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浏阳交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8-10-09 05:56: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一五”浏阳市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工作背景及发展概况

浏阳市位于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北端、长沙市东部,东与江西省铜鼓、万载县毗邻,西靠长沙、株洲市,北与长沙县、平江县接壤,南与醴陵市、萍乡市、宜春县相连,历来为湘赣通衢的门户之地。土地总面积5007.7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县(市)。现辖4个街道办事处、24个镇、9个乡,2003年末总人口达132.5万人。境内为丘陵地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近五年来,在市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根据浏阳市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开放带动,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振兴浏阳市域经济的重点,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大办交通的浓厚氛围。目前,一个以浏阳城区为核心,以浏永、浏大、浏东、大文、永社、东南干线、西南干线,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成功构建,为“十一五”规划 乃至今后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市实现GDP176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2元,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市)级第二。截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403.3公里,其中国道164公里,省道177公里,县道415公里,乡道533公里,村道3114.3公里,晴雨通车里程达2300公里左右。在这些公路中,等级路占37.25%,二级以上公路占5.8%,有路面里程100%。根据2003年的统计,我市公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0.28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3.84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8.87亿吨,货运周转量976.71亿吨公里。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结构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市原有的地方铁路和水运已完全衰败,其客、货运输已基本为公路所替代。道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公路交通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重要。但是,从浏阳市交通运输现状分析,特别是从我市公路发展情况看,仍然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与局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致迂徊路、断头路、等外路居多,等级低、路况差,路网的发展与形成亦呈现不平衡状态,因而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必须统筹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继续加强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这一角度出发,为彻底改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现状,促进本地区产业和经济的繁荣,按照长沙市交通局长交办[2004]211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时期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常发展,并取得了卓越成效。2001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以构建“市域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以实施“通达工程”、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为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狠抓了“四路一环一带”公路的修建和通村公路建设,使长期制约我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状态得以顺利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1、公路建设

“十五”期间(即2001—2005年),我市新改建公路里程433.64公里,总投资达4.26亿元。其中:国、省道56.1公里,投资2.51亿元;县、乡、村道366.54公里,投资1.75亿元。

2003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市加大了县到乡(镇)公路、县际公路改造、农村“通达工程”和村级公路“硬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密布署和统一领导下,在浏阳这片红土地上掀起了规范模空前的交通建设热潮。从2003年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已续建完成浏东、永社、大文、浏跃等四条二级公路共169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同时在2003—2004年修建了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浏阳段柏加山荷花62公里三级水泥路,现已全面竣工通车,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国债50公里,投资5000万元;地方筹资项目12公里,投资1200万元)。另外东南干线永和高坪段8公里,东南支线七宝山中和段14公里等续建项目都已全面竣工;关口至高坪等14县到乡(镇)公路改造项目127.7公里,于2004年底已如期完成,累计投资达9000万元。

2001年末,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003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布署,我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村级公路的深度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上级支持、交通指导、财政扶助、乡镇组织、村级为主”的办法,有计划地建设通村公路,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扩量、提质、联网”,全面推行村道水泥路“硬化”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五年来,全市村道建设共投入资金4.32亿元。(其中:财政、交通部门补助1650万元;其余为乡村民间自筹)。总共新建、改造村级公路2022公里。其中:水泥路1120公里、油路155公里、砂石路747公里。路面“硬化”率为55.4%。从而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区域村级公路的路网结构和通行条件。

2、桥梁建设

“十五”期间,为彻底改善陆路通行条件和乡村交通闭塞状态,我市除城区范围新建桥梁外,共投入资金2105.5万元,新建、改造各种桥梁38座,合计1516.76延米。其中:新建黄柏浏阳河大桥198.16延米,蒋埠江大桥101延米,乡村公路桥梁36座,计1217.6延米。

3、站场建设和客货运输

“十五”以来,我市运输市场框架已初步形成,运行机制逐步走向完善。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解决人流、物流的集散和道路服务功能的配套,我市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已新建完成汽车客运西北站(一级站)和汽车南站(二级站)。目前按照规划要求,选址在建的项目有关口汽车东站(二级站)。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站场设施的逐步完善,给我市客货运输和旅游观光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五年来,随着浏东、大文公路及大批连接景区的县乡道的陆续建成,我市大围山、道吾山、西湖山、浏阳湖、古风洞、石霜寺等风景名胜区及观光景点的多条旅游路线相继开通。新兴的旅游产业正在我市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0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3亿元。2003年全年客运量达0.28亿人次,2005年达0.32亿人次以上。目前全市客、货车辆拥有量达15106辆(其中:客车6897辆,货车8209辆)。

