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与点评

发布时间:2019-03-12 21:14: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与点评

 

教学实录

导入

教师跟同学们聊自己十一岁时,在生物课上偷看《红楼梦》而得雅号“刘姥姥”的故事,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隐含了“红楼”信息。接着利用表格,对比“现实中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家”,简洁明了地渗透了“自传性质”的小说背景,不着痕迹地诠释“小说大都是虚构的,但有生活的影子”,给学生揭开了进入《红楼梦》的神秘面纱。最后,教师又简要介绍了贾母“独爱”之女贾敏去世,贾府接“心肝宝贝”外孙女黛玉进京的故事背景。就这样,教师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推开”贾府大门。

关注标题

1. 板书标题,做到“完整”

不仅板书了课题,还板书了作者及其朝代)

2. 关注标题,一箭“三”雕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读课题我们马上会知道这个情节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是——

生:王熙凤刚刚见到林黛玉。

师:非常好!这是贾府的第一次家族大聚会。那么在这个情节里,在这个场面中还有谁?

生:丫鬟们。

师:“鬟”(板书)字很复杂,上面这部分读biāo,表示毛发,看到由这一部分构成的字,你就要想到是跟毛发有关系的。跟丫鬟一样表示女仆的还有——(生答:媳妇、众婆子)“媳妇”的“媳”(板书)是这课的生字,请你举起手跟我一起写一下。(生跟着老师示范书空)

师:在场的还有贾母的“嫡亲孙女”。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嫡亲”吗?

生:有血缘关系的。

师:不全对,“嫡亲”是血统最亲的。在封建制度下,一字之差,亲疏有别——不是“性别”哦!林黛玉是外孙女,叫贾母外婆、姥姥,嫡亲的孙女叫贾母奶奶。嫡亲是最尊贵的——在封建时代。(生纷纷面露了然状)

师:在这么大的一个场面当中,作家曹雪芹聚焦的那个人物是谁?

生:(齐)王熙凤。

师:他是通过哪些方法塑造王熙凤这个人物的?

生:(齐)外貌、语言。

师:非常好!还有寥寥几笔的——动作。咱们把这样的直接描写可以称为——正面描写(板书)。

点评:这个入题非常“漂亮”!一是读标题统领人物、事件,形成故事结构——利索;二是利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厘清人物关系——简洁;三是结合生字词(符合实际需要的,如“鬟”),讲授知识,突出学段特点——高明。

聚焦外貌,与众不同地阅读思考、与众不同地朗读尝试

1. “跳读”与“细读”,想办法让学生“看见”

师:孩子们,你们在预习的时候,这三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最难懂?

生:(齐)外貌。

师:难懂怎么办?

生:查字典。

生:多读几遍。

师:刘老师的建议是跳过去!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

师:请问王熙凤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能不能快速地用一个词写下来?

生:(纷纷)高贵。富贵。

师:很好!同学们虽然“跳读”,但是不妨碍你对王熙凤的整体印象,这就是跳读带来的整体感,所以跳读非常重要哦。可是,跳读会错过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还原“细读”,品一品。你们看(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朝阳五凤”的“朝”在这里读cháo,是向着太阳的意思。请问,对比刚才被我们跳过去的内容,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生:现在比刚才的更加生动形象。(师:生动形象。具体地说,你指的是“服饰”的什么、哪一方面?)服饰的形状。

师:也就是“图案”出来了。

生:服饰的质感表现出来了。

生:服饰的细节写出来了。

生:服饰的颜色写出来了。

师:图案、质感、细节、色彩出来了!王熙凤——工笔细描的王熙凤就出来了,就站在你前面了。这就是细节带来的画面感。同学们,王熙凤是一定要让你看得见的,对不对?在红楼梦当中王熙凤每一次出场打扮、穿戴都不一样,每一次你都一定能在人群中看到她。

点评:学生觉得“难读”,老师就得教。老师一教,就不难了,这就是“得法”了。刘老师做到了——有策略地教。“跳读”——跳过一些内容——可以形成整体印象,但是会遗漏精彩的细节;“细读”——读出细节所表现的画面感。

2. 探幽,发现“看不见”的

师:可是在王熙凤的身上还有一些不容易被看见的信息,你要睁大眼睛,继续扫描。(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学生齐读)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藏着什么?

生:“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三角眼”就让人感觉好凶的样子。

师:“丹凤眼”是非常漂亮的,是吗?

生:是。但是“三角眼”,还有“吊梢眉”,让人感觉有点刻薄。

师:你们真有一双慧眼!“美丽”之下看到“刻薄”!他是从眼睛和眉毛发现的,还有吗?

