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发布时间:2020-07-30 01:29: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法治周末记者咼欣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二儿子王岩很想为父亲写一本书,为 父亲尽一份孝心。同时,因王近山作为热播电视剧《亮剑》 主角李云龙的原型而为人们所关注,王岩也想借此告诉人们 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书写完后,王岩颇费斟酌地给书起了一个名字:铸魂。

这本名为《铸魂》的半回忆录、半传记小说,在 201411

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王岩用笔名“石尚山”,将这本近百万 字的作品,当作父亲诞辰 100周年的献礼。

书中,王岩再现了王近山在战场上的经典战例和战场奇 迹。同时,首次正面讲述了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战地浪漫曲, 真实记录了二人的婚变过程以及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后的经 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责任站出来澄清对于父亲的误 读曲解,也想更正一些对父亲伤害性的,甚至是污蔑的不实 言词。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份迟到的交代。”近日,在接受《法 治周末》独家专访时,王岩和王近山的小女儿王珍珍代表家 人,表达了这样的态度。16年,重拾父亲的一生

1998年的初春,81岁的韩岫岩带着儿女孙辈到八宝山 公墓为王近山祭扫,纪念王近山逝世 20周年。

王近山于19785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 63

当时正忙于拨乱反正的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 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并将“副参谋长”改为“军区顾问”。 中央军委随即补发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 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南京军区破格操 办了王近山的丧事。

不久,邓小平又亲自交办开国上将宋任穷等同志,将王 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国家高级领导 同志灵堂安放。

在当日祭扫回家,韩岫岩一直抬头注视着墙上王近山的 照片。在王岩的试探下,她说:“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 事带走。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

从那时起,王岩便萌发了真实还原父亲这一生的想法。

家里人也一致认为:王岩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1968年,19岁的王岩穿上军装,赴南京入伍,成为王 近山儿女中的第一位军人。那一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正式改 为“王岩”。次年,王近山从他下放的农场调回南京军区,父 子在南京重逢。

王岩与父亲的相处时光多了起来。在王近山小女儿王珍
珍的印象里,父亲与二哥王岩总是在交流军事, 因此她觉得,

写父亲,写父亲打过的那些仗,“得二哥来”

于是,全家签名,“授权”由王岩执笔,来写父亲。

“每次我们让父亲讲讲战争时期的事,他总是讲自己身边 那些小战士,讲自己的战马,却很少讲自己。”王珍珍说。

因此,还原战争时代的王近山,除了母亲与兄弟姐妹们的回 忆,王岩还需要寻找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做了解。

搜集材料的过程曲折而漫长。有些老人和王岩相谈甚 欢;有些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有些老人出于一些考虑,拒 绝了访谈。王岩说,无论他们作出怎样的决定, 他都能理解。

在书中,王岩记录了父亲身边很多战友。 “黝黑的脸庞上

一副凛然正气”的尤太忠、有着“精干睿智的眼睛”的肖永银、 把“我生来就是为他挡子弹的!我是他的‘光荣警卫"挂在嘴边 的张高,甚至是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小战士潘海生……

对于以前在部队只写过公文的王岩来说, 写作的过程“很

痛苦”。而且,王岩觉得,肩上的责任不亚于一项艰巨、重大 的军事任务。他想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也想揭秘一个真 实的王近山。

进入“战斗”状态的王岩很像当年前线指挥的“王疯子”: 有时候几顿饭不吃,通宵坐在电脑前打字,和每一个字、每 一个细节“较真”。

“我们盼望能有一本全面记录和还原父亲一生的书, 看他

自己跟自己较劲,都不敢催他。有时候我晚上睡觉前看他坐 在电脑前,凌晨起床时看见他还在,早晨起来他还在写。”