4、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浏阳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独特的自然风貌闻名于世,是我市三大水系中唯一可通航的河流。“十五”期间,为改善浏阳河的通航条件及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我市引进民营资本1.02亿元,修建了万家庄、槽门滩、双江口等三座航电坝,并分段疏浚整治航道35公里。同时,为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确保渡运安全,我市投资20余万元,新造钢质船19艘,率先在长沙地区实现了小河流域内全钢质船渡运,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区域渡运工具的落后状态。

“十五”时期,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成功实现,不仅推动了交通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与互动,为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五”以来,随着公路交通建设在我市的蓬勃兴起,一个以花炮、医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正在我市形成,同时随着“四路一环一带”公路的建成通车,农村“通达工程”的全面实施,花卉苗木种植、烤烟生产、旅游观光业等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成为我市经济领域中的主流产业。交通“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浏阳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乡体系,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第三章 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1、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是以公路交通为主体,以2001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浏阳市交通网规划》为依据,结合我市目前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所编制的一个近期规划,是我市二十年交通网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供需均衡,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布局必须与区域内产业特征、结构、分布协调一致,与人口结构、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按照产业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和投资的可能来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保持供需平衡。

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我市交通网原来主要是由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构成,鉴于近年来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的变化,本规划在综合考虑三者关系的同时,着重对公路、航道的发展予以研究,铁路则在远景规划中考虑。

3)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经费投入多,建成投产后长期使用。因此,既要从实际出发,满足近期的需要,又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考虑远景发展。

4)突出建设重点

公路方面在兼顾规划层次和普及度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主骨架路”、“出口路”、“通村路”的建设,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降低等外路的比重。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公路的布局与发展,必须从交通需求的大小出发来考虑,对产业分布集中、交通需求大、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公路拟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对于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采用较低的标准,甚至维持等外路;对于同一条公路由于分段交通量的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

6)由行政辐射型向经济辐射型布局转化

要由“行政型辐射结构”向“经济型辐射结构”转变,逐步完善对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的双重功能。

2、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以公路网的布局研究为主,全面分析综合交通网(包括公路运输站场、铁路、航道、港口、码头等)的布局和发展,从而确定其未来五年的实施方案。规划方法如下:

1)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

本规划采用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以确定规划的战略决策及整体布局方案。

2)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办法,对干线公路目标里程和公路网总量进行预测计算和控制。

定性:①公路网布局结构由行政辐射型向经济辐射型转变;

②由树状型结构向网络型结构转变。

(即形成“方格”型或“格子+对角线”型网络结构。)

定量:采用预测计算的科学办法求得2010 ——

干线公路目标里程为339.24公里(二级)、

路网总里程为4441.9公里

对公路网现状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按总量控制和某些可比指标控制的办法,也称为指标控制法。除以上指标外,还包括平均技术等级、路网密度、人口密度、通达深度等。从我市现状来看,公路网目标干线里程和路网总量似乎都已接近达到要求,但是平均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部分区域仍存在路网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现象。

3)分类分层次进行统一规划的方法

浏阳市交通网原来主要由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构成,本规划方案是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进行研究;而公路则是根据公路网的分布特点及各道路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布局研究。

第一层次:“五纵二横”主骨架公路。由境内两条国道、三条省道和主要县乡公路组成,是沟通全市40个乡、镇、办事处、四个经济开发园区及周边县、市的干线公路系统,为规划建设的重点。

第二层次:贯通乡镇经济点,连接国、省道和市内经济区域的重要县乡道,为规划研究的基本对象。

第三层次:乡与村以及村与村之间分别连接的乡道和主要村道,是路网规划的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开放带动,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以公路交通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发展为根本,以增强效益为中心,努力改善路网结构、提高公路技术等级,优先建成黄洪高速公路和“五纵二横”主骨架公路网,保证对外联络干线高速,对内各经济区支线畅通,为进一步优化区域环境、提升区位优势,融入长株潭经济圈创造条件;改善航道通航能力,加快运输站场建设,提高运输工具装配水平,使交通运输适应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

