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

发布时间:2010-11-06 11:31: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知人善任

卡耐基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不同工作职位有不同要求,不同的人才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

某人既能统观全局,又善于协调指挥,善于识人用人,组织才干出众,雄才大略,是一个帅才。就应放在决策中心做领导工作。

某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既有综合分析能力,又敢议事直言不讳,有求实精神,无利俗杂念,这是优秀的反馈人才,应选为智囊。

有的人忠实坚定,耿直公正,身正行端,平易近人。让他们从事监督工作,定能做出第一流的成绩。

还有的人对领导意图可心领神会,对领导的指示能忠实执行,既埋头苦干,又任劳任怨,实在是难得的执行人才,让他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各种人才应该各得其位。现代领导者必须善于区别不同人的不同才能,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如果让优秀的反馈人才去当执行人员,必然“犯上多事”,反之,如果让执行人才当智囊,岂不“自欺欺人”?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

一、刘邦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二、曹操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

三、刘备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

刘备在选人上不求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挡一面。诸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孔明出山,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搞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关、张、赵、黄、马及诸葛孔明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曹操虽也爱才,但同时也嫉才,杨修之所以被气死,便是此因。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从创业之初到建成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或“兔死狗烹”的结局。刘备一生任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论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包括知人与善任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为政之本,在于选贤”,选贤务必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通过知人以达到善任,又在善任中进一步知人识人。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既是对一个单位领导者品行修养与领导能力的检验,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知人要做到“五不”

一是不以好恶而取才。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能开创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与其“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的择人之道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他尊重人才,兼听广纳,选用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治理国家。魏征等身边要人经常“犯上”而直言相谏,亦体现唐太宗惜才之情,容才之怀。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思想、志趣、经历、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形成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好恶喜厌,但人才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领导的意志感情而转移的,顺我者未必有才,逆我者未必无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关键在于真正做到以事业为重,任人为贤;客观公正,不以个人好恶亲疏而取才。

二是不以妒谤而毁才。古今中外,嫉贤妒能的恶习,屡见不鲜。人才一旦得到重用,也难免会招致某些非议,乃至造谣中伤,打击陷害。特别是当某人快被提拔时,有时流言横飞,毁词四起,犹如浓雾遮城,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欲查无踪,欲用无据。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更应以无畏的爱才护才之胆,顶住压力,只要是看准的优秀干部,就应该大胆而果断地起用。

三是不以卑微而轻才。“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生活中很多事实说明,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平时默默无闻,是因为得不到崭露头角的机会,甚至一辈子难以施展才能。从汉高祖刘邦所用的人才看,张良出身没落贵族,周勃是吹鼓手,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倘若不是时势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遇,可能同样遭到终身埋没的厄运。拿破仑在选拔将领时,摒弃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的门第观念,他认为,“每个士兵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在他的部队里,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来自士兵,著名元帅内伊就是一个饭店老板的儿子。发掘人才,既要发现那些崭露头角的人才,也要挖掘那些尚没有机会展露才学的人才。

四是不以恭顺而选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凡有才能的人,遇事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主张,不时表现出其特有的“个性”。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对牛顿时空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破坏”。假使爱因斯坦顺从牛顿的时空理论,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爱因斯坦就不成其为爱因斯坦了。创造性行为的独特性基于创造主体的独立人格。爱因斯坦正是具备了“你要他这样,他偏那样”的独立人格,才使他对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同时性”问题提出了怀疑,从而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喜欢下级或他人对自己毕恭毕敬、服服帖帖、唯马首是瞻。如果以是否恭顺、听话而选才,结果很可能是人才难求,奴才云集,贻误了事业,埋没了人才。在识别和选拔干部过程中,要特别警惕盲目顺从者。盲从顺从,不是懒惰就是别有用心。毛泽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指示就是最好的怠工。所以,识人要敢于承认个性、宽容个性、发展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形成一大批敢于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

五是不以小过而舍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一些人的小过,就像白玉上的小斑点,精明的商人不会因此而丢弃它,因为小斑点并不影响整个美玉的价值。所以,用人切忌求全责备。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一个人如果毫无失败的经验,才真正是可忧虑的,失败过的人尝过痛苦的滋味,他们才会更加小心,以免重蹈覆辙,即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识人者要有容人之过的胸怀。

