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问题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2-11-01 09:27: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附件2

2010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论文

评选活动登记表

注:1.论文编号按照通知中的“论文类别及编号”填写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 翟三琴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中职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心理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调适的办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生 就业 心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特别是近几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高等学校不断扩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调适的对策。

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心理状态

就业常见心理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中职毕业生就业常见的心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种问题:

1、自卑心理

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而使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2、自负心理

部分中专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做白领的,是国家干部。这种心理表现在择业上,则是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3、观望心理 

也叫矛盾心理,是中职生就业时瞻前顾后,左右彷徨的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与机遇。

4、悲观心理 

也就是冷漠心理,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5、不满心理  

中职生根据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不满的对象不同,不满的对象可能是周围的任何事物和人群。如对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就业推荐制度不满;对现行的国家就业政策不满;对家庭成员、家庭状况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对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满等等。不满情绪的产生导致中职生的消极心理和不健康行为,从而影响正常就业和顺利择业的实施。

6、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是中职生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不顾自身条件与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市场定位,过分看重初次就业对一生的重要性,往往不自觉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压力,精神过于紧张,一旦条件达不到,挫折感就会导致就业焦虑。部分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等特点,硬是把自己的职业理想间接地强加于子女,从而将焦虑的气氛传染给了学生。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愤世嫉妒的心理,这对于中职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上社会各种媒体的不断渲染,在客观上加重了中职生对就业前途的焦虑,社会大氛围对学生思想上造成的压力使学生发生分化,部分学生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学习知识技能,以求就业顺利;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

7、从众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

8.依赖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9、攀比心理

中职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经常会耽误时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10功利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往往在招聘会上,说不上三句话就问工资奖金待遇情况。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高工资单位,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孰不知沿海城市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虽多,但消费水平也高,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适合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建功立业的地方。

鉴于上述种种现象,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中职生就业的心理状态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中职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社会尤其是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促使中职生保持稳定、积极和正确的就业心态。其具体对策如下:

1正确引导中职生更新就业观念

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国企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2重视中职生就业心理疏导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3鼓励中职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4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炼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就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通力协作,正确引导中职生就业

家庭成员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国家已经制订和颁布了《就业促进法》等相应的就业法规,就业市场逐步得以规范和完善,使毕业生依法求职,有法可依。

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资料:

1. 陈泮成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1     

 2. 胡春光 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253745336c1eb91a375d5b.html

《中职生就业问题与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