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

发布时间:2013-02-05 23:1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关大屋

——荔湾博物馆

作者姓名:黄晓丹 郭文智

指导老师:汤国华

写作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西关大屋是清末时期岭南的传统民居,是岭南建筑的精华代表作。它既在建筑艺术方西继承了历史的传统风韵,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建筑工艺之精华。本文对西关大屋的历史背景、平面布局特点、特色构件以及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于当代历史建筑的保育问题做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西关大屋 建筑特色 厅堂 岭南建筑

当有人问起,羊城中最能体现本地特色的地方是哪里。作为一个广州人的我,我会自豪地告诉他,西关。而在西关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当然要数西关大屋了。虽然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遮掩了昔日显赫一方的“西关大屋”,但是,当你走进西关,漫步在西关的小巷里,踏些早已陈旧的石板路进入那藏匿在现代化繁喧与浮华中的“西关大屋”时,你还是会怀念那段曾经的老广州的日子。

西关大屋的历史背景

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这导致了广州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接触世界的窗口和中心,商业经济发达。清代光绪中叶的数十年间,由于内城区已满足不了商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因此,城中绅士和富豪商贾们相继在被称为“西关”地域的城西门外太平街至泮塘一带的农村空旷区域购置土地,大量建造住宅,此为西关大屋大规模建设之始。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西洋建筑的传入,中西建筑的融台等阶段,使这一独具风格的岭南建筑逐步走向成熟。

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及特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关大屋一般为左右对称布局,位于中轴线上的是厅堂部分,每厅为一进,一般为两至三进。厅与厅之间用天井隔开。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首先是门厅,门厅是看门人坐的地方,经过一天井后,来到轿厅,轿厅也叫茶厅,是开敞式的厅堂,再过一天井才是正厅。正厅则是全屋的中心,这个厅高度最高,面积最大,是供奉祖先和家庭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接待特别重要宾客的地方,所以气氛也最为庄重。正厅后隔一屏门是头房,也叫长辈房,为最老的长辈居住的房间。尾房则是中轴线上最后一个房间,后墙没有开门或窗。

中轴建筑两侧的用房有偏厅、书房、卧室、厨房和楼梯间等。偏厅是家属生活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偏厅或书房面积不大,但房前会设有庭院,栽种花木等等,让人感觉怡然自得。客房、书房后则是偏房和楼梯间,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

从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可以看出,此平面对外相对封闭,而对内十分通透。厅和房主要通过廊道来连接,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厅是人们日常生活、会客等的场所,所以开间较大,可以体现西关富人的阔气,又符合人的自然心理。而房只是个人休息的场所,所以房间相对小很多,也能让人感觉比较踏实,隐蔽性强。总体布局细致而规整,符台岭南人的性格特点。而站在西关大屋里,虽然主要采光都是依靠天井,但明显光线不足。西关大屋开窗较少,对外较为封闭,我想是由于封建迷信里面所谓的北面开窗会漏财的说法,从而造成了西关大屋照明度不足的缺陷。还有一点,在西关大屋里没有洗手间,我很好奇以前的人是怎样进行沐浴的呢?据说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解决的。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真的挺难理解的,也许这也是当代越来越少人居住于西关大屋的一个因素吧。

西关大屋的特色构件

1大门“三件头”

我觉得大门“三件头”是西关最具有特色的构建之一,通过这三道构建,你可以感觉到前人的智慧,看看他们是怎样针对岭南气候,岭南生活方式做出他们的对策的。

首先,临街的第一扇门叫矮脚吊扇门,是四扇对开的小折门,门扇上部是各种图案的术雕通花,精美别致。这扇门对外街它是一个屏障,对内屋则既可保证屋内的隐私性,又可通风采光。

看过“外地媳妇本地郎”的人都会对西关大屋有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它的趟栊了。趟栊趟栊,开为趟,合为栊。趟栊是大门三件头里的第二件,位于矮脚吊扇门之后。趟栊是栅栏式拉门,由大圆木横向开合组成,横木的数目为单数,据说是因为民间传统习惯以单数为阳数。门上部设有轨道,下部装有滑轮。在趟栊的后部有时还会装上小铃铛,移动时,小铃铛就会响起来。那为什么要设置趟栊呢,这是由于广州的炎热气候所导致的。过去没有空调,如果只是设置一个门,一旦关上就没有办法进行通风,在广州这个炎热气候的城市里,这样显然是不好的。而为了防盗,又不可能总是把门开着。所以,聪明的广州人就设置了趟栊。平日里,人们常常是关起趟栊而开大门,既可以通风纳凉,又可以起到防盗作用。真的不能不称赞我们广州人的聪明才智啊