2、规划发展目标

在未来五年中,我市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1)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实现以公路运输发展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的网络化。重点建设好黄花洪口界高速公路(全长70.77公里),拉通跨省经济干线;加大主骨架干线公路建设力度,全面建设和完善“五纵二横”主骨架公路网(总里程624公里);进一步贯彻实施“通达工程”,改善乡村路网结构,加强村道建设。“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447个行政村(除淮川外)通村公路的等级化和水泥路“硬化”,并基本改善通村公路的通行条件。按资金约束型方案计算,新、改建总里程为2364.92公里,总投资30639.7万元。通达深度为100%,路网连通度为2

2)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

国、省道的技术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

主要县乡道(含“五纵二横”主骨架公路)和联通经济区域的公路应达到二级或三级;

联接乡、镇节点的一般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技术标准;

通村公路逐步实现等级化和标准化,提高抗灾能力。

3)进一步加快经济开发园区的公路、花木产业带公路和旅游观光路线的建设,为整合资源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十一五”期内,我市在继续完善路网结构、深入实施“通达”工程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路线组合,拟投入资金重点建设好一批产业和旅游规划路线(详见附表)。同时,为构建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在规划期内,我市部分路线将申请纳入GBM工程和“安保”工程建设实施范围。(详见附表)。

4)拓展公路运输站场,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各乡镇和经济区的客货运输站、场网络。

“十一五”期间,我市拟建成以城区长途汽车站、汽车南站、东站、关口、集里货运物流中心为枢纽,28个乡镇汽车站和货运场点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客货运输信息化服务和管理网络,预计总投资为12782万元。

5)加大力度改善和调整我市交通运输结构,发挥航道的综合运输效能。

“十一五”期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长沙至南昌铁路浏阳段(116公里)规划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对浏阳河132公里可通航里程分期分段进行疏浚整治,实现达浒至双江口通航等级达8级,双江口至长沙段通航等级达6级,新建和改建港口码头7个,并配合浏阳河风光带建设,提供旅游观光服务。


浏阳市公路网 “五纵二横” 主骨架公路布局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每公里造价估算表

注:未考虑物价上涨等变化因素


第五章 主要结论

本规划在认真做好社会经济调查、交通量调查、公路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指标分析、实践推理和科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发展预测和方案论证,提出规划期我市公路、航道及运输站场建设发展的总目标,使我市公路网由原来的行政辐射型向经济辐射型转化,整个交通网由制约经济发展型逐步达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本规划为今后我市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实质性指导意义。

主要结论表

主要结论表


第六章 公路网布局规划

1、“十一五”公路网规划方案

依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果,以及二十年交通网规划中公路网总体布局所确定的三个层次考虑,对“十一五”规划期干线公路目标里程和路网总量进行分析控制,在优化路网布局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以“五纵二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布局,提出了本规划时段的两种实施方案,即“需求型”和“资金约束型”方案,以供选择。(详见附表)

2、根据交通网布局规划和我市经济发展现状考虑,我市“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详见附表),是在公路规划“资金约束型”方案的基础上予以调整编制的。

3、关于黄花至洪口界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及规划简介。

拟建的长沙(黄花)至浏阳(洪口界)公路是湖南省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向国家高速公路在省会长沙市的加密线,也是湘东地区主要的出省通道之一。该路西接长沙至永安高速公路,东连江西省境内上栗至萍乡高速公路,形成长沙市直接向东进入江西省连接江西南昌的区域经济干线,也是浏阳市向西连接长沙县至省会长沙市最便捷的经济通道。

本项目于2004年由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担负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任务,规划所推荐的正线方案路线起于湘赣省界的洪口界,止于长永高速公路黄花互通,全长70.765Km。该路按设计行车速度100Km/h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新建路段65.864Km,路基宽26m,改建路段4.918Km,路基宽24.5m,均为双向四车道。项目总投资为32.0337亿元。

