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坠井身亡”作文立意解析及行文示范

发布时间:2016-12-30 15:0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男童坠井身亡”作文立意解析及行文示范

成都市2017届“一诊”作文立意

一、【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2813,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直径4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2016116,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0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20161110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思维点拨】

1、这是一个多材料作文。命题者要求考生以两则消息为作文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材料紧扣时事热点,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联系现实、关注社会的基本命题思想,突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2、对于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要采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分析方法。本次作文的两则材料,主要相同点是:“深井吞噬了小孩生命”;主要不同点是:一个小孩被“就地掩埋”,一个小孩被“联手救援”。

3、考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同”和“不同”处发问:①为什么“深井悲剧”还在频频上演?谁该为此“买单”?②为什么同为“坠井”,“待遇”却不同(一个就地掩埋,一个联手救援)?③我们该如何来呵护孩子的生命,让悲剧不再发生?④当被救孩子已无生命体征时,这场救援是否算是“失败”,甚至“没有意义”?⑤拿什么来抚慰这两个“不幸”的家庭?……

按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共同的核心材料面对孩子坠井这个事实,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采取营救。材料的差异在于,材料一政府营救不彻底,也没民间力量的参与,材料二不仅政府积极营救,而且汇聚了民间力量。

    审题的误区,考生只抓一个材料,要么着力于材料一,要么着力于材料二。得出《井盖到哪里去了》《团结就是力量》《爱心汇聚力量》《谁偷走了井盖》等立意,这些立意都存在问题,有的算合题,不是最佳立意。

    实际上,两则材料都在讲营救孩子,但材料一隐含着政府在施救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因代价太大,就地掩埋孩子,施救不彻底,着眼于代价,将物的价值置于首位。而材料二,政府和民间力量一道彻底施救,将人的价值置于首位。

    所以,本次作文的比较好的立意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生命利益至上》《人的生命大于天》等。

二、【立意分析】

1)审题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首先两则材料大同小异,性质相同,可以抓主要的,求同存异。

同:儿童不幸坠井,虽救援终身亡。

异:前者孩子强调坠井身亡,后者强调救援感天动地。

2)立意 

A、思考点

a儿童坠井,生命虽然没有能挽救,但不惜代价的救援,表现了社会对生命的重视和温情。

b儿童坠井身亡,谁之过?

c救援坠井儿童的感动背后的痛思。

B、立意

a、生命至高无上,救援彰显温暖

b、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宁可平安而不需感动

c、预防先行,救援及至——让儿童有保障地平安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可能存在审题的误区,只抓一个材料,要么着力于材料一,要么着力于材料二。得出《井盖到哪里去了》《团结就是力量》《爱心汇聚力量》《谁偷走了井盖》等立意,这些立意都存在问题,有的算合题,不是最佳立意。

   实际上,两则材料都在讲营救孩子,但材料一隐含着政府在施救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因代价太大,就地掩埋孩子,施救不彻底,着眼于代价,将物的价值置于首位。而材料二,政府和民间力量一道彻底施救,将人的价值置于首位。所以,本次作文的比较好的立意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生命利益至上》《人的生命大于天》等。

三、教师下水作文

预防先行  救援及至

——儿童如何平安成长

翟晓周/

1)纲:引+评议+

两个天真可爱的幼小儿童不慎坠井,虽经救援却都身亡,这是何等的不幸!读来既感动于救援的热诚与大爱,更难过于孩子的逝去与家庭的不幸。掩卷沉思:娇嫩的儿童之花为何如此容易凋零?儿童如何才能平安成长?

