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图片

发布时间:2019-09-10 21:11: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美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科书上第10课《诗情画意》课型属于 造型 表现,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本课时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新思路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好动、好问、好胜、好想、胆大,好表现自己,对新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画里充满了童真,虽然画的东西往往脱离现实和实物,但他们在画面上的一笔一画都表达了自己对实物的真切感受。

三、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五、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画画充满兴趣时,才能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自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丰富画面,因此,我会采取游戏加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拓展绘画思路,在本次教学中,我还会采取演习法,提问和教师归纳法等。

六、教学准备

准备是绘画的关键,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成功与否,在这次绘画中,要预先布置好以下几点

1、准备好喜欢的古诗及范画。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2、选择一两个自评能力强的学生自评一下诗情画意。

七、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主题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的时候,天气变暖,大自然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你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些什么呀?”这样几句话,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一定会说出,树木发芽长叶开花,小草露出小脑袋,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农民在田里播种等。

(二)、设计情境游戏

上面的谈话已经引入了绘画主题,这时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个情境游戏:“有两棵柳树,树枝长叶开花,小鸟在树上飞来飞去,树前面有一条小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同学们,请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想想,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画的内容符合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上的内容。”学生们一听这个问题,一定会大有兴趣,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当然,他们当中会有人想到《咏柳》这首诗了。刚才,同学们说到《咏柳》这首古诗,同学们,你们齐背一遍《咏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题:诗情画意

(三)、范图欣赏

1师出示《咏柳》两幅图片

师:你认为哪幅画更贴近诗意?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师:你最喜欢课本哪一首古诗,为什么?

请一两名同学大胆解说喜欢的这首诗的意思,并自评画意。

教师小结:

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绘。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简单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四)、深入主题 学生作画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所想、所需、所感融入画中,这时,要大力支持、赞扬那些善于想象的学生,总之,要让学生在作画时自己觉得舒服、愉快。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五)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的作品构思新颖,你们能把自己的所想、所需、所感融入画中,还善于想象、勇于创新,这是我们今后要发扬的,希望你们今后要继续努力。篇二:诗情画意教案设计

题: 诗情画意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为古诗配画。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1、导入: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古诗并想象古诗的意境。如《枫桥夜泊》(多媒体出示图片)。揭示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古诗欣赏:杜甫《绝句》

1、请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这一首《绝句》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绝句》的景色组成。(多媒体图片)

3、统一讨论结果:(结合图片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

4、师生共同赏析《绝句》图片(多媒体展示),并从中学习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

(三)借鉴学习

1、背诵《咏柳》、《清明》两首诗,欣赏图片,借鉴学习其构思以及绘画。2、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类:写人、写景、叙事等,利用多媒体分析不同类型诗歌的不同表现方法。

3、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中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并作简单示范。

三、当堂练习(大显身手)

1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中应注意构图和用色。

2、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3、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完成基本构图,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对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3、老师对学生做适当评价、点评。并为优秀作业粘贴优秀标志——五角星。

五、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为古诗配上不同形式的画。如国画,剪纸等等。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古诗课,每学期都要组织“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每次上这节课,我都把它调节安排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之后。这样无形中就增进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我们不但会朗诵诗歌,还要会“绘画”诗歌。

对学生交待绘画的基本技巧是必须的,却不是最主要的。在本课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诗歌意境想象的引导上。示范时我把构图、取景交待清楚,对于如何绘画细节轻轻带过。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画出来的诗歌是稚拙的,可是他们对诗歌意境的想象也正在稚拙的画面中,表现出那一份纯真。篇三: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关键词:园林 文化素养 宛若天成 诗情画意 对话

摘要: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让我们享受细腻,体味美妙。中国古典园林仿佛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力求变化和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如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基础上学习造园的诗情画意是本文的重点。

当偶然邂逅一曲美妙的音乐,你觉得诗情画意,当听到一首动人的诗词,你觉得诗情画意;朋友,当你漫步园林,流连在林泉环绕着的花山瘦海,低徊于浓荫笼罩下的通幽曲径,驻足在花木掩映中的亭台楼阁。观赏那绿窗低檐下的数叶芭蕉和廊外池旁的几竿修竹……也许你会感到,眼前的清幽佳景,宛如是具体的山水组成的风景诗。这更是真正意义的与美丽邂逅,一种不可拒绝的沉溺。

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甚至是心理上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素养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我认为,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是私家园林。它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核心。又往往是文人雅士用以修心养性的处所,风格上讲求淡泊宁静的闲适意味。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学标准和精神诉求。园林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与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园林之所以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也与其表现了园主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卓尔不群的个性有关,于是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也就成了造园者最习以为常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建园以机械模山范水为大忌,而强调“立意”,强调表现营建者“胸中丘壑”。整个园林,有它的诗情画意,某一风景点所展示的画面,也都氤氲着一定的情意内蕴,足以牵人情思,动人魂魂。哪怕是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树,一株老梅,一丛翠竹,也都让人联想到某种人格,某种气度,成为情表意达的载体。

如果是在苏州园林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便是一个角落,也都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缀其间或叠以山石,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十分注意让粉墙的白色与整座园林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园的重要原则。这也与园主的文化素养有莫大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宛若天成”

引用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个人对于自然纯粹的东西都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愫吧!这有点像老子的天人合一。只能说:这是一种艺术。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是造园的一种艺术。不论是空间有限的私家园林,还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不论是安抚灵魂的寺观园林,还是陶冶性情的名胜风景园林,都极力追求天然山林的野趣。这不同于西方园林,作为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相反,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因地制宜,随势就形,做到“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园内的艺术加工,也尽可能寓诗情、参画意、避雕琢之痕。叠石成山山有脉,凿池引水水有源,四时花木,虽由人植,但不假修饰。至于园中的亭台楼阁,均不作园林的重心和主体,而重在发挥其“点景”作用,务求与四周的花木融为一片。这样,亭台参差,道路逶迤,山石错落,花木掩映,整座园林就成为艺术的整体,成为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然境域。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

身处园林之中,你会感觉到园林带给你的愉悦,心里的美好感受是很多其他的美好东西无法取代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细腻仿佛人的内心,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在步移景易当中体味内心情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 秋水》记载,有一次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段对话充满了智慧和情趣,流传极广,后世不少园林作品都引用了这个典故。如寄畅园有“知鱼槛”、颐和园的谐趣园中有“知鱼桥”、香山静宜园中有“知鱼濠”、圆明园中有“知鱼亭”、北海公园中有“濠濮涧”,所追求的都是乐而忘忧、自得放达的境界。这何尝不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造园时都会考虑到园林与人的交流,与人的共鸣。

同时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达到与人对话的良好效果,是因为中国园林在设计中很注重步移景易的设计方法,这也是一种时空关系的体现。扬州何园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在行进中体味何园带给我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这让我们体味内心情感的变化。可知,步移景易创造了空间时间美,空间时间美使人的与自然能安然对话。

总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这并非自然的翻版,而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而“追求自然的本质”恰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9c88b7a45177232e60a293.html

《诗情画意的图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