本项目正线方案共设大中桥4960/49座,涵洞433道,其中:大桥6座,有洪口界高架桥、潭水河大桥、枫林Ⅰ号高架桥、枫林Ⅱ号高架桥、浏阳河大桥、西竹山高架桥。

1)洪口界高架桥,位于湘赣两省交界的洪口界附近,为主跨12—30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366

2)潭水河大桥,位于浏阳市大瑶熊家洲附近,为主跨10—30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306

3)枫林Ⅰ号高架桥,位于浏阳的枫林铺附近,为主跨13—30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396

4)枫林Ⅱ号高架桥,位于浏阳枫林铺以东,为主跨8—30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246

5)浏阳河大桥,位于浏阳市三眼塘,距市区3Km,为主跨5-20m+3-50m+5-20m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356

6)西竹山高架桥,位于蕉溪岭隧道和西竹山隧道之间,为主跨17—30的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桥长516

本项目沿线隧道集中分布于浏阳市附近的连云山脉,全线共设隧道6190m/7座,有大瑶洪口界隧道(长400m)、浏阳河隧道(长270m)、长蛟冲隧道(长550m)、柳家冲隧道(长170m)、菖蒲岭隧道(长3050m)、西竹山隧道(长500m)、七亩田隧道(长1050m)。

本项目全线交叉工程主要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5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9处、通道167道、人行天桥63座及管线交叉等。正线方案全线共设互通5处,分别是大瑶互通(K8+600)、浏阳东互通(K24+600)、浏阳西互通(K33+750)、洞阳互通(K54+250)、永安互通(K66+010)。

正线方案单列连接线有4条,即大瑶连接线、浏阳东连接线、洞阳连接线、永安连接线。

1)大瑶连接线,长2.0Km,为12m路基宽二级公路标准,是连接G319浏大路、G106以及大文公路的主要道路;

2)浏阳东连接线,长1.5Km,为15m路基宽二级公路标准,该线起于浏阳彭家冲,与G319浏大路相接;

3)洞阳连接线,长2.5Km,为15m路基宽二级公路标准,是浏阳工业园及永安镇上下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

4)永安连接线,长3Km,推荐采用定向型匝道,通过利用长永一级公路将本项目与永安镇连接。

另外,浏阳西互通连接线,是利用长沙往来浏阳方向的双车道匝道,并通过修建1.5Km连接线与G319G106连接。

本项目的兴建,将明显地缩短浏阳和萍乡至长沙、至黄花机场的时空距离,有力地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对于推动长沙、浏阳、萍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湘赣两省经济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估算

根据交通部199971实行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综合指标说明书,计算出各项目的总造价见下表: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2.资金筹措

各项目资金筹措见下表: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表

3.建设期安排

为全面指导未来建设项目的选择,并为建设的前期工作提供依据,我市“十一五”交通建设项目建设期做如下安排:

2006年完成 719.08公里,建设投资396079.223万元;2007年完成 532.42公里,建设投资67453.962万元;

2008年完成 567.11公里,建设投资 75626.956 万元;2009年完成377.149公里,建设投资32597.244万元;

2010年完成225.046公里,建设投资15610.742 万元;

2006-2010年建设项目规划各项目拟建时间见项目序列表。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序列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第八章 站场布局规划

为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推动“路运一体化”,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我市未来二十年中城市发展趋势,公路及产业的布局,以及商品流通市场的分布情况,本次农村汽车客运站建设实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浏阳市建设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重点,自然村为节点,实现“路运一体化”的安全、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出行的基本需要,力争到2010年,全市建成乡镇汽车客运站44个,招呼站700个,实现全市乡镇汽车客运站建站率100%,行政村招呼站建站率100%,自然村(聚居点)招呼站建站率70%,实现车进站、人归点,农村群众出行无风雨之忧。

第一节 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的目标

2006年起,将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

2006年,乡镇汽车站达到16个,招呼站100个,建成车站的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3.2%;该阶段投入资金3503万元。

2008年,乡镇汽车站达到36个,招呼站500个,建成车站的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7%;该阶段投入资金3200万元。

2009年,乡镇汽车站达到44个,招呼站达到700个,建成车站的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00%;该阶段投入资金2160万元。

三阶段总计投入资金8863万元。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按照“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多元筹资、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进程,实现“村村通班车”,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站点网络。