2)退:引+评议++

或许我们会叹息对命名救援的不彻底,甚至认为当事者的冷漠,相比之下,更加感动并赞美对聪聪的大救援——的确,上百台挖掘机、无数的人、无数的物资涌向枯井旁,人们几天几夜不息地施救,这是何等壮观,何等的大爱!这当然是人之常情。因为这体现了人们的同情心和对希望的支持。

(斜体加下划线的文字为细化阐释。)

3)进1:提++评析+

然而,如果这样的同情和救援能挽回聪聪明明们的生命,我们每个人倒可以全力这样做。可现实是,花朵凋零,生命逝去。我们在同情和赞美之后,更应该做的是思考儿童夭亡的真正原因,为更多的儿童能平安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4)进2:引+评析++

聪聪和明明坠井夭亡,一定让家长心碎和后悔,因为自己没有监护和照看好孩子,自己有过错呀!同时也会责怪这井的主人或者打井者,为什么不树立警示标志不设立安全防护的设施设备?甚至还会问问政府,是怎么监管这些“井”的,是如何做儿童安全工作的?因此,一深思就会明白,两个孩子看似偶然坠井身亡的背后有着众多必然的原因:在儿童平安成长的问题上,政府的宣传与监管未落实到位;相关直接责任方安全防范意识淡漠,家长的侥幸心理与监护不到位……

(斜体加下划线的文字可以省略。)

5)转(过渡。2-4为评事,6-7为论理。)

除了追因问责,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孩子真正能够平安地成长。

6)联: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聪明明夭亡令人心痛,但我们必须以此为戒,因为还有无数活蹦乱跳的“聪聪明明们”都需要平安健康成长,而吃“生命”的也不只这枯井和电梯井,还有无数吃“生命”的电梯、池塘河流,火与电,往来的车辆……

7)建:提+

因此为了所有儿童的平安,为了所有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搞好安全工作的宣传和落实;相关的“井”的主人们要提高认识,排除安全隐患;所有的家长不要心存侥幸,切实尽到监护的责任,这是预防先行。但是现实中依然免不了会有突发的灾难会危及儿童平安,这个时候,那感动人心的无私救援就更有意义了,这就是救援及至。

8)结:总结+

愿聪聪明明能够因此而安息,所有的孩子能够平安成长,因为我们可以做到:

预防先行,救援及至!

四、其他文章:

大批挖掘机救男童,行动远胜于说风凉话

116上午,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6岁男童不慎掉落到约40深的枯井。119凌晨,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称,有500名救援人员及140余台车辆在现场。其中一些人员和车辆来自邻县。救援行动接受社会捐款超过10万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食物、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2400多件,捐助柴油13吨。

类似的“全民救援”行动确实不多见,因为一起男童不慎落井的意外,当地部门动用大批挖掘机救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噱头。热议可以,但请带着善意。人命关天,不计代价的救援才能彰显大爱。

少数围观者持有的“值不值”的论调,是缺乏人道关怀的。不管是不是噱头,救人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正是基于最原始的善心。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联动——媒体、消防部门、宣传部门、普通民众……都在全力付出,缺少其中任何一环,救援行动都不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旁观者没有必要深究是否有炒作之嫌,救援行动能否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舆论场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有爱心范本或者文明事例出现,总有质疑者站出来。不可否认,剖析真相确实需要质疑。不过,相比质疑,更重要的是善意的解读。解读某个事件,首先需要以严密的逻辑理性评价,避免陷入习惯性批判。

基于个人主观的认知经验,很多人容易将“80多台挖掘机救人”视为小题大作。可若放在实际情境中,人的生命是无法用价值论衡量的。相比于看热闹说风凉话,实际行动才更具价值。在意外和灾难中,个人所体验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才让救援显得如此重要。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

深井救人 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1110深夜11点多,长达107小时的生死救援,走到了终点,奇迹并没有发生。深井之下的小聪聪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但是,这场规模浩大的救援是“失败”,乃至是“没有意义”的吗?当然不是。

救上来的是冰冷的遗体,却给了无数生者希望——相信今后我们的生命也将如此被严肃对待,我们对社会的期待和信任在潜滋暗长。

这四五天来,100台重型机械奋力施工,在现场挖开了纵横一公里的巨型深坑,宛如一座露天煤矿;当地官员、消防战士以及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近千人挥汗如雨,甚至冒着塌方的危险,进行人工挖掘;当地村民、企业家各尽其力,慷慨解囊,救援过程中仅接受的鸡蛋就多达2200斤,方便面多达2100箱……更不必说,数以亿计的网友在屏幕前为孩子祈祷。

救援历程是漫长和曲折的,在救援进入最后阶段,却仍没有在井底发现孩子时,曾经有人疑问:整个事件是不是一次乌龙事件,乃至恶作剧?进而开始怀疑,花费这么大精力、财力去救一个“普通孩子”,是否值得?

