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23-11-02 06:08: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l2月 第3卷第4期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Joural of Art Colege of Inner Mongola Universiy Dec,2006 V0I.3 No.4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刘筠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关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艺术特征,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三点:综合性、写意性、 程式化。中国戏曲兼容并蓄,无所不包的综合表现手段,与中国美学思想是一以贯通的;而其写意性是在漫长的戏曲发 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程式化是其他艺术文化因素渗入的结果,同时,戏曲艺术的叙述功能、娱乐功能、观赏功能也是形 成程式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戏曲;艺术特征;综合性;写意性;程式化;成因 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06)04—0015—06 综合性、写意性、程 人们通常将中国传统戏剧称为中国戏曲,其 戏曲的艺术特征提炼为三点:目的是有别于2O世纪以来在西方戏剧的影响下 式化,并对这三个艺术特征进行阐述,同时还对形 产生并日益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戏剧主流的中 成各个艺术特征的原因作简单分析,以求更准确、 国话剧。作为一种演出艺术体系,时间上,戏曲统 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戏曲艺术。 括了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戏 剧;空间上,它又涵盖了京剧、昆剧以及数百个地 综合性 方戏种类。 关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艺术特征,不同的 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陈培仲先生在《戏曲艺 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是中围戏曲最 术的特征》一文中,将戏曲艺术基本特征归纳为 为显要的特征。梅兰芳曾谈到:“(戏曲)不只是 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 “极大的综合性,写意的戏剧观和高度的形式 而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 美”;著名戏曲家阿甲先生则将戏曲艺术称为“有 剧形式,砌末道具 严格程式的写意戏剧”;焦菊隐先生认为中国戏曲 伴奏以及人物造型(如扮相、穿着等)、“有三个特点:程式化、虚拟化、节奏化”;王元化 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  J( 先生则认为这三个特点应该是“虚拟化、程式化、 式”。[写意型”,…【 等等。 戏曲艺术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文学、音乐、舞 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作为一种舞台 本文在深入研究众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 蹈、收稿日期:2006—10—13 作者简介:刘筠梅(1973一),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 l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演艺术形式,剧本是一个戏曲剧目的文学表演 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打”是指武戏中的厮杀格 依据,没有剧本的戏曲是不完整的。戏曲作家必 斗场面,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戏 须运用唱词、念白、科介等手段,开展冲突,塑造形 曲艺术就是将唱、念、做、打融为一体,充分运用舞 象,抒发感情。因此,没有好的文学剧本也就不可 台手段,从而在有限的舞台上呈现出一派流动的 能有精彩的唱段和好戏看。戏曲艺术的剧本文学 画卷。 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还具体表现为各种 中国戏曲自产生以来,一直离不开音乐的参 艺术形式、各种表演手段本身不同风格、不同形式 与。舞台上的唱、念、做、打,举手投足和皱眉提神 的综合。如戏曲中的文学剧本,几乎囊括了我国 等一招一式都是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中进行的,就 所有的文学体裁,如诗、词、赋、骈文、散文、小说 连角色在舞台上的思考,鼓师都要为他“垫”上两 等;戏曲中的舞蹈,种类丰富,几乎涵盖了古代所 个鼓条。角色在音乐节奏中完成,剧情在音乐节 有的舞蹈形式,如绸舞、剑舞、鼓舞等,并且吸收了 奏中推进。因此,音乐也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 杂技等表演技巧。 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这种兼容并蓄、无所不包的综合表 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语),当 现手段,与中国美学思想是一以贯通的。中国古 然更离不开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从戏曲的起 代美学认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宇宙是一个和 源——对神灵的大量的、有目的的模仿来看,这种 谐的宇宙,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和”是万 拟态和象征性表演就带有舞蹈的成分。