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诫子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1统编文言文逐篇梳理及训练

编者按:此部分梳理教材中37篇文言文;左【原文呈现】,右【参考译文(课下注释内容黑体突出下面配有【文章解构】【文学常识】【写作特色】【全文中心】【现实意义】等内容;重点字词按类整理,句子翻译对特殊句式进行标注,重点字词黑体突出;文意理解题目按类放,并标注全国考情。
七年级(
3诫子书(2019昆明
三国时蜀汉·诸葛亮
全国视野课内外对比:2019江苏淮安考内容相关的《诫兄子严敦书》;浙江宁波考内容相关的《示儿燕》《谕儿书》

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1子书______________(2以修身静:____________(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__________....明志:__________明:____________
2019(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____________
致:____________(5非学无以广广:____________
2019
(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______________
慢:____________励精:__________励:____________(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__________....险:____________治性:__________治:____________(8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_(9意与日去去:____________(10遂成枯落枯落:__________..
2019(11悲守穷庐穷庐:____________
1


2.文言虚词
(1君子之_______________
2019(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3.句子翻译
(1非宁静无以致远(统编课后习题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意与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文意理解◎内容理解类
(1文中提到“静(宁静,找出包含这个词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统编课后习题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句子赏析类
(4(2019浙江宁波改编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2


(2019昆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12
【甲】《诫子书》全文。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________..(3悲守穷庐穷庐:________..(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__________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二虫尽为所吞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2非淡泊无以明志。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
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B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
的习惯。(3




参考答案及解析
3诫子书(2019昆明
三国时蜀汉·诸葛亮
3


知识梳理
11告诫、劝勉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确、坚定4达到远大目标;达到5)增长6)放纵;懈怠;振奋精神;振奋7)轻薄浮躁;轻薄;修养性情;修养8)疾行,指迅速逝去9)消失10)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11)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结构助词,2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3介词,(来)拿(来)4)副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31)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1)文中说“静以修身”,又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静”指的是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3)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4“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金题演练
12分)1)达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习惯,熟悉
22分)C解析A项中的“以”,前者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以为”B项中的“则”,前者是副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C项中的“而”,两者都是连词,可译为“然后”D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可译为“看作”“当成”;后者是介词,可译为“被”。故选C项。
32分)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43分)A.遂成枯落B.平心静气C.躁(险躁/焦躁)
5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fa04d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d7.html

《第3篇 诫子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