要说明的是,孩子失踪之后,在生命探测仪等仪器对井里进行探测,“仅发现孩子玩具,没有探测到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在明知道40深井的开挖工程量极大的情况下,蠡县当地政府还是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一切代价展开营救。河北蠡县,这座县城,是值得致敬的。何谓生命无价?这就是!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条生命都该被严肃对待,哪怕平时看起来是如此卑微。这次救援事件无疑树立了一个生命的标杆: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该放弃。这是对危难中的公民的承诺,也是对每个公民的承诺;因为有了这种庄严承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全,我们对未来才会更有美好的预期。

“吃人”的机井到底谁负责

这些天,河北保定那个坠井的6岁男孩的命运牵动了很多善良的心。这个孩子是那么无辜,却是如此不幸,不过是和自己的父亲去菜地摘几棵白菜,就和死神发生了交集。没有天灾,也没有什么不可救治的疾病,仅仅是因为那个早就令人诟病的小小机井。

尽管从政府到民间,围绕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展开了一场爱心大救援,动用了上百辆车辆,500多人参与进了救援的队伍,其过程闪现了很多人性的光辉,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可惜,死神没有因此退却,这个无辜而幼小的生命,依然是静静的走了,留下他曾经的玩具,诉说着他在人间曾有的快乐。

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比面对如此无辜的生命猝然而去,更加令人悲痛的事情吗?更何况,这样的悲剧本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避免,比如,当天留在家里,或者脚下的步点稍微偏那么一点,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得完全不同,现在或许还能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欢快的撒娇。

但命运不能假设,尽管这不是机井第一次杀人,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悲剧在一个最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

井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使命绝不该是用来吃人的,他本是人类探索地下资源的最有效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获得地下的水源,现在的很多公共设施,因为穿梭于地下,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操作井,方便人们维修。如今遍布于很多农村的机井,也是传统水井的换代,只是因为用水泵抽水,所以井口就主要围绕水泵而定,多为30公分左右,但就是这样一个很随意的数字,成为吞噬孩子无解的陷阱。

因为这样的一个井口,恰好可以陷落一个孩子,却让成人无法进入,这就意味着,孩子一旦跌入,就基本没有获救的机会,因为具有救援能力的成年人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勉强塞进去后也没有任何实施救援的活动空间,唯一可行的救援方法就是在旁边再打一个井,从侧面穿进去,但脆弱的生命经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

这就带来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废弃的机井,其结构本来是如此不利于救援,在其废弃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地掩埋呢,既然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不能归于其原来的样子呢,在自己的身后留下如此危险的一个尾巴,仅从做人的角度是不是就非常不道德呢?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机井吃人的事屡屡上演,舆论一再看到救援的感天动地,但是在救援失败之后,反思和问责却总是看不到。对于机井的管理,很多地方政府有规定,要求“一人一井”,每个井都要有人员管理。但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安全防范,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机井废弃之后,到底由谁来善后?这些本该责任到人的管理,现实却总是太过含糊。

一再上演的悲剧,说明基层的社会治理太过粗放。不能总是以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敲响警钟,地方政府不能陶醉于积极救援所收获的赞美,而是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对于机井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把废弃的机井统一填满处理,对有安全隐患的机井补上安全措施。这是对那个不幸孩子的最好告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33e06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4.html

《“男童坠井身亡”作文立意解析及行文示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