《尚书・ 物的根本。因此,这种“和”的美学思想,长期以 舜典》中“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 来就成为中国人处理矛盾和对待事物的理想方式 《周礼・春官》中“师巫而舞雩”的记载,还有《吕 和态度。“和”表现并渗透在中国文化的一切方 氏春秋・古乐》篇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 面,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书画及戏曲等所有艺术形 尾,投足以歌八阙”的记载,都无不向人们透露了 式的美的标准——求和谐、求均衡对称、求圆满、 原始戏剧中舞蹈成分的存在。在发展演变的过程 求完美、求兼收并蓄。多种艺术形式及各种表演 中,戏曲不断将生活中的动作规范化、舞蹈化,以 手段的综合,就是中国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在 至“无舞不成戏”。 中国戏曲中的鲜明体现。中国戏曲之所以有极大 中国传统戏曲没有像西方戏剧那样繁复的、 的艺术表现力,与这种以“和”为美、兼收并蓄的 写实的舞台美术结构,它是以二维的舞台样式支 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撑一个流动的舞台空间,来配合戏曲演出中对“言 此外,我国古代诗歌中诗、歌、舞相结合的传 外之意”的追求(即追求境界和感官上的融合), 统,也应该是影响戏曲艺术综合性特征形成的一 整个戏曲的舞台美术体系就是以“一桌二椅”为 个重要因素。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 基础的。与简化了的舞台布置相反,绚丽多彩的 经》中的诗从一开始就与歌舞形成三位一体。 脸谱、服饰艺术,就成为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重 《墨子・公孟篇》中说:“诵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点。 其次,戏曲艺术的综合I生还表现为唱、念、做、 诗三百”;《毛传》中谈到:“古者教以诗乐,诵之, 歌之,弦之,舞之”;《乐记》中言:“诗,言其志也; 打等多种舞台表演手段的有机融合。中国话剧的 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曾说:“中国戏是诗歌(唱 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 器从之”。《诗经》之后的《楚辞》,也是伴有音乐 工)、舞(身段和武工)、表演(做工)、道白四者同 时具备而又结合得很好的特殊的戏剧形 和舞蹈的乐辞。因此,我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诗、 式”,”’其实说的就是舞台表演中的唱、念、做、 歌、舞相结合的形式,很可能被戏曲吸收,成为戏 打的结合。戏曲的“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 曲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念”是 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问的对白或独自的总称,是一 二、写意性 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做”是对戏曲演 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 所谓“写意性”,是相对于西方的写实戏剧来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说的。即舞台演出形式倾向于与生活原型拉开距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的正是 离,以一种经过虚拟、象征或艺术夸张变形的程式 中国戏曲的虚拟手法。 来表现现实生活。它并不追求对客观物质的真实 虚拟的表演还可以为观众创造一种虚拟的动 模拟,只求主体情怀的本质神似,即透过事物的表 作对象。如人物上楼梯,只做出提衣抬腿上楼的 象,直接而深刻地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精神实质,类 动作,楼梯是没有的,但观众却能理解那是上楼梯 似于中国画论中“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不似之 而不是别的,因为演员通过表演已使楼梯存在于 似”[C(等论说,其美学实质就是“妙在似与不 观众的心目中。 似之间”。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曾跟梅兰芳说过 2.采用象征性符号 副对子:“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 谁,谁装谁,谁就像谁”,_ Ⅲ,说的也是戏曲的 “似与不似”的写意性特征。 写意性特征表现在舞台表演的各个方面。从 舞台布置来说,戏曲舞台上一般只有简单的一桌 二椅,可以代表现实中的桌和椅,也可以意指床、 公堂、房屋甚至山、水等等,与西方戏剧中写实的 戏剧布景截然不同;在人物化妆方面,戏曲不像西 方戏剧那样以演员的本来面目示观众,而是采用 脸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王国 维语);在人物服饰方面,它对季节、时代、地域等 服装特点完全忽略,只考虑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 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相关的方面; 在舞台行动方面,不是取决于生活实际,而是取决 于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的需要。 为了达到“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戏曲中运 用了虚拟、象征、夸张等写意手法。 1.表演的虚拟性 与外国戏剧比较,中国戏曲最大的特色在于 表演的虚拟性。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 台上,运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想象,形 成特定的戏剧情境和舞台形象。如开门没有门, 双手作开门状表示;骑马没有马,用一根马鞭表 示;跑一个圆场,就表示越过了千山万水等等。