趟栊之后是大门扇,这才是真正的大门。此门听说是用坤旬木或樟木制造的。原因是广州的气候湿热,容易滋生白蚁,而坤甸木和樟木材质硬重,抗蛀力强,且不怕潮温,不易腐蚀,做成的门扇不易变形。

我觉得矮脚吊扇门拥有美丽的曲线,犹如一个女性的形象。而趟栊坚硬的线条仿佛是一个英勇的男性角色。这两者的搭配,阴柔相称,完美和谐。西关大屋“三件头”的设计,既满足了人们生活功能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美学的特色,堪称完美。

2天井

天井位于两厅之间,将两进隔开。天井上有屋盖,而为了采光,则设置了高窗进行采光通风。天井多为方形,应该是前人强调方正,天圆地方的概念吧。可以看出,前人对于建筑风水还是很看重的,封建迷信的传说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

3青云巷

青云巷位于大屋两侧,有“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是因为它宅而长,可以有效组织通风。站在这里,即使是夏天,也会感觉有一丝凉意。除此之外,青云巷还有采光、晒晾,分隔邻里的作用。我觉得青云巷是西关大屋特色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岭南建筑特色。它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出了独特的设计,不能不称赞前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当然,关于西关大屋的特色构建不止这么少,还有满洲窗、满周窗、蝴蝶窗、横批窗、砖石木雕、陶塑灰塑、格扇屏门、蚀刻彩色玻璃、铁漏花、琉璃漏花等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满洲窗和满周窗是不同的,满州窗是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用工艺品,采用进口玻璃材料进行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蓝、绿、紫、金等颜色,加上不同的形状设计,使窗户典雅秀丽。而满周窗是整面墙上都开了窗,是岭南传统建筑常见的满开的槛窗,通风散热完全可由用户调节此外还有横披窗,它主要用于采光。在外立面的横披窗为防风雨,一般都镶嵌彩色玻璃;而室内的横披窗则一般不镶嵌保留玻璃,以利空气流动。

他们每一样的做工都是非常的细致,同时还艺术的高度浓缩。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有西方的借鉴,兼容并蓄。无论从西关大屋整体建筑来看,还是只是从局部构建来看,这里都可以说是广州传统民居的一个经典浓缩。

西关大屋的设计借鉴

西关大屋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形式而建,不只是觉得好看或一时心血来潮才建成的,它都是建立在岭南的气候,岭南的文化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这才是西关大屋最为精华的部分。它既能满足功能的需求,满足岭南地方的特点,又能不失大雅,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西关大屋对外相对封闭而内部通透,通过趟栊、敞厅、天窗、冷巷、天井小院等构建的运用,将热气隔在外面,而内部又形成了完整的自然通风系统,有效地组织穿堂风,这种建筑的模式适应于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包括广州许多新建筑,都喜欢运用大片的玻璃幕墙,形成通透的立面效果。他们认为,在南方炎热的城市里,墙的少意味着通透,方便散热。却不知道,玻璃的多会让热气更快地到达室内,并不能起到隔热通风的目的。于是,他们又发明了各种隔热防紫外线等等的玻璃幕墙形式。我认为这种与大自然对抗的方式,并不会得人心,同时还造成了环境污染。而西关大屋,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既能有效隔热通风,又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建筑例子。这是值得借鉴的,我们的设计应该多参考这类古建筑所运用的技术与艺术,就如现在时兴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让建筑能耗与环境污染能达到最好的平衡。我们现在大三的设计作业是一个关于历史街区改造的课题,我觉得西关大屋为我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参考。像它的冷巷、天井、中庭等的处理,都是我所可以借鉴的。

更多的关于西关大屋,是现在的拆迁行动。西关大屋作为广州的一张明信片,已经不完整了。前人留下了的精华,还能保存多久呢?对于古建筑带给这个城市,带给每个人的回忆,又岂止是一个建筑而已。无论是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对于正在学习建筑的我们来说,这种保护的责任是沉甸甸的。

参考文献

1、 卢文魏广州西关大屋,南方建筑1988(3)

2、 欧志图,岭南建筑与民俗,2003

201152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5a56b165ce05087632132c.html

《西关大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