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反思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反思《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反思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就成为高中生必修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我在课堂一开始的导语设计,就呈现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情境创设作铺垫。在语言赏析中,我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诗歌来使丰富这堂课浓浓的诗歌意境之中。我感觉这种无形中的渗透远比直白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古典诗歌教学要紧扣“怎样读,怎样表达”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而“怎样读”是首要完成的任务。于是,在《雨霖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人手,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运用联想手段来分析诗歌,体会婉约词缠绵悱恻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比如,解读“寒蝉”,学生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

露季节是天,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在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自然引导学生找出“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体会渲染出的那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最终感受作者那浓浓的别离之情。只要抓住关键的意象词,通过联想,举一反三,易于阅读理解。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
1、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诗词的教学,向来要求以读带析、以读促悟,要求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朗读素质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朗读不够充分,缺少了让学生反复朗读、品读诗词的过程,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一点,作为我的弊病,以后一定要加以改善。正如组长姚老师所说:“语文课堂上没有朗朗的读书声,终究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2、在课堂上,尽管有学生的活动,但是由于我的安排设计上出现问题,使得学生活动时间过长,教师没有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和评价,使他们缺少更大的施展空间。
3、课堂上学生的鉴赏表达较少,因此我设计了修正作业的环节来补充。4、课堂的设计思路上存在缺陷,不够紧凑,简练。没有找准合理的切入点,致使课堂上时间不够用,虽然讨论的轰轰烈烈,但是终究没能完成预设任务。究其原因,源于我在设计上,总是求全责备,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顾虑重重,贪多嚼不烂,终究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对此,李明霞主任课后指导时提出,可以抓住艺术手法这个线索来组织课堂。一是景中见情,融情入景;二是缘情设景,虚实相济。从而一方面赏景,一方面品情,最终相得益彰。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的纠缠牵绊都是自己当初设计时,自己挖下的坑,设下的套。
我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观我目前的不足。

在此,衷心地感谢同学科组各位老师的精心点评,你们的朴实话语,我将牢记心里,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14a7c7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d.html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