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问题角度看苏联解体

发布时间:2023-12-21 21:43: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民族问题角度看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民族问题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拟从民族角度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苏联组建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原苏联是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1991年解体前由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民族专区组成,如此复杂的国家体制是世界上少有的。
苏联的前身是沙俄帝国。俄罗斯国原来并不大,16世纪中叶只有280万平方公里,16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渐扩张,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形成了囊括100多个民族和十几种宗教、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
当年被沙俄帝国兼并的地区,实际上就是它的殖民地。沙俄帝国的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殖民地与沙俄帝国本土相连。沙俄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有“各民族的监狱”之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解体,沙俄国内各民族也纷纷起义,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沙俄实际上已处于分裂状态。只是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后来苏联的成立,在原沙俄帝国的版图上才没有形成若干独立的小国。
十月革命的炮声从彼得堡打响,然后推向其他地区。尽管少数民族地区存在革命力量,但势力较弱,政权多掌握在资产阶级和孟什维克手中。只是在以俄罗斯人为主组成的红军

的帮助下,乌克兰、外高加索、中亚等地才建立起红色政权。而在波罗的海地区,政权最终为资产阶级所掌握,但当时的苏联政府承认了这个现实。波兰和芬兰也是在此前不久脱离俄国,获得了独立。
共产党掌权的一些共和国,如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等为对付外来武装干涉、解决当时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难题,使刚刚诞生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去,感到有必要走联合的道路。然而,在如何联合的问题上,当时的俄共(中央内部和少数民族地区领导人之间存在分歧。列宁和斯大林的方法也不同。列宁主张采用联邦制,即各独立的国家以自愿、平等、民主的方式结成联盟。斯大林主张乌克兰等国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此前巴什基尔、哈萨克等地区皆以这种方式成为俄联邦的一部分。在讨论组建联盟方案时,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国领导人不同意斯大林的方案,在格鲁吉亚甚至发生了殴打不同意斯大林方案者的事件。最终,苏联是按列宁的主张建立了。这种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各共和国仍为“主权”国家,联盟以民族为特点组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以“自由”退出。当时苏联所以组建起来,除上述各共和国有共同的需要和愿望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就是当时领导各独立国家的共产党是统一的,即它们皆受俄共(的领导,是俄共(的地区组织。统一的共产党的存在是苏联建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这样,一些共和国加入苏联也是很勉强,当时少数民族对俄罗斯联邦某些部门领导人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表现也时有怨言,共和国之间摩擦不断。
苏联得以建立应归功于列宁,归功于他的民族平等的思想和灵活的政策。苏联学者后来称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是列宁的创造,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因为此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联邦制是以地域为特征建立起来的。这种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形式使分散的小国组成一个大国,这符合列宁认为大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苏联的建立,使昔日沙俄帝国的疆土和民族组成格局基本上以苏联这个框架保留下来。一个新政权和新制度在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ffa9d128ea81c758f5787a.html

《从民族问题角度看苏联解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