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发布时间:2019-12-23 16:10: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不识庐山真面目
作者:胡松涛
来源:《读书文摘》2009年第06

        文章作者的署名,不外乎用真实姓名和用笔名两种情况。面对文革这个特殊时期的文章署名,人耶鬼耶?是耶非耶?笔者还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姑且壮起胆子。慢慢道来。以真实姓名署名的文章

        “文革中。一些作者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类文章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其影响却比那些数量很大的化名文章大得多。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和直接导火线是19651110日《文汇报》上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这篇文章的署名作者是姚文元。在十年文革中,姚文元是著名的笔杆子,被人称为无产阶级的金棍子,写了不少文章。横扫千军如卷席,对文革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翻阅文革期间国家正式出版的报刊、红卫兵和造反派自行编印发行的报刊。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至今我们仍熟悉的名字。

        196662日,经毛泽东批准,《人民日报》发表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等七人撰写的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张大字报对文革起到了点火作用。正如康生所说:这张大字报不仅揭开了北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点燃了北京文化大革命的火焰,而且点起了全国文化大革命的革命火种。

        1966118日,聂元梓等发表《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72月出版的北京大学《文化革命通讯》第5),这是文革中把矛头指向邓小平的第一篇大字报。

        19661213日,《人民日报》发表王力、贾一学、李鑫的《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文革开始后第一篇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文章。

        1967年第5期《红旗》杂志和41日《人民日报》同时发表了戚本禹的文章《爱国主义或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这篇文章首开在中央报刊批判刘少奇主席的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f9a91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d.html

《不识庐山真面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