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09 15:28: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数列》一章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不仅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的顺延,也是前面所学《函数》的延续,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而且还为后继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求解一类混合数列前n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结构和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平行结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以进行类比,拓展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它是从大量现实和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教材编排与课时安排

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强化公式运用(例题与练习)。

教师教学用书安排“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是已知等比数列基本量而求其前n项和;二是已知前n项和而逆向求解数列基本量;三是基本思想方法(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知识体系看,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公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方法的理解。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看,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从知识特点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可比性低,无法进行类比推导,需要充分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能整合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而这对学生却是比较困难的,何况错位相减法是初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因此,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下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学情与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看,前面学生已经深入学习过函数、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等知识,一方面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进行类比,另一方面,本节的公式推导所要求的计算量更大,思维的深刻性更高。而且对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继学习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错。对高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缺乏冷静、深刻,思维上具有片面性、不严谨的特点,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比较模糊。

2.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引导启发教学法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的发现、探索和运用,并辅以变式教学,注意适时适当讲解和演练相结合。

3.教学构想

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类比推理,推导归纳,总结反思,增强认知,强化运用。 教学中可以给出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推导的其他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例题和巩固练习的选择要全面,不能忽略q=1的情况,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通项公式与前 n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基本量,要对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量进行强化训练,但要注意避免难度较大的指数方程的求解。还要适当补充可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的混合数列求和问题。

五、教具准备

教科书(人教版·必修5 多媒体课件和操作系统

六、教学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0760f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a.html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