王珍珍说。

有时写完一部分,王岩会给王珍珍打电话交流。念着念

着,电话两边都没了声音。兄妹俩都说不出话来,只是哭。

“我没少逼他吃速效救心丸。”王珍珍看着王岩说。

终于,赶在王近山诞辰 100周年的前一年,《铸魂》一 书正式出版。子女们第一时间将新书放在父亲的墓碑前。

“这么多年来,作为王近山的子女、 家人,我们始终背着 一个沉重的负担,觉得父亲不能只是被碎片化地、甚至是错 误地宣传。我们必须如实把真实情况告诉给关注我父亲的人 们,我们应该为父亲做点什么, 尽这份孝心。”王岩对法治周 末记者说。

从萌发念头到正式出版,王岩走过了整整 16年。

王疯子”的“疯”

1930年,15岁的湖北黄安今红安放牛娃王文善告别 家乡时在大别山前下跪磕头,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近山。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为天下人民打天下”去了。 20岁时,他 就因骁勇善战,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成为军中 尽人皆知的“王疯子”。

“王疯子”的名号似乎源于王近山担任连长时的一次肉搏 战。“他抱着敌人滚落悬崖,头上被山石戳穿一个洞, 仍然忍 痛拔枪打死敌人。”王岩回忆道。

从红军时期的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重叠设伏七亘

村、敌人腹地“闹天宫”、韩略村全歼日本观战团、爷台山大 捷,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血战大阳湖、 智取襄阳城、解放重庆,

再到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王近山指挥的,多是恶战 和关键性战役。

仅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王近山就几乎履历了所有各部 队,并担任军事主官,因此被称为“二野的朱可夫”。由于他 屡犯“兵家大忌”,不按常理出牌,打了胜仗做检讨成了他的

“专利”。

1946年的定陶战役中,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整编第 3

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里气氛一度沉闷至极。当时的野 战军“兵不满5万,弹药也很缺”。没有人敢发言,邓小平一 根接一根地抽烟。

王近山“疯”劲上来,甩开旁边杜义德政委拉他衣角的手, 打破会场沉默,主动请战。

“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 天在这里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的整 3师,我就不回来

见你们!我们6纵队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坚决打! 如果纵队打剩一个旅,我去当旅长,老杜 杜义德给我当旅

政委;打剩一个团,我去当团长,老杜给我当团政委;打剩 一个连,我去当连长,老杜给我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了, 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的父老乡亲!”

最终,王近山咬牙打赢了这场恶战,取得了解放战争时

期的又一次关键性胜利

在战场上,王近山总爱冲出指挥所,他认为指挥一定要

尽量靠前。“我王近山就在红旗下面。”几乎每次开战前,他 都会告诉自己的战士们。

一次战场受重伤后,王近山怎么都不愿被抬下前线,他 对着自己三大爱将之一的尤太忠吼道:“你把红旗给我插起 来!我就在红旗下!我和你们在一起!”

这样的“疯”,使得他的部队里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在关系到王近山安全的万分危急情况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可以使用强制手段制止王近山的冒险行动,确保他的安全。

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王近山时说:“人家说你是‘王疯子 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王近山的“疯”,在儿子王岩看来,并不是《亮剑》中李 云龙的那种“横”,而是睿智。

“他敢打别人不敢打的仗,人们惊诧:这种仗你也敢打? 疯啦?这才是’王疯子’的’疯’。并非草莽,不讲策略。他’疯 得谨慎,’疯’的有套路。”王岩对记者说。

熟习军事的王岩,总结了不少王近山的作战经验或作战 习惯:不着急下结论,喜欢“看看再说”;精算成本,认为“打 仗就是要占便宜”;战时,爱把对手的照片贴在墙上端详揣摸;

战前给战士们改善伙食;注意观察和感受战士们的情绪;战 前动员做足;总说“五行不定,输个干净”;冲锋号连续吹到

胜利;战后第一件事是看伤员

即使战役胜利,王近山仍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垂泪。定

陶战役结束后,他在静静的战场上,“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把 掺和着鲜血、弹片、军衣碎屑的焦土,他紧紧地把这一捧焦 土捧到了眼前,呜咽着,抽搐起来……”