虚 拟的表演给演员创造了空间,结合演员的形体动 作,观众很容易产生艺术想象和联想。 虚拟的表演可以形成一种虚拟的舞台时空。 戏曲舞台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人物在不断地上、下 场,也就在不断地表现时间的变迁和地点的更迭。 如上所述,演员绕台一周,即走一个“圆场”,即可 代表经历长途;做一个上楼的动作、开门的动作, 即可表示空间已经进行了转换。从根本上说,这 种舞台时间和空间形态不是实际生活的时间和空 间的反映,它们是一种“心理时间”和“心理空 间”,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想象之中。戏谚 为了很好地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的“虚实结合、 虚中写实”的写意性特征,戏曲舞台上还采用了一 系列的象征性符号。一桌二椅是中国传统戏曲舞 台上一个常见的象征性符号 它可以指现实中的 桌和椅,但更多时候则象征皇宫、官府、帅帐等其 他地方。如桌上摆一官印 象征着舞台环境是官 府;桌椅旁立一竿绣旗,则象征帅帐等等。 戏曲中的化妆、服饰也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脸谱艺术不是忠实地描绘和再现人的五官的本来 面目,而是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加以改造和创 新,将角色的形象虚化成了象征性的脸谱符号,象 征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服饰的颜色 和样式也具有象征性:黄“蟒”象征皇帝,白“靠” 象征儒雅英俊的武将,等等。 根木桨,可以表现惊涛骇浪;几根鞭子,可 以表现千军万马”(戏谚),这些象征性的舞台演 出符号,很好地配合了演员的虚拟动作,激发了观 众的想象和联想,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无限 的生活图景。 3.借助夸张的表演 所谓夸张,就是将所表现的事物予以变形。 中国戏曲为了达到“似与不似”的写意特征,经常 要借助夸张的表演,突出、强调生活中的某些部 分,改变生活的原型。如以花脸表现的张飞,嗓音 宽阔洪亮,性格粗犷豪爽,动作节奏鲜明大方,恼 怒时即大喊“哇呀呀……”;而以小生表现的王金 龙,说话要用小嗓,走路要迈方步,举止文雅,风度 潇洒,高兴时的笑是“啊!啊!啊哈哈哈……”。 这里不同的嗓音、动作、神态的表现形式,都是根 据生活经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它要比生活中的原 型更强烈、更典型、更具观赏性。 戏曲艺术经过夸张使美的形象更加美好,如 老生齐胸的长髯,净角图案化的脸谱,旦角的水 袖,都是经过夸张对人物形象的美化。同时,也可 以运用夸张手法使丑的形象更加丑化。如为了表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曹操的多疑、奸诈、阴险的性格特征,面部化妆 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最后在自己的主体意识中 时要在全白的底色上画得眉眼细小,皱纹粗大,嘴 幻化出形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再创造的 上部还要有两颗大黑痣,全部面容显出一种哭相, 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想象和联想是不受外在时空 夸张地将其“丑”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对于 限制的,而舞台演出则既受时间制约,也受舞台空 人物有更为鲜明、更为强烈的褒贬态度。 间限制,因此,在演出中就只有采取虚拟的、象征 以上分析了虚拟、象征、夸张 种戏曲艺术的 的或夸张的舞台时空和舞台动作来表现。 写意手法。在漫长的戏曲发展过程中,这种“虚虚 再次,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产生及发展均会 实实”、“似与不似”的写意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中国古代美学认为,宇宙万物都包含着 “阴”和“阳”这两种对立的方面或倾向,而“阴”与 “阳”又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统一(《老子》)。 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阴…‘阳”这两 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在这种 “阴阳观”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一些“虚实”、“有 无”等哲学概念。老子认为,自然界和“道”的属 性一样,也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 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对于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虚实相 生”、“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也成了所有艺术的 最高追求。中国的戏曲舞台,通过演员的虚拟的、 象征的动作去表现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客观实体, 通过象征的、夸张的艺术手法去夸大舞台上的客 观实体,在一种空灵变换、虚实相生、似与不似的 戏剧情境中,观众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观众的想象力也被最大程度地激活。戏曲艺术的 写意特征也就形成了。 其次,戏曲艺术的叙述功能是形成写意特征 的一个前提条件。从戏剧发展史上来看,叙事文 学的成熟与发展对戏剧艺术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史诗朗诵为戏剧艺术的产生提供 了足够长的故事情节。任何表演艺术若没有足够 长的叙述性故事情节,便不可能成为‘戏剧’,只 可能成为各种表演技艺的展示”。 