生:我看到了她“粉面含春威不露”。她面上有点“粉”,(师:“粉”是表示温和对吧,如“春风”)但是她却含着一些威风没有露出来。

师:非常棒!在温和里面你还看到了“威严”。王熙凤的威严虽然藏在她的外表底下,但是明明白白地写在别人的身上。能不能快速地在全文当中找到依据?

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师:好一个敛声屏气,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大气不敢出。举起你的手,跟我一起写“敛”(板书),左边“佥”表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右边反文,又读什么?这个反文它过去是这样写的(板书),上面这个是棍子,下面是人的手,就是用暴力的手段让别人闭嘴,让所有的人闭嘴。这怎样?厉害啊!

生:这说明王熙凤的气场十分大。

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你默想一下王熙凤的出场。曹雪芹就是通过这些巧妙的手法让你发现她。我知道还有同学找到线索了。是吗?

生:“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她如果是地位比较低的是不敢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这样做的,这个“笑”说明她的地位很高尚。

师:是“高尚”准确,还是“高贵”准确?(生:高贵)这位同学不但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依据,而且会表达。

生:“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句话说明她很有权势。

师:非常好,高明的读者一定是这样的,联系上下文来阅读。

3. 尝试与众不同的朗读,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

师:同学们,王熙凤的出场与众不同,王熙凤的打扮与众不同,王熙凤的登场与众不同,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与众不同的朗读呢?听刘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想象王熙凤的形象,等一下要告诉我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播放进场音乐“京调”)王熙凤要出场了。(老师和着“京调”节奏,朗读王熙凤的外貌)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联想到了平时一些领导人物出场很有气势的样子。

师:把生活当中的人物带出来了,这就是联想、联结生活。

生:我感觉她像一只狮子一样,很威武、很威风,还披着大红袍,很华丽,很华贵。

师:你不但会读,还读出了画面感,真好!我觉得,有些地方你就是要读出声。读出声,你才会更有感觉。我跟你们一起读。我读上半句,你读下半句,我读第三句,你读第四句……(“京调”再起,但节奏慢一些)

(师生一起读)

师:好不好玩?王熙凤不但要你看得见,她还要你听得见。

点评:凡有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是块“硬骨头”,啃不动则是“鸡肋”、啃得动就是“牛排”!作者对王熙凤的精气神以及文化、审美刻画无不蕴含其中。刘老师讲究策略,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一是发挥其自身对《红楼梦》的研究功底、语言表达功底和朗读功底,唤醒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享受文学审美带来的乐趣;二是由易到难,由“跳读”到“细读”到“戏曲化朗读”层层推进,让学生欲罢不能;三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连接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聚焦语言,对比阅读、移情表现

1. 一品“刚口”:用“减法”对比阅读

师:在这个情节中,王熙凤一共四次开口说话。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幻灯片出示)。其中两次她是“携着”黛玉的手说了一长串的话,我们来看她到底要说什么。先看第一处(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自己安安静静地默读,王熙凤向谁、表达什么意思。你要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生默读批注)

师:同学们眼力真好,很快就浏览好了。我先请一个还没发过言的。

生:这是王熙凤向林黛玉表达的,第一句话说她既漂亮又可怜。

师:她的意思是先“夸奖”再“同情”。还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她看贾母这么喜欢林黛玉,她说这些话都是为了讨贾母欢心。

生:她还向其他人说她要罩着林黛玉,叫他们不能欺负她。

师:好个“罩着”,警告别人,表明自己的地位。

师:总结下大家的意见,有的话是对黛玉说,有的话是对贾母说,还有些话是对其他人说,有点警告的意味。

点评:作者把王熙凤的话写在那里,需要读者去琢磨,琢磨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听出“弦外之音”。刘老师用一个问题“向谁表达什么意思”来开启学生的“琢磨”之路;又让学生在默读默会中写下自己的理解,免得让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凋谢”。

师:她只要这么说就行了吗?既有了夸奖,又有点心疼,也有了讨好。那她为什么还要说这一句话(幻灯片出示“况且这通身气派……”一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快速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生:王熙凤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是要夸林黛玉。

师:还是夸林黛玉。只不过——

生:我补充一下她说林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刚才老师也说了“嫡亲的孙女在那个时候是比较尊贵的”,所以她要再夸,从“外面”夸到“里面”。

师:好一个从“外”夸到“内”的,从“外亲”往“内亲”夸。非常好!有道理,又有想法。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作者是要写出王熙凤的精明。而且她这么夸的话,也是要讨好贾母。

师:对王熙凤的一句话,就有这么多“解读”。这个王熙凤很精明。她的精明一定不止这样,如果你考虑一下她的身份,再考虑一下在场的人,我想你会有新的想法。(学生思考)

师:你来暂且充当下林黛玉,我来当王熙凤,你的琏二嫂子。其他同学,你们都是尊贵的嫡亲孙女——尊贵要有尊贵的样子。(学生坐端正,倾听)“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我只夸她,请问嫡亲的孙女们,你什么感受?