那整整一个白天,王近山都没有离开战场。他拿着一只 染着血迹的新鞋,抽出里面的鞋垫,对警卫员张高说:“这可 是几个新战士穿的鞋,他们当兵才只有三天,连花名册都还 没登记上就……你看啊,这鞋垫上还绣着这么漂亮的花。”

上甘岭战役,是王近山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交战双方 投入近10万部队、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战场殊死搏杀 44天。这场无比惨烈的战役, 成为王近山痛而不敢回首的往 事。

晚年,在南京的一次电影晚会上,王近山看了半场《上 甘岭》时甚至昏厥过去。当时,他被王岩和工作人员架出了 放映厅。

“王疯子”的名号,王近山顶了一辈子。在逝世二十多年 后,王近山成为了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

王近山与韩岫岩

“在我眼里,天底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与王近山离婚

后,韩岫岩曾这样对王岩说

王岩把这句话写进了书中,并按时间顺序,十分细致地 再现了父亲王近山与母亲韩岫岩相识、相知、相爱、冲突、 分居、离婚的全过程。

这份爱,在王岩的笔下,显得甜蜜、 浓烈。“他们之间这

个故事的委婉篇章,也只有韩岫岩才能说得清楚,并作出全 面真实的解读。”王岩说。

1921年,韩岫岩出生在河北保定,就读于女子师范学 校时成绩名列前茅,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1937年,

她跟随父亲和叔叔,一家十几口人参加抗日战争。在投奔八 路军的一条“崎岖坎坷的土路上”,她遇到了“英俊威武”的王 近山。

与王近山一样,韩岫岩原名韩秀媛,也是自己改的名。 她希望自己能有“山一样的胸怀和岩石一样的坚强”。

在战地医院工作时,韩岫岩看到了被重伤送下的王近 山。之前的几次见面,让她早对这个“王疯子”有了几丝崇敬。 那一次,她坚决反对医生的截肢方案,坚持保守治疗,日夜 守护着王近山,帮他保住了受伤严重的左手臂。

“谢谢你让我笑了,我真的很高兴。”大难不死的王近山 对查房的韩岫岩说。

“你以前没笑过?”

“没这样笑过。”

爱情就这样在两个年轻人之间萌生了。尔后,误会、拒 绝、逃避、生气、坦白……婚后多年,王近山半认真半调侃

地“总结”:“是我追的她。”

一次战役胜利后,王近山特意去看自己心爱的“疯丫头”。 书中这样描写了二人在一起的那一刻:

“我今天是特意来看你的。”

“我知道,我很开心。”

“我也知道你希望我来看你。”

“你……我……”

韩岫岩睁大眼睛,愣愣地看着王近山。王近山拉起韩岫 岩的手。韩岫岩试图挣脱,但挣脱不开。王近山的手,温暖 有力地握着她的手,韩岫岩不再挣扎,顺从地任由王近山拉 着了。

“我来是要告诉你。”

“告诉什么? ”

“我爱你,你应该是我爱的人,我来找你,是因为我非常 珍惜你,我还确定,我能给你幸福, 而且我知道你也爱我!”

“我真的也爱你,可是我担心我不一定适合你!”

“你适合!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了 ! 我要让所有太行山的部 队都知道,你韩岫岩适合我王近山, 我王近山适合你韩岫岩! 我以前天天在打仗,天天在战场上拼杀,没有认清自己的感 情,觉得我不应该有感情,甚至害怕正视自己的感情。后来 我明白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有感情, 我有爱情。我原以为躲避你,那样是尊重你的选择。现在,

我决定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了。我要告诉你,只有我才是你 该爱的人,也只有我王近山才配得上你,只有我才能给你幸 福!

韩岫岩没有说话。

“我请求你嫁给我。”

此时的韩岫岩不知为什么落泪了, 她腼腆问道:“你为什

么这么武断?你真的疯了吗?”

