以上可翻译成“的确、真的”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可译为“必定、一定”等。

蔺相如固止之——是“坚决地”

固不如也——是“本来、原来”

广故数言欲亡。

河南,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直堕其履圮下。

以上可译为“故意、特地”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以上可译为“反而、却、竟”

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以上可译为“还、仍然”

4. 时间副词主要有哪些?

1) 表示动作行为过去曾经发生: “已、既、业”等表示已经发生,可译为“已、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尝、曾”表示曾经发生,译为“曾经”如,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初、昔、曩、始”等表示追溯过去,可译为“当初”。如: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2) 表示动作行为刚刚完成,主要有“才、适、始、甫、方、向”等,可译为“刚、刚才、才”等。如: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 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主要有“正”和“方”,可译为“正、正在”等,如: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4) 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要有“且、将、方、行”等,可译为“将、将要”等。如: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 表示动作行为终于发生,主要有“终、遂、竟、卒”等,可译为“终于、最终”等。如:遂成竖子之名。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 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事情发生, “遂、乃、即”等可译为“就、于是”等,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旋、寻、已、已而、既而”等可译为“不久”。如: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7) 表示动作行为的迅速,主要有“立、疾、急、亟、速、趣、卒(猝)、卒然、暴、奄”等, “立、疾、急、亟、速、趣”可译为“快、赶快、立即”等,如: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也。

急击勿失。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卒(猝)、卒然、奄”等可译为“突然”,如:雍水暴益。

狼奄至。

五万兵难卒合。

8) 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主要有“姑、且、暂”等,“姑”和“且”可译为“暂且”,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暂”较复杂,可根据上下文意来确定。如:

广暂腾而上胡马,因推堕儿。(突然)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短时间,一会儿)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刚)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暂且)

9) 表示动作行为的巧合,主要有“会、适、正”等,可译为“恰巧、恰逢”,如:

会天大雨,道不通。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10) 表示动作行为的长久,主要有“永、长、久、素、宿、常、恒”等, “永、长、 久”等可译为“永远、长期”等,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兹可谓一劳而永逸,暂费而永宁也。

“素、宿”等可译为“平素、一向”等,如: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常、恒”等可译为“经常”,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 表示动作行为的渐变,主要有“渐、益、稍、稍稍”等,可译为“渐渐”,如: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5. 频率副词有哪些?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发生,主要有“数、亟、骤、频、屡”等,可译为“多次、屡次”等,如: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宣子骤谏。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连续,主要有“重、又、更、复”等,可译为“再、重新”等,如: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有复言令长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6. 否定副词

1) 表示叙述的否定,主要有“不、弗、无、莫、毋、勿、未、匪、非、靡、微”等,可译为“不”,如: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注:“未”和“靡”有时可译为“没、没有”;“非”和“匪”在否定判断句中应译为“不是”,如: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

此非君子之言。

2) 表示祈使的否定,主要有“无、毋、勿、莫、弗”等,可译为“不要”,如:

毋妄言,族矣。

急逐弗失。

7. 语气副词

1) 表示揣测,主要有“盖、殆、或、其、岂”等,可译为“大概、恐怕、或许”等,如:今具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2) 表示反问,主要有“岂、宁、讵(巨)、庸、独、其”等,可译为“难道”,其中“庸”宜译为“哪里”,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

吾事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表示祈使语气,主要有“愿、其、唯”等,可译为“希望”。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无斩

8. 表敬副词

1) 表示自己的谦下,主要有“敢、窃、伏、猥”等。如: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庙最称。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 表示对人的尊敬。

“请、敬、谨“等,它们后面的动词是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如:

徒属皆曰:“敬受命。”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幸、惠、辱、猥、枉、垂”等,它们后面的动词是对方发出的,表示自己承受了对方的恩惠,或者表示屈辱了对方发出这样的动作行为。如:曩者辱赐书。

愿丈人垂听。

常见文言文句式例析

1.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3. 刘备天下枭雄。

4.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选校网 www.xuanxiao.com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cd716a25c52cc58bd6beb1.html

《古今异义词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