生:我会非常嫉妒她。一个外亲的孙女都被夸成嫡亲孙女了,所以我心里会有点不开心。

生:我有点羡慕她,能被王熙凤夸成这样。

师:你也希望王熙凤夸你,对吗?

生:她如果这样夸,会引起所有人的不满。

师:我告诉你,王熙凤可不这样干。她若这样引发你们的羡慕嫉妒恨,她伤得起吗?你听她夸:“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儿我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嫡亲的孙女你们开心了没有?(学生摇头)还不开心啊?

生:不开心。

师:看来嫡亲的孙女不好伺候啊。黛玉你先下去吧。孩子们,少一些羡慕嫉妒恨、多一些开心吧。人家夸你呢。人家夸了外孙女,还夸了你们呢。请问什么叫“气派”?气派是指“气质”,还有呢——(生:派头)请问嫡亲孙女,外孙女身上这种“派头”和“气质”是谁给的?

生:(齐)贾母给的!

师:贾母。没有这么高大上的家族,哪来的千金小姐。所以王熙凤还在夸谁呢?

生:(齐)贾母!

师:那就叫做——

生:(齐)一箭三雕。

师:一石——

生:(齐)一石三鸟。

师:这王熙凤厉害哦!不只是这样,你看看她最后一句。贾母最心疼谁?

生:她的女儿贾敏。还有她的外孙女黛玉。

师:她疼贾母所疼,想贾母所想。你说王熙凤这张嘴怎么样?

生:厉害。

师:小说中的一个媳妇这样形容这张嘴,“二奶奶好刚口”(板书“刚口”)你们可以做做笔记。这张嘴啊,是“刚口”,绝对中国好口才。谁来站在王熙凤的立场来说这番话?

点评:红楼梦几百号人的语言中,唯王熙凤被誉为“刚口”。怎样引导五年级的孩子一探王熙凤语言的精妙?刘老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品味。在学生自由表达见解中,发现“教”点。然后采取对比策略,主攻第二句话。在与学生的对话交锋中,我们也领略了刘老师的“刚口”风采,使得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有了机敏而略带“侃”的文学味,使课堂生动起来。

生: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师:慢一点)我今儿才算见了!(刘老师配上“画外音”:外孙女高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画外音”:亲孙女高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画外音”:贾母高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画外音”:贾母高兴;其他人也高兴。两个世界都满意)

点评:“画外音”可谓画龙点睛!在师生们的阵阵欢笑中,多了一点思考,强化了对王熙凤“刚口”的认识。

师: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啊?

生: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生:我觉得她一句话表达这么多意思,真的很精明。

师:王熙凤很适合给我们上口语交际课。王熙凤的话还真是不好读懂,所以如果你把自己“摆”进去,一定就读得出来了。

点评:是的,无论读小说,还是读其他文章,都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入情入境,方能情动思生言发。当你仿佛置身于这次贾府女眷大聚会,又对小说背景、人物关系等有了一定了解,就更容易读懂了。

2. 二品“刚口”:用“加法”对比阅读

师:那么,她第二次携黛玉之手说的话,又向谁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一组派一个人说,请没有说过的同学说。

生:她说“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她,表明自己地位很高。

生:还有她告诉那些丫头仆人,你不能欺负林黛玉,如果你欺负了林黛玉,我就跟你干。

师:好个“干”!这是对丫头老婆子说的!有没有补充?

生:我补充他们的话。贾母很喜欢林黛玉。王熙凤这么说是想告诉贾母我也很喜欢林黛玉。

师:她补充了向贾母表达的意思。人物之间的对话一般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现在我给这段话做一个加法(幻灯片出示)。我需要一个王熙凤(一个女同学上台来)。我是林黛玉,你是王熙凤。你问我,我回答你。携着我的手。开戏了——

王熙凤:我妹妹几岁了?

林黛玉:12岁。

王熙凤:可也上过学?

林黛玉:识得几个字。

王熙凤:现吃什么药?

林黛玉:打从吃饭就吃药了。现在吃人参养容丸。

王熙凤:在这里不要想家。(林黛玉:嗯)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林黛玉:谢谢琏二嫂子。

师:同学们,原文当中为什么没有林黛玉的回答?