J(舱 中国戏曲 自金元始与叙述性的民问讲唱文学结合,叙述性 的讲唱文学等为各种表演艺术的技艺单元提供了 故事情节,各种表演技艺为更好地体现故事情节 或因故事情节的需要,有序地组合起来,戏曲艺术 从此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可见,叙述功能是戏曲 艺术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叙述功能 表现为创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将自己对客 观世界的观照、审视或所获得的体验信息,经过主 观加工后传达给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接受的并不 是形象、可感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些流动的信息。 18・ 受其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国的戏曲是在 民间产生的,也大量活动在民间。民间艺人的社 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下,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购 置大量的布景和道具,往往同一种布景、道具用在 不同的戏里,代表不同的事物。此外,民间戏曲班 子的流动特点也要求戏班必须轻装上路,过多的 布:景和道具不适应戏班的流动状态。因此,戏班 在表演时就不可能过多地依赖布景和道具。还 有,民间戏班“撂地作场”的演出方式,需要他们 在任何场所都能尽快进入演出状态,不允许他们 有更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去搭建复杂的布 景。久而久之,中国戏曲就形成了不注重舞台写 实的写意性特征。 三、程式化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程式即“固定的法式、 成规”。我国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 整套程式体系。在戏曲表演中,念白有调,动作 有式,锣鼓有经,歌唱有各种曲牌和板式,武打有 各种套数,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皆有一定的格式, 这就是程式。 戏曲的程式化是在写意基础上形成的,它首 先表现为规范化。戏曲的动作源于生活,但又不 是对生活的简单摹仿,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优 美的戏曲程式,不仅是对戏曲表演艺术,而且是对 生活的一种特殊提炼”, 7¨醯 它比生活更夸张、 更美、更富于艺术气息。甩动一根经过美化雕饰 的马鞭,就可以代表骑马;八个龙套在舞台上圆场 走台,就可表现千军万马,行军对阵;几个圆场或 上下场,即可表示行路,甚至日行千里。这些动作 经形成,得到观众的认可,往往成为后来演员学 习研讨的范本,被普遍推广运用。张庚先生指出: “许多程式,大都是个别演员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而模拟特定的生活动作并把它节奏化、舞蹈化所 老旦等;净角有正净、架子花等;丑角有男丑、女丑 进行的创造。这套动作很美、很准确地刻画出人 等。 物的某种精神状态,大家看了觉得很好,把它用到 戏曲音乐是程式化的音乐。它来源于民间, 其他戏中,同类人物身上也很合适,于是这套动作 并且主要流传在民间,受方言的影响很深,加之中 就被普遍采用。昆剧《千斤记》中有一场戏写霸 国戏曲音乐历来崇尚“依字行腔”的创腔原则,因 王半夜听见军情,赶快起来披甲上马,为此设计了 此,戏曲音调对方言的依赖性极强,决定了其音乐 套动作,大家看了都来学。以后凡是武将出场 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体现在戏曲音乐 都用它,并干脆把这套动作称为‘起霸’。可见程 的材料及其结构原则上,体现在音调、调式、曲调 式本来是特定的动作,后来才逐渐变成公用的带 和节奏上,也体现在演唱方式、伴奏方式以及乐器 规范性的表现手段”。_ J( 的运用上。不同的剧种,在声腔的布局、板式的设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还表现为格律化、舞蹈化。 定、旋法的构成以及演员的演唱习惯和乐队的伴 由于戏曲的形成与歌舞密切相关,因而,在把生活 奏规律等方面,都在整个戏曲艺术的发展中逐步 动作程式化的过程中,戏曲是以歌舞的韵律、格式 形成了自己本剧种音乐的一整套规律和相对固定 来进行提炼、概括的,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 的运转格式,这就是戏曲音乐的程式化。戏曲音 整的技术格式。唱腔中的曲牌、板式,念白中的散 乐的程式化还包括“一曲多用”的创作方法。就 白、韵白,做工中的各种身段、工架,武打中的各种 个具体剧种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戏剧性展开方 套子,喜怒哀乐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 式,也无论表现何种主题、人物、情节,其用乐原则 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和心理、形体动作的格律化表 是按照人物的情感类型来决定的,即同一情感类 现,也无不可以用舞蹈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描 型用同一板腔,或同一曲牌,不可随意更改。 写古代武将整盔束甲、孑L武有力的英雄气概,就是 如何理解中国戏曲的这种程式化特征呢?首 通过“出场亮相”、“抬腿亮靴底”、“云手”、“踢 先,“戏曲程式是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文  1 ¨ 中国的诗歌、: 腿”、“跨腿”、“整袖”、“正冠”、“紧甲”、“扎带”、 化因素渗入戏曲的结:“骑马”、“蹲裆式”、“亮相转马”、“双提甲亮式”、 乐、舞蹈、美术是一些重形式感的艺术样式,诗歌 “归位按拳亮式”、“念诗”等一系列程式组合的 中的声调变化,音乐中的节奏运动,舞蹈巾的动作 “另起霸”来表现的。【91 序列,美术中的点线组合,都是通过严格的形式规 其实,规范化也好,格律化、舞蹈化也好,更多 范而鲜明表现出来的。戏曲艺术综合吸收了它 地是就舞台动作而言的,戏曲的程式化也更多地 们,经过同化、统一,具有了严格的形式规范。这 是指舞台动作的程式化。舞台动作程式化是塑造 种严格的形式规范,就是戏曲的程式。 人物形象的手段,如表现人物心情十分激动时大 此外,前文曾谈到,从审美角度来说,戏曲艺 都采用“甩发功”,而夸张地表达人物的复杂感情 术的叙述功能是形成中国戏曲写意性特征的一个 和多变心理时,则采用姿态丰富的“水袖功”。