三、规划的原则

(一)、统筹规划

按照乡镇、行政村(居)、自然村(聚居点)三层次进行站点布局、等级规划:乡镇建五级站以上;行政村(居)建简易站或招呼站;自然村(聚居点)建招呼站。

(二)、分工负责

市交通局进行站点布局、等级规划的指导,市交通运输管理所负责实施;各乡、镇、办事处负责组织站点项目建设,并无偿提供建设用地(或提供闲置土地、房屋);相关部门提供优惠政策。

(三)、多元筹资

交通局负责上级补助资金的拨付;乡、镇、办事处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并采取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经营权转让、项目招标、综合开发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四)、市场运作

市交通局宏观调控,投资方负责日常管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站场所属区域由市交通局统一招标发布广告,其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站场维护。

(五)、规范管理

市交通局切实加强对站点的监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强化安全监督,规范运营行为,维护站点秩序,全面提高站点的服务水平。

四、规划的方法:

(一)、以路网建设为基础,根据各乡镇建设规模和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和班线开行状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布局建站。

(二)、坚持小站房、大站场,以建设规模适中、多功能、多用途、使用方便四级站、五级站为主。

(三)、站址的选择充分考虑:便利旅客集散和换乘,车辆流向合理,方便出入,具备足够的场地,能满足车站建设需要,并有发展余地,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道路运输网络规划。

(四)、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第二节 实施序列和资金筹措

实施序列

1.按照规划需求和资金筹集的可能,依据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情况,结合全市农村客运发展情况,确定全市乡镇建设等级汽车客运站的实施序列;

第一序列:2006年,投入资金3303万,完成等级客运站建设11个,全市总规模达到17个,全市乡镇等级站建站率40%。(见附表)

第二序列:2007-2008年,投入资金2400万,完成等级客运站建设20个,全市总规模达到37个,全市乡镇等级站建站率94.6%。(见附表)

第三序列:2009年,投入资金1760万,全市等级客运站建设7个,全市总规模达到44个,全市乡镇等级站建站率100%。(见附表)

2.招呼站实施序列:根据实际情况,从2006—2009年,投入资金1400万,在全市1031个自然村和聚居点中建成700个招呼站。(见附表)

资金筹措

尽管乡镇汽车客运站建设规模一般都较小,平均每个汽车客运站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点多面广,致使全市乡镇汽车客运站规划建设的总投资规模较大,加之各乡镇财力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乡镇汽车客运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批建设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思想进行建设。

在建设资金的投入上,应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发展前景,依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操作,开放农村客运市场,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多渠道筹资、多元化建设、多形式经营”的原则进行乡镇汽车客运站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结合浏阳实际情况及有关部门意见,建议资金筹措方式为:

1、吸纳社会资金: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制、民营经济等形式吸纳民间、市内外、省内外资金进行各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与经营。

2、争取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补助:简易站以上每站交通部补助15万元,省专项资金3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招呼站每站补助2万元。

3、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援助:给予农村客运站建设和经营的优惠政策,减免地方性的费税,降低工程造价。


浏阳市“十一五”公路客运站场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公路客运站场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公路客运站场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招呼站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公路货运站场规划

浏阳市“十一五”航道、闸坝(浏阳河)建设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港口码头(浏阳河)建设规划一览表

浏阳市“十一五”规划新改建桥梁计划表

浏阳市“十一五”规划新改建桥梁计划表

浏阳市“十一五”规划新改建桥梁计划表


第九章 问题与建议

1、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在规划期内各项资金的筹措和资金安排等诸多政策性问题,不确定因素确实太多,普遍感觉难以把握;

2、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与农业用地相协调,并注意有计划地解决好公路、站场等各项设施的用地问题,否则规划的实施将难以达到;

3、随着公路规划的实施,公路网的逐步形成,公路里程大辐度增加。由于资金和地域经济环境条件限制,乡村公路的养护将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地区,特别是偏僻山区,因为资金紧缺、管养措施不到位,严重地影响了公路的畅通和正常使用。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在具体政策和人、财、物的配置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有所安排考虑。

4、为促进经济和交通的均衡发展,满足偏远、贫困山区人们生产、生活对公路交通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和通行条件,是本规划应着力考虑的又一问题。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公路建设的投入,在规划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一些地区“行路难”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dd5f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5.html

《十一五浏阳交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