生:可能王熙凤问得太急了。林黛玉都来不及回答。

师:高明。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的言行是贴着人物的性格走的。

点评:这个理答,高!一是鼓励了学生;二是传授了知识(语文课传授知识非常重要,只是传授知识的方式要高明些);三是点出了思考的方向,启发了其他同学。

生:她很骄傲,在炫耀她的地位。

师:所以轮不到林黛玉回答。

生:这些只是在贾母面前说而已,并不是为了求她的回答。之前我看到电视剧,她是知道林黛玉吃什么药,所以才问的。

师:你太会学习了!学习就是生活,生活里面有电视剧,把电视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带进阅读中,而且你的表达非常有依据,非常自信。你说林黛玉的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

生:(齐)讨好贾母。

师:就是这样的。咱们换位思考。王熙凤是什么人?

生:(齐)管家婆。

师:王熙凤管的是什么?

师:吃的,穿的,管上管下,还管着贾母的心思。你说她会不在林黛玉来之前做功课?你说她会不知道林黛玉几岁?吃什么药?所以哦,孩子们,你看你们刚才的回答多精彩。读书就是这样,只要尝试对比,只要在角色中去体验,你就能读出人物的心思和情感。现在请一个“王熙凤”来说这句话。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哦。

生: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画外音”:黛玉感动)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尽管告诉我。(“画外音”:贾母感动)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画外音”:贾府的老婆们动也不敢动)

师:她说得巧,你读得好!王熙凤的话永远这样的一箭双雕。在课文中还有两处,对吗?在《红楼梦》中随处都有。欢迎同学们课后组团去讨论。

点评:这个入题非常“漂亮”!一是读标题统领人物、事件,形成故事结构——利索;二是利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厘清人物关系——简洁;三是结合生字词(符合实际需要的,如“鬟”),讲授知识,突出学段特点——高明。

由“正面描写”到“侧面描写”,留下问题,留下期待

师:现在想想王熙凤的出场。作者是让我们从正面看她的(生:动作、外貌),听她的(生:语言),观察她的做派,我们是这样认识王熙凤的,对吗?这种方法叫做——(生:正面描写)

师:红楼梦有120回。有人统计,王熙凤的正面出场高达到80多回。这说明正面描写是塑造王熙凤的主要方法。

师:请同学再次读课题(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课题当中明明有两个人物,而且林黛玉还是个“心肝宝贝”,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可是通篇都在写王熙凤,林黛玉只有寥寥几笔。你有什么疑问?

生:课题明明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王熙凤,为什么只写王熙凤,不写林黛玉呢?

师:也就是说,为什么没有林黛玉的描写呢?

生:题目中有两个人,如果读者没有读这个文章,只去看题目的话,肯定是以为主要描写两个人的。读一会儿以后会发现写林黛玉为什么只有寥寥几笔呢?

师:这就是作家塑造王熙凤的另外一个艺术手法。只要王熙凤出场,不管是“心肝宝贝”林黛玉还是“至高无上”的贾母,都成了她的配角、背景、陪衬。这种陪衬的手法,叫做——(生:侧面描写)

师:王熙凤永远站在聚光灯下。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一个听得见,一个听不见。曹雪芹非常擅于用这种作对比的方法写人。这就提示我们也要这样对比着来看人物。

师:今天我们是从林黛玉,一个千金小姐眼里来看王熙凤,明天我们又从一个平民老妇刘姥姥的视角去看王熙凤——她眼里的王熙凤会是怎样的呢?不止这样,在《红楼梦》当中,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人,都对王熙凤有不同的态度和评价。单单对她的“背后称呼”就是五花八门。(幻灯片出示)

生:凤辣子。泼皮破落户。凤丫头。猴儿。

师:这是贾母平时对她的称呼。她还有这么些称呼——

师:有人这么叫——(生:凤姐。凤儿。琏二嫂子。琏二奶奶)有人这么叫——(生:水晶心肝玻璃人儿)有人这么叫——(生:有名的烈货)有人这么叫——(生:巡海夜叉)有人这么叫——(生:夜叉婆)有人这么叫——(生:醋坛子)有人这么叫——(生:阎王老婆)

师:还有人连叫都不敢叫,伸着两个手指头说“这个主儿”……你对王熙凤又有疑问了,对不对?(学生思索)对王熙凤的认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里,怎么办?去读《红楼梦》吧!读懂了王熙凤,你就读懂了半本《红楼梦》。孩子们,课后你一定要回到原著,一定要去看看电视剧,看看影视作品,一定要去听听广播《蒋勋说红楼梦》,你一定还要去听听戏曲,同学们,功夫在课外。再见!

点评:温儒敏先生说,成功的语文课,是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除了老师自己要做个读书人外,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阅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读书有趣、读书有味、读书有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7ad68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9.html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