王近山走进韩岫岩,双手扶住她的肩膀,然后紧紧搂住 她,她没有反抗,王近山轻声说:“不哭,岫岩,我一定要娶 你!现在,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等我收拾了这帮小鬼子就 来娶你!”

王近山果然没有食言, 他打赢了那场仗,骑马来娶“疯丫 头”。

1938815日,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 在太行山根据地喜结良缘。结婚当晚,王近山就冒着大雨, 重返作战岗位。7年后的同一天,日本投降,来不及与家人 在延安欢庆胜利,王近山又登上了重返太行山的专机。

被误读的“爱美人不爱江山”

作为当年“刘邓”的爱将、上甘岭战役的兵团指挥员,王

近山曾在晚年抱病时自言:“战场、 情场、官场,场场惊心动 魄啊!”

作为妻子,韩岫岩一直记得,每次上战场之前,王近山 都会对自己说“好多好听的话”。“无论什么时候,这些话都是 我的真心话。”王近山真诚地解释。

他们共同生养了 8个儿女。对家人,王近山宠爱的方式

是“在鼻梁上亲昵地刮一下”。韩岫岩喜欢闭着眼,等他来刮。 解放后,为了帮韩岫岩实现心愿,王近山送她去上医学 院,还亲自到商场为妻子买了书包。然而,也是从那时起, 二人之间近乎甜腻完美的爱情, 开始出现裂痕。再后来,“: 美人不爱江山”“小姨子风波”便开始被风传。

几十年后,王岩笔下所记叙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它看上

去更家常、也更让人扼腕。

在家庭生活的一些琐事上,韩岫岩不喜欢王近山“不通人 情世故”,王近山认为韩岫岩“管自己太多”。一次,因军人疗 养院的紧急事务,王近山错过了韩岫岩请他到北京医学院的 讲座,二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那之后,韩岫岩对妹妹韩秀荣说: “和你姐夫,也不知道

是怎么搞得,两个人已经越来越说不到一块儿了。”

韩岫岩觉得“新婚不如久别”,她不想失去深爱的丈夫,

于是决定去医院实习,分居一段时间。妹妹韩秀荣劝她三思。 这个妹妹,便是后来被误解很深的“小姨子”。

最初有旁人敲边鼓,韩岫岩不信。然而随着与丈夫矛盾

的激化和长期不在家,她还是免不了心生怀疑。毕竟,自己 不回家的日子里,韩秀荣是住在她家的。

被姐姐怀疑后,韩秀荣留下一封信,永远地消失了。信 里,她写道:“姐姐,我走了,别再找我,我将永远不会出现 在你们的面前,你就当作从来没有过我这个妹妹。姐,想办 法跟姐夫和好吧,千万不要离婚。”

从那以后至今,韩秀荣隐姓埋名,再也没有出现。

失去了妹妹,又眼看着要失去爱情、失去婚姻,那个年 代,韩岫岩想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组织。她给“组织”写 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够帮她,让两人和好。

信寄出后,她才意识到:事情弄大了。弟弟韩后基劝她

“不应该把组织搬出来压他”。她根本不想离婚,但又不愿意 向丈夫低头。

另一边,得知消息的王近山一气之下,向组织递交了离 婚报告。警卫员张高希望他把报告撤回, 避避当时的政治“风 头”,直言“如果你真要坚持离婚,后果会不堪设想,将会受 到严厉处分!”

可是,这对个性都很倔强的夫妻,还是离了婚。

王近山果然受到了严厉处分:开除党籍,撤销北京军区 副司令员、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的职务;行政级别由 6级降到

9级;调离北京,去河南省西华县国营黄泛区农场园艺场任 副场长。同时,他被戴上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帽子。

父亲离京当天,王岩不解地问:“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妈妈

吗?

