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王玉胡在新疆的文学拓荒

发布时间:2019-08-03 11:1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老八路王玉胡在新疆的文学拓荒

作者:李 桦

来源:《中华儿女》2008年第05

        2008年,原新疆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王玉胡的长篇新著《新疆平叛纪事》出版了。打开封面,一幅近照兀立眼前,已年过八旬的老八路作家王玉胡身穿中式棉袄,神采奕奕,那么熟悉亲切,我为他这部倾注了暮年心血的大作终获出版,感到由衷的喜悦。

        ——作者题记

        

        王玉胡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几乎人人皆知的《阿凡提的故事》,这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热映的电影,剧本就出自王玉胡之手。而那已经是他的第六部电影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玉胡是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家。他扎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已半个多世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疆文学的拓荒者。

        

        《哈森与加米拉》——中国第一部新疆民族电影的诞生。惊动了时任中宣部长的习仲勋一锤定音

        

        1953年,《人民文学》发表了王玉胡的电影文学剧本《哈森与加米拉》。后由著名电影导演吴永刚搬上银幕,于1955年在全国公映,轰动一时。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题材新颖,故事感人,使全国观众耳目一新。多数人包括笔者本人,正是通过这部电影,始知有一个称做哈萨克的民族,诗意地生活在祖国的西北边疆。影片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放映时,如同盛大的节日。草原上骏马奔驰,各部落集聚在旷野上观看电影。看到本民族的生活被搬上银幕,又是本民族的演员活生生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哈萨克民族亘古未有的新鲜事。而给哈萨克人带来荣誉的却是一位汉族作家王玉胡和电影导演吴永刚。_部电影,成就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和民族认同,这就是文艺的力量。

        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王玉胡公开讲述了《哈森与加米拉》的创作经过。原来这源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之初,民族败类乌斯满,在美国领事马克南的策动下发动武装叛乱,我人民解放军奉命平叛。部队文艺工作者王玉胡,随平叛部队进至剿匪前线。在剿灭乌斯满匪帮的战斗中,得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积极支援。王玉胡正是从支援剿匪的哈萨克人那里得知,有一对哈族青年男女相恋被逼逃亡的故事。王玉胡骑马在辽阔的阿勒泰牧区寻踪觅迹,终于找到了两位当事人,倾心相谈三个昼夜,见到了他()们爱情的果实——幼小的玛哈拜特,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平叛胜利结束后,王玉胡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了小说《阿合买提与帕格牙》。最初发表于《新疆日报》,经《新观察》转载后,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响。电影界积极行动,通过各种渠道,邀约王玉胡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他们甚至请出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发电报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震,请王司令员督导并支持王玉胡尽快完成电影剧本。分局宣传部长邓力群立即召开会议,动员各方支持。从未接触过电影创作的王玉胡知难而上。民族同志更是满腔热情,无私地提供素材,主动给王玉胡送来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作品,给他讲解哈萨克民族历史和民族习俗,阿肯(哈萨克族民间诗人、歌手)为他编唱歌谣。王玉胡沉浸在融融的民族情谊中,充满创作热情。在领导和民族朋友的共同呵护下,电影文学剧本《哈森与加米拉》像新生儿一样诞生了。《人民文学》破格发表了在北京改定的文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ece9a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7.html

《“老八路”王玉胡在新疆的文学拓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