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门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3-04-21 20:48: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北京古城门的文化解读

北京之古城门

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皇城其他三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一、内城九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内九指得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正阳门:正阳门居中,地位是最高的,北京人俗称其为前门。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正阳门又称国门。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季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耕地,都出正阳门。

崇文门:尊崇孔孟教化的意思,俗称“哈德门”,民国时曾有一种著名的香烟叫“哈德门”牌。崇文门是走酒车的门,又是收税的地方,凡是过往商人都要在这交税。乾隆时的大贪官和珅就当过崇文门税监。

宣武门:“武烈宣扬”的意思;元朝称顺承门,一直到清朝初年仍有沿用此称的。因为发音颇似“顺治门”,康熙时曾有一位刚由外省高升到京的御史听到后误以为真叫“顺治门”,立功心切,没做调查研究,贸然上本要求改名,结果被罢官。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出入,人称“死门”,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

朝阳门:意思是迎宾日出,专走粮车。因为那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水运到通县。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进城,走朝阳门进京,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有一个谷穗儿。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中存放,以备用。现在在朝阳门附近还有俩地名禄米仓海运仓,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阜成门:意思是物阜民安,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专走煤车,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用的煤全部由门头沟煤矿供应。运煤进京走阜成门。阜成门的门洞顶上刻一梅花,即表示的意思。

东直门: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走砖瓦、木材车。那时砖窖都设在东直门外,由南方通过通惠河和坝河运来的木材,从此门进入。东直门内还设有一些木材加工厂。

西直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专走水车。城门洞顶上刻着水波纹。因为当时皇帝不喝市内水井的水,而专喝玉泉山的泉水。民国建立后直到溥仪被逐出故宫,每天早上西直门仍然要为给溥仪送水的驴车开门,军阀混战时期竟也没有耽误过,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德胜门:预祝得胜回朝的意思,专走兵车。那时北方多战事,故出兵打仗,一般走德胜门,也取得胜回朝之意。

安定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取回兵安定之意。另外专走粪车。因地坛附近是北京的主要粪场。

  

二、外七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永定门: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楼连台通高26。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南北长36,瓮城墙顶宽6。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进深一间6.70,高8,连城台通高15.85;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左安门:左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与顶;面阔三间,通宽16,进深一间,通进深9,高6.5,楼连城台通高15;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南北长29。箭楼为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进深一间宽6,高7.1,楼连城台通高16.6;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右安门: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通宽16,进深一间,通进深9,高6.5,楼连城台通高15;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南北长29。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进深一间深6,高7.1,楼连城台通高16.6;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广渠门:广渠门门楼低矮,仅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瓮城呈弧形。箭楼为单檐山顶,正面及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正面每层7孔,两侧每层各3孔,共26孔。箭楼下开拱形门洞。

广安门:广安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进深一间,通进深6;高17.6;楼连城台通高26。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南北宽39,瓮城墙基宽7、顶宽6。箭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进深一间6.6,高7.8,连城台通高16.6;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每层3孔;北侧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系冰月楼下城台正中对着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东便门: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进深一间深5.5,高5.2;其城台正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南北长15.5,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弱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进深一间深4.6,高4.7;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0.5

西便门:西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进深一间深5.5,高5.2;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1.2。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30,南北长7.5。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进深一间深4.6,高4.7;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连城台通高10.5。清末的西便门图为清末在西便门护城河北岸处从西向东拍摄的西便门,画面中可以看出西便门的瓮城、箭楼是多么矮小简陋,不仅无法与内城城内相媲美,甚至无法与外城其他城门相比。

三、皇城四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皇城四指的是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天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大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通高33736扇朱红菱花门扉,60根通天圆柱,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桥南东西两侧,各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

明清五百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炳彪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威武雄壮地在这里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

1987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此处被屏蔽)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与皇城南门——天安门相互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70),称北安门,俗称后门。清顺治九年(1652)重建,改称地安门。地安门规制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左右次间为门,每门各有一对红漆金钉门窗,无城台,红墙,门基为青条石。

地安门见证了百年来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幕幕历史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一行就是仓皇出地安门,再走德胜门途经怀来远逃西安去避难的。后来,溥仪在中外保皇派的支持下,上演了一出复辟闹剧并失败,被驱逐出故宫,也是灰溜溜地通过地安门离开了皇城。1955年春天,为便利交通拆除了地安门,拆除地安门的材料,据说是用于修建天坛北门。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安上了红绿灯,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安门成了有名无实的地名。如今,重修地安门城楼已在论证中。

东安门、西安门:为皇城东门和西门,城墙无存,东安门如今成为王府井商业区的一部分,西安门泛指今西安门大街与西黄城根北街、西黄城根南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

四、皇城其他四门

除了著名的皇城四门,皇城还有其他四扇大门,分别是大明门、端门、东三座门、西三座门。

大明门:皇城正门。为砖石结构宫门式建筑,基础为汉白玉须弥座,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阔五楹,正中辟三门阙,汉白玉门槛。1644年清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门上镶嵌汉白玉石匾,上有青金石琢磨的“大清门”三字,背面为“大明门”三字。辛亥革命后,1912年将此门改名为中华门,改悬蓝地金字“中华门”木匾。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于1954年被拆除。现址为毛泽东纪念堂。

端门:在天安门之北,其规制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可以算作午门的外门,相当于周礼天子五门之制里的雉门或库门。

东三座门:又称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左前方。规制与大明门相似。明清殿试后在此门外发榜,因此又称“青龙门”或“龙门”。为扩建长安街,于1952年拆除。

西三座门:又称长安右门,位于天安门右前方。规制与大明门相似。明清时在此门内的西千步廊勾决死刑犯人,因此又被称为“白虎门”或“虎门”。为扩建长安街,1952年拆除。

五、宫城四门

宫城辟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宫城正门。建于13.5高的凹字形城台上,正楼为九间五进重檐庑殿顶殿宇,左右为深阔各五间的方亭,向南各以十三间廊庑(俗称“雁翅楼”)与南端方亭连接。乾隆朝后在城台左右两阙下分置嘉量、日晷。城台正中辟三门阙,为过梁式方门,城台左右拐弯处有两座掖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神武门:又称玄武门,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明清时此门外还有北上门,1950年代拆除。

东华门: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以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西华门: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六、现代城门

现代城门的建造要迟于其他城门,历史相对较短,多为民国及民国以后建造。主要的现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和平门:位于内城南城墙,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建于1926年,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该门无城楼、瓮城之设,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并将该处墙体略增高增厚,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便利内外城之间的交通。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宽10,各装两扇铁门。1958年将门洞拆除,改为豁口。

建国门: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而是在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后,为了出入方便,将位于东边老城墙扒开的缺口取名叫启明门。1945年抗战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改启明门为建国门,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续至今。

复兴门: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之后,为了东西方向运输便利,将位于城市西边老城墙扒开的口子,当时取名为长安门意为长治久安,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

水关门:是清末(1905)将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为便利东交民巷“使馆界”人员进出之用。照片为水关门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摄的南侧面。经历“庚子之变”后,担心因“事件”再次成为“困兽”,“使馆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阳门东水关被改造成了“门”,便于出入登临赴天津的火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3e26da26fff705cc170a22.html

《北京古城门的文化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