王近山非常郑重地回答: “不是!你们今后要跟妈妈在一

起生活了,不许责怪你们的妈妈。你们要永远记住,世界上 有两样东西是你们无法选择却终生不许背叛的:一个是你的 祖国,一个是你的母亲。”

王近山离开后,韩岫岩含泪撕碎了两人战争年代的合影 照片,扔出窗外。王岩在楼下举手接着那些飘落的碎屑,一 片一片捡了回来。

一位怎样的父亲

被下放到黄泛区农场后,王近山指挥抗洪,身后依然插 着红旗。王岩搭火车去看父亲,得知了父亲再婚的消息,回 京告诉母亲,韩岫岩搂着儿子的肩头放声痛哭。

然而,覆水难收。

1969年,在中苏关系恶化的大环境下,毛泽东亲自点 名,王近山被调去南京军区。

到南京赴任的那天,王近山“身穿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 旧军装,他的脸刮得极干净,乌黑的头发修剪得相当整齐, 领口露出洁白的衬衣。他左肩背着一个包袱,手里提着一支 竹篮,里面有两只母鸡。他的脸上依旧带着人们所熟悉的那 种坚毅而坦然的微笑,精神抖擞地走了过来”。

警卫员张高上前搂住王近山,像个孩子一样放声痛哭起 来。

一年多后,王近山恢复了党籍,并担任南京军区司令部 副参谋长。当时,王岩在南京当兵,王珍珍也刚好赴南京入 伍,这对儿女成为陪伴王近山最后时光最多的孩子。

王近山疼爱子女,在军中是出了名的。抗战时期,因无 法及时找到抗白喉血清,王近山和韩岫岩痛失爱女小苏红。 王近山太过悲痛,高烧不退, 7天后才醒过来。

日后,每次回想起来,王近山总会说:“那个时候我真的 是灵魂出窍,伤心得死了过去。”

在家中,孩子们称王近山“首长”。王岩记得,在北京时, 他们喜欢在父亲面前排起队, “等着父亲一个接一个刮鼻梁”。

在王珍珍的童年回忆里,“带着一身战伤”的父亲下班回家, 就喜欢给孩子们当马骑;自己患了急性肺炎,父亲守了她整 整一夜。

等与王岩和王珍珍以军人的身份再在南京重逢,王近山 的要求陡然严格起来。

“他总是对我们说,在部队,要苦干死干。”王珍珍学着 父亲的红安口音说道。

被查出癌症后,医生宣判王近山只有 80天时间,可他

硬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撑了 3年。

1975年,王近山被安排到北京会诊。在此期间,他重 逢当年的老领导刘伯承和邓小平。到医院看望时,邓小平对 他说:“我从来不劝人保命。近山,今天我要劝你保命。留得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有责任帮我挑起军队改革整顿的担

子哟

于是,与病魔的较量,被王近山当成了一场战斗。药必

须吃。由于太过难受,吃进去药,他就会一阵干呕吐出来。

“珍珍上前,却被父亲伸手拦住。王近山伏身趴在桌子上, 把 刚刚吐出来的药再重新顽强地吃进去,而后,坚持着咬着牙 不使它再吐出来。”王岩回忆道。

最终,癌细胞转移到了骨头和大脑。在这种情况下,王

近山依然忍着剧痛,坚持参加了“东海一号”演习指挥。

生命的最后时光,王近山坚持不要特护,王珍珍陪了父 亲整整3个月。一日,王近山让人找来一面鲜红的军旗,下 了人生最后一道命令:“扶我站起来!我王近山就是走也 应该是站着走!把战旗给我带上!”

面对着鲜红的军旗,王近山在王岩的协助下缓缓举起右

手,向热爱终生的军旗和军队敬了最后一个标准的军礼,随 即陷入深度昏迷。

1978510日清晨,军号声传进病房,王近山的心

脏停止了跳动。

王珍珍永远都会记得,父亲曾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对自

己说:“我这辈子没有爱过别人,我只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你 的妈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f2191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39.html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