舞 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戏曲的程式化特 台动作程式化也是创造舞台环境的手段。在传统 征。因此,叙述功能也成了戏曲程式化特征的一 的戏曲舞台上,舞台时间与空间是靠演员的程式 个间接原因。中国戏曲艺术的程式从审美角度 动作引发观众联想,形成具体的舞台环境,“抬手 讲,实则是审美主体与创作主体之间 长期的演 门自开,挥鞭马就走。舞旗能作浪,摇桨便行舟” 出与观摩中共同达成的默契,是一种约定俗成的 (戏谚)。 认知标志。因为通过虚拟性的表演形式传达给审 作为一种规范性的艺术语言,除了舞台动作 美主体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不 之外,程式还贯穿于戏曲的其他方面,如行当分 同的审美主体因各自不同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类。 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不同的心理映像。 划分“角色行当”是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在人 这就需要一种艺术符号或艺术代码来进行审美主 物形象塑造中的一种独特表现。中国的角色行当 体与创作主体之问的沟通,程式应运而生。表演 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生角有老生、小生、武生多 过程中的程式化,使演员不仅能够简化表演动作, 种;旦角分为青衣、花旦、武旦、闺门旦、刀马旦及 而且能够在简单的程式运用中,使审美主体心领 1q・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神会,从中获得远远超出程式动作本身更为丰富 的内蕴。 
[2]梅兰芳.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A].梨园往事 [c].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 再有,戏曲艺术的娱乐功能、观赏功能也是形 成程式化的一个原因。中国戏曲从产生之初起, 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初时为了“娱神”, [3]欧阳予倩.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 [A].欧阳予倩全集(卷五)[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后来又“娱人”,角抵戏、参军戏及成熟期的杂剧、 书画出版社,1992. 传奇,无不以愉悦观众为目的。观众“看戏”,除 [5]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M].北京: [4]徐建融.中国美术史标准教程[M].上海:上海 了欣赏剧情之外,往往“看”的是演员如何来表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演,以此获得心理满足。因此,戏曲表演非常注重 [6]陈友峰.简论戏曲艺术的叙述性及其对戏曲审 当场效果。演员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时,往往利 美特征之影响[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4,(4). 用唱词并伴随一定的形体动作,但为了更有力地 [7]王朝闻.王朝闻文艺论集(第二集)[C].上海: 渲染人物的情感,就借助于各种外在的辅助性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舞蹈用具如水袖、长发、髯口、雉尾等组成各种优 [8]张庚.张庚戏剧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 美动作,以提起观众欣赏兴趣,加强剧场热度。久 学出版社,1981. 而久之,这种为了提高观费l生、娱乐性的优美动作 [9]辛刚国、孙盛涛.中国戏曲形式美三题[J].青岛 就固定了下来,成为戏曲艺术中特有的舞台程式。 海洋大学学报.2002,(1). [10]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M].上海:上海 文艺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陈多.戏曲美学[M].成都:四川1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彩娜】 2001. The Art feature and the Reason of Chinese Drama LIIJ Yun—mei (Ar Colge fInnerMongoa Univey,Huhhot010010,IrMongola) Abstract:Exper and schoar have dierent underanding and opinions about the arc eatur of he perormance ystem o Chinese Drama.I Can general classied nt hree ypes:integraton,enoyable eature and paterniaton.The cor prehensve mehods used n Chinese drama ar n accodaee  he Chinese eshetc hinking:i enjoya ature are med in e long process of ts development;is procedures is the resul of e fltering of other art and culure element.At the same time, tle functon of narration。entertainment and appreciation are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Key words:Chinese drama;ar features;integaton;enoyabl feature;paerniaton;rason 2O・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9e8bce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5.html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