二、善任要做到“五坚持”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德才兼备的原则是我们党一条很重要的用人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干部时,既要考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质,又要考察干部的文化水平和领导才能。首先,在选拔干部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离开德,就失去了方向;没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使用干部,既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偏向,又要反对不问业务能力的偏向。其次,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德的考察。用人问题,关系到事业盛衰。历代开明之士都十分注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今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济,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这里所说的“行”与“善”和德是同一个意思,历史经验说明,有德的人有了才,就能为国为民干出更多的好事;坏人有了才,将会干出更多更大的坏事。当然,重德绝非轻才,选拔干部,应以德为前提,选其中有才能者。

二是坚持重用人才。刘邦谈到自己战胜比他强大的项羽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陈平、韩信都曾是项羽手下的人,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转投刘邦,并为刘邦重用。看来,能否重用人才,能否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放到能充分展现才华的舞台上,的确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三是坚持用人所长。一个人总是有所长有所短,既有优点,也会有缺点。鲁迅曾说过:“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在用人时,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正像俗话所说的,骏马驰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令李逵去绣花,命小姐去打仗,就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优点扩展了,缺点也就受到抑制。发扬长处是克服短处的重要方法,扬长避短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途径。

四是坚持注重实绩。实绩是干部德才的集中体现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客观要求。一个干部的工作实绩,既不是主观臆想,也不能凭空捏造,而是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绩是一个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实绩作为选拔干部重要依据,容易比较优劣,说服力强,有利于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看一个干部主要应看其实绩,看他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

五是坚持明责授权。古人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也”。在用人上易犯的毛病就是想用而又不敢放手使用。用人必须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而用人,既误事又误人。所谓用人不疑,就是既用之就要充分予以信任,放手让其大胆工作,明责授权,权责统一。(刘贵生/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诸葛亮七观法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考: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亲自经历灾难,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勇就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等优秀品质,也是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一战时美军高级将领将麦克阿瑟将军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经常与死神捉迷藏。一次,德军的炮弹落在了他指挥所的近旁,他却镇定地对部下说:“放心,整个德国也还造不出一颗能打死麦克阿瑟的炮弹。”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通过一起喝酒来观察其酒后的言论及真性情。人喝醉后,他大脑的意识部分被酒精麻醉了,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来。酒后的酒品就像赌桌上输钱后的表现一般真实。

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

喝醉酒就胡言乱语、信口开河的乱开承诺支票:是怯懦型,有消极的倾向,常见怀才不遇或不满现状;

醉后会哭的人:个性消极,自卑感重,在日常生活上曾遭受严重的鄙视或有许多委屈,在平常即会常抱怨或发牢骚之人;

醉后就睡的人:是属于理智型之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踰矩;

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

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

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个性孤独,为人拘谨其人富理智,能明辨是非,心性上却是怯懦及消极;

没有「粉味」就喝不痛快的人:是属于寂寞型的男人,平常少有可以倾谈的对象,也禁不起别人的批评,少能忍受被人忽视的感觉;

喜欢续摊喝酒的人:喜欢嘻哈、虚荣、热闹之人,聪明且具才能,但好胜心强;

喜欢交友及展示酒量或财富之人:不喜占人便宜,所以也会争取付帐的机会,以避免亏欠人或被戏谑为小气;

喝酒喜欢划拳助兴之人:是孤独寂寞型的人,常会有情绪性的孤寂感,所以藉由划拳酒令等肢体语言排遣寂寞感,这样子的人也会藉由忙碌的工作来忘却烦恼与寂寥!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用金钱来考验人,使其面临财富,来有效观察其是否清正廉洁。杨震:汉代人,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古时敌军来降,便命其去“取某某人首级前来”,就是要让其表忠心诚信。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交代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孙策收服太史慈之后,太史慈约定第二日正午前来投降,也正是要看孙策能否能够用人不疑。信用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用人不疑,这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37b77d27284b